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流行著这样一句话:十个炒股九个亏。相比炒股的惨状,炒房则要好得多。

如果巴菲特生在20年前的中国,他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他会成为一个炒房客还是股民?


答案是炒股。

说中国生不出巴菲特的人,可能是完全不懂行吧。

建议去读一下那本,巴菲特投资案例集,网上就有下载的。

其实在中国炒股比美国炒股要简单容易很多。当然这个容易是相对的,我并不是说中国炒股有多么简单,只是相对于美国的股市它更简单。

在中国专业的投资机构一般都可以跑赢沪深300指数,但是在美国,哪怕是巴菲特,近十年他也没有跑赢美国的标普500指数。

在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专业的投资机构就已经跑不赢标普500指数了,因为那个时候美国股市里散户已经非常非常少了,都是专业的投资机构在玩。里面聚集了全球顶尖智商的人。可见在美国炒股有多么的难。但是巴菲特依然有很好的成绩,可见他是一个多么牛逼的人。

严格来讲,巴菲特他不单单是炒股,他还有一个能力叫经营公司,另外他还能获得普通人获得不了的信息。

举个例子吧,华盛顿邮报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是美国第三大报业集团。

大概1972年的时候,华盛顿邮报报道了水门事件,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非常的生气,想把这个报纸给搞死。

这直接导致了华盛顿邮报的股价跌到了只有正常市值的1/5。而且当时它的老板格拉汉姆先生已经病得很重,马上就要死了。

老板的老婆,格拉汉姆夫人,不知道能带领公司走多远。

同时由于华盛顿邮报不停的在跟总统正面刚,一跃成为全美国最受关注的报纸之一。当时的年轻人都以订阅华盛顿邮报为荣。

那么请问这个时候在座的各位,如果当时是你的话,你们敢买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吗?

平心而论,如果是我的话,我是不敢买的。但是巴菲特买了,还买了很多。

买了以后他教了格拉汉姆夫人怎么来经营公司,并且通过一系列并购,把华盛顿邮报打造成一个垄断型的大型传播集团。

在2000年前后,巴菲特的转手把华盛顿邮报的股票都卖掉了,好像他卖的时候股价已经翻了好几百倍。

所以巴菲特,他就像是一个顶级的猎手,专门盯著那些优质的公司,等有的公司价格突然变得非常便宜,并且他判断公司未来能转危为安,他就果断买入。

每一个时代顶级的公司是不多的。巴菲特的经典案例也就10来个,他炒股却差不多有70年。

如果把巴菲特的案例搬到中国来的话,他差不多会干以下这些事情。

在2002年中国出台8项规定的时候,买茅台的股票。

在三聚氰胺事件的时候,买伊利和蒙牛的股票。

在美国天价罚单的时候,买中兴通讯的股票。

其实lv的老板Bernard Arnault,他的玩法跟巴菲特差不多,他在其他的奢侈品公司经营遇到困难,股价大跌的时候大举买入,然后改善这些公司的经营状况。

像纪梵希,fendi都是被收购的,这些曾经遇到困难的奢侈品公司,现在又活过来了。

Bernard Arnault一步步将lv打造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奢饰品集团。他本人也当过一段时间的世界首富。

说实话,我们小散户是没有这样的能力的。

我们没有获得信息的能力,也没有经营公司的能力。

所以各位不要小瞧了巴菲特爷爷,他其实是很牛逼很牛逼的人。


你是真不知道中国人在股市上有多厉害.....

那些顶级游资每一个的年化收益率吓得死人。


乔纳森·勒克特曼(美国):中国人买房子的欲望就像一个坚定的信仰:如果你没有房子,你就完蛋了。

说起创富,以前我们很小时候就听说东京的日本人是工作狂,再后来,听说香港人也是工作狂,电视机里那些走在熙熙攘攘十字路口的人群里,像蚂蚁揾食。

许多年前,这些跟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没啥关系,没想到,白驹过隙,小弟弟深圳的GDP很快就超过老大哥香港了,看看深圳CBD的街道,我们现在也像我们的亚洲兄弟城市那样走路了,不知道这是否是一种进化?

都是为了揾食。

炒房也是为了揾食的业态之一,更是近年来成功者的标签。受老大哥影响,深圳人的炒楼史很早,积极性很高,而且历来使用杠杆,近十年来收益颇高,去年更是将深圳的财富推向全宇宙级别。

深圳人炒房和炒股一样家常便饭,因为深圳人创造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让人热血沸腾的口号,身体里流淌著犹太人致富的血液。这几年资深炒房客们赚得盆满钵满,完全不把股神巴菲特不放眼里。就连珠海格力电器董小姐、深圳迈瑞生物的徐老板都亲自上阵搞房地产了,不知道腾讯小米华为诸神怎么看?

但是,大家是否都知道,股神巴菲特大爷专注价值投资,在他家族和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投资的清单上,根本没有房产和房产股票这一项。今天,我们就用一点时间来聊聊为什么巴菲特不炒房的事。

1、巴菲特不懂中国国情,所以不炒房

我们先来看一张图,这是十四年来巴菲特公司业绩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买房投资者的业绩。在过去十几年,中国房价的增长已经战胜了巴菲特的业绩,毫无疑问,放在一线城市,这些中国投资者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的战绩爆表。而深圳专业炒房客的业绩更是惊人,因此,就有了四成上市公司一年利润够不上北上广深一套房;王石年薪也只够买一套香蜜湖二手房、深圳一住宅小区市值赶超上海虹桥机场等话题,在这里不做复述。

然而,在这个数十倍投资回报的市场上,却没有巴菲特的身影,咱们华人的骄傲李嘉诚更是选择了大量抛售内地房地产资产。难道首富们都错了?

在2013年5月召开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上,股神巴菲特对中国媒体表示自己坚决不会在中国买房。巴菲特给出不在中国买房的理由却是:他对中国楼市的游戏规则并不了解。

但我们不懂得畏惧,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中国自启动市场经济以来就没有一次像样的经济危机,因为那是资本主义国家才会发生的事,因此一切都被政府这只无形的手掩盖了下来,一次次的危机都被政府「成功的拯救」。从某种意义上看,巴菲特不懂中国,听不懂中国故事,投资极为谨慎,仅在中国投资了比亚迪和中国石油上进行股权投资。正如新浪财经专栏作家李德林所说,朝圣巴菲特的人,只是想复制巴菲特的投资技术,当然,还有世界首富的头衔。此外,中国股市的高度投机性,以及对体制的疑虑,鲜有投资家坚信中国的未来。所以,不怕比不懂才可怕,不懂比装懂更值得尊敬。

诚然,中国经济过度依赖于政府的宏观指导和调控,使市场规律被扭曲和劳动者创造的价值难以体现,这一点巴菲特当然比我们看得懂。总而言之,巴菲特更相信时间的价值,它会告诉你哪些领域该投资,而不是投机。

让全球投资人流口水的巴菲特午餐会

2、巴菲特这么看待房产,所以不屑炒房

巴菲特对房产的态度决定了他的投资取向。其实可以从2010年5月25日,巴菲特在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关于是什么造成房地产和信贷泡沫问题的质询中看出蛛丝马迹。

巴菲特认为:在一个完全合理的假设下,房子会随著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高,并不是因为房子有多好房价才涨,而是因为美元越来越不值钱了,一套40年前买的房子会比过去价格高得多。既然67%的人都希望有自己的房子,而且你可以借钱去买它,如果你真的相信房价会上涨,你就会尽快去购买它。这就是泡沫的开始。

他还发表过这样的言论:巴菲特说,「一旦价格走势在某个时候成为主导,你便希望购买3套5套房子,因为你认为到明年房价就会上涨,所以即使没有支付能力,你在想也没想的情况下就签订了合同。」

更可怕的是,不仅仅是购房者这样认为,借贷方也是这么想的。

巴菲特阐述道:由房地产泡沫引发的金融危机要比股市崩盘糟糕得多,由于房产是美国最大的一项资产,他们可能不懂股票,或者郁金香效应(最早泡沫经济案例),但是他们了解房子,而且希望购买它们,于是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不惜加大杠杆,并形成我们从所未见的地产泡沫。

自2006年泡沫开始破裂后,美国房地产市场一直处在调整之中,2012年开始触底反弹后,房地产市场成为此轮经济复苏中的一大亮点。现在,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房子越来越像「商品」,也就越来越少的人关注到其本来的居住属性。

在巴菲特眼中,中国楼市就像一座夹杂著金钱与欲望的开放式的「赌场」。在这座生产一夜暴富者的「赌场」面前,这些已经进入的和将要进入的「赌徒」们,很少有人愿意离场,他们中的大多数将在幻想和亢奋中疯狂不止,至死方休。股神早就看清了中国楼市的本质,对于「众人疯狂我清醒」的巴菲特来说,是决不会进入这样的市场的。

这就是尽管面对这样巨大的投资回报,巴菲特依然保持著隔岸观火、不屑一顾姿态的原因。

3、中国人不懂巴菲特,所以拚命炒房

很多人看到这里一定会说,巴菲特不住在中国,他不懂中国。真正懂中国的只有我们自己,每天生活在这片国土上的我们又怎能看著大幅上涨的房价不断稀释自己的辛苦钱而无动于衷呢?

泡沫吹大了最终是要破的,因为谁也脱离不了地心引力。但是在此时的中国,全民都在享受著财富泡沫带来的快感。「不在泡沫中疯狂,就在泡沫中死亡。」

当然,巴大爷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实际上,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买进了一些房地产信托基金,而且是在楼市泡沫破裂洗礼后价格回归理性的美国,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投资。而且,他在财富积累早期只是用总资产的10%购买房屋等生活设施,而不是像大多数中国人一样,现在连首付款都把三代人押上,甚至不惜动用加杠杆。

巴菲特在美国的房子是用来自己住的。尽管巴菲特的财富可以供他在全球购买无数处房产,但他只有一处住宅———这座位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的550平方米住宅,在过去55年中,他一直生活在这处并不奢华的住宅中——没有围墙、没有大铁门,没有安全警卫、没有监控摄像头,它和周边的中产阶层住宅几乎一模一样。

让我们可以透过卫星地图看看巴菲特的家吧。巴菲特的住家和办公室离金融中心的纽约很远,位于美国中部的内布拉斯加州,这么多年来,全世界进入过他的家和办公室的人应该不少,但能够在里面拍照留念的却是屈指可数。

卫星拍摄到的巴菲特住家照片,把巴菲特的家隐在了星罗棋布的普通住宅之中。

巴菲特的家位于森林面积广阔的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很多荣获国际大奖的著名科学家,艺术家都对这一州情有独钟。奥马哈是一个宁静的地区,很多地方还是一片原始的田野和玉米地。

很难想像的,如此富裕的人,连一个迎接客人进出的豪华大门都没有。

其实,除了这座奥马哈市的旧宅外,巴菲特还曾在美国加州拉古纳海滩购有一座度假别墅,不过2005年,他就以545万美元的价格将这座度假屋卖掉了。

大多数西方人对于房子的态度是这样的:如果还没有结婚,他们会选择租房,不会过早地做房奴,他们可以充分享受四海为家的生活;如果成家了,男女主人会在房子里面生上一堆孩子,一起生活到老。这听起来像童话吗?

而在中国,在美国人乔纳森·勒克特曼看来,「中国人买房子的欲望就像一个坚定的信仰:如果你没有房子,你就完蛋了。」

不怪祖宗,咱们穷怕了,我们现在赚快钱的心理,丝毫不落后于疯狂的大跃进时代,而巴菲特几十年的精神内涵积淀却鲜有人学习。不少中国的投资者家中都没有一个像样的书房,更没有像巴菲特那样嗜书如命的爱好,试问他们的心怎能静下来?毕竟对于巴菲特而言,除了华尔街和房子,还有更多值得他关注的事情。


肯定还是投资股票啊,同时期的美国的房子也很便宜啊,但是巴菲特也没投资什么房产。

粗略地算了深圳房价近20年涨幅一下:70000÷5004≈14。

短短20年,深圳房价涨幅超过1400%!

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深圳房地产从此走上市场化轨道。

1999年,一个世纪将要结束了,此时深圳房价均价约为5004元/㎡。

截止2020年,深圳房价在7万左右,也就是20年14倍。

那么看看A股各牛股的涨幅。

恒瑞医药涨幅高达144倍,贵州茅台高达138倍,格力电器涨幅达到70倍。

这还不包含股息分红的收益。

再看看A股股神的传奇收益

冯柳:10年370倍收益

赵老哥:8年1万倍,从10万到10亿仅仅用了8年时间。

当然传奇不可复制,但是可以肯定炒股块钱不是股票的问题,而是自身能力的问题。


这个题目有意思。但好像有点问题,建议修改。

如果巴菲特出生在20年前的中国,那现在才20岁,他估计还在读大学。

我想题主想问的应该是:把只有少量资本、没有背景、只有投资理念和头脑的巴菲特放在2000年的中国,他会选择炒股还是炒房?

--------------下面是回答-----------------------

我觉得他很可能会炒房地产公司的股票,比如万科、保利等等

历史不能假设,巴菲特虽然没出生在中国,但在中国有众多粉丝和模仿者。

尽管中国的环境跟美国不同,这些外门弟子们都只学到巴老师的一招半式,就已经功成名就了。

1、姚振华

学到了巴菲特的大招之一——利用保险浮存金 ;

难度 [公式] 威力 [公式]

大招之二——低价买入超值股

难度 [公式] 威力 [公式]

巴菲特在早期投资了一家保险公司,熟悉业务之后,发现了保险公司有一个巨大优势,那就是可以利用天量成本极低的浮存金来投资,从此巴菲特不断买入经营良好的保险股,可以说是他起飞的杠杆。

姚大户在收购万科之前在资本市场默默无闻,之后一战成名。他的资金来源主要就是旗下前海保险发行的万能险和分红险。可以说姚大户的路劲完全是对巴菲特手法的翻版复刻,结果当然也是威力巨大,赶走了有更大能量和声望的王石,在万科上狠赚一笔。

对大部分散户来说,利用保险浮存金这样的招数是用不上的,起点太高的屠龙之技,得要实力能买下一个保险公司才能。 但低价买入超值股,大家都能做的到。

2、赵丹阳

学到了巴菲特大招之二——低价买入超值股

难度 [公式] 威力 [公式]

大招之三——长期持有

难度 [公式] 威力 [公式]

大招之四——熊市逃顶

难度 [公式] 威力 [公式]

赵丹阳曾经在2009年花了200万美元和巴菲特共进午餐,是巴菲特铁粉无疑。投资和言行也模仿巴菲特,巴菲特每年给投资者写信,他也写。巴菲特在股指太高时曾清仓,他也清仓。

赵丹阳现在被称为「私募教父」,在国内江湖地位很高了,他的投资风格比较稳,熊市还有不错的收益,但牛市业绩很一般。

巴菲特在牛市时业绩虽然常跑不过标普,但也比赵丹阳的业绩好的多。

3、林园

学到了巴菲特大招之二——低价买入超值股

难度 [公式] 威力 [公式]

大招之三——长期持有

难度 [公式] 威力 [公式]

林园早年因为早期重仓茅台 发了财,被炒作成股神,甚至发行了自己的基金,但其后遇到熊市就暴露自身能力有限,对市场不敏感,亏损巨大,股神的金身也破了。好在抱紧巴菲特这一绝学,挺过了熊市,迎来了革命的胜利,又翻身把歌唱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