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網開始了 就想問問中網在國際賽事中受重視程度如何? 獎金是多少?


頂尖球員都不太重視,因為剛打完美網,頂級球員節奏是開始休整放鬆一段時間,然後準備下一年的澳網。 實際頂級球員對年終總決賽也不太看重。

上面有人說年終排名什麼的,其實這個不重要,排名很重要,年終這個節點的排名更多的是考慮對澳網簽位的影響(其實影響不大)。

但是上面只是說頂級球員,即有實力爭奪大滿貫的球員,實際稍弱些的一線球員還是非常重視的。

獎金方面可查,但是需要提醒的是賽會每年會簽約請一些頂級球員過來,單獨給一份錢,這個數目是不公開的。


體育產業生態圈http://www.ecosports.cn

每年十一黃金周,從網球迷到體育迷,再到來北京的遊客,幾乎都離不開一個話題——中國網球公開賽。

的確,對於來到第15個年頭的中網來說,一路走來,有荊棘,也有鮮花,而抬眼往往前路,還要繼續向著彼岸砥礪前行。

文/ 趙 晴 編輯/ 郭 陽

今年,中網來到第15個年頭,每年十一黃金周相約北京看中網,已經成為資深網球迷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也成為越來越多遊客與普通市民在十一的消遣選擇。

對於一個IP而言,15歲的年齡或許還稍嫌不夠,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而比作人的話,15歲在古代正是需要束髮待嫁的「及笄之年」,一邊待字閨中,一邊也期待未來會很美好。

站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上,中網喊出了「15-Love」的口號,一語雙關地用網球比賽的第一分,詮釋著中網15年來中網對網球的熱愛,並用類比賽事比分的方式,詮釋了中網在IP打造上邁出的堅實的第一步。

成績擺在眼前,而接下來的「比賽」又要如何打好呢?等待15歲中網的,無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大牌「臨陣脫逃」,中網如何搏出彩?

2018中網官方宣布的陣容

納達爾、德約科維奇、穆雷、莎拉波娃、小威……縱覽四年前的中網陣容,豪華堪比大滿貫,星光璀璨,眾星雲集。

然而今年中網,男子四巨頭全部缺席,女子冷門迭起,大種子相繼在八強前折戟,這對本來就遭遇退賽潮的賽事,無疑更是雪上加霜。巨星缺陣的確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中網官方也坦言,今年鑽石球場的上座率下降了9%。

不過,這只是巨星影響到的中心球場的表現,整體來看,中網的票房卻依舊堅挺,觀賽總人數保持著逐年上升的勢頭,現場累計近20萬人次,餐飲和紀念品消費總額接近800萬元。

資深網球媒體人胡力濤在接受生態圈採訪時就表示:「今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外場的觀眾越來越多,人數也趨於穩定,雖然其實這部分人群票房貢獻不多,但他們才是中國網球觀眾的核心人群。」

「陣容不夠,明星來湊」,中網的現場向來不缺乏娛樂明星的身影,而娛樂也成為了如今體育產業的重要「吸睛手段」。

今年陣容依然很強大——火箭少女孟美岐現身中網,與球員張帥親密互動,吸睛無數;范丞丞地鐵出行,環保觀賽;靳東、姚明作為挑邊嘉賓,亮相鑽石球場……幾乎每天的比賽都會有跨界明星出現,引爆現場觀眾,刷屏微博與朋友圈,可以說,在這個方面,如今的中網越發信手拈來。

孟美岐和張帥(攝影:李建藝)

籃協主席姚明作為挑邊嘉賓(姚主席十一好忙)

另外一個層面,中網也要「感謝」今年中國選手的良好表現。中國金花在中網上的驚艷發揮,給中國球迷帶來了眾多驚喜,也成為了不少球迷前往現場看球的重要理由。

張帥特「帥」,王薔更「強」,張帥王薔分別挺進了賽會8強和4強,兩人都曾擊敗大種子熱門選手,王薔更是首戰送雙蛋擊敗前法網冠軍奧斯塔彭科,之後連克前世界第一卡普、武網冠軍薩巴倫卡,突破了個人皇冠賽的最好成績,也讓我們在李娜等名將退役之後,再一次感受到了這沸騰的熱血。

在北京的金秋里,15歲的中網因為金花們的閃耀,平添了不少動人色彩。

中國選手張帥(左)王薔(右)攝影:李建藝

「China Open」,15年見真章

中網的地位與級別,其實從名稱就可見一斑。中國其他的巡迴賽都是以城市命名,比如Shanghai Rolex Master(上海勞力士大師賽)、深圳公開賽等等。而在貴為首都的北京,一個「China Open」的名稱,帶來的分量是沉甸甸的。

攝影:李建藝

15年里,中網從最開始的南城光彩體育中心,搬至國家網球中心;從最開始的男女背靠背分站賽事,升級成為WTA皇冠賽和ATP500賽的男女同期賽;從第一屆只有50萬美元的獎金,到今年總獎金突破1000萬美元……改變逐步進行著,這改變也是方方面面的。

關於中網的變遷,生態圈記者採訪到了不少球迷,大家紛紛表示中網「改變巨大、進步明顯」,在愛好者眼中,中網已經成了他們每年裡最為期待的一段時間,已經成了他們的習慣,組成了關於網球與體育最美好的回憶。在眾多球迷中,也有一位見證了第一屆中網的資深網球迷郭阿姨,跟我們分享了不少關於中網的美好回憶。

郭阿姨拍攝2004年在中網的薩芬

「2004年,第一屆中網,我和許多球迷一樣懷著無比激動和無比興奮的心情從哈爾濱來到北京看球。第一天,拍了許多照片,拿到酒店旁邊的列印店沖洗,第二天拿著照片找那些球員簽名。女單決賽,小威打得焦灼,我們晚上的飛機,沒看完就走了,在計程車上海請師傅打開收音機,聽直播結果。」

「15年,中網的變化太大了從場館建設、媒體宣傳、各項活動服務、紀念品的設計都有提高,中國球員整體水平也在飛速進步,希望未來中網能把鑽石球場的票價定的再親民點,讓更多的網球愛好者能感受這個項目的現場魅力。」興奮的郭阿姨,一談到中網就有說不完的話語。

郭阿姨和球員合影

的確,球場硬體設施的升級是大多數人對中網最直觀的體會,這升級不光有用戶能體會到的硬體升級,也有科技系統這樣的軟實力的提升。

據中網競賽部員工陳天皓對生態圈的介紹,「2006年,中國網球公開賽成為在美國以外首次使用鷹眼系統(Hawk-Eye)的巡迴賽;2011年中網啟用擁有可開啟屋頂、可容納1.5萬人的中心球場鑽石球場;2016年鑽石球場進行了全面的聲光電改造,實現更炫酷的賽場娛樂包裝效果並帶來更好的觀賽體驗。

而今年,蓮花球場首次採用4K信號進行賽事轉播;第四大球場布拉德球場首次引入鷹眼技術」,中網也成為亞洲首個和唯一一個擁有四片鷹眼球場的網球賽事,可以說在硬體設施上,中網一直走在亞洲前列。

硬體的升級更需要配套的服務,除了前文提到了請娛樂明星前來助陣宣傳,中網還會在比賽期間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網球進校園、中網業餘聯賽、中網小畫家公益等等,中網對用戶的觀賽體驗上也下足了功夫。

「如果說中網早年注重的是對贊助商的回報、對球員的服務,那麼可以看得出來,中網最近兩年對球迷的服務意識在逐年加強,比如今年很多精彩的比賽都發生在外場,這就是體現之一。」在接受生態圈採訪時,胡力濤如此盛讚中網的重心轉換。

2018CAT中國網球公開賽業餘聯賽

不過,15歲在意味著更成熟的同時,也意味著更多責任,更大壓力。關於這一點,行業人士有過諸多「愛之深,責之切」的言論,但更多的,還是對於中網未來的更多期待。

「2004到2018,中網15年,我沒有錯過一屆。永別了,國慶長假。」雖然有如此調侃的切實感概,但對於網球資深媒體人張奔斗老師來說,在調侃之餘,他還是欣喜於中網的進步,同時也對這項國字型大小賽事提出了更多的期許。

15年是一個里程碑,但也是十字路口,中網從哪裡尋找下一個突破?從女子賽事來說,隨著WTA總決賽落戶深圳10年,貴為皇冠級的中網,也已不再是中國最高級別的女子賽事;而中網男子賽事為ATP500級別,也低於上海ATP1000大師賽,中網賽事總監今年也已表態希望能夠升級為大師賽。」

的確,對於中網而言,滿足於現狀無疑如同逆水行舟,等待中網的征途,原本是、也應該是星辰與大海。

人們常說的一句雞湯是,當你走了很久之後,不要忘記了是為何而出發。在創辦之初,中網的目標是「打造第五大滿貫」。這目標被人嘲笑過,但中網也為之而努力過。目前看來,與大滿貫的差距依然很大,但也絕非遙不可及,更何況,承認差距是進步的前提。

在行業人士看來,細節上的差距當然是方方面面的,從球迷文化的建設、從業人員的專業度、賽事周邊衍生品打造等多個層面來說,確實也還有著很大的提升空間。

即便如此,大家的共同看法也是,目前中國的體育環境還相對薄弱,想要讓中網達到我們對它所預期的高度,需要的不只是中網的努力,甚至不只是網球人的努力,還需要整個體育產業的持續的發展與進步,中網這樣的賽事才能有更好的土壤,中國網球事業才能在正確的道路上持續前行。

中網男女單冠軍獎盃,靈感分別取自「故宮」和「國博」的展品

歲月有著不動聲色的力量,這共同走過的15年中點點滴滴的回憶,讓很多人對於中網的感情有了進一步的升華,也讓人更加期待這個IP賽事的美好未來。

給網球以歲月,我們都期待著,在累積了更多的5年、10年、15年之後,中網能夠真正成長為中國網球的最佳載體,提升中國網球的水準,帶動中國網球文化的紮根,成長為我們期待它成為的樣子。

體育產業生態圈http://www.ecosports.cn原創稿件,歡迎轉發,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尋求轉載請添加圈妹微信(ID:quanmei20)


(純調侃,介意,別看)

看看你提問後的關注

看看回答數

看看瀏覽數

再看看我們球員在公開賽上頂級的水平

。。。。

。。。。

。。。。

不好意思

這個看不到哈


1:WTA四大皇冠賽之一,地位僅次於大滿貫和年終總決賽。ATP500賽,位於巡迴賽9站1000賽之下的檔次。

2:WTA賽位列年度所有大滿貫之後,大牌的狀態和參賽態度不能完全保證。

3:積分頗豐,因臨近WTA年終總決賽,不少WTA選手會為總決賽參賽名額展開激烈競爭。


其實這個世界上有個東西叫百度百科的。

獎金自己看,至於受重視程度的話,在WTA里要比在ATP的地位高很多,如果還要仔細的解釋就是WTA除了4大滿貫外皇冠明珠賽是最重要的賽事,有4個皇冠賽1年。兩個在美國,1個在西班牙,最後一個是中網,由於中網在一年的WTA系列賽中最後幾個舉行,所以對年終TOP10最後的排位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說WTA的高手一般都還是很重視(廢話,1000分還是強制賽誰不重視?!)。

但是ATP的話,500賽是比不上ATP巡迴賽里的9個大師賽的(1000分賽),也就是說ATP裡面至少有9+4(大滿貫)個比賽是比中網重要的,而中網在WTA里至少也是TOP8....

所以中網在WTA裡面比在ATP里受重視得多.上海大師賽才是ATP在中國(乃至亞洲)這片土地上最重要的賽事。

中網會在網球這個項目裡面越來越被重視,畢竟中國人有錢啊!!!中網會在網球這個項目裡面越來越被重視,因為中國人多啊!!!粉絲多啊!!!況且還有中國這個超級大市場做後盾,網球明星大多數都羨慕李娜的好嗎?!

如果沒心情沒興趣看以上言論,這麼簡單的答你一句,如果以後還有第五個大滿貫的話,中網是最有競爭力的候選者
WTA是皇冠級賽事,ATP是ATP500賽事。樓主其實可以搜一下的。

相當重要了,越來越多的頂尖球星開始重視中網。這是中國在網球方面一個重大的進步,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網球。說,網球盛行於全世界,一點沒錯。我也希望,越來越多的人欣賞網球。

就從13的參賽名單看吧。

中網作為男女合賽的亞洲綜合性的網球頂級賽事,所有報名選手均在Top50之列。這無疑對於比賽水平和觀賞質量都是巨大的提升。男子方面,去年世界排名前五的選手有四位報名參賽;女子方面,世界排名前三的球後都將到場;中國金花方面,一姐李娜和新科溫網女雙冠軍彭帥也都參加了。

早早的就確定了世界第一德約科維奇和紅土之王納達爾的參賽,隨後費雷爾和伯蒂奇的加入,預示著除了穆雷,世界排名前五的球員都駕臨北京。另外TOP10成員加斯奎特、瓦林卡也都齊聚北京。男單賽事陣容十年最強。

狀態幾乎無敵的小威廉姆斯、中網衛冕冠軍阿扎倫卡、網壇美女莎拉波娃、前賽會冠軍A-拉德萬斯卡、丹麥甜心沃茲尼亞奇等等都在北京呈現上佳表現。

我覺得還是中國自己的球員太少,如果整個國家網球群體的數量和質量都有保證,經過一段時間發展會趕上四大的獎金,獎金起來以後自然能吸引很多高水平的選手,費德勒這樣最頂尖的幾個估計還是要看心情和酬勞參加,但是只要我們自己的球員在前30名的能多幾個,還是能引起不少關注的,網球是個高成本運動,後期收益也不一定能保證,但是一旦能成氣候還是很可觀的。


中網是WTA賽事中的皇冠明珠賽,地位僅次於四大滿貫和年終總決賽,女子中排名高的球員強制參賽。男子是ATP500級賽事,每年也會有很多高排位選手參加。這是中網官方宣傳的時候常用的宣傳語,然而我看了這兩年的中網發現現實是有很大差距的。先來說女子方面。雖然是強制參賽,高積分也涉及到年終總決賽的資格,然而由於中網的時間在賽季末,有一些球員是不願意打的,比如小威,她去年打了幾場就退賽了,今年乾脆直接退賽。另外,亞洲賽季在中網前面還有武漢網球公開賽,導致一些球員很疲憊,所以比賽的精彩性並沒有保證。看看今年中網,簡直各種冷門。再說男子,男子方面同樣受前一站深圳站和馬來西亞站的影響。今年深圳因為颱風推遲決賽,導致冠亞軍伯蒂奇和G洛佩茲雙雙早早出局。另外,中網男子賽事和同期的東京賽重合,所以排名高的球員不一定會來北京,雖然中網宣稱top10來了5個,然而排名2.3.4.5的選手都沒有來。

1 和歷史悠久的四大滿貫相比,中網歷史比較短,但不否認,他是國內網球最重要的賽事。

2 以中國現有實力和國際地位,在李娜、鄭潔、彭帥等優秀球員的帶動下,國內網球人口,受眾一直在增加,中國國內客觀需要這樣一個賽事。

3 國際網協其實也需要這樣一個賽事來促進網球在中國的推廣,培養成熟的觀眾和市場需要時間,一個國際大賽無疑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4 從商業角度來說,中網能夠為贊助商和運動員,體育行政部門之間搭建整合平台,一是促進國內運動員走向世界,另一方面能夠促進賽事贊助商企業的國際影響力,三是推動網球事業的發展

5 從時間上,中網確實非常不巧,趕在美網之後,頂級球員需要休息,備戰來年的澳網,對於男選手來說,積分和獎金也缺乏足夠的誘惑力。從天氣上,北京的霧霾天氣也不適合比賽。這都是不利因素。

6 總體來說,中網的整體運行值得借鑒,但短板依舊是短板,以後會有發展,但還是難以和四大滿貫相較。國內目前ATP賽事較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