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有一種錯覺。

買彩票中五百萬的人,一定有中彩票祕訣。

買彩票的人,在買彩票的時候,都會覺得自己會中五百萬,要是覺得不中誰會買?

呂雉他爸、范增就是買彩票中五百萬的人。

但是在他們的背後,有無數的人沒中彩票。

你去問買彩票中五百萬的人,為什麼會中五百萬,還不如去問那些沒中獎的人。


誰告訴你他們看出來劉邦牛逼了?是《史記》對不對?

這和古代皇帝,大人物出生都有祥瑞,雲彩,龍……是一個道理,事後馬後炮而已,小孩子可以當真,成年了,就算了吧!

否則,范增假如真那麼牛逼,自己不就當皇帝了


你這個問題其實特別好回答,其實你只要認真看史書,只要細心看史書記錄的細節,你也能看出來。

隨便舉幾個細節:

1,劉邦不喜歡幹農活。(不事生產)這個細節能說明很多問題。說明劉邦不想當一個普通農民,那他整天都幹嘛?交朋友。他交的朋友都是啥?當官的,蕭何,曹參等。

2,隨便侮辱縣裡當官的。包括副縣長,副鄉長等。問題是這些人還不生氣。一般人你去試試?說明什麼?說明劉邦不一般,不一般在哪呢?說明這些當官的佩服劉邦,那麼佩服劉邦什麼呢?自然是劉邦的氣質。

3,劉幫平時不幹農活,除了交朋友之外,他還跟張耳是朋友,注意張耳是魏公子(魏公子是誰?帶領軍隊攻破函谷關的人之一哦,歷史上秦國的函谷關被攻破的次數不多)的門客。說明什麼?一個農民他在學習文化知識。古代跟現在不一樣,我們古代不認字的人大概佔據90%以上。讀書認字一般是貴族或者士的專利,普通人想學你連老師都請不起,沒有老師教,怎麼看得懂?連字都不認識,怎麼擴展知識面?怎麼看得懂兵書?古人的經驗和總結都沒法繼承。因此,劉邦具備了這關鍵的一點。

當然,我估計呂太公也沒想到劉邦會成功到當上皇帝,也許在呂太公的眼裡,劉邦至少要比縣令強吧,沒想到強這麼多。那是後話了。

時間關係,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如果你想繼續深究,你可以看看我另外寫的幾篇回答。劉邦是擁有帝王幾大關鍵素質的人,最重要的秦始皇正好死了,時機就這麼碰巧來臨了。如果秦始皇晚死幾年,估計劉邦也當不了皇帝。他頂多是一個成功的人士而已,不見得能夠成為帝王。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大概也有這一層意思吧。


性格決定命運,你去看看古今中外能成大事者必備的性格有哪些?

一個就是膽量。敢於幹大事,敢於承擔失敗的責任。

膽量這塊,劉邦有,樊噲有,而沛縣縣令,蕭何,曹參等都缺乏。

沛縣縣令在反秦時什麼表現?猶豫,瞻前顧後,反覆。這種性格幹不成大事。

樊噲有膽量多次先登,有膽量怒闖項羽軍營,有膽量闖入劉邦寢室。敢帶幾十萬軍隊橫掃匈奴。

但真要樊噲爭奪天下至尊之位時,

樊噲不是沒想過。

樊將軍噲問陸賈曰:「自古人君皆雲受命於天,雲有瑞應,豈有是乎?」賈應之曰:「有之。夫目閏得酒食,燈火華得錢財,幹鵲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喜。小既有徵,大亦宜然。故目閏則咒之,火華則拜之,幹鵲噪則喂之,蜘蛛集則放之。況天下大寶,人君重位,非天命何以得之哉?瑞者,寶也,信也。天以寶為信,應人之德,故曰瑞應。無天命,無寶信,不可以力取也。」《西京雜記》

但最後樊噲還是慫了

上東圍項羽,聞樊噲反,旄頭公孫戎明之,卒不反,封戎二千戶。《前漢書·王莽傳》注

而劉邦呢,別人見了官吏都點頭哈腰,阿諛奉承,而劉邦敢於戲謔沛縣的大小官吏。

別人沒錢就坐堂下,而劉邦敢於賀萬錢,敢於在一眾沛縣官員面前坐上座。面不改色,心不跳。

光有膽色,胸中無貨,那是草包,蠢貨。

但劉邦不僅膽色過人,而且胸中有貨。無論是見識見聞,還是學習經歷,生活經歷,劉邦都遠勝沛縣一干人等。劉邦可是從小學書,且成年後。跟張耳,王陵這種豪強名流混過的。

劉邦有膽有識還有人脈。武力劍法都不差。

張良拿太公兵法和人談,別人都聽不懂,但劉邦卻很懂,一點就通。


都是史書的作者根據歷史結果和坊間的傳聞推測(編)的罷了,試問呂公和范增怎麼想的,史學家怎麼能知道呢?呂公把女兒呂雉嫁給劉邦,真的不是因為看出劉邦以後能牛逼,而是呂公在朝廷結了仇,朝廷和老家山東混不下去了,剛好有個好朋友在沛縣當縣令,於是舉家去投奔朋友。

剛到沛縣,呂公為了能在該地立足,打算將女兒嫁給當地豪強,於是搞了個相親大會。按理說沛縣縣令家最好,但無奈要麼沛縣縣令年紀太大要麼沛縣縣令沒有兒子,反正只能另選。選來選去,發現當地最大的宗族勢力就是老劉家,且老劉家也算一方富農,有田有地,人丁興旺,且剛好有個老大不小至今未婚的黃金單身漢,且他黑白兩道通喫。於是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劉邦,以此打算紮根沛縣。後來劉邦造反等事情,壓根是呂公想都沒想到的。


范增能看出來不意外。畢竟那個時候的劉邦已經展現出來了很多的東西。眾多勢力裏也是排的上號的。

呂太公不好說。要說他真的能相面之類的也有點說不通。畢竟他還有一個女兒嫁給了樊噲。那個時候比著樊噲更好的人選大有人在。這個應該跟劉邦的出身一樣。渲染一種神話色彩。


范增能看出來應該不難了。

老丈人能看出來,只能說慧眼吧,但是他也估計沒想到劉邦能做這麼大。


倖存者偏差

當年秦滅六國,六國的貴族都曾說過「*雖三戶,亡秦必*」,結果楚國成功了,楚國這句話就留下了了,其他國說的就沒留下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