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資不好確實影響挺大的。但也不是決定因素。比如說,我的高一語文老師是體育老師臨時調過來的(我真的不是黑體育老師,只是術業有專攻),課本中文言文斷句都不會,念教案上的白話文翻譯也是詞不達意,然後我果斷不聽了,開始自學語文,最後語文也沒落下,一模二模作文都在58左右,滿分60分。高三的數學老師也是bug一樣的存在,經常講著講著把自己繞進去,開始在黑板前自己研究思路,別說給我們講明白了,他自己都不明白,所以也是自學,自己保持自己的進度。現在想來,最後悔的事情就是高中沒有好好學習,以至於上了一所高不成低不就的985,其實多多少少也跟當時的逆反心理有一點關係,覺得老師不行,自己上課沒意思。所以,不管遇到什麼老師,他也只是引導作用,引導不好多少會影響學生,但決定因素還在於自己。


謝邀,我的推薦是樓主自學,在這裡不是說自學有多無奈,終有一天你也會離開學校,那時不會有老師的幫助,不會有跟同學激烈的討論,也不會有人再去引導你該做什麼,這時候你只能夠靠自己,學會自己找到知識,有自己的學習方法,纔不會像木頭一樣,被人推一下動一下


我在全市(省會)第一的初中讀書,初中三年沒怎麼學,考了個全省第二的高中,自以為天資還可以

直到高中第一個期中考考完出國後,我發現我錯了,真的,感謝我的初中高中老師

我在美高上統計學概論,那個老師本來就不是什麼好學校畢業的,前兩年自學來教我們,她自己都沒搞懂統計學概論是什麼,每次上課就唸念課本自帶的ppt,校長來聽課就拿巧克力豆讓我們做樣本分析。我去問她題,得到的答案也只有:我覺得ap考試不考;我們這次考試不會考;和我也不知道。最誇張的是,下午就考試了,她早上跟我們講她選的練習題有點不合適.......好在她不知道也不會亂講,直接告訴我們她不會。我們全班十幾個人就互相講題,互相推薦一些視頻教學比如khan或者YouTube。最終我們班六個五分,四個四分,只有一兩個得了兩分

然後她膨脹了

祝我在她第一年教的線性代數下繼續活下去:)

曾經引以為豪的數學,學得很喫力。誰能想到我去美高,數學是學得最困難的。我英語在出國前很差,但相反文學和歷史這種文科輕鬆95以上......師資力量很重要,至少讓你學得不累。但實在拿不到好的師資教育,也不用太過挫敗,就是得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這些努力,也是在pay back你以前沒有花精力考好學校的錯誤


自學(如果基礎好的話)

基礎不好還是可以請教其他老師的,老師面對愛提問同學面前不會喫醋的


大多數靠自覺


實際上,我初中就是在一個學校不是很好的城鎮初中讀的,那裡的師資力量也沒有多好,而且學校很有點亂,有各種社會人士。一個班級裡面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能夠上高中,能上一個市級重點高中(3個學校)的一般是3~5個人吧。

我目前正在市裡最好的高中讀高二,其實各種各樣的老師都是幫助你學習的外力罷了,一個名師的確對學生有很大的幫助,可能你會因為喜歡一個老師而學好一科。在我讀初中的時候一直沒有覺得自己獲得的教育有什麼低人一等的地方,並且我一直很尊重每個老師,不會把自己的成績高低用來批判一個老師,因為你要知道同一個老師,你的成績在班裡不好的同時,一定會有人成績比你好。不要只盯著老師的問題,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方法和問題。不要輕易說出哪一個老師教的不好,大部分時間你都是為自己找藉口而已。

跟上面提到的老師只不過是一種外力一樣,只有你自己內心有堅定的信念,支持你不斷的努力,那麼我覺得你的成績也不會差。


可以有效率地自學,選擇好的教輔書,或者找好的補習班老師。


首先不得不承認目前我們的教育資源緊張,師資分配不公平,不平衡。但也不要因此而自暴自棄,先看一下孩子已經到達什麼階段,如果只是年齡很小,在6-15歲這個階段,那麼不光要依靠師資,要從小對孩子的教育做到重視,對孩子學習習慣從小培養,養成後對孩子未來是很有幫助的。如果孩子已經在初高中並準備高考了,那麼就要額外補充,比如課外輔導,瞭解孩子的實際情況,孩子目前的問題,對症下藥。如果有條件的家庭可以選擇一些曲線救國的方法,比如出國留學,比如通過轉換身份讓孩子在高考是分第一點也能上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實際情況來幫助。但是,孩子自覺學習的養成不能忽視,熟話說得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健全的人格,好的性格,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不要光指望學校,自己也要重視起來,


放平心態,即使再不好的老師也是比孩子能力要高,內心接受你的老師,不抵觸他。當然高中生之類的話根據網路之類的也能學不少東西。


互聯網的時代,你能把握的師資是非常強大的。學習是一個循環:提出問題~找出答案~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提出新問題……

重點在於掌握學習的方法以及打好基礎。


學習本身是一種能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