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不是成功之學,如果想通過學習儒學來獲得所謂的成功,那肯定是找錯門了。

儒學是告訴我們有一種東東叫做善,有一種人叫做君子,君子擇善固執。如果你覺得應該做君子,人際應該用友善來溫暖彼此,那就努力學做好人、努力學做君子。此之謂:好之。

你在學做好人、學做君子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家國責任、感受到了他人的友善、感受到了助人之樂,通過努力學習反省,發明本心,認識到了自己的時代使命,然後努力奮鬥、積極進取,獲得了超越一般意義之上的滿足感、道德優越感、安全感、欣慰感,自然就不會在於世俗意義的成功來獲得心理支撐,此之謂:樂之。

夫子曰:樂在其中矣。


不要以理論或學說這個現代學術的狹隘視野來看待孔子。「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

孔門之學,乃為己之學,成德之學。無儒學,不華夏,「自孔子以前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傳;自孔子以後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開。」


孔子的學說當然不是成功學,可是如果想要成功,孔子的學說是世界上最捷徑的捷徑。

1、為什麼要做君子?因為做君子對自己好處最大,想想吧,如果大家都認可你是個君子,這意味著大家都會信任你,光這一個信任,你可以做成很多別人根本不能做成的事。

2、學時習之,就是做人做事的最簡單最有效的法則;有朋自遠方來,就是精神修養的捷徑,遠方不但是指空間遠,也指時間遠,精神與天地往來,與古聖先賢促膝長談,世間還有什麼捷徑快過這個?人不知而不慍,是樂天知命的基本要求,人最怕的就是懷才不遇,其實只要你不慍了,基本不會懷才不遇,運氣再差的人,一生也至少有三五次機會,可是你怨氣衝天,把這些機會都沖走了。

3、看看論語,讀一字有一字的進益,悟一句有一句的助力。


孔子有哪些理論幫助你做人和成功

以下回答,僅供參考!

鄧明子:

從記載孔子言行的《論語》來看,絕大部分,不是理論,而是孔子生前所經歷的體驗、經驗分享~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花言巧語、扮好臉色(的時候),是沒有什麼仁德了)。

孔子十有五志於學,三十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小時候身邊就失去了父親而後是母親。而後出師帶隨眾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期間是經歷萬千,遇到許許多多人事物,由此感嘆:巧言令色、鮮矣仁。

也許用我們的頭腦分析,覺得是理論,而實質上我們內心也是清清楚楚,無需理論,用心體會便可明白。

子曰:時也命也。

在我們這個物質界里,時間是一種「客觀」的存在,

於個人而言,生命是過一天少一天,過一秒少一秒,只是有時候這一天這一秒猶如大海中一滴水,不會感到惋惜,

而於像孔子這樣心中懷著「夢想」——佈道於天下,已經全身心放在了這件事上而言,卻是倍感「時也命也」,時日不多,「夢想」遙遙無期!

時也命也,現實中的一分鐘,這一秒,都是您的命,而我們往往很多時候,拿去擔憂了未來和糾結了過去,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這樣的,而忘記了體驗於當下,復旦大學教授陳果說,過去和未來的時間重心是當下,活在了當下是對過去和未來最好的交待。

活在了當下,是您最真實的生活狀態!

——鄧明子。

時間從某種角度上看,這一刻=永恆。

關於儒家的書:四書五經(《論語》、《中庸》、《大學》《孟子》...),是先古聖人留給我們的,不當以理論待之,也不當服務於今天的「成功」,研究成了成功學,就是侮辱了!


以直報怨。以前不明白,等明白的時候已經傷痕纍纍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理論最大的成功就是提供了一條教育工作者統治國家的途徑。"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天地君親師"將師與天地君親並列,並無限拔高君與親的地位,使臣與子形同奴隸,不可有任何違逆,那麼師也同時擁有了近似天地的權威。只要"易使"足夠多,掌握了話語權,規則就可以由你來定。你說只有你的學生才可以做官,做了官就可以享盡一切特權而不用承擔任何義務,都天經地義。你說違逆|你的遺臭萬年……呵呵,無不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