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都是青年,其心态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浮躁。所以我不知道为什么底下有人有这个脸面和胆量敢说「五四青年就盲目,中国当代青年就不盲目」。

五四青年的问题在于,青春和国难既造就了他们身上的压力,也赋予了他们前所未有的能量。所以话喜欢说得很满,事喜欢做得很绝,非常理想化,故不能持之以恒,从而进一步巩固五四的成果。例如五四时期出版的杂志很多,但大都旋而停刊。五四时期的」尝试文学「也比较肤浅。

当然这些也有好的一面,好到今天的所谓「中国当代青年」无法比肩。比如:

(1)胆敢打破原生家庭的桎梏,只身到大城市打天下。相比之下,「中国当代青年」物质条件太好却竞争压力过大,靠父母的是越来越多了——算盘打下来,我想没几个「中国当代青年」敢说什么都靠自己。

(2)深入地拓展妇女解放。在女性权益方面,五四青年敢利用报纸、学校等一切场所发表自己的平权观点和主张,并且身体力行。说自由恋爱就自由恋爱,说到学堂读书就到学堂读书——总之说割席就割席,不会浪费口舌,绝无半点虚假,更不会陷入父权的怪圈。

所以,所谓的「中国当代青年」没有任何脸面去指责五四青年的不是,因为「中国当代青年」很大情况下是被扶起来的,而不是自己被逼到悬崖边上不得已学会站起来的(没有「死去」,也就没有「活来」);或者说只是自己自以为自己是站起来的。


泻药,五四运动的青年和五四运动时期的青年可不一样,阿Q也是五四运动时期的青年,我暂且把这个问题当做是五四运动的青年和今天的上街青年,区别就四个字,社会地位。五四运动的青年是社会顶层,考虑到当时全国不到5%的识字率,全国一年也就那么几千大学毕业生,他们是当时社会的顶层,是社会方向的领导者。今天的嘛,是社会底层,是毕业就失业的奋斗青年,还想领导社会,还是先证明自己吧!


年龄不一样啊。


五四运动时期,参与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的青年们,他们是属于哪个时代的后浪,精英阶层,他们本身就已经出生在当时中国绝大多数人的终点线了,可是为了改变这个国家,还会义无反顾地去热血,去牺牲,去战斗。

中国当代青年的生活和范畴比起当年是扩大了,我们的社会阶层也在割裂,新的阶层正在形成。充斥著不同的多元价值观,当然,这价值观是否能存活可能就不好说了。很多人为了生存而活著,有些人是在享受生活,还有些人平躺。都是个人的一种选择吧。

麻木是我们这个文化中最不缺少的一种状态了,这种状态现在依旧延续著。


吃不饱饭和天天有肉吃的区别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