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增加了基因突變的數量。

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基因突變概率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基因重組,以及減少突變積累,保持基因的相對穩定性。同時也提高了有利突變基因存留下來的概率。

人體體細胞在不斷複製的過程中突變會累積。而性細胞複製相對少一點,不會造成太多突變的積累。比如說突變了兩次一次有利突變加上一次有害突變,那麼這個個體就很難存活。另外精子的競爭會篩選健康的基因。

在細胞,除了核基因還有質基因,線粒體基因會隨著線粒體的複製而複製,人體細胞中的線粒體工作量大,線粒體基因複製次數多,更容易突變。而生殖細胞處於休眠狀態,減少了質基因的突變。

卵母細胞在女性胎兒期間就已經全部注備好了,不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再複製,減少了突變積累,但其線粒體基因會不斷複製,高齡產婦孩子容易出問題的原因就是因為線粒體基因的突變引起的。

生物進化出繁殖而不是選擇個體長生就是因為長壽的生物其體細胞的變異會積累,更容易死亡。

另外基因重組增大了基因的匹配,再加上後天的篩選可以使優勢基因更大概率的留下來,淘汰劣質基因,增大優勢基因的基因頻率。


減數分裂,會形成染色體數只有體細胞一半的配子(這個要深入理解的話請百度百科減數分裂的過程),隨後雌雄配子結合,即受精作用,所得受精卵的染色體數又恢復,與體細胞相同。

可以看出,減數分裂是為了保證物種的染色體數目穩定,也就是說,你父母的體細胞有46條染色體,你的體細胞也有46條染色體,不會因為精卵結合就變成92條。受精作用只在有性生殖中發生,因此受精作用的意義可等同於有性生殖的意義。

有性生殖的意義:使基因重組的效率大大提升,因而後代中有更多種基因型,整個種羣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增強,個體有可能集合多種優勢性狀,生存能力增強。簡單舉例,有兩株水稻,一株的性狀為抗病、易倒伏,另一株的性狀為不抗病、抗倒伏,顯然抗病、抗倒伏是優勢性狀。如果這兩株水稻進行無性生殖,可能要經過很多代才能恰巧發生有利突變進化出某一個優勢性狀,但如果它們進行有性生殖,互相交配,那麼在兩代之內就能出現集合了兩種優勢性狀的水稻。

另:基因突變理論上可以發生在任何細胞的任何階段,但在分裂的細胞中發生概率更高(實際上基因突變率是相當低的,正常情況下不到0.0001)。有性生殖並不會提高基因突變的概率,而是導致基因重組,即並不會促進突變,而是使基因以跟以前不同的方式組合,突變在減數分裂就已完成,而減數分裂時基因突變率並不會提高。

又另:在有性生殖中,只有生殖細胞的突變才能遺傳。也就是說,如果我的一個體細胞發生了突變,這個突變並不會遺傳給我的孩子。


窮舉法。

有性生殖可以增加基因組合類型與突變幾率,因為未來環境的變化生物個體無法預測,所以為了生存生物通過這種方式搞出很多有微小基因差別的後代。這樣在未來,在遭遇特殊環境的時候,可以保證總會有一部分後代能夠活下來。使物種不至於受到一次打擊就滅絕。


有利於把優勢基因組合在一起


拿人來舉例子,在減數分裂時基因重組(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而人的同源染色體有22對常和1對性染色體,有特別多種組合方式,受精時有一個遊得最快的(一般是最優秀的)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就選出了最優結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