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三本不想著提升,主要是自己的自卑情緒沒有處理好,執行力不足,以及被身邊室友或周邊大環境影響的。綜合來說,就是想的多,做得少,靜不下心來去做事!人一旦靜下心來去做事,沒有啥幹不成的!空想誤人!空想誤人!空想誤人!重要的是說三遍,以下是我的真實經歷

我當時高中談戀愛,成績嚴重下降後,女朋友也分了手。失戀以後,我就自暴自棄,經歷了一段灰暗時期,學習更下一個台階!2011年,第一次高考,考了個三本。接著復讀,復讀期間也不聽老師講課,只管悶著頭做題。現在想想,就是腦子裡有泡!自以為初中靠著自己啃,提升了成績,到了高中還有用。不知道的是,高中完全沒打好基礎,靠自己硬啃太難了。

於是,不出意外,復讀仍然考個三本。因為這一年裡,自己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學習進步。其實在高中時,我心裡最大的惡魔就是自卑。以前跟自己初中成績差不多的同學,一直保持優秀,考上重點或者一本。自己呢,到了高中學習成績怎麼都上不去,就感覺沒臉見人,好像比別人少了什麼一樣!這種持續的自卑感,一直到大學也沒有好轉,我的人生轉機就是考上研究生。

我家庭條件也不是很好,兄弟三個。父母做點小生意,但是哥哥弟弟不爭氣,不上學還遊手好閒基本花光積蓄。我呢,上大學以後,心裡想改變,去學習,去奮鬥,可始終被自己的自卑心理和焦慮所打敗。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始終靜不下心來去學習,每天過得渾渾噩噩。

我考上的是河南新鄉的一個三本,選擇這個學校就是因為在三本里學費便宜。當時我們系的很多同學當時都進了單片機協會,或者沒事就去上自習。我那時候心裡不知道咋想的,竟然認為人家再學也蹦噠不出三本這個枷鎖。真的是自己不爭氣,還挖苦別人,回憶起來都想扇自己一巴掌!人,真的需要你自己明白自己幾斤幾兩的。當時我們宿舍八個人,就有一個加入單片機協會,還沒事去上自習。剩下來的我們,要莫打遊戲,要莫看電影打球,活在迷茫當中。吃飯最積極,上課永遠最後一排。前三年,就在這種迷茫,荒廢之中度過了,唯一的成就是考了個駕照。

命運的轉機來自於考研。我一個高中同學,他比我早一年進入大學。他家境貧寒,考上了三本但是家裡供不起學費,他就讀了大專。這哥們就比我勵志,進大學就立志專升本,讀研。他從我進大學第一天就過來找我,勸我好好學,給自己證明!前三年我也沒多想,就那樣過去了。到了大三下學期,15年的時候,這哥們告訴我自己要辭職考研,問我加入不加入。我們學校一到大四就沒課了,直接讓你去實習。我當時對前途一頭霧水,不想去實習,也不知道自己能幹啥。但現實是快畢業了,啥知識沒有,啥技能沒有。於是,思前想後,我決定去考研。我對要離開新鄉去實習的室友們說出這個計劃的時候,他們的爆笑程度不亞於特朗普說自己最懂新冠,說自己沒敗選。沒有人相信這是真的,都以為我家裡安排好了工作。

人,不逼到絕路,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力量!在大家的冷嘲熱諷之下,我開始考研了。我來到焦作,和機電的同學(大專的哥們)租了兩間房開始學習。焦作租房確實便宜,一月180,獨立衛生間,還是新房。那個夏天,我們白天學習,臨近天黑去河南理工打籃球鬥牛。有不會的問題互相請教,有學習資料互相分享。現在想想,那是我目前為止,過得最純粹,最痛快的日子。在焦作兩個月的學習經歷,真的磨練了心智!

關於報考學校,我明白自己的實力,不敢選211去報,最後選了河南工業大學。那哥們充滿鬥志,也認為自己準備充分,報了合肥工業大學,當然他第一年失敗了。2016年,我順利考上了研究生,2017年,那哥們也被我拉進了河南工業大學。

我考上研究生整個宿舍,整個系都不敢相信。當時聽說我考研,大家都認為我是說著玩,逃避實習,沒人相信我能考上!我不能左右別人的想法,但可以改變自己的行動。我就這樣戰勝了自己,給自己贏得了證明。雖說考的不是211,985的名校,但對我來說意味著很多。沒有經歷過低谷的人,不知道那種滋味多難受。

第一次知乎寫這麼多,如果能過千贊,我就再續寫那個勵志同學的事和我讀研的一些經歷,哈哈!


環境是會感染人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種人是極少數的,要求比較高。

首先他要有自己的生活乃至人生目標,他才可能自動過濾身邊的種種誘惑,這一點就已經排除了80%的學生錢,抗誘惑能力是其一。

然後他還得有現實中優秀的榜樣,而在同齡人中符合優秀條件的同學大多在一本以上的學校中,學習氛圍整體不好,找不到學習標杆是其二。

最後一個是他們大多缺少提升自己的動力,動力來源於社會與家庭的期望與鼓勵,然而社會對他們的期望其實並不高。實事求是而言,整個社會都在誇讚211,985,認為裡面的學生都是棟樑之才,對三本大多嗤之以鼻,缺少認可與鼓勵,他們很難靠自己一個人能量不斷堅持提升下去。缺少社會的認可與鼓勵,從而缺乏長久堅持提升自己的動力是其三。

結語,無論各位處於什麼層次的學校,請一直保持積極向上,缺乏精神能量與動力的同志請移步圖書館呆一段時間,缺乏學習標杆可以沒事就去膜拜下清北的特等獎學金候選也可以看看自己學校的風雲人物,抗誘惑不強的同志可以學習下論語,道德經等傳統書籍來修身養性。回答完畢,溜了溜了!


作為一名為當地多所高校應屆畢業生做過一對一就業指導的職業導師,我對題主的問題深有感觸。

六年來,我一對一輔導過的學生應該逾千名了,其中有特約1-2小時的深入交流以及雙選會現場20~30分鐘左右的快速一對一指導或者高校就業大賽現場點評指導。從輔導過的學生中,我確實總結出了一些規律:

越是來自名校,家庭條件好的學生,在簡歷撰寫、面試技巧等方面的表現越優秀,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的大學生涯都過得極其充實豐富,臨到畢業時也更容易獲得來自好公司的offer,專業的限制影響在這時候反倒沒有那麼明顯。這類學生在求職面試的過程中,基本上不太存在簡歷撰寫和面試技巧方面的難題,而諮詢的問題往往是「那麼多offer,我如何選?」

而那些學校一般般,甚至沒啥名氣的學校的學生,在上述方面,均表現較為吃力。

部分學生的簡歷仍然還在用最古老的模板,還是我十多年前畢業時學校要求的那種版本(有冗長的自薦書和學校評語以及成績的那種),持一頁紙簡歷的學生,有,但很少。有些同學即便拿著一頁紙的簡歷,也會因為裡邊沒有太多內容可寫,而弄一些胡里花哨的樣式來充場面。最令人為難的是,他們幾乎整個大學四年的經歷都是空白的,乏善可陳。

他們來諮詢的問題大多數是「我的簡歷沒啥可寫怎麼辦?」、「投簡歷沒下文怎麼辦?」「我面試老不過怎麼辦?」,「為什麼我都找不到實習工作?」這類,幾乎都是圍繞著如何寫簡歷以及探索麵試技巧(以上評價僅限於我指導過的學生,不能代表所有此類院校的同學,如有得罪,請見諒)。

今天,我又應邀去了一所「雙一流」大學冬季雙選會給2021年的畢業生做就業指導,前來諮詢的大多數都是研究生,部分本科生,簡歷都非常優秀,他們中大多數人都已經在距離畢業還有半年的時間找到了工作,並且還是手握好幾個不錯的offer,即便是暫時沒有offer的,手裡也有好幾個實習單位的邀約。

他們所提的問題大多圍繞著如何挑選offer和實習機會這兩個主題。看看他們的簡歷,就可以知道他們的大學生活過得多麼充實有趣,有些同學的簡歷就算寫得滿滿當當的,你都不會覺得裡面有一句多餘的廢話,全都是個人價值的展現。

因為我屬於當地人才交流中心特聘的就業指導專家,在日常的就業指導工作中,也會去給一些家庭經濟條件比較貧困的大學生做公益指導。曾有一段時間,我接觸了很多這類型的大學生,並開始慢慢了解他們。

在起初的認知中,我認為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大多應該都是一群特別努力並且優秀的人,因為很多貧困家庭可能舉全家之力只能供一個孩子上大學,他就是全家的希望,承載著改變整個家族命運的重擔,所以求職這件事對他們來說,應該是理所應當很容易成功的。

但不知道為何,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最後也變成了就業困難人群。更讓我感覺無奈的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並非懶惰不努力,而是已經非常的努力了,但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總給人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這樣的案例積累多了,我發現有以下原因:

1、原生家庭的供養不足。

這裡所說的供養,指的是由於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出生於貧困家庭的孩子往往也會在視野、格局、思維力方面受限,這點與家庭條件好的孩子相比,無法企及,而且這樣的差異,貫穿了他們整個青少年成長的時期,到了成年階段,家庭出生差和家庭出生好的孩子之間的差距會進一步拉大。這就是為什麼總有人說,寒門難再出貴子

舉個家裡的例子,親戚小孩,小學和初中都是在村裡讀的,後來憑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我們省會城市的頂級高中,算是村裡飛出的金鳳凰了。

她告訴我,入學後她才發現班裡同學的家庭條件都很好,大家的父母大多是公務員、教師、醫生、企業高管、創業者等,非富即貴。

本來她以為這些家境優越的孩子大多是紈絝子弟,後來她發現自己錯了,那些同學並非因為家庭條件好而放棄努力,恰恰比普通的孩子更加努力,真的是應了那句「比你優秀的人都在努力」

因為他們的父母都極其重視教育,並且早早就給他們灌輸各類思想,從小把教育的理念深埋在他們的觀念當中。

當時她所在的高中學校不允許補課,那些家境優越的孩子都是在家裡請特級教師開小灶的,每個小時500-800元的那種,讓她望而生畏。每個寒暑假,我那個親戚的孩子只能回老家玩,而她的同班同學都能在父母的資金支持下去參加國外遊學或者研學夏令營,既開拓了眼界,也豐富了學生生活,讓自己的簡歷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然,那個小姑娘自己也很爭氣,自己考上了首都的一所985大學。她說回想自己的高中三年,真的是觀念顛覆的三年,很多認知架構、思維模型、視野格局都是在那個時候形成的,因為周圍的同學實在都太牛了,如果她當初沒有脫離那個小山村,她真的不敢想像自己現在會是什麼樣子。

不過,值得提一嘴的是,雖然她家裡條件一般般,但她的父母都是村裡的中學老師,也算是知識分子家庭了,即便沒有那麼優越的經濟條件,但從父母那裡言傳身教而來的知識素質和學習習慣也是她的一筆財富了。

但是對於大多數普通的,經濟條件不怎麼好的家庭來說,父母自己謀生存都吃力,起早貪黑地掙辛苦錢,回到家已經累到癱倒了,哪裡還顧得上關照孩子的心靈成長,更別提主動想辦法引導孩子去接觸多領域的新鮮事物了。

好不容易到了休息日,打算帶孩子出去玩開開眼界,但想想荷包里的錢,還是算了,能省則省吧。如果還是多子女家庭的話,負擔就更重了,養活那麼多孩子,吃飽飯就不錯了,什麼早教班、興趣班、夏令營這些燒錢的玩意,哪裡玩得起?差距從那個時候就已經開始慢慢產生了。

而且父母大多數時候也是教育孩子走一條最穩當的路,好好讀書,以後考個好大學,最後找個穩定的工作,就很難再做出其他的指導或者其他的建設性意見了。

所以,在很多這類家庭出生的孩子眼裡,人生的路徑是單一的,不太可能會存在其他更多的可能性,因為沒有認知,所以也不會主動去探尋其他可能性。當新的機會來臨時,他是渾然不知的,因為長期缺乏對新領域新事物的好奇心,他壓根就沒有敏感性。

我還接觸過一部分貧困大學生,由於從小在村里長大,父母早早就出去打工了,他們的童年時光都是由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帶大的,算是留守兒童吧。

在這樣的成長背景下,我們其實很難要求他們能獲得多好的教育條件,能接受較為正統的義務教育、不打架不鬧事都算是不錯的了。由於接觸到的東西相對較少,大多數孩子的思維力得到鍛煉的機會就少,更別提解決問題、深度思考的能力了,所以他們中的一部分孩子想問題想得比較淺顯,如果想要讓他們再進行一些深入的思考,就會比較吃力。

比如,我就經常問一些剛畢業的孩子,日常關注哪些領域的資訊、用什麼APP、上哪些網站、使用什麼搜索工具等等,最後我就發現,他們把大量的時間花在了消磨時間的無意義的泛娛樂APP上,對於當下一些有助於個人成長的學習網站、社區、公眾號完全不知道。

他們對此的解釋是,從來都沒聽說過,不了解,就算了解的,也覺得看那些很累,還不如看好玩的,也懶得去嘗試使用各種互聯網工具來進行資訊的搜索和查詢。

2、性格。

有部分貧困家庭出來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點敏感性格甚至自卑。他們告訴我,在老家的時候,父母只告訴他們,讀好書,然後考個好大學就可以了。但當他們進入大學以後,才發現原來成績和學習並不是衡量一個人實力與價值的唯一標準,其他同學的成績又好又會玩,大學都過得風生水起,接著,他們的認知就開始崩塌,可自己無論怎麼努力和模仿,卻總是跟不上身邊同學的節奏,眼看著與同學們的差距越來越大,越來越焦慮,後來乾脆封閉起來,性格逐漸變得敏感,也不太愛與人交流。

還有一些孩子是因為原生家庭的種種,比如過度貧窮、小時候發生的一些不愉快的成長經歷,導致了心裡總有一些過不去的坎和解不開的結。

當一個人個性變得擰巴的時候,周圍的人看他都是怪怪的,只有一個個性明媚舒展的人,才很容易得到周圍人的喜歡,也更容易獲得好機會,大家混圈子的時候也會拉上他。大家都知道,這人一旦混了一個好圈子,好資源都是可以共享的,好的人脈、機會就紛至沓來。但對於前者,無形中就可能已經被邊緣化了。

綜上所述,題主問題里這類學生,基本上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已經很努力,但卻由於種種原因看不到結果;第二類是知道要努力但不知道該如何去做,過一天算一天;第三類是覺得努力無用,乾脆隨波逐流。


三本內的確有很多家庭條件不好的。樓上答主們的應該是沒怎麼見過。

政府對貧困學生都有貧困學生補助,無息貸款等。我一個同學填表申請的時候我剛好在旁邊,看她寫她家裡面大概年收入是8000.我當時還天真的以為,8000月薪就可以申請貧困,那我也想申請,後來再仔細問才知道是年收入。其他的同學也有申請學費等上班了再交的。

我也幫過輔導員搞過感恩政府贊助的一些活動,主要就是坐在那裡看晚會。必須得參加的,不然下一年就申請不到了。那教室裡面500人的學院,大概來了有50人左右吧。

我也問過他們,我的這兩個同學並不以三本為恥,反而他們認為能考到三本已經是發揮得不錯了。所以他們達到了目標。當然我認識的這兩位同學都是認真學習的人。但是從他們身上的一些行為和想法能夠稍微推測一下題主所說的問題。

這些學生,他們清楚家裡條件不好,但是能夠申請到學費減免/緩交/貸款等,對於他們家庭的壓力已經很小了,只需要支付生活費給孩子。更何況,貧困學生是可以申請另外一種獎學金的,只要成績不是倒數,不要掛科太多就可以申請到。所以他們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渴求「我一定要出人頭地,成為第一」,因為他們其實已經在高考上成功了(相對於他們自己)。他們下面要做的事情就是大學畢業找一份工作就好了。這種心態完全可以參考 「成功考上了一本211985的學生為什麼墮落,不學習」,他們第一個大的人生目標已經實現了,按照他們的想法就是既定路線走下去就好了,而且從貧窮地方來,自然也更能吃一點苦,對就職公司的要求也不會太高。

另外一點就是想法。環境、教育對人的眼界、決定都有很大的影響,這是我在三本裡面讀了4年體會到的,這完全基於從小到大的生活環境所致。有的人並沒有想著掙大錢,他們就是普通的上班、談戀愛、結婚、生孩子。至於房子、孩子怎麼養,學區房等等他們根本沒有仔細的考慮甚至是無視的。在學區房這個問題上,我和周圍的同學探討過,你會發現很大比例上他們是不屑於學區房這個概念的(在這年紀至少)。孩子願意學就學,不願意就上班去。差學校也有人能夠考到211,985,並且舉例了自己高中不是好高中,但是年級前10上的985211.至於正不正確先不談好了,但是你會發現他們的思考方式是不一樣的。這些甚至不是什麼貧窮學生,就是普通的學生。貧窮學生入學到底有沒有考慮過畢業工作問題,你都不知道。而且自小「上了大學你就能玩了」,以及「上了大學產生了巨大的社會階層落差」帶來的衝擊遠比你想的猛地多。

最後一點,他們是真的不知道如何追趕。大一上學期最開始,大部分學生都是鬥志滿滿,搶著前排的。然後呢?你會發現班級里本身就有著極其恐怖的差距,例如英語、高數等等,厲害的人,課都不用聽就能考得很好,差一點的聽完課就是懵逼的,作業也不會做,做了等考試也是一塌糊塗。他們不是沒有想過追趕,但是如何追趕?誰來給他們制定學習計劃?這其實已經不是貧窮學生的問題了,而是很多普通學生都有的問題。之前提到的那個年收入只有8000的女生,問她,她說她沒怎麼用過電腦,大一剛來不知道電源按鈕在哪裡(估計用的很少,只有高中可能計算機課用過),Word、Excel都不會用,編程努力的學,但主要是能夠應付考試,自己並不能靈活的操作電腦。同一個宿舍的,要是有一個帶頭放棄治療的,那麼他到底有多少自制力頂得住繼續學習,要知道他可是完成了考上大學的目標啊,既然達成了目標,且後續沒有具體目標,自然就會開始玩,自己也沒必要太擔心學費和生活費,享受一下這個花花綠綠的世界,體驗一下3年的無憂無慮的生活只能說,也不算多麼的糟糕吧。

當然也有很多貧窮的學生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了「兼職」「拓展人際關係」上。


每個地方都有鹹魚,技校也有奮發圖強的學生,清華也有整天玩遊戲,最後被退學的例子。鹹魚就是鹹魚,他們也許享受這樣的日子,平平淡淡,普普通通,芸芸眾生,最多的就是這種人。沒有他們,如何體現努力的人的可貴呢?沒有他們,又哪裡來的優秀的人呢?

這個世界屬於你,也屬於我,但歸根到底,是屬於不服輸的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