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点开手机浏览器搜点什么东西,一般第二条搜出来的「xxxx的最新消息」一点就会自动下载uc浏览器,真的很恶心啊,这种让人下载的方式。导致我现在手机里面一堆uc浏览器的安装包,我就不装。


UC在Android平台上9.7-9.9版本是巅峰时代

从10开始慢慢就变质了

让我觉得恶心的是因为UC擅自在网页上加广告,而且做到网页里了,好像是网站加的一样

今天下午接到用户反馈,说我们APP的下载页打开特别慢

我拿自己的手机试了一下,挺快的。又让用户多试几次,是不是信号问题。用户表示网路没问题。难道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问下机型,哪家浏览器,得知菊花家某20,自带浏览器

跟隔壁项目组借了华为mate8。自带浏览器打开页面,挺快的,一下就出来了。心里想肯定是用户网速太慢了,刚准备回复,发现不对劲,页面右侧怎么多了个红包图标。问下负责页面的同事,说不清楚。又用自己手机清空缓存,刷新几次,没广告。用这个mate8刷新页面,红包也没了。

难道我眼花了?连上WiFi,准备抓包看看。刷新几十次也没看到广告。

又断开WiFi,用流量刷,一刷又出来了,这次不是红包,是一个浏览器的下载广告。

继续刷刷刷

广告就像捉迷藏似的,一会儿出来一会儿又消失。

甚至还有几次直接把整个页面覆盖了,说什么网路问题,还是诱导我下载那个浏览器。后来下载了,推广的是夸克浏览器,也是UC旗下的

不可能是运营商劫持,虽说下载页用http不安全,但这手机卡和这个APP都是运营商自家的,没必要劫持自己。

而且我在mate8上装了chrome,打开页面刷了几十次也没发现广告

又打开几个其他网站对比,例如蒲公英首页,更过分了,在原本网页底部追加了一个"猜你喜欢"的模块

结论:就是浏览器搞鬼,进入设置-关于 浏览器是华为的,底层是UC提供的服务。

希望华为远离这种垃圾


唯一的优点就是看亚洲图片能去广告


喜欢uc浏览器的人大多是3G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移动端获取信息的早期接受者,那会凭借著内核技术研发的投入(几乎是All-In)将浏览器做到了极致。

反感,还莫名的反感,简单归结两个字吧 「转型」。工具性的产品是难以商业化的,处于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挣钱,怎么办呢?于是公司的大佬们重新审视浏览器,重新定义什么是浏览器。跨平台内容分发的载体吧?于是围绕著信息流平台开始打造生态,搭载了以新闻资讯和搜索为主,网站导航,小说阅读为辅的平台功能,寄希望于培养出用户的使用习惯,搜索+广告又具有很强的流量变现的能力。

再后来,用户对浏览器的要求【消费升级】,信息流化的浏览器随著功能完善也变得逐渐臃肿,手机浏览器作为用户在移动端获取信息的核心入口,在满足了信息丰富度和服务全面性的同时,对效率也会提出要求,极简化的浏览器未来会获得更多人的青睐,于是折腾出一个夸克。

加入阿里大文娱后(现在是创新事业群),阿里生态和战略要与浏览器结合,要做【搜索直达】和【千人千面】除了流量入口还要是自家生态的重要一环。

再后来,tick tock - 西瓜 - 火山 - 快手 - 皮皮虾 活了,内容由图文扩充至短视频,业务扩大化

再后来,游戏...

再后来,小程序...

浏览器的死亡与重生的话题不绝于耳,我个人一点私心吧,大环境嚷嚷业务思维的同时,保持技术人的那份较真儿和执著。


15年之前uc是很好用的,u4内核比webkit快很多

后来5.x开始系统webview变成chromium了,uc却一点也不追进,一直落后于chromium

大概在chromium49的时候,chromium的h5test分数突破了450

而直到现在,uc的h5test还没到450

失去技术优势的产品,是不可能继续受欢迎的


曾经的uc确实是良心的软体,塞班和安卓4.0时代都是非常棒的,我个人换手机第一个软体都是uc。那时候浏览器是信息的第一接入点。现在呢?看新闻看小说购物,没有一个是uc做的好的,uc震惊部臭名远扬。最疯狂的时候安卓装个uc要付出180多个许可权!贪得无厌的索求许可权和用户隐私,标题党和不加约束的评论,uc的名声烂透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