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男朋友,異地,不喜歡我煩他,所以不常聯繫。我明明已經是成年人了 ,為什麼還是會一直糾結於自己沒幾個真正意義上的朋友 的問題,又不想迎合別人追星追劇之類的 ,有愛好但是做不好 ,僅僅瞭解皮毛,所以很難跟別人深入交流什麼。總會想要抱抱,沒人跟自己聊天或者沒人可以一起學習工作沒人理解,就覺得很難過,心口像堵住一樣酸,還會莫名其妙哭得特別幼稚可笑 。我也知道我這是矯情是想太多,也在努力的剋制自己這種想法,已經有了短暫的人生目標也在不斷努力,每天事情背單詞,準備考研,參加比賽,看書練琴,但有的時候因為糾結這些根本無法專心學習工作,這到底為什麼,怎麼才能變得獨立灑脫一些,怎麼才能控制住這種。


送你一句話: 真正的強大在勇於承認正常的人類需求。

人類的三大需求:生存,滿足,與他人產生連接

從進化的角度來講,可以把人類的大腦看作三層高的樓房。

第一層是腦幹,從爬行動物階段進化而來。這個區域在思考如何活下去,當我們面臨生存危機時,它幫我們做出快速反應。

第二層樓是皮質下,主要是下丘腦,丘腦,杏仁核,海馬體。這些區域是從2億年前,人類開始進化成為哺乳動物開始慢慢發展起來的,在思考如何讓我們得到愉悅和滿足。

第三層樓是新皮質,從5千萬年前開始發展進化。 從250萬年前人類開始製作工具至今厚度增加了三倍。 這些區域主要在負責產生社交,與他人產生鏈接。

當人類三大底層需求得到滿足時,我們覺得平和,滿足和愛。當沒有得到滿足時,我們覺得缺失,受挫,注意力不集中,進入「戰鬥或者逃跑」的應激模式。

針對你的問題:

第一個建議是坦誠面對自己的需求,不要否認,逃避。

每天花一點時間,找個安靜的地方,放鬆,深呼吸,關注自己當下的想法,找出自己沒有被滿足的需求。 承認它的存在。

第二個建議是,像愛他人一樣,愛自己,關懷自己的需求。

當我們看到別人難過,傷心的時候,我們會想保護他們,公平善良的對待他人。 那我們也應該這樣對待自己,我們自己也值得關愛。 而不是挑剔,自我批判,自我懷疑。

想像一下你深愛的一個人,現在這個人和你有同樣的苦惱,你很同情她,愛護她,希望她幸福。這時候你可能會擁抱她,給她你最真摯的祝福。 現在把這份關懷和祝福,給到你自己。

具體思考路徑如下:

  • 回想過去你被他人或者寵物關愛的時刻,強化這些記憶對你大腦的影響。
  • 回想你想去照顧,關懷他人的時刻,把「願你的痛苦減輕」的祝福放在自己身上。
  • 通過關注當下,辨識生活中讓你感到壓力,疲倦,難過的事情,把剛才體驗到的關懷之心帶給自己
  • 接納自己的內在感受,接納自己只會增加你對自己的控制,而不是減少。注意你內在的不同部分,你可以給他們命名。比如這部分的我是善良,我喜歡它。 這部分的我是自私的,我不太喜歡。擁抱完整的自己,愛每一個部分的你。
  • 享受生活中美好的部分。 我們的大腦進化出來就是更關注的負面信息的。 比如一天發生10件事,9件好事,1件壞事,可是我們都不自覺的會去想壞事,這是正常的。但是我們要知道大腦的消極偏見,通過理性思考去調節。


先告訴題主,這不是矯情,真的一點都不矯情,想要陪伴渴望陪伴,這是人正常的心理需求。

我感覺現在的題主和過去的我很像。

那個時候我第1次戀愛戀愛對象也是一個不喜歡黏黏糊糊的人,或者說是一個我感覺對我佔有慾,都不能說不強,應該說對我沒有佔有慾的人對我這種,我覺得愛雖然無私,但裡面肯定會有自私成分的人來說,是不可接受也不能理喻的。

我是那種有很強的肌膚饑渴症的人,當然不是說對每個人都肌膚饑渴,而是說對於我喜歡的人,我肯定是會忍不住的親親他摸摸他抱抱他,但是我當時的戀人就是我的前任,真的很討厭我去親他,也很討厭我對他做那些很親密的動作,於是我就不斷的反思自己,啊,我是不是太矯情了,我是不是太黏人了,又或者是我要剋制自己,我不能夠這麼做,我要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人——看,題主有沒有覺得我當時的想法和現在的你很像?

我每天都這麼很剋制自己,最後導致的結果是什麼呢?導致本來應該是我強烈情感來源的戀人,突然從我的情感觸發器名單裏消失了。說服自己不去親近他,也消耗了我對他的所有愛意。

毫無疑問,我們分手了。

有時候我還是很懷念和那個人在一起的日子,但是你問我還會不會和他在一起,我想應該是不可能會了。

孤獨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人天生就是羣狙的,需要陪伴的動物。

這沒有什麼好矯情的,我就是希望有一個人抱抱我,親親我,希望有一個人愛我偏愛我。

獨立灑脫和渴望被擁抱並不矛盾啊,最重要的是你要接受這樣的自己,接受你是一個需要愛的人,這很正常,這不可恥,你需要別人陪伴你,這是正常的生理需求,就像人需要喫飯喝水一樣。

一點都不需要做出改變好嗎?


因為有心有肺了


我已經差不多35歲了。幹銷售超過十年。我也非常渴望朋友。好多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前年的時候聽說過朋友金字塔。意思就說最好的朋友像金字塔的頂端是很少的。我有對我算是不錯的朋友吧。相對正直的,相對坦率的。我比較剋制自己,比較追求獨立。我很少去他那裡,所以我們的往來就不多。有的時候也想跟他聊一下。我平常的時候也自己看點書。我自己做了一個選擇,就是大部分的事情還是自己去把它消化。只有些生活瑣事,可以大家一起聊一聊。你可能覺得挺奇怪。那我就說點俗氣的朋友吧。大多數的是人都很自我。說的通俗一點就是你幫他,他是欣然接受,他幫你。那就感覺像這難那難。身邊人還是不害人,還是比較好的。所以有的時候我就想起書本上面那句話,善良確實很無價,但是確實也比較高貴吧。我建議你還是把自己的心理素質做一個長的規劃。現在網上不是流行這麼一句話嗎?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羣人的孤獨。我原來不太理解孤獨,也不太適應孤獨。現在自己在一個人的時候看點書釣點魚,收拾家裡。我覺得挺充實。還有這樣一句話。年輕的時候希望改變這個世界,後來覺得不行,那就希望改變很多很多事。後來覺得還是不行,就希望改變周圍人,後來還是不行,希望改變自己。當自己改變的時候,發現這纔是真正最有意義的事情。請相信改變,我們受教育的根本的目的就是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認知而改變自己的習慣。前年的時候,有一個客人,他說我心理素質很不好,我當時很難接受。後來靜靜的思考過後,發現自己確實欠缺,就一點一點的歷練。現在發現自己真的成長了許多。朋友培你成長,壞人叫你成熟。換一些角度看這個世界吧。好多你認為的人緣關係很好的人,其實他們也很孤獨。至少我作為一個銷售,我看到的事情是這樣子的。好多都是面熟而已,交不了心的。我一直嘞給自己兩個選擇,一個就是向別人卑躬屈膝,一個就是自己向陽而生,儘可能的靠自己。我基本上選的是後一種。這個世界很奇怪,當你真正優秀的時候,很多人都願意跟你交往。如果你一般的時候,沒人想跟你交往。如果有空的話,還是慢慢學習跟自己單獨相處吧。復旦大學陳果教授講的好的孤獨,我覺得挺好的,你可以有空看一下。


題主,握個手,巧了,我也是這麼「矯情」過來的。

我今年研一,這種感覺還很強烈,從我大三對自己人生追求目標有所思考開始,這種感覺便出現。用了很長時間纔有意識到,去直面它。

首先,必須肯定這不是矯情,這是改變過程很正常的一種情緒。

發現自己有追求的東西,但身邊沒有可交流的同道中人 ,可交流的對自己來說是「專業」的,自己處於「入門」水平影響了與他人的交流。這種影響是自己因為擔心受挫等原因沒能主動或者自己嘗試過失敗了?如果有必要,你可以大膽一些,主動一些,咱目標是獲取更多資訊。

如果大膽嘗試,不侷限於身邊跟自己興趣不相投的。可能會有更多發現。就是跳出眼前這個範圍。可以結伴出去外面旅行走走,舉例子。

然後,題主也是在努力向前走,去改變,讓自己越來越好,這是一個對的方向,是自己喜歡的,那裡也許就有跟你志趣相投的一羣人,所以,只管沖就對了。眼下的困境也許是暫時的,我覺得如果我們從容努力,有些東西歲月會給我們的。

最後,這個時候是你的一個坎,需要誰,別怕,告訴他們,這時候不依靠過了這個坎也可能不去依靠啦。男朋友,該登場了~

祝題主成長,考研成功。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但人都無法獨自生存因為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渴望愛人也渴望被愛


成年人也不過是披著長大外皮下的小孩啊,

而且沒有人規定了成年人就要無堅不摧,不懼孤獨吧

有人陪伴的話為什麼要選擇一個人獨自熬過孤獨的日子呢

所以想要陪伴沒有錯啊


小時候缺的越多,成人後就越需要


因為成年,沒了陪伴了

離開了學校,離開了父母

離開了太多太多的自由時間,和時間裡的人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你我都已經習慣了陪伴

才會想要陪伴

被溫暖過的人,才能會感到寒冷

世界一直這樣孤單呢

也許唯一的溫暖是去溫暖他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