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熱鍋冷油為了什麼之類的!都可以說一下!


1.生抽加熱時間長會發苦,所以要後放

2.鹽有助於食物失水,變得更加軟爛,這就是為什麼燉煮先放鹽,炒菜後放鹽

3.裹澱粉與裹麵粉相比,在炸制過程中澱粉會極大的保持食物內水分,從而提高食物的嫩度,相反麵粉會增加脆度。這也是溜肉段用澱粉、炸魚炸蝦用麵粉的原因

4.對於蠔油、豆瓣醬、生抽、醬油等等,每一家有每一家的優點,建議生食一下

5.非專業廚師且家常菜中,熱鍋冷油的容錯率很高,所以被很多人推崇,如果你覺得對火候把握度夠好,熱鍋熱油完全沒有問題(例如爆炒腰花)

6.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橄欖油都各有千秋,川菜喜歡用菜籽油,但很多家庭也喜歡用花生油,建議多嘗試一下

7.刀工一定要練,整雞整魚有機會拿回來自己處理,方便於瞭解食材構造,以及剁切的時候感受不用部位肉的軟硬程度

8.由上一條展開,剛入門做飯的時候盡量不要用陶瓷刀,陶瓷刀本身材質較脆且較輕,無法改變開刃角度,不需研磨就能保持極高且穩定的鋒利度,遂不適合新手使用。(電磁爐同理)

9.做飯好不好喫本質上起決定性作用的是,調料的平衡以及火候的把握,所以能遇到的調料要不斷試一試


這個問題我想大多數會做飯的人應該都知道,但是不太會說,我來給大家總結一下

1、糖,是萬能的,別怕,不管是任何菜式,出鍋前放一丟丟,總會遇到你想要的味道;(糖,不是為了讓菜變得甜膩,而是作為味引,激發出足以挑撥你味蕾的口感)

2、豆瓣醬在肉類處理上,是不會犯錯的存在,最簡單的,放油,放豆瓣醬和肉沫,加一點點料酒去腥,就可以得到滿滿一碗辣肉面的肉醬,放在冰箱裏吧,什麼時候餓了,下碗麵條澆一點這個肉醬上去,端在面前,是一碗麵條嗎?不,是一碗準備時間只需要5分鐘的幸福。

3、蠔油在好多素菜的處理上,完全可以替代鹽,而且有著鹽沒有的那股「鮮」味,最直接的就是花菜,尤其是幹鍋花菜。洗乾淨瀝幹,然後下油,放一點點花椒或者辣椒,把花菜放進去,一滴水也不要加,感覺差不多了,放耗油+生抽,別放鹽,出鍋,有追求的就再放些五花肉片進去,嘗嘗,是不是覺得外面的幹鍋簡直是垃圾?

4、初學者,不要想著一氣呵成,很多東西是可以在烹飪過程中不斷調整的,容錯性巨高,特別是烹飪時間較長的菜式,例如蒸菜。大個比方:梅乾菜扣肉,前面不羅嗦,就說上蒸鍋開蒸之後,每隔半小時用筷子舔一下,覺得鹹了趕緊吧裡面的汁水逼出來一點,覺得淡了就加一勺老抽進去,覺得不夠甜就放一小粒冰糖在邊邊,容錯性巨高。

5、洋蔥沒有什麼味道,它的全部價值在於增香。舉個例子:最最最最簡單的,炒雞蛋,加一兩片洋蔥進去,感覺是兩個菜。

6、刀工沒有那麼重要,現在的廚房懶人工具太多了,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練習刀工上,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還容易受傷。

7、外面的菜口感總覺得和家裡不一樣,是因為外面的火,遠遠比家裡的要旺,這個是煤氣竈的硬傷,解決不了的,但也並不是沒有一點辦法,我個人的解決方案是,尤其在所謂的「爆炒」菜式中,會將火開至最大,然後將鍋傾斜至很誇張的角度,目的是讓火舌舔到鍋裏的油,這樣就會有鍋裏起火的效果,溫度非常之高,然後上蓋子壓滅,出鍋。這招是我自己搗鼓出來的,有的時候實在是少油,火舌舔不到,我就在鍋邊邊刷一點油。

8、湯類中的「鮮」,我指的是的尋常湯類,不外乎來自這四種東西——筍、肉、味精、白鬍椒粉(評論提醒,還有一種,但我不經常做,就是菇類)。這也是我經常做的幾道,極其方便。比如,上海菜中有一道「醃篤鮮」,冬筍、精肉、鹹肉,一比一比一入鍋,一大鍋,熬著吧,啥也不用放,真的其他啥也不用放(薑片和料酒去腥還是必需的),1個小時後出鍋,撒點蔥花,冬天裡簡直是。。。王菲有首歌叫什麼來著?天上人間是吧

9、用豬油,比其他任何的大豆油或色拉油炒出來的菜,都要香,我

用過一次就上癮,唯一的缺點就是凝固點太低了,很容易就變成膏體,冬天是需要用勺子挖的。

10、最後的最後,大家都是一雙手,廚藝這東西練練總會上去的,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家裡的調料一定要齊全,不然就會變成我,經常戴著口罩圍著圍裙坐電梯到小區門口超市買缺的調料(那回頭率老高了)。郫縣豆瓣醬、料酒、老薑、蒜瓣、老抽(醬油)、生抽(鮮醬油)、香醋、白醋、白砂糖、老冰糖、白芝麻、小磨麻油、甜麵醬、蠔油、辣椒麪、五香粉、八角、桂皮、香葉、咖哩粉、白鬍椒粉、鮮辣粉、花椒粉、椒鹽、孜然粉、番茄醬、濃湯寶(牛肉、豬肉和老母雞)、蜂蜜、老乾媽豆豉醬。

這些調味品有共同的特徵——1、保質期較長,常備著,不容易壞。2、使用頻率極其頻繁。3、要麼不用,一旦那道菜式需要用到,而你恰恰缺少,那這道菜基本就屬於做不了了,非要不可的那種。

祝你好運~碼字不易,記得點贊哦~


烹飪主要是糖(澱粉)、蛋白質、脂肪與濕度、溫度的函數。

此處挖坑待填。


1.絲配絲,丁配丁,片配片。

2.生蔥熟蒜。

3.鹹魚淡肉。

4.小火慢燉,大火濃湯。

5.收汁湯會變鹹。


火候是很重要的,是基礎。

糖是萬能的,是味引。

初學者,不要想著一氣呵成,很多東西是可以在烹飪過程中不斷調整的,容錯性巨高,特別是烹飪時間較長的菜式

肉怕不入味?肉片肉絲提前醃製10分鐘以上,肉塊4小時以上乃至過夜,一點點鹽、生抽、蔥姜蒜末去腥,出來味道都差不到哪裡去;

怕老 ?肉炒好後先盛出來,朝別的配菜,最後再倒進去mix,就會得到火候統一的一盤菜了。

怕肉咬不動?不是受熱太過太老了就是過程中遇冷了


火候

我知道說,但是我做不到……

或許說我沒有認真的鑽研每一種食物的特性,每種食物都有他的特性,需要通過不同程度的加熱來實現。

做了十幾年的飯,都是憑著感覺去加熱食物,但是近些年才開始有一定刻意性的按照規律加熱。

火候到了。就能找到那種味道……媽媽的味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