如果這個制度真的能讓50%的人都變成資本家,那我們反而應該堅決地支持它。

但是這是不可能的:

首先,資本不僅通過利用現有工人擴張,還會通過兼併其它資本擴張。這個過程會使大量小資產者淪為無產者。

當年,英國曾被稱為「小店主」的國家,現在大街上幾乎全是tesco,美國則全是沃爾瑪,這就是大資本對小資本的兼併。

至於各國在銀行、互聯網、工業等等方面的集中程度,幾乎不言而喻:谷歌、臉書、殼牌等等。

這個過程「消滅」了幾乎所有的小資本,使其成為了無產者。

最近的例子就是巨頭開始進軍副食品行業。如果巨頭真的這麼做了,分散的小店主有什麼競爭的潛力呢?

其次,資本永遠會流向利潤最大化的地方,比如發達國家中資本家的巨額財富不會用來在國內繼續投資或支持社會福利事業,而是會流向國外去尋求更高額的回報。

正像列寧所說:「發展的不平衡和民眾半飢半飽的生活水平,是這種生產方式的根本的、必然的條件和前提……只要資本主義還是資本主義,過剩的資本就不會用來提高本國民眾的生活水平(因為這樣會降低資本家的利潤),而會輸出國外,輸出到落後的國家去,以提高利潤……在這些落後國家裡,利潤通常都是很高的,因為那裡資本少,地價比較賤,工資低,原料也便宜。」

(個別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確實在工人運動的強迫下,使民眾擺脫了「半飢半飽的生活水平」,但我們看不到擺脫「不平衡」的可能。而絕大多數資本主義國家,連使民眾擺脫「半飢半飽的生活水平」都做不到。)

資本會在無利可圖之後流走,所以一個國家無論多麼發達,都不可能有50%的人是資本家,因為資本會早在這種事發生之前就「流」到別處去。


競爭異常激烈,然後失敗的資本家的資本被整合。

進一步發展為少數人是資本家。

如果沒有國家幹預,最終還是會形成壟斷資本主義。


會不會有一天羊和草的數量一樣多?

羊和狼的數量一樣多呢?


那麼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生產力水平極大的發展了。必要勞動時間急劇縮短,剩餘價值率高於百分之五十。那個時候的社會經濟模式相當於是不到百分之五十的勞動者創造的價值不僅要養活他自己,還要養活百分之五十的資本家,還要養活不是資本家且沒有勞動能力的人(小孩老人殘疾人)。那時候的勞動剩餘價值率一定是要高於百分之五十許多的。

到那個時候,剩下不到百分之五十的人肯定會不幹了,揭竿而起。而那些資本家們的抵抗慾望不會很強,因為生產力水平都這麼發達了,一天干一點活就有好日子過,我幹嘛要冒著被無產勞動者腦子一熱殺了我的風險去剝削人家?既不道德也對自身沒有利益。

所以,可以預見的。到那個時候會有大量底層資產階級倒戈無產者支持無產者革命,無產階級革命也必然會成功,最終走向共產主義


交叉持股將變得極為常見。

因為無產階級的人口首先就不夠,必須通過「無產階級復用」來實現50%資本家保有率的條件。因為如果有50%的人口佔據了生產資料,當且僅當每個人最多隻僱傭一個人時,才能達到50%的硬性條件,但這樣他們就是小資產階級了,因此只有無產階級一次將勞動力同時出賣給至少8個人時,纔能有這麼多人成為資本家(逃

然後,資產階級內部就會為分配問題打得不可開交。假設他們很文明,那麼將發生世界股權大戰,或稱世界金融大戰。當然這指望不上,上一次資產階級內鬥就出現了世界大戰。

如果沒有社會主義金融制度出世,那麼這個過程將極為慘烈,寡頭又會重新出現,反正50%的資本家律是保不住了。

反過來說,如果真的可以達到並保持50%,不止說明每個人有一半的概率買回自己的勞動力,而且說明自由勞動有了制度性的保障,50%的資本家率只是個及格線。要麼是全天50%的人口沒有異化勞動,要麼就是隻有現在50%工作時間是異化的。前者叫兩班倒,後者叫義務勞動,頗有一種大躍進的風味。

順帶一提,直到現在社會主義金融制度也還在出現的路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