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方不願意真正轉變時

很多人都是走進去了一會兒

又被轟出來了

通常發生在戀愛的早期。

但事實上你連發現的機會都沒有。

至於長久走進去的

不是走進迴避人格

而是迴避至少走出了一點回遐人格特質

否則只靠單方努力是無解的。


就算不是迴避型,想走進任何人心裡都並非是一個簡單的過程。

另外,如果只抱著走進對方心裡的想法去做事情,有時候難免變成一種執念,因為你走進他心裡,可以給他帶來什麼么?走進之後你能很好的處理么?其實都是很麻煩的問題。

如果前期並不知道對方是迴避型依戀,只是普通的互相曖昧,想要獲取對方好感,自然的表現出好的一面是很正常的。大家都是想得到喜歡的人的認可的,那隻要根據對方的性格和在意的點投其所好,或者大方的展示自己的優勢一面就好。

但是當你已經知道對方是迴避型依戀,那硬要去走進對方的心,可能就不僅僅是簡單的吸引了。你要知道你最終的目的,並不是走進他的心。你是想要一段好的戀愛關係,或者想要得到你認為的好的愛。而這種東西或許真的和迴避型的行為模式相反。那你走進他心裡其實就變成了一個手段而已,最後也是為了得到你自己想要的。

或許這樣說很自私,但是我覺得我們很多人都有過這個心理過程。所以還是要好好分辨一下自己到底要什麼,想要幹嘛。我也曾反思過我自己。

如果你想走進他心裡,是因為愛他。那我們所能給出的最好的愛,並不是走進他心裡吧。而是讓他更快樂。那如果你抱著如何能讓他更快樂的心態去做事情,或許自然而然的就走進他心裡了。

既然已知對方是迴避型依戀,就要做好最壞的準備,那就是對方如果一直這樣,你還會愛下去么?你能承受么?如果答案不確定,真的要再好好想想。或者就是在不綁架對方的情況下,做你力所能及的。

我們每個人改變自己原始思維模式或者各種習慣都很難。反問自身,如果別人非要讓你改,或者非要走進你心裡就是為了得到他想要的愛,你會願意么?只有你自己覺得,這樣不行,我要改變。或者這個人讓我快樂,這個人給了我情緒價值,他身上某些特質吸引了我,你才願意讓他走進。

既然這樣,那在迴避的行為模式不改的情況下,再去思考怎麼走進他的心。以及同時盡量多想一點,他願意慢慢接納你的時候,你又該如何?因為他的接納不是普通人的接納,只是給了你一個機會,而你要面對他行為模式里不斷的考核。

如果想清楚了。

那你要走進他,或者說讓他願意進入戀愛關係。首先就是不要太著急,不要一上來就表白,他們無法接受進展太快的關係。他會害怕不適應。你必須慢慢的從朋友做起,讓他有機會在你面前表現自己,願意慢慢的覺得你是安全的,他是可以信任的(哪怕是初步的)。不可以給任何壓力,也就是說你可以示好,但要讓他覺得你不是急切的想索取什麼,讓他覺得你的付出不是目的明確的,只是因為欣賞他。

並且你只付出只示好也是沒用的,他可能會覺得你對他很好,但這不代表他會喜歡你。所以同時,你要製造他主動跟你交流表達的機會,那回到前面,也就是你不能展現追求者的姿態!只有他沒有那麼警惕,願意跟你做朋友,你才有這個機會了解他!

目前就想到這些。這只是戀愛前,戀愛之後也不代表你走進他的心了,甚至戀愛幾年,也許你也離他的心有距離。那會比讓他跟你談戀愛還難!


首先,這個問題並不複雜。在了解了迴避型依戀人格的思維方式後,這個問題其實是可以很好的用以下幾個方法和思維去解決的。

寫在前面,如果你是焦慮型人格,這個問題對你來說暫時無解,記住是暫時,不代表沒有方法。後面我們會說到這裡,先別急。對於安全型,和安全偏焦慮,這些方法和思維有較強的實踐性。

首先我們明確迴避的心理需求,滿足迴避型的心理需求的對象有以下特點:

1.成熟(比你的對象要明顯成熟)

2.很強的情緒處理能力,能提供足夠的情緒價值

3.人際關係經營能力強,有自己的朋友圈

4.有自己的事情可以去忙,比如工作,學習

5.自信,自愛,自尊,原則感強,堅信自我價值

6.會經營感情

迴避型心理對於感情的要求本就是一個不健康的心理結構,對對象要求完美,這本來就是不現實的。在和迴避的相處過程中,從一開始對你的崇拜欣賞來源於迴避心理結構,期盼並被對你的好感沖昏了頭腦,誤以為對方是一個「完美」的人,可這樣的人本來就是不存在的,到後來你犯的一些錯誤,給你慢慢的減分。當然你是不知道的,迴避並不會直接告訴你哪裡做的不好 ,只是會在心裡給你默默的減分,直到最後忍不住,會爆發出來,這時,你發現了原來他/她心裡在想著這些。但無論如何,平時你問她,她是不會告訴你的。

迴避型的人很難交流和共情,來源於自我保護。這種保護機制讓她很難相信別人,於是要讓她信任你,這裡的策越不是主動去詢問,你越問她跑的越遠。你需要的是打造自己值得信任的形象,一個高價值的人設。

如何建立一個有價值的人設呢?

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生存價值,繁衍價值,軟價值,情緒價值 和三觀。

生存價值:可以簡單理解為「鈔能力」,能夠提供多少經濟上的價值。

繁衍價值:簡單理解為顏值,這也是最直接的影響方面,畢竟「人靠衣裝」。顏值?身材?性能力,這些我不多說,相信大家都懂。

軟價值:可以理解為技能。比如陪伴,會玩遊戲,會唱歌,會演講,會打籃球,會畫畫,會打撞球,會跳舞。這些技能不要求多,但一定要精通某一樣,要很精通。

情緒價值:能讓她開心的能力。迴避的對象們,迴避能讓你難過對不對,那她必然有讓你開心的能力。這就是情緒價值。

最後三觀要正,這裡不多說。

於是,我們現在給你打造個人設,比如迴避(她20歲),你22歲。你長的帥,穿衣好看,八塊腹肌,那方面很強。(繁衍價值)不光長的好看說話還痞痞的,聲音又好聽,講的東西又直鑽她心窩,還會逗她開心不失自己價值。(情緒價值)家裡有錢,或是自己工作賺錢能力強(生存價值)會打籃球,打球的樣子可帥了,可吸引人了。又會唱歌,簡直太棒了 (軟價值)最後尊老愛幼,三觀正還有愛心喜歡小動物。(三觀)。這樣的人,她能不心動?能不主動打開自己的內心,對!關鍵是讓她打開自己的內心。因為你現在值得信賴了,簡直太優秀不過。她要往你身上貼了。所以一定不是你主動去找她談心,那樣是不行的,順其自然,你優秀了,她就自己找你談了,簡單點就是高價值吸引。即便是已經在一起也是這樣的。

好,初步搞定,那還有什麼方法了,當然有!還記得一開始我說的那6條嗎。我們再帶入一個情境。現在她在和你吵架,她正在罵你叫你滾,正在罵你的家人,你當然很生氣,但是這個時候你需要保持極強的情緒控制能力和理智,這個時候就需要就需要你保持很成熟了,當然不能直接回懟她,這個時候你應該看待她好比看待一個巨嬰一樣,現在她很脆弱,認真聽她先說個10分鐘,如果說罵你滾,這個時候其實迴避型的人等於說你不要走,或者說不想見到你,其實這個時候她就說千萬別走,我很愛你,很想見到你。

所以迴避型的人其實是很喜歡說反話的。在吵架的時候,你需要保持成熟並能理解出它的意思。好比他現在是一個巨嬰,你就應該時不時的給他喂些奶,這個時候等他情緒稍微好一點,或者說即便不好你也可以說其實真的不是這樣的,我真的很關心你,很愛你,這個時候她一定會說你關心個屁,你就只關心你自己,就等於在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你關心我,請你不要再欺負我了,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在這裡。當然這個時候你說關心她遠遠是不夠的,你必須要告訴她具體哪裡你做了什麼事情,迴避喜歡實際行動,對她來說行動是大於情緒上的安慰的,當然不是說她不需要情緒上的,當然情緒上他也是要的,但是實際行動遠大於情緒。

當她逐漸恢復理智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可以和她交流說,你哪裡做的不對?原因很簡單,因為她剛剛罵了你現在恢復理智,當然也是有一定的內疚感的,一定要把內疚情緒把握好。這個時候你可以利用她內疚的情緒,非暴力的去表達。我心裡其實也是很難過的,真誠的說最好拉著她的手,讓她接受自己不好一面保持感到溫暖。

這樣基本上就能和在衝突的時候和迴避型的人去交流了,最後不要忘記你也是有價值有框架的,不然會導致破窗效應。你一定要告訴她,很真誠的告訴她哪裡他做的不好,這樣呢總體來說在她眼裡你是一個很沉穩的人,如同一個大山一樣提供對她的愛。這樣她也會非常的信賴你。

最後我們說到還有其他方法嗎?其實讓迴避深深的走入你內心,或者說你走入她內心還是有方法的。你可以運用一些她童年上的遺憾,就好比迴避型的人,他一定是在童年上有遺憾的,這種遺憾是缺愛。當然了他也可能同時缺失了一些其他的東西,比如如果從小家境很嚴格,那麼她肯定是缺少玩樂的。這個時候如果你精準的把握她的需求,帶著她玩,那就更離開不了你了。

總結一下,打造人設是獲得進入迴避心裡的入場卷,化解衝突是證明你的能力和值得信賴,深入了解需求讓她更加離不開你。最後,你是這樣的。你22歲。你長的帥,穿衣好看,八塊腹肌,那方面很強。不光長的好看說話還痞痞的,聲音又好聽,講的東西又直鑽她心窩,還會逗她開心不失自己價值。家裡有錢,或是自己工作賺錢能力強。會打籃球,打球的樣子可帥了,可吸引人了。又會唱歌,簡直太棒了。最後尊老愛幼,三觀正還有愛心喜歡小動物。有衝突時,你不輕易生氣,很理解她愛護她,同時有著自己的底線和要求。像一座穩重的大山。還知道她心裡缺失了什麼,給予安慰和彌補。那麼只要你做到80%,她都離不開你了。

最後,如果大家還想看我寫怎麼和迴避相處的文章或是其他問題,記得點贊評論,超過30個贊我會繼續更新。至於迴避型和焦慮型為什麼不能在一起以後我們再一起聊聊吧。


自身足夠優秀,用行動對她好,要有自己的格局不能萬事遷就,從內心深處理解她的脆弱,渴望有人懂卻又怕被人看穿!


你在門外一直敲門

門裡的人聽不見

我進去過 住過 可我只是個租客

房東不願意租了 所以我要搬走了

我有回憶 有留戀 所以我遲遲不肯離開這間房子

即使房東不像開始那麼好說話 燈壞了 他不管 漏水了 你要學會自己修

那時候我還沒學會那些修繕工作 所以我合約到期了 無法續租

房東不會開門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