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誤會了,現代人不是隻追求有錢,而不追求快樂。

而是現代人只集中追求得到金錢的快樂。其他的快樂,他不太考慮。

原因覺得,其他的快樂,及不上有錢的快樂。

因為有錢,既可得到物質上的自由,又可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一舉兩得。

但有錢不容易,可能過程之中也不大快樂,所以你會見到很多人都沒有快樂的樣子,甚至經常表現出不快樂。

少數人成功變有錢了。他們得到的是什麼?可以有物質上的自由,可以買更多的東西,買更多高級的用品,可以覺得比別人棒,但可能是短暫的快樂,於是就想得到其它的快樂,例如人際關係的快樂,但所有人都努力去賺錢,根本沒有人有時間陪伴他們,所以他們只能夠繼續賺錢。


從本質上來講,錢是不值錢的,舉個例子,前蘇聯解體後,前蘇聯的紙幣一夜之間便沒有人要了,老將軍們開始變賣自己生命換來的勳章,來獲取實物,說白了,錢是國家政府賦予的權利,政府的垮臺,也意味著金錢不再值錢,說這些是為瞭解釋清錢不值錢,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現在大家都滿腦子都想搞錢呢?

這說明兩點,第一國家政府越來越強大,而且人們服從於這種分配製度,第二金錢是社會資源分配的標誌,舉個簡單的例子,你想要的好的教育資源,醫療資源,或者說你想買車,你想買千萬的豪車,但是社會資源是有限的,產能就那麼多,不可能人手一臺,怎麼分配?物以稀為貴,那麼你就需要付出相匹配的東西,而決定當前社會分配標誌的是——錢,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錢不值錢,大家這麼想要搞錢,想要的不是錢,而是在這套社會分配製度下,儘可能多的資源,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人們常說高官厚祿,是不是厚祿我不知道,但是社會資源的傾斜肯定是有的,普通人的養老和醫療資源,絕對比不了退休高幹,這是不可爭辯的事實。

接下來就可以回答你的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快樂越來越少呢?

原因是因為腦子想要的資源沒有得到,因為沒有得到,所以不快樂,慾望與能力不匹配也好,時代不給予機會也罷,事實就是想要的沒得到,得不到而不快樂是人性的常理,

那麼問題來了,你該怎麼做呢?

你只有兩條路,服從這套分配製度下,儘可能的撰取資源,並且儘可能的保證資源在手的時間,於是為了這些,劣幣驅逐良幣,惡意競爭不絕於耳,

於是婚姻成了交易,誰都想賣高價,誰又都不想砸手裡,

於是商界成了戰場,只要能將對手打下去,可以不顧法律道德,太多了,視人們的生命為螻蟻的某奶粉,到地溝油層出不窮,

於是職場成了鬥場,各個都說狼性文化,但是各個都成了哈士奇,

人都活的很累,

後來你以為只有國內這樣,事實是整個世界都這樣,資本自由市場的世界下,資本從產業資本完成了到金融資本的進化,

在這個以國家為競爭單位的競爭體系中,一直在劣幣驅逐良幣,說直白點就是比差,就是比爛,比誰更沒底線,不信你翻看各國領導人一看,全是奇葩,美國的特靠譜,俄國的大忽悠,印度的瑜伽老頭,德國的沒能力者,各個都很奇葩,是這些人天生愚蠢嗎?不見得吧,說到底環境就是這樣,你只要這樣你就能贏,你可能覺得我危言聳聽,覺得喪,為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

其實世界一直這樣,只是有幸你活在中國,活在一個政府可以為了改善底層民生,可以為了大面積爭取全體脫貧的國家,這個世界上很多時候,並沒有那麼多為什麼,就像美國人,一手拿著大棒,一手拿著糖,你弱小就用棒子,你強大就用糖,從人類私有化開始那一刻就這樣開始了,沒有為什麼,只是這世道而已。

我們身在其中,苦思自己,既然喫人的世道你不喫別人就喫,那我就喫,他們連骨頭都嚼碎,你至少留著良心,雖是五十步笑百步,至少也好一點,要是有幸得到優秀進步的團隊,那麼就好好努力,好好珍惜。

我說這些不是喪氣話,而是我一直告訴自己的話——知道這世界的殘酷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殘酷,而不敢鬥爭。


因為人們被廣告無處不在的狂轟濫炸後,以為快樂可以通過消費獲得,而消費需要更多的金錢去支撐這種慾望。

在現代社會生存,很難擺脫媒介對我們生活的入侵,但偶爾脫離媒介為我們設置的議程,回歸自己,才能漸漸平靜,發現一直都存在於平淡生活裏的快樂。


每個人對於生活怎樣纔算快樂的理解不一樣吧。有人無所謂房子是否是租的,能擋風避雨就好。有人苦於難應付的房東和費錢費力的搬家,只想努力掙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有人覺得每個月買上一本書就是幸福,有人希望每年能夠攢錢出去旅個遊才能滿足。對金錢有慾望太正常了,買書需要錢旅遊也需要錢,買房需要錢租房也需要錢,因為支撐生活的除了夢想還有金錢。其實現在社會要看到一個人的慾望太簡單了。但想要知道一個人快樂與否真的挺難的。


因為錢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質。就像魚兒離不開水,草木離不開土一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