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有。

因為很多動物就是這樣從滅絕邊緣給救回來的。

朱?:從1981年7隻增加至2019年3000餘只

朱?作為曾今世界上最瀕危的鳥類之一想必很多人都有所耳聞,它本是亞洲東北部森林和農田裡常見的鳥類,以捕食濕地沼澤里的小魚小蝦為生,但由於棲息地的不斷被開墾破壞以及農藥的濫用使得它們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相繼在俄羅斯、朝鮮、日本及中國境內消失。

直到1981年5月我國的科考人員在陝西洋縣姚家溝發現了全世界僅存的7隻朱?,此時它們正處在育雛期,其中兩對成鳥,三隻雛鳥。這一重大發現重新燃起了科考人員復興朱?種群的希望,為防雛鳥掉落以及蛇類、鼬科動物等天敵上樹獵食等意外,這7隻朱?所在的巢樹隨即就被全方位24小時嚴格監護。

圖源:見水印|在繁殖期間的朱?會變得灰頭土臉

此外科考人員儘可能擴大以巢樹為中心周邊的保護範圍,在這一範圍內的非相關人類活動均被嚴格限制,當地農民由此造成的損失均由國家負責賠償。不幸掉落巢穴的雛鳥也會被送回去人工飼養繁殖,之後再放飛野外,在隨後的幾年裡當地朱?種群數量在逐年遞增。到2005年第一個朱?保護區在當地成立,到2008年全世界朱?數量達到200隻,到2014年全世界朱?增加到2000多隻,最新數據到2019年,全世界朱?已經增加到3000多隻。可以說如今的這3000多隻朱?均是當初陝西洋縣那7隻的後代。從7隻到3000餘只,我們整整用了將近40年的時間。

圖源:百度|非繁殖期間的朱?很仙,被譽為東方寶石

鴞(xiāo)鸚鵡:從1995年約50隻增加到2019年150多隻

鴞鸚鵡是世界上最珍稀,也是唯一一種不會飛的鸚鵡。它的進化本來完美適應了當地環境,因為它所生活的紐西蘭自白堊紀以來就是一片孤島,除了蝙蝠外沒有其它哺乳動物,因此這裡也成了鳥類的天堂,體型碩大的鴞鸚鵡幾乎沒有其它威脅者,只需悠哉地在陸地上尋找植物、果實,然後安心地繁衍生息。但隨著毛利人和歐洲人先後登入紐西蘭,鴞鸚鵡便敗給了人類社會的規則,其生存形勢每況愈下。特別是19世紀歐洲人登陸後,大勢開墾紐西蘭的原始森林將其開闢為綿羊牧場,僅不到100年的時間當地高達80%的森林覆蓋率降低到了23%。一方面它們的棲息地被大大壓縮,另一面它們不懼怕人類的特性使得它們很容易被人捕捉,更為嚴峻的是伴隨著人類一起登陸的那些貓、白鼬、家鼠、等哺乳動物。流浪貓是鳥類最大的天敵之一,家鼠白鼬會捕殺偷吃雛鳥和鳥蛋,鴞鸚鵡在這些兇狠的獵手前幾乎毫無招架之力,加之緩慢的繁殖周期,種群數量越來越少。

蠢萌感十足的鴞鸚鵡

由於本島到處都是流浪貓、白鼬、老鼠等這些殺手,1891年紐西蘭政府將峽灣區內的雷索盧申島定為自然保護區並將剩餘的鴞鸚鵡盡數捕捉然後統一轉移到新島進行易地保護。被轉移的鴞鸚鵡在新島過了六年的安穩日子,種群數量有所增長,但後來有幾隻白鼬游過海峽並成功登陸新島,在隨後的六年時間裡鴞鸚鵡再一次被白鼬險些趕盡殺絕。無奈少數的倖存者又被轉移到另一處新島保護,然而此處又有流浪貓出沒。

直到20世紀末期,紐西蘭政府全力清除選中的四個島嶼上的流浪貓和白鼬等哺乳動物,然後將殘存的鴞鸚鵡送至這幾個島嶼上。和朱?一樣,這些為數不多的鴞鸚鵡肩負者種群復興的希望,如今它們雖然生活在自然中,但無論飲食起居全部受到人類的優待及監控,不過由於它們繁殖過於緩慢,雄性要到5歲才開始求偶,雌性要10歲左右才會發情因此如今鴞鸚鵡的種群數量依舊很少,從1995年約50隻到2016年增加到123隻,到2019年增加到150多隻。鴞鸚鵡的保護級別如今還處在極危,保護之路依舊漫長。

圖源:百度|鴞鸚鵡的迷彩色在自然界中是很好的偽裝,但天生自帶香氣很難逃脫哺乳動物的追蹤

短尾信天翁:從1949年50隻增加至2009年約3000隻

短尾信天翁屬於海鳥,它全身的羽毛主要呈雪白的顏色,頭頂、枕部和後頸則呈柔和的黃色,只有最長的肩羽、翅尖和尾羽的端部是黑褐色的。人類看上了它這身雪白的羽毛,於是瘋狂地捕殺它們,加之短尾信天翁所居住的島嶼遭受了兩次大規模火山爆發,岩漿吞噬了大部分的巢穴。到上世紀40年代,短尾信天翁的種群數量一度凋零到了50隻。後來動物保護學家為信天翁在島上種草改善鳥島上的植被和環境,還開始計劃幫助它們移居到其它地區等一系列保護措施。1982左右短尾信天翁的種群數量慢慢有所恢復,人們在世界上的其它地方包括中國都觀察到了短尾信天翁。

圖源:百度|短尾信天翁一次只產一枚蛋,且育雛期很長,雛鳥需要經過9~12年才會性成熟

進入21世紀初,短尾信天翁又因為一種叫「延繩釣」的捕魚方法受到牽連。這種釣魚線不但長,且上面帶有成千上萬安著誘餌的鉤子用於誘捕魚類,而海燕、短尾信天翁等這些海鳥類常因為被魚群吸引誤入羅網卻無法掙脫開最終葬生大海。後來包括日本、加拿大在內的一些國家相繼出台法律,捕魚用的漁網需要經過改造以防止海鳥被魚鉤鉤住。此外人們還建立保護區,並用誘餌將部分短尾信天翁吸引到鳥島上的其他地方築巢繁殖。從1949年約50隻的種群規模,到2009年世界上的短尾信天翁的種群數量恢復到了將近3000隻。

麋鹿:從1900年18頭(海外)恢復到2018年約1200隻(中國野外)

說起麋鹿,它曾是出入神話小說的「四不像」,是中國特有的動物。因為氣候變化和人類的原因,很早就在野外滅絕,倒是在歷朝歷代的皇家狩獵場延續了麋鹿一代又一代的基因,直到清朝末期,因為永定河發大水沖毀了狩獵場的一處圍牆,生活在裡面的部分麋鹿群逃了出去,但在那個水深火熱的年代,民眾自己的生活都難以為繼,出逃的麋鹿基本都被附近飢餓的村民殺掉吃掉,而那些沒有出逃的麋鹿又碰上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城最後全部死在了槍聲炮彈之中,從此中國境內的麋鹿徹底滅絕。

然而,此前歐洲人曾通過賄賂等各種手段將一部分麋鹿偷運出中國賣給了自己國家的動物園,因此部分麋鹿的血脈就這樣流落海外。1898年,熱愛動物的貝德福德第11任公爵Herbrand花重金從歐洲各地的動物園中買來全部麋鹿,總計18頭。公爵將這些麋鹿全部安置在自家的烏邦寺莊園,這些僅存的18頭麋鹿還有11頭能夠繁殖。此後,一戰、二戰接連爆發,麋鹿群就這樣在動蕩的年代從最初的18頭增加至一戰時期的80餘頭,再到二戰時期的200餘頭。幸運的是這些麋鹿群雖然是通過近親繁殖壯大的,但好在遺傳缺陷的問題並不突出。

圖源:Tim Felce|生活在烏邦寺莊園的麋鹿

到上世紀80年代,最早的一批麋鹿被重新引入中國,首批一共引進了5頭公鹿和15頭母鹿,這些麋鹿全部被送往曾經的皇家狩獵場遺址,也就是現在的南海子麋鹿苑。1986年,又有39頭麋鹿被分批次從英國引入到了設立在江蘇大豐的麋鹿自然保護區內。到2018年該保護區內麋鹿種群數量超過4500隻,但這些並不全部都是野化種群。

為實現麋鹿回歸自然,1991年湖北省政府批准成立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此外又多批次將部分麋鹿轉移到此保護區,在此地的麋鹿群的生存與壯大幾乎完全依靠自力更生,這對麋鹿種群真正回歸野外具有重大意義。欣喜的是它們挺過了重重艱難,甚至挺過了1998年夏季那場特大洪水。到2018年估計中國野外麋鹿種群約1200隻,至此麋鹿經歷了在中國從有到無,再到流落海外又到重新歸家的坎坷歷程,這些上古神獸終於又能重新漫步在神州大地上。

圖源:徐典波,張鴻|洞庭湖注滋口區域的野生麋鹿群

黑足鼬:從1987年18隻恢復到2013年1200隻(野外)

黑足鼬的種群凋零也和人類干係重大。作為北美地區唯一的鼬類,黑足鼬曾廣泛分布在北美洲大草原上,並以草原犬鼠為食,對北美草原生態具有重大意義。20世紀由於當地草原開發,牧場主為了消滅草原犬鼠投放了大量的毒餌,這導致以草原犬鼠為食物來源的黑足鼬受到無辜牽連,加之棲息的縮小和疫病的爆發使得黑足鼬種群在野外幾乎絕跡,人們一度以為它們已經滅絕。

圖源:見水印|黑足鼬一年能吃掉100多隻的草原犬鼠

直到1981年人們又在美國懷俄明州重新發現了大約100隻黑足鼬,然而第二年疫病再次爆發,疫病之後黑足鼬的種群數量僅剩下18隻,這個種群的一隻腳已經跨入了滅絕的門檻。人類只好將剩餘的黑足鼬全部捕捉,開展人工圈養繁殖計劃。到2017年黑足鼬的人工種群數量達到8500隻,但是黑足鼬在自然界中處於食物鏈的中間位置,人工飼養的種群在放歸自然前還需要進行野化訓練,否則它們將不知如何應對野外的天敵,因此到2013年黑足鼬的野外種群也才1200多隻,但至少我們看到了它們重回自然的希望。

圖源:百度|黑足鼬

座頭鯨:從1966年5000頭增加至2018年84000頭

單看1966年5000頭座頭鯨的數據似乎比前面提到的很多物種數量多多了,然而只要知道在此前的半個世紀里已經有超過20萬頭的座頭鯨被人類捕殺,再回過頭來看這組數據就會覺得多麼觸目驚心, 無節制的商業捕鯨將座頭鯨的種群數量打壓至瀕臨滅絕。

圖源:見水印|座頭鯨喜歡躍出水面的習性也更容易暴露自己

好在人類及時醒悟,這剩餘的5000千頭座頭鯨要是繼續這樣遭受捕殺這個物種真的要從大洋中除名了。於是,1964年國際捕鯨委員會成立,致力于禁止商業捕殺座頭鯨。座頭鯨遨遊在茫茫大海之中,種群的恢復只能靠它們自己。雖然它們的繁殖速度不快,但人類一停止捕殺它們在自然界中沒有天敵的優勢就立刻凸顯出來,隨後幾十年的時間裡它們的種群數量呈可喜勢態上升,從1966年的5000頭增加到了2015年的80000頭,到2018年數量已經達到了84000頭,如今它們的保護等級已經降為無危。

此外還有,

隱?:從1975年15隻增加至2008年1600隻

圖源:百度|隱?

加州神鷹:從1987年27隻增加至2014年425隻

圖源:見水印|加州神鷹也叫加州兀鷲

歐洲野牛:從1927年不足50頭增加到2004年3200頭

圖源:百度|歐洲野牛,其經歷和麋鹿相似,也是從動物園裡重新引入野外的

普氏野馬:從1959年12頭增加至1998年1500頭

圖源:攝影師劉鋼|普氏野馬

.....

當然還有很多救不回來的,

北美旅鴿:曾經數量高達50億隻,被人類吃到滅絕,亡羊補牢想展開保護時已經無力回天。

圖源:見水印|北美旅鴿
圖源:百度|一副描述當時鋪天蓋地的北美旅鴿以及人類獵殺它們的場景

圓頂模里西斯巨龜:因為肉質鮮美,被人類吃到滅絕,現在模里西斯的巨龜實際是從塞席爾引入的亞達伯拉象龜。

圖源:百度|圓頂模里西斯巨龜

恐鳥:體型高達3米多的巨鳥,因為棲息地被破壞加上人類的口腹之慾最終走向滅絕。

圖源:John Megahan| 恐鳥,一副描述恐鳥被天敵獵捕的場景

大海雀:人類追求它們的羽毛和肉質,最終被吃到滅絕。

圖源:百度|大海雀,最後一對大海雀被殺並以高價賣給當時的某博物館製作大海雀標本

渡渡鳥:由於人類的獵殺以及人類帶來的物種入侵導致數量極度銳減,還沒開始保護就滅絕了。

圖源:見水印|渡渡鳥

....

上面提到的這些動物,其種群數量的凋零幾乎都和人類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雖然生物的滅絕在演化史上是很常見的,但因人類影響導致物種消亡的速度早已遠遠超越了物種自然滅絕的模式。而每一個物種都在自然界中扮演著獨特的生態位,任何物種的消亡都會導致其所在的生態環境更加脆弱。

雖然很多物種在人類的努力下絕境逢生從滅絕邊緣被救了回來,但越少的種群數量就意味著基因多樣性越單一,這不利於它們未來面對疫病等潛在生存挑戰。因此保護那些僅有的幾隻瀕危物種不但意義重大,更是我們人類應承擔的責任,但最好的保護其實是不要讓它們有機會淪落到那一天。


因為恐懼。

人類嘗試過複製大自然環境,簡單的藍藻海,複雜的生物圈2號,幾乎都失敗了。人工環境崩潰後幾乎馬上回到一片死寂的狀態,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地球上那就太可怕了。

問題是,導致環境崩潰的從來都不是什麼劇烈變化,而是失去平衡。我們不知道大自然中,哪個物種是關鍵的一環,可能都不是,也可能都是,我們不敢冒險失去任何一環。失去了想補救就太難了。

大自然有一定的自我修復能力,但人工實驗也說明,這個修復能力有極限。人類家園只有一個,誰敢嘗試底線在哪?


最後一隻雄性北方白犀牛給一名攝影師上了一課:我們不能忽視我們與大自然或我們相互之間的聯繫。


我開始了報道衝突的職業生涯。從 26 歲那年開始,我發現自己總是遊走於科索沃、安哥拉、加沙、阿富汗和克什米爾之類的地方。我對自己說,去那些地方是為了記錄暴行。我認為,最強有力的故事是那些由暴力和破壞促成的故事。雖然我們不應輕視曝光人類衝突的重要性,然而僅關注那些事情把我的世界變成了一場恐怖表演。


但是慢慢地,隨著我報道了一場又一場衝突,我逐漸清楚地認識到,記者也有責任展現把人類團結在一起的事情。如果我們選擇去尋找那些分裂我們的東西,我們就會找到。如果我們選擇去尋找那些把我們團結起來的東西,我們也會找到。


在戰爭地區的那些年使我領悟到:關於人和人類境況的故事也是關乎自然的。如果深入挖掘每一場人類衝突背後的故事,就會發現人類與周遭自然世界之間的紐帶正在遭到破壞。


當我遇到蘇丹時,這些真理就成了我的個人指南。蘇丹是一隻北方白犀牛,最終成為了其同類中的最後一隻雄性。


2009 年,我在捷克共和國的王宮鎮動物園第一次見到蘇丹。我仍能記起見到它的確切時刻。在磚和鋼鐵搭建而成的圍欄里,周圍白雪覆蓋,蘇丹正在接受進入板條箱的訓練——學習如何走進那個巨大的箱子,這個箱子將帶著它一路向南,去往將近 6000 千米以外的肯亞。它小心翼翼地慢慢走著。它花了好一會時間嗅了嗅雪。它溫和、粗壯、超凡脫俗。我知道在我眼前的是一種存在了數百萬年之久的古老生物(化石記錄顯示,這個譜系已有 5000 多萬年曆史),它這一類動物曾在我們這個世界的大部分地方漫步。


在那個冬日,蘇丹是地球上僅存的八隻活著的北方白犀牛之一。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雜誌查看完整 20 篇內容

雜誌

華夏地理 2019年10期

拓展探索的疆界,促進人們對地球的了解

¥10.00 會員免費

發佈於 2020-01-19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啊什麼好啊啊什麼好啊

物種的多樣性就等於抗原抗體的多樣性抗體的多樣性可就意味著新葯的可能!(例如青黴素,青蒿素)

201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的獲獎成就是發現青蒿素,可不是創造青蒿素。如果青蒿早早的就滅絕了那屠呦呦如何發現?一個分子式一個分子式的嘗試嗎?一個分子構型一個分子構型的實驗嗎?那麼人類戰勝瘧疾還得推後多久,還得多少人死於瘧疾?

(屠呦呦,圖源於百度百科)

物種的多樣性對仿生學的貢獻也極為重大!

仿生學是一門極為尖端的科學,至今人工合成的所有種類纖維都無法超越蜘蛛絲,無論是強度、韌性還是質量都無法超越。並且人工合成纖維要在上千度的高溫極高的原材料濃度下合成,相比於蜘蛛在常溫下使用各種昆蟲的遺骸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人類的技術簡直是拙劣無比。

仿生學最為人熟知的便是雷達,聲納小學便學過科學家在研究蝙蝠黑夜中為什麼可以「看到」障礙物,而發明了雷達,那麼假如在人類發明聲納前蝙蝠滅絕了,那聲納得猴年馬月才能發明出來。

各種生物對各種環境適應性可對人類進入星辰大海有著起發。

各種動物為了適應各種環境進化出了各種應對策略,假如人類宇宙航行需要多年的旅途,為了到達目的地的時候不垂垂老矣,科幻小說中常以休眠度過通常是人被凍起來!那這樣這樣的技術如何實現?無從下手可是生物界便有這樣的例子——冬眠!

有哪些非常冷門的冷知識??

www.zhihu.com圖標

可以參考大地的回答,我們可以參考其他生物在這種環境下如何生存來指導我們如何在這種環境下生存。 @大地

再假如,人類到了一個生態環境與人類相差很大的地方,我們就可以模仿其他生物如何在這種環境下生存。

保護物種的多樣性就是保護生態系統

生物圈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東西,一個物種的滅絕肯定會給這個極大的破壞,甚至會讓一個脆弱的生態系統毀滅導致這個生態系統中的其他物種滅絕。並且一個生態系統一旦被破壞人類是無能為力的,人類什麼都做不了人類無法創造一個生態系統

(建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以北沙漠的生物圈II號)

30年前實驗的失敗說明了很多,30年後的今天我也不認為我們可能做到。

保護物種的多樣性還是對人類有很大的幫助的,誰也不知道你如今保護的物種體內有沒有對抗HIV的抗體,誰也不知道這個物種體內有沒有一個基因片段記錄著永生的秘密,就像是天花病毒至今還在實驗室里有些保留。

人類如果那天戰勝所有疾病永生了,可以編輯生物了,製造生命了,創造生物圈了,那個時候可能才不需要保護動物和物種的多樣性了吧。

(以上只是一個高中生自己的見解,肯定會有很多需要各位指正的地方,請各位先生指正時口下留情在下會認真思考各位的觀點的,共建文明網路環境從你我做起!)


物種的多樣性就等於抗原抗體的多樣性抗體的多樣性可就意味著新葯的可能!(例如青黴素,青蒿素)

201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的獲獎成就是發現青蒿素,可不是創造青蒿素。如果青蒿早早的就滅絕了那屠呦呦如何發現?一個分子式一個分子式的嘗試嗎?一個分子構型一個分子構型的實驗嗎?那麼人類戰勝瘧疾還得推後多久,還得多少人死於瘧疾?

(屠呦呦,圖源於百度百科)

物種的多樣性對仿生學的貢獻也極為重大!

仿生學是一門極為尖端的科學,至今人工合成的所有種類纖維都無法超越蜘蛛絲,無論是強度、韌性還是質量都無法超越。並且人工合成纖維要在上千度的高溫極高的原材料濃度下合成,相比於蜘蛛在常溫下使用各種昆蟲的遺骸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人類的技術簡直是拙劣無比。

仿生學最為人熟知的便是雷達,聲納小學便學過科學家在研究蝙蝠黑夜中為什麼可以「看到」障礙物,而發明了雷達,那麼假如在人類發明聲納前蝙蝠滅絕了,那聲納得猴年馬月才能發明出來。

各種生物對各種環境適應性可對人類進入星辰大海有著起發。

各種動物為了適應各種環境進化出了各種應對策略,假如人類宇宙航行需要多年的旅途,為了到達目的地的時候不垂垂老矣,科幻小說中常以休眠度過通常是人被凍起來!那這樣這樣的技術如何實現?無從下手可是生物界便有這樣的例子——冬眠!

有哪些非常冷門的冷知識??

www.zhihu.com圖標

可以參考大地的回答,我們可以參考其他生物在這種環境下如何生存來指導我們如何在這種環境下生存。 @大地

再假如,人類到了一個生態環境與人類相差很大的地方,我們就可以模仿其他生物如何在這種環境下生存。

保護物種的多樣性就是保護生態系統

生物圈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東西,一個物種的滅絕肯定會給這個極大的破壞,甚至會讓一個脆弱的生態系統毀滅導致這個生態系統中的其他物種滅絕。並且一個生態系統一旦被破壞人類是無能為力的,人類什麼都做不了人類無法創造一個生態系統

(建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以北沙漠的生物圈II號)

30年前實驗的失敗說明了很多,30年後的今天我也不認為我們可能做到。

保護物種的多樣性還是對人類有很大的幫助的,誰也不知道你如今保護的物種體內有沒有對抗HIV的抗體,誰也不知道這個物種體內有沒有一個基因片段記錄著永生的秘密,就像是天花病毒至今還在實驗室里有些保留。

人類如果那天戰勝所有疾病永生了,可以編輯生物了,製造生命了,創造生物圈了,那個時候可能才不需要保護動物和物種的多樣性了吧。

(以上只是一個高中生自己的見解,肯定會有很多需要各位指正的地方,請各位先生指正時口下留情在下會認真思考各位的觀點的,共建文明網路環境從你我做起!)


將生物鏈比做桌腿,人類就是放置在桌面上的玻璃杯,你在桌腿上砍一兩刀似乎也不影響桌子的穩定性,但如果你將桌腿砍斷了呢?

三腿的桌子還能用用,兩腿的桌子也勉強能呆,倘若這張桌子只剩下了一條腿,迎接人類的很有可能就是一次足以滅族的災難。

我們不扯什麼崇高理想,也不提什麼人文關懷,說白了,我們只是單純的害怕迎接死亡。


海底小縱隊來也!

首先給出肯定回答:有意義!

這種有意義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有意義指的是:我們有這樣做的必要性

課本知識劃重點:生物多樣性有利於維持生態平衡和穩定,也是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生態環境複雜且脆弱。

地球存在46億年以來,地球生物種類也由少及多。

捕食、寄生、競爭、互利共生,物種間的關係也由一條條生物鏈彙集成了構造複雜的生態網路,狀態剛好達到平衡。

當這個平衡網路的一個環節接一個環節出現問題,與之直接或間接相關的環節會發生蝴蝶效應,這種蝴蝶效應或是作用土壤或是水文又或是氣候,而這些方面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人類。

舉個簡單事例,如果蜜蜂滅絕,鑒於蜜蜂在授粉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人類很可能面臨糧食危機。

物種消失帶來的微生物的變化也能通過生態系統作用到人身上。


另一方面,物種是人類的一個寶庫。

簡而言之,物種就是資源,是可供人類研究的寶貴材料。人類並非全知全能,目前仍有很多難題。

比方說屠呦呦團隊從植物里提取可以治療瘧疾的青蒿素,還有研究團隊海鞘細胞里發現了可殺死癌症細胞的分子:海鞘素。

考慮到人類到目前為止都對大自然了解就好像站在真理海邊的牛頓一樣,每一種生物都可能是打開新世界的鑰匙,這也是自然贈予人類的財富。

第二層意義:我們所做的工作與努力都是有價值有成效的,即便目前情況並不明朗,但是一個可能性,也值得我們繼續努力。

中國也在積極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等方式實現對瀕危物種的保護。

全國超過90%的陸地自然生態系統建有自然保護區,89%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以及大多數重要自然遺迹在自然保護區內得到保護,部分珍稀瀕危動物野外種群逐漸恢復。

這樣的努力也收到了成效。

動物中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達到1800多隻,東北虎、東北豹、亞洲象、朱?等物種數量明顯增加,植物中的華蓋木、漾濞槭、巧家五針松、西疇青岡和滇桐等珍稀瀕危物種數量得到明顯增加。

從非工具意義上說,海底小縱隊認為人類對於消失的物種負有道義責任

人類在其餘物種面前處於絕對優勢,但這並非人類肆意的理由。人類反而該因此而謹慎。

然而現實是人類在很多物種的滅絕進程中起到絕對的催化作用。

逝者往矣不可追,我們能做的事情也只是極力補救。所以即使我們在斑鱉這裡遭遇滑鐵盧,但是這不能影響保護瀕危物種的腳步。

路漫漫其修遠,總要有人做對的事。

今日分享結束,海底小縱隊,集合!

我們下個問題再見!

部分資料來源於《保護植物多樣性——人類在行動》何華傑

發佈於 2019-07-25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鯪醬鮮鯪醬鮮簽約被拒31次

高中生物以生殖隔離區分物種,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存在生殖隔離呢?

————

歸根結底,是變異。

大家不要看到變異,就想到不好的事情。地球之所以如此五彩繽紛,就是因為變異啊。

變異分為2種,可遺傳變異不可遺傳變異。在此,我們只討論前者,下文的變異都指可遺傳變異。

一個物種,在什麼情況下會分化呢?以下舉幾個例子。

一群森林古猿,內部發生了派系分歧,可能是生活方式不同(爬樹Vs直立),也有可能是站隊不同,總之,這些亞群逐漸不再來往。久而久之,不同亞群之間獨立進化(產生不同的變異),互不干擾(不會或很少發生基因之間的交流),逐漸佔據不同的生態位。

生態位不是單純指棲息地,而是包括食性、習性等各個方面。

比如:加拉帕戈斯群島上,有的山雀吃花蜜、有的山雀吃蟲子、有的山雀吃種子,這就是不同的生態位。它們本來擁有相同的祖先,但因為食性產生了分歧,久而久之,分道揚鑣,最後演化成不同的物種。至於食性為什麼會產生分歧,這個可能是消化酶相關基因發生了變異。

再比如:灰狼群體中,有些個體獲得了消化澱粉酶的基因,因此,它們可以吃人類的食物,我們稱之為「狗」。狗和狼的基因差異不大,還是同一個物種。但如果它們逐漸停止基因交流,過個幾百萬年,是有可能成為不同物種的。當然,物種的劃分是人為界定的。

有的物種,內部已經發生了分化,但是究竟算不算兩個物種,通常會有爭議。

為什麼物種一定會發生進化(變異)?可以參考我這個答案:

假如存在一個與地球生態環境極其相似的星球,有沒有可能會平行進化出一支與地球人沒有生殖隔離的人類??

www.zhihu.com圖標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告訴大家,物種與物種之間,最根本的差別,其實就是基因的不同。

每一個物種身上,都存在獨特的基因。基因可以應用到醫療、能源、農業等各個領域。

比如,糖尿病人需要胰島素,採用基因工程技術,將胰島素基因導入到微生物,可以實現批量生產,造福病人。

比如,將蘇雲金芽孢桿菌中的抗蟲基因導入到棉花,獲得抗蟲棉。

等等。

基因的作用,我們掌握的只是冰山一角,保護物種,就是在保護我們自己。


高中生物以生殖隔離區分物種,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存在生殖隔離呢?

————

歸根結底,是變異。

大家不要看到變異,就想到不好的事情。地球之所以如此五彩繽紛,就是因為變異啊。

變異分為2種,可遺傳變異不可遺傳變異。在此,我們只討論前者,下文的變異都指可遺傳變異。

一個物種,在什麼情況下會分化呢?以下舉幾個例子。

一群森林古猿,內部發生了派系分歧,可能是生活方式不同(爬樹Vs直立),也有可能是站隊不同,總之,這些亞群逐漸不再來往。久而久之,不同亞群之間獨立進化(產生不同的變異),互不干擾(不會或很少發生基因之間的交流),逐漸佔據不同的生態位。

生態位不是單純指棲息地,而是包括食性、習性等各個方面。

比如:加拉帕戈斯群島上,有的山雀吃花蜜、有的山雀吃蟲子、有的山雀吃種子,這就是不同的生態位。它們本來擁有相同的祖先,但因為食性產生了分歧,久而久之,分道揚鑣,最後演化成不同的物種。至於食性為什麼會產生分歧,這個可能是消化酶相關基因發生了變異。

再比如:灰狼群體中,有些個體獲得了消化澱粉酶的基因,因此,它們可以吃人類的食物,我們稱之為「狗」。狗和狼的基因差異不大,還是同一個物種。但如果它們逐漸停止基因交流,過個幾百萬年,是有可能成為不同物種的。當然,物種的劃分是人為界定的。

有的物種,內部已經發生了分化,但是究竟算不算兩個物種,通常會有爭議。

為什麼物種一定會發生進化(變異)?可以參考我這個答案:

假如存在一個與地球生態環境極其相似的星球,有沒有可能會平行進化出一支與地球人沒有生殖隔離的人類??

www.zhihu.com圖標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告訴大家,物種與物種之間,最根本的差別,其實就是基因的不同。

每一個物種身上,都存在獨特的基因。基因可以應用到醫療、能源、農業等各個領域。

比如,糖尿病人需要胰島素,採用基因工程技術,將胰島素基因導入到微生物,可以實現批量生產,造福病人。

比如,將蘇雲金芽孢桿菌中的抗蟲基因導入到棉花,獲得抗蟲棉。

等等。

基因的作用,我們掌握的只是冰山一角,保護物種,就是在保護我們自己。


人類的DNA追本溯源,貌似也就歸類到幾個個父系樣本身上?

你想想,你要是玩家這幾個猿人有啥看頭,一波滅了算了。

可你會相信數萬年以後,人類人口發展到幾十億,真正意義上統治全球?

同樣,保護每一個物種,不僅保持物種多樣性。這些物種的造型、特性,或許都會給人和自然界帶來啟發和新的機遇,幫助人類抵禦未可知的災害。


有的,我覺得這件事就像很多脫髮人士對待他們的頭髮一樣,雖然數量少,但是他們還是會每天梳一梳,然後擺個造型,這是因為他們心裡還在意自己的形象,也珍惜自己還擁有的頭髮,而且只要每天都打理一下頭髮,他們還能有一個頭髮重新長出來的念想。

同理到保護動物的問題上,雖然這個動物可能已經很稀少了,但是我們只要去保護他們,久而久之就能有一個良好的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而且只要它們不徹底滅絕,那也就還有繁衍的希望,如果我們因為少就不去保護,那我們可能就不會有這方面的意識,到最後這個太少不保護,那個太少也不保護,那可能最後地球上就真的只剩下我們自己了。


很浪漫的事情,比地球上大部分的工作有意義多了。

就是保護藝術品,保護人類的想像空間,

人類想像不出來沒見過東西。


不做動物保育,只從遺傳學來說。

大家都知道近親繁殖風險大,但是,這僅對人類這種後代少,有人權的動物是噩夢。無論動植物真菌所有有性生殖行為都是創造變異的最佳時機,後代不是父母基因的簡單重組相加,有點像一龍生九子的意思。所以只要生的多,管它後代畸形,弱,不育比例,總是有好的,而且弱可以通過人工保護使它成長繁殖,不育可以人工輔助,總之就是生生生。不知道做保育的大佬覺得對不對?

插播一則小黃文,成吉思汗部落的祖宗相傳就是2男2女繁衍出來的,可能有歷史傳說誇張的部分,但是從生物學上不是不可能。


你非要這樣問,我只能回答你:沒意義

就像你活著也沒意義一樣

如果他們是在自己的棲息地自生自滅得,大可不必。

但是或多或少的,人類的出現加速了這個進程,就顯得有必要了。

只是一個補救措施。

另外更多的是,人類希望事物永存,物以稀為貴。


挺討厭這個問題的

要是你家裡就剩你一個人了

是不是也不用管了

也沒有什麼意義了

都9102年了

還有人自視高動物一等


地球是有能力修復自己的,已經有很多次大滅絕發生過了。

人類是在害怕自然的失衡滅絕了人類自己。


從科學,生態,生物,環境等專業上,我們大部分不懂。但我從心裡及陰謀論上來說,保護瀕危動物是我們人類的道德底線,也是我們生存的底線。

拿熊貓來說,我孩子會問我:爸爸,為什麼要保護熊貓啊?我說因為它弱小,生存能力不行。於是我也在思考,為何要保護這個沒什麼野外生存能力,只是會賣萌的熊貓呢? 我認為,保護熊貓就是我們人類的生存和道德底線底線。如果我們認為熊貓沒什麼作用,無法適應生存,而放任它滅亡的話,下一步,就會是金絲猴,就會是丹頂鶴,就會是朱?。當所有我們認為沒有用的無法適應生存的動物都滅絕了以後呢?是不是輪到接下來對於人類沒有作用的生物了?在接下來就輪到人類了。從最弱的種族開始……

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就像希特勒理想中的第三帝國的新秩序,是只有優秀種族才能生存,消滅猶太人,斯拉夫人,捷克人,東方人…………

所以,如果我們不願意回到那種恐龍的霸主時代,那麼保護瀕危動物是我們首先要做的,也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有。

因為害怕未知。

雖然科技發達,且在某種意義上,突破了人類的極限,但「視覺」上的限制是明顯的。如在人類很難涉足的深海里,生存條件惡劣的沙漠中,有著大量的生物存在,為了適應黑暗、高壓或者低溫的環境,它們慢慢進化出奇特的體型和結構,我們對這些生物知之甚少,無法確認他在生態系統里的角色,無法確認這些存在對人類存在的意義,正是這種不確定,對他們統一的保護起來是為了研究,為了以後不會後悔。

據英國節肢動物學家威廉·布里斯托維(William Bristowe)在其1958年著作《蜘蛛世界(The World of Spiders)》中,曾做出驚人推測:每年被英國境內蜘蛛殺死並吃掉的昆蟲重量超過英國人口的總重量。而這本書的讀者馬丁·內弗勒(Martin Nyffeler)也從事與節肢動物相關的職業,他於2017年證實布里斯托維的推測可能是正確的。蜘蛛每年吃掉的食物在4.35億噸到8.87億噸之間,大量以農作物為生的昆蟲被蜘蛛消滅,這些肉類都可能超過了人類滅殺昆蟲數量和質量。正如節肢動物學家諾曼·普拉特尼克(Norman Platnick)2014年所說:「如果蜘蛛消失,人類將會面臨饑荒。」

此外瀕危動物是科學研究的試驗材料,在動物學、進化學、生態學、遺傳學、現代醫學、仿生學等學科領域裡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我國馴養繁殖的數萬隻食蟹猴和獼猴,絕大多數都被用作實驗動物或用來生產抗病防病的疫苗。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動物園以及博物館收藏、陳列或展出瀕危動物的標本,對科研教學、宣傳教育、執法活動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而且,我國的傳統醫學就是在研究和利用野生動植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虎骨、豹骨、犀牛角、麝香、穿山甲片、賽加羚羊角、熊膽粉、海龜殼、蛤蚧、眼鏡蛇毒、蟾酥等,是中醫藥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目前還有許多未知的生物,未來可能在他們身上發現對人類有著無法估量的價值。如讓人談虎色變的各種絕症,可能「解藥」就在這些未知中得到解答。

古語有云:「天生我才必有用」對於許多未知生物亦是如此。目前還有許許多多生物存在未知的東西,對待未知,最好辦法可能就是以未雨綢繆的心態保護起來。


保護瀕危物種一是因為名聲,二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它們以後會不會對人類產生什麼用處。

是的,就是這麼功利。


其實並不是某些物種真的那麼重要。大自然的自我調節還是非常強大的。可以認為這地球少了任意一個物種都難以對整個自然環境造成太大的影響。

這個自然太宏大了,幾乎不會出現不可缺少的某一個物種。總有幾個甚至幾十個物種在做著相同或相似的「工作」,一個物種消失了另一個相似的物種又會很快的繁盛起來接替它的任務。

但是這中間所需的時間很難判斷,這個短點就是我們需要恐懼的。

就現有的大環境來看還算可以的,現在說保護更多是一種態度,一種習慣的養成。畢竟真的需要的時候再來做未免有點完了。


有,野鹿就是從瀕危物種中解救出來的,下面就是我們要保護得小動物單孔目Monotremata

長吻針鼴Zaglossus bruijni EN瀕危袋貂目Dasyuromorphia沙漠袋貂Sminthopsis psammophila EN瀕危袋狸目Peramelemorphia條紋袋狸Perameles bougainville EN瀕危袋鼠目Diprotodontia澳洲毛鼻袋熊Lasiorhinus krefftii CR極危尖尾兔袋鼠Onychogalea fraenata EN瀕危短鼻大袋鼠Bettongia tropica EN瀕危

白頸長尾雉

翼手目Chiroptera菲律賓果蝠Acerodon jubatus EN瀕危白胸狐蝠Pteropus insularis CR極危瑪利安娜狐蝠Pteropus mariannus EN瀕危西太平洋卡洛島狐蝠Pteropus molossinus CR極危金狐蝠Pteropus phaeocephalus CR極危靈長目Primates

金竹狐猴金竹狐猴Hapalemur aureus CR極危

闊鼻馴狐猴Hapalemur simus CR極危白頸狐猴Varecia variegata EN瀕危光面狐猴Indri indri EN瀕危指猴Daubentonia madagascariensis EN瀕危白耳狨Callithrix aurita EN瀕危黃頭狨Callithrix flaviceps EN瀕危金獅狨Leontopithecus rosalia EN瀕危雙色獠狨Saguinus bicolor CR極危棉頂狨Saguinus oedipus EN瀕危紅面吼猴Alouatta pigra EN瀕危捲毛蜘蛛猴Brachyteles arachnoides EN瀕危紅背松鼠猴Saimiri oerstedii EN瀕危黛安娜須猴Cercopithecus diana EN瀕危獅尾獼猴Macaca silenus EN瀕危鬼狒Mandrillus leucophaeus EN瀕危長鼻猴Nasalis larvatus EN瀕危塔那河紅疣猴Procolobus rufomitratus CR極危白臀葉猴Pygathrix nemaeus EN瀕危黃冠葉猴Trachypithecus geei EN瀕危冠葉猴Trachypithecus pileatus EN瀕危白眉長臂猿Bunopithecus hoolock EN瀕危銀長臂猿Hylobates moloch CR極危黑長臂猿Nomascus concolor EN瀕危山地大猩猩Gorilla beringei EN瀕危大猩猩Gorilla gorilla EN瀕危倭黑猩猩Pan paniscus EN瀕危黑猩猩Pan troglodytes EN瀕危紅毛猩猩Pongo pygmaeus EN瀕危貧齒目Xenarthra巴西三趾樹懶Bradypus torquatus EN瀕危

華南虎

毛犰狳Priodontes maximus EN瀕危兔形目Leporidae阿薩密兔Caprolagus hispidus EN瀕危墨西哥兔Romerolagus diazi EN瀕危嚙齒目Rodentia墨西哥草原松鼠Cynomys mexicanus EN瀕危巢鼠Leporillus conditor EN瀕危中澳粗尾鼠Zyzomys pedunculatus CR極危短尾絨鼠Chinchilla brevicaudata CR極危鯨目Cetacea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 CR極危恆河江豚Platanista gangetica EN瀕危太平洋鼠海豚Phocoena sinus CR極危鰮鯨Balaenoptera borealis EN瀕危藍鯨Balaenoptera musculus EN瀕危長鬚鯨Balaenoptera physalus EN瀕危北露脊鯨Eubalaena glacialis EN瀕危北太平洋露脊鯨Eubalaena japonica EN瀕危食肉目Carnivora亞洲豺犬Cuon alpinus EN瀕危達爾文狐Pseudalopex fulvipes CR極危紅狼Canis rufus CR極危島嶼灰狐Urocyon littoralis CR極危海獺Enhydra lutris EN瀕危智利水獺Lontra provocax EN瀕危大水獺Pteronura brasiliensis EN瀕危長島長尾狸貓Cryptoprocta ferox EN瀕危獺狸貓Cynogale bennettii EN瀕危瘦小齒蒙Eupleres goudotii EN瀕危西班牙猞猁Lynx pardinus CR極危安第斯山貓Oreailurus jacobita EN瀕危虎Panthera tigris EN瀕危雪豹Uncia uncia EN瀕危地中海僧海豹Monachus monachus CR極危夏威夷僧海豹Monachus schauinslandi EN瀕危長鼻目Proboscidea亞洲象Elephas maximus EN瀕危奇蹄目Perissodactyla非洲野驢Equus africanus CR極危格利威斑馬Equus grevyi EN瀕危山斑馬Equus zebra EN瀕危中美貘Tapirus bairdii EN瀕危山貘Tapirus pinchaque EN瀕危蘇門犀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CR極危黑犀Diceros bicornis CR極危爪哇犀Rhinoceros sondaicus CR極危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 EN瀕危普氏野馬Equus ferus przewalskiiEN瀕危偶蹄目Artiodactyla侏儒野豬Sus salvanius CR極危草原猯豬Catagonus wagneri EN瀕危喀拉米豚鹿Axis calamianensis EN瀕危印度豚鹿Axis kuhlii EN瀕危智利駝鹿Hippocamelus bisulcus EN瀕危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 CR極危弓角羚羊Addax nasomaculatus CR極危歐洲野牛Bison bonasus EN瀕危爪哇野牛Bos javanicus EN瀕危考布利牛Bos sauveli CR極危水牛Bubalus bubalis EN瀕危短角水牛Bubalus depressicornis EN瀕危菲律賓水牛Bubalus mindorensis CR極危西里伯斯野水牛Bubalus quarlesi EN瀕危螺角山羊Capra falconeri EN瀕危湯姆森瞪羚Gazella cuvieri EN瀕危鹿羚Gazella dama EN瀕危細角瞪羚Gazella leptoceros EN瀕危阿拉伯羚Oryx leucoryx EN瀕危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i EN瀕危武廣牛Pseudoryx nghetinhensis EN瀕危大鼻羚Saiga tatarica CR極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