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中心臟停止跳動都是室顫,迅速除顫,讓患者恢復正常心跳就可以了

傳統意義的心臟停跳很罕見,一般情況下臨時起搏器,起搏或者立刻注射腎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等


手術途中最常用的是胸外按壓(及呼吸支持)和電除顫,也曾經聽聞外科開胸手術徒手按壓(非親眼所見,證據級別低),類似某狼電影里那種錘擊法的情況沒有聽說過(證據級別未知)

阿托品/腎上腺素類(和或呼吸興奮劑)/抗心律失常類藥物一般是出現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尚未出現心跳驟停)時就會採用的措施,心跳驟停搶救過程中也需要定期推注,但個人感覺輔助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和保證重要臟器的作用為主,作為上述治療(按壓/電除顫)的輔助治療


這個麻煩了,首先是心臟按壓、心電除顫、強心用藥.…根據術前疾病心電圖判斷病情,相應處理。


無論什麼時候,什麼情況,心臟停止跳動的搶救方法就那一套——胸外按壓,電除顫,腎上腺素。沒有別的選擇。胸外科不熟悉,但就算是心臟移植後,讓心臟恢復跳動的方法也只有電刺激。

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我也搞不懂,就是一般醫院不會讓病人直接死在手術台上,就算真的在手術過程中心臟停了,嘗試搶救失敗後,通常都會趕緊轉去ICU,再意思一下搶救半小時才會宣布患者死亡。聽到的解釋是不能讓患者家屬認為患者是因為手術死亡的,容易引起醫療糾紛,只能說是患者自身條件不行,撐不過手術。可這有什麼區別?

像我碰到過的一例,中年男性,車禍,半個腦袋都碎了,神經外科會診直接說沒法救,可患者家屬強烈要求嘗試,後來沒辦法,上顯微手術,腦袋受傷本來要求爭分奪秒的,顯微手術又是公認的耗時,可不用上顯微鏡不止骨碎片取不出來,血也止不住,手術醫生也沒抱多大希望,輸著血,吊著升壓葯做了快兩個小時,病人還是不行了,一套流程下來轉ICU,再宣告死亡。告訴家屬患者因傷情太重死亡,可手術費、手術耗材還是得付的啊,家屬難道就猜不出來是在手術過程中死亡的?

這種應該算是中國特有的情況吧,希望有人能具體解釋下。


起搏器。


要看你做的什麼手術了,如果本來就是心臟手術,那就直接用手捏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