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人在药学折腾的7-8年的体验来讲,个人觉得体验比较差。本科鸭大药学,硕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药剂学,私以为算是还凑合的背景了。从业的体验大概就是忙、迷茫、不甘心等的混合吧。这一行投入产出比是出奇的低,建议以后只招收少量博士生和大量专科生,中间的本科生硕士生去工作也只是终极螺丝钉。

高考后的专业填报对于人生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对于一个高中只知道学习的理科生而言,出身于经济比较落后的东北某城市,父母对于专业选择也没有更多建设性的意见。在父亲友人的建议下报考了鸭大的药学。当时觉得药学酷毙了,高中的时候还试图读一读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什么的,觉得非常玄妙,而且一提起药学,人都有一个固有的印象,就是人总是会生病的!医药行业在蓬勃发展!我们是朝阳行业的学子!所以注定拥有光明的未来!开学以后发现一部分同学是被调剂来药学院的,不过当时啥也不懂就没太在意。一开学迎新的师姐就提到了我们是「四大忙院」之一,因为有海量的课程、实验及手写实验报告。当时觉得药学院学生除了要学习药学相关的课程外,还会广泛涉猎生物、化学、医学,自己简直就是一个复合型人才,而且这些好像都还蛮有趣的。就这样大学生涯开始了,一个学习比一个学期更忙、课程更多、考试更多、实验更多、实验报告更多......我很庆幸自己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整个大学生涯都呆在合唱团,我们一起训练、排练、演出、比赛,那一段时光是金色永恒的。

实验是永恒无法逃离的话题。有人调侃生化环材的实验像炒菜,改改配料改改比例,就能水出一片高影响因子的文章。然而由于本人可能真的不擅长此道或者耐心太差,每一次做实验我都想赶紧完成任务,而且预期之外的实验结果完全不能带给我任何探索未知的兴奋感,完全相反的,我会因尝试解释不寻常的实验结果而陷入焦虑和痛苦。当实验不顺利或者没有结果的时候,我无法分清工作和生活,在自己的时间也无时不刻被实验不顺的阴影缠绕,想著截止日期、实验方法、文献检索......我无数次给自己心理暗示,「我不排斥实验」,但对于做实验真的喜欢不起来。而且,做实验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各种试剂,各种有毒有害的风险随时伴随在身边。大二时,我想出国留学,因为美国的药学处在世界前沿,而且据说工业界薪资也不错。因此,努力考高GPA,考T考G,为出国做准备。当时听师兄师姐讲,研究生方向药剂最好找工作最吃香,药化伤身体,药理要做动物实验,药分螺丝钉......(不好意思开了个地图炮,我现在真的认为药学的细分专业都不咋地),于是全身心准备申请Pharmaceutics的研究生。因为家境普通一开始全部申请的PhD,然而由于硬体普通遭遇了全聚德。

Gap的一年是很痛苦的,我去了北京郊区的一个CRO公司当技术员,月薪3000(2016年)。当时陷入了非常严重的迷茫,因为一方面工作地点非常偏僻,也没有相似学历相似爱好的同事。唯一的好处可能是公司有宿舍(两张上下铺一间),并且好像不到五点钟就下班了。那一段时间人生处于低谷期,但我还是坚持做GRE阅读,GRE辞汇,再加上VOA的shadowing练习......最后干了半年实在受不了了过年直接辞职回家,背水一战成功录取了明大的pharmaceutics master。

我以为我的人生将会迎来转机,但其实并没有。我很怀念明尼的日子,密西西比河两岸的校园,校园内有国内不常见到的巨大的松鼠。一年中差不多有半年都是冬天。教授们都非常nice,博学且耐心。美国的课业比国内要繁重不少,但是用心付出也能得到好的成绩。我的coursework成绩还不错,而且有几门因为成绩比较好甚至让一些教授觉得impressive。然而我对于实验还是比较挣扎,而且对于实验的不太热爱导致我可能比较躲著我的advisor,我们的交流不多,因而他对我的印象也一般般。以master为跳板,继续申请PhD,最终留在美国工业界,这是我当时的目标。然而由于我对于实验的这种属性,我又遭遇了两年的全聚德,最终向现实低头,入职了深圳的一家CRO公司做技术。

工作非常忙碌,项目众多,要学习的很多。而且作为一家民企,老板是海龟博士,各种人才帽子,有志向将公司做大上市,要求各种创新,然而团队却始终规模普通,大家也一个头两个大,各种硕士博士也是最近才慢慢被招聘到公司来。公司的离职率感觉很高,年底有不少熟悉的同事离职了,有一种淡淡的唏嘘的感觉。在企业做「研发」结果导向非常重,每一个项目都详细规定了起止日期,而且在这一段时间内你需要「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并且能够搞成专利」。由于本人对于实验真的爱不起来,遇到实验不顺、没有结果的时候就会陷入无尽的焦虑和痛苦。每当项目截止日期接近,更是无法好好放松和休息。入职两个月就丧失了对实验的全部耐心和信心(并不是说一定做不出来或做的很差,只是个人对于非预期的实验结果感到非常不舒服)。这时候看著知乎的生化环材劝退回答,觉得药学也全部占了个遍。药学「研发」始终是劳动密集型,仪器才是大爷,人无所谓,这一批不干了下一批也一样。想在这一行走得远真的需要一个PhD傍身,不然就是企业的螺丝钉。于是再次燃起了读博的想法。

留学过后便不想再在国内读博了(非偏见,国内好学校多的是,个人选择而已),由于美国COVID状况加上距离远(不想离女朋友再次那么远了,以前master的时候就是横跨中美的时差),因此主要瞄准新港英了。这次申请的是不需要做实验的方向的PhD,而且就目前看来自己的passion和incentive都比以前多的多的多,可能是接受了社会的毒打,见识到了国内药学就业的惨淡吧,逃离的欲望无比的强。这是我的连续第五个申请季了,前四个申请季有三个全聚德,我已经充分体会到了录取有多喜悦,被拒有多失落,等待有多焦虑,算是老司机了。每天的下班路上,看著自己的脚步,偶尔幻想一下自己走著走著就走到了新的校园里。以前本科的时候觉得不认真学本专业,不认真做实验的都是菜鸡同学,现在回过头来看才觉得或许他们才是真正的聪明人。或许他们已经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到了国内药学就业的尴尬状况,进而选择了早日逃离。而所谓「上进」的学生就在社会、学校和老师的大饼里面走上一条线性的道路,认为我只要研究的够深够精够钻,我就能成为人上人了。可惜对于大部分人来讲,还是无法成为头部的那一小部分人中的一员,自然只能成为螺丝钉。药学或许永远是朝阳行业,然而薪资方面我真的不敢发表评论,我怕一开口就会骂人。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无论我给自己多少心理暗示「我不排斥做实验」,但我就是不喜欢,就是觉得烦。早点想通这件事,就可以避免在人生道路上绕一大段路,经历更多的迷茫与失落。谁都想自己的工作是career,可以从自己的工作获得成就感,可以获得体面的收入;即使我的工作只是为了养活自己,养活这个家的job,我也不希望它有这种结果导向的「科研」了,不超过一年我就能当场抑郁给你看。我对于药学专业课程并不排斥,很多还觉得很有趣,formulation design,controlled release,physical pharmacy......我的课业成绩还算可以,但是我在做实验方面真的是个loser,我不爱它,它肯定也不会爱我。

如果明年成功拿到PhD offer还会再来更新。愿所有在坑底的伙伴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方向,我们互相勉励,for the perfect person we used to be,for a better pathway towards our dream. 以上。


沪上某211药学硕士,毕业马上第7年了,在国内某大型cro制剂研发5年多后,今年年初跳去另一家快速上升期cro做项目管理,主要原因是想少加班,陪陪孩子,而在cro做研发几乎不可能不加班,本身也不是很喜欢做实验,项目管理这个岗位每个公司定位不同,有的岗位很低端,基本打杂岗,应届生就可做,有的岗位类似研发总监,要求对技术难点能做决定,而我跳的这家应该是介于两种之家,主要负责设定阶段目标,对风险点预警,保证节点按时完成,还有对外客户沟通这些,刚转岗说实话很纠结,身体不累,心里很累,得不到认同,领导看不到你的成绩,研发人员也觉得你很烦,经常要东西,曾被研发人员当面怼过,觉得我们的工作没有技术含量。也迷茫过,还有在企业,都是看中加班的,哪怕混加班,领导也认为你敬业。

综合考虑后来决定考事业单位,本身家里经济尚可,没有压力,自己也属于对金钱没有太大欲望,对安全感,自尊要求较高的人,综合想想,可能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这种更适合自己,于是这一年每天学习四个多小时,上下班路上,晚上,周末学习,没我在看过一集电视,每晚看书到12点(家有小鬼,睡觉越来越晚),一年考试达10次,终于第10次考上某强二线城市省属重点高校的行政管理岗,专业相关,也是我大学的城市,老公的家乡,亲戚朋友较多,由于我是远嫁,之前对父母都很内疚,现在去高校可以寒暑假回家陪父母,暂时看来也算是一种圆满吧,虽然未来不知道会怎样,但是还是得继续走,全当一种体验吧,从研发到项目管理,虽然纠结,沮丧过,但也收获了为人处事的技巧,这次去高校也去经历一场。

另药学同僚们也没必要过于忧虑,如果能静下心肯吃苦来做研发,做临床,其实前途还是可以的,现在各大企业很缺技术好的研发人员,待遇也很不错,问题是现在技术尚可的项目负责人真的很难找,可能是由于之前国内医药的混沌,现在也在逐渐改观,未来仍可期。(尤其研发这块,经常有猎头找我做制剂研发,硕士毕业六七年独立负责过项目,可以给到20多万,坐标长三角)

药学专业上基本分为几大块:药物分析(检测药物,女生居多),药物合成(女生慎报),药物制剂(会有粉尘污染,有时体力要求比较高),药事管理,临床药学等。

就业上主要分为几个方向:

1.药物研发,主要去各医药公司从事仿制药或者新药的开发,学历上来说最好研究生以上,这行看重学历,很多好点的公司都硕士起步,至于总监这种级别几乎都是博士起步。目前应届本科在江浙沪一带大概四五千,应届硕士六七千起步,硕士工作三四年1-1.5万,除非大牛或领导岗位,普通研究人员基本20多万到头了。研发心累且污染是有的,合成,分析存在试剂污染,制剂主要是粉尘污染,项目忙起来加班加点很正常,感谢一致性评价,研发人员这两年工资涨了不少。

2.销售类:本科同学不少从事医药代表,或者医疗器械销售,做得好的确实很赚钱,记得8年前,在其他同学拿两千多的时候,宇宙大药厂某同学已经可以拿1.3万了,销售看个人性格吧,有人赚大钱,有人不适合转行。

3.临床类:最近几年临床很火啊,羡慕死我们这群研发狗,同样工作年限的临床差不多比研发岗高一半以上工资。当然出差什么的也比较辛苦,具体不太了解。

4.医院:药学去医院一般只能去药剂科,大点的医院有临床药学,最近几年比较火,不过听说也不好干,因为话语权不够强,医生不太甩,有些三甲医院会有科研岗,一般博士比较多,申请课题发文章,小的医院只能去发药,现在医药分家,未来可能会有药房被托管出去的可能,不过能进三甲医院药剂科对女生来说还是很理想的,收入也不错,当然也不容易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省份医院只有临床药学或者药学能评职称,毕业证名字必须是这两个。现在各医院,尤其省会城市,硕士都没有编制,博士可能会有。

5.其他类:各药厂还有药品注册,药品立项,生产,qa,qc等各种岗位。

6.公务员:药学比较坑的一点是公务员对口的岗位很少很少,基本集中在药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监狱等系统。

总之,如果还没入行,建议慎重选择!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