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境淺說》俞陛雲

《隨園詩話》袁枚

你或者先讀《古詩十九首》,然後把王維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瑒、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王力的詩詞格律,真的很好理解,而且看完對詩詞的認知能有很大提升。

詩詞格律(詩詞常識名家談)京東¥ 34.10去購買?

書中所講的詩詞格律,大部分是前人研究的成果,也有一些地方是著者自己的意見。由於它是一部基本知識的書,所以書中不詳細說明哪些部分是某書上敘述過的,哪些部分是著者自己的話。《詩詞格律》著重在講格律,不是詩詞選本,所以對於舉例的詩詞,不加註釋。所引詩詞的字句,也有版本的不同;著者對於版本是經過選擇的,但是為了節省篇幅並避免煩瑣,也不打算在每一個地方都加上校勘性的說明了。

《詩詞格律》有一個總的目的,就是試圖簡單扼要地敘述詩詞的格律,作為一種基本知識來告訴讀者。

關於詩,著重在談律詩,因為從律詩興起以後,詩才有了嚴密的格律。唐代以前的古詩是自由體或半自由體,還沒有形成格律,所以不談。至於唐代以後的古體詩,雖然表面上也是不受格律的限制的,實際上還是有很多講究,所以不能不談,只不過可以少談罷了。

詞和律詩的關係是很密切的。所以先講詩,後講詞。有時候,詩和詞結合起來講述。


王力《詩詞格律》


可以先看《鑒賞》系列,拓寬一下儲備,再看王力的書。


葉嘉瑩或者顧隨,或者聞一多,朱自清寫的詩詞講解,都很棒。

如果可以,別找通俗易懂的,下點功夫,最好。


葉嘉瑩的系列著作。比如唐宋十七講


《詩境淺說》,你看書名就有「淺」,一定很好懂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不要急著看,慢慢看 空閑下來了,坐在窗前,或陰或晴,拿出書 細細的讀,你會覺得渾身舒爽。


說到深入淺出,我覺得主要是要引起讀者的興趣,不會看了一會兒就覺得想睡覺。怎麼做到這點呢?

第一種方式是內容生動有趣。說到內容的生動有趣,還是首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當初我們高中老師力薦的這本文學評論類書籍,確實清醒脫俗,還記得他說的人生三大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還有對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的論述: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

這些描述,在學習完相關的詩詞之後看來,確實能引起共鳴,也能啟發你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些詩詞,同時也將這些看上去沒有關聯的詩詞以一種奇妙的方式連接了起來,很有趣味性。薄雖薄,但通篇都是值得回味的文字。

人間詞話(詩詞靈犀)京東¥ 21.70去購買?

第二種方式是形式生動有趣。如果說人間詞話是我學生時期特別喜愛的學習古詩詞的書籍的話,那工作之後就沒有那麼多固定的時間來學習詩文,更多的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以自己更感興趣的方式來閱讀,恰恰這個時候,我又特別推崇豐子愷先生,於是就理所當然地發現了《豐子愷漫畫古詩詞》和《豐子愷漫畫古詩文》這兩本書籍。豐子愷先生的漫畫簡約生動還充滿了童心,配合學習古詩詞,滿足了我有趣地開展學習的要求,屬於寶藏書籍,來兩張圖隨意感受一下嗎……

是不是滿屏的童心都要沁出來了?

豐子愷漫畫古詩詞京東¥ 37.40去購買?

豐子愷漫畫古詩文京東¥ 36.50去購買?


靜安先生,也就是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

真的特別特別好


施蟄存的《唐詩百話》,還有大家小書系列的詩詞鑒賞類的書都很好。


學習路上就要認清一點,學習過程是艱難的,不會輕鬆。

即使輕鬆也是相對而言,同一個人而言,可能學語文比學數學輕鬆;人與人之間,可能李白比普通人輕鬆。

既然能看大家小書了,說明起碼已經半隻腳進了詩詞世界。那一套雖說叫小書,其實也只是相對於大家而言,對於名家而言,隨手寫來耳。特別是夏承燾先生這本,你只是看著他用語通俗,但實際上信息量依然巨大,遠超字數臃腫的各路教材——所以只是往往看個似是而非,你以為自己懂了,實際你完全沒有跟上他步伐和境界。比如他介紹馮延巳歐陽修的時候,一頁32開的紙以內,提到了韋莊、李璟、晏殊等七八個人;引用了《南唐書》、《陽春集》、《貢父詩話》、《藝概》等觀點。以上這些,如果不熟悉,那麼你就只是眼睜睜地看著老先生在你面前報了一串菜名——因為你課前沒有這方面的基礎,你也沒預習、積累。所以,真正能覺得這本書「深入淺出」的,那就不是叫「沒什麼功底」了。

所以學習根本就沒有那種「快樂」的方法,除非你自己覺得這事快樂。

基礎只能一點點打,什麼都不懂的那就適合看教材——因為教材才是把你當成傻子、門外漢來教的。

比如袁行霈先生主編的《中國文學史》系列,就非常好——針對不懂的人——裡面就沒有那麼多的古籍引用和深層用語,大部分都是主編們自己提煉的簡化概念。當然反過來,一個已經入門了的人,比如那些古代文學的研究生還去看這種教材就非常浪費時間了。


人生若只如初見 安意如


高中讀過大家小說系列顧隨先生的《蘇辛詞說》,從此成了這三人的腦殘粉。


梁衡老師的《把欄杆拍遍》是我的詩詞鑒賞啟蒙,非常推薦!因為這本書愛上了辛棄疾。

以下來自百度百科:

本書收集著名散文作家梁衡近年苦心創作的散文精品五十餘篇,集中展示作家的精神境界與文化品位。

收入本書的作品多以寫人為主。有鐵甲烈馬、威風凜凜,以武起事又以文為業的大詞人辛棄疾;有被皇家發配邊荒的中國古代最後一位罪臣,同時也是中國近代史的第一位功臣林則徐;有以文為政,又因政事之敗而返觀人生、直面人生的瞿秋白;有胸懷博大、因一生的「大無」 而鑄成人生的「大有」的周恩來;有一生顛沛流離、但始終追求著那遙遠的美麗的西部歌王王洛賓;也有挺立在智慧高地,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換來鐳的發現的偉大女性居里夫人……收入本書的《把欄杆拍遍》、《覓渡、覓渡,渡何處》、《大無大有周恩來》、《晉祠》、《讀柳永》等篇,一經問世,即廣為傳誦,成為名篇佳作,並為多種課本及教材選用。此外,作者的一批極具個性與人文內涵的山水散文,也在本書的收集之列。

作者寫人突出文學與政治糾葛的背景,善用理性分析和形象表現,因此,作品大多視野宏闊,充滿磅礴氣勢。作品融「大事、大情、大理」於一體,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時代氣息,同時也賦予作品以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