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還沒有人從學校的角度看待中國留學生?

我讀博的時候帶過一門小課的übung,也給中國學生帶過畢設。日常工作也聽到一些同事關於中國留學生的吐槽。

我就像個碎嘴德國人開門見山直接批評了:中國留學生的德語還是不夠好,也太不敢表達。

我見到的大部分留學生和德國人畢設導師日常交流,寫畢設,答辯都用的是英語。但是從我角度來看沒有什麼用,因為大家英語也沒好到哪裡去。我一個師兄直言不喜歡帶中國學生的畢設,因為 「sie k?nnen weder Deutsch noch Englisch」。

我自己的學生大部分人也中國人,聊起來大都隱約表達出了「我覺得中國人導師交流起來比較容易,所以專門找的中國人導師」這類意思。

幫我教授做過口試的筆錄,很多同胞的因為語言喫了大虧。教授的問題聽不懂,自己有答案表達不出,我作為一個不能開口的Beisitzer也只能幹著急。頂多是跟教授討論打分的時候,暗示一下這個學生語言有點障礙,我們要不要酌情考慮?

我上übung課的時候,德國學生有問題馬上直接提出來。中國學生傾向於課後單獨來找我講中文。從我的角度來,真心希望大家大膽提問。

我其實很理解大家。因為我也是從「剛來德國,聽也聽不懂,屁都不敢放」那個階段過來的。但是很遺憾很多同胞面對德語的問題,選擇了逃避。畢竟中國留學生羣體那麼大,平時多跟中國人一起上課,借別人的筆記抄一抄,考前一起熬熬夜,畢設找個中國傻博士當導師,即使德語不好也就混畢業了。

但是喫虧的畢竟還是自己。我實驗室的同門有一次在辦公室(沒有當著學生的面)掩飾不住的憤怒:他剛剛發現他的一個中國學生三個月之內畢設毫無進展。原來是這個學生每週跟他彙報工作的時候都說完成了上一週的計劃和安排。但實際上從來都沒有聽懂導師的安排和建議,只是ja ja的機械回應而已。我這個同門憤怒的地方在於,這個學生聽不懂居然從不表示出來,而是裝出一副聽懂了的樣子,這讓他覺得自己不被尊重。這三個月他跟這個學生分享了很多想法,原來都被當成了空氣。

至於這個學生為什麼會這樣,我只能說,大家懂的都懂。也報以理解和同情。可是最終畢設進度嚴重拖慢,畢業延後的苦果只能自己吞了。

有人要問了,你說了這麼多,有什麼好辦法可以提高德語嗎?沒有捷徑,逼著自己去說去用而已。從不覺得自己德語好,所以我的學習經驗也沒有意義。我只能點出這個問題。希望初來德國的同胞勇敢說德語,用德語,大膽跟德國人交流,甚至是撕逼。

祝好。


謝謝邀請

很多同學因為德國低廉的留學費用和高性價比而放棄英美選擇去德國留學。在我的另一篇文章中也講瞭如何從本科階段開始規劃留德的過程,但是大家在問德國大學的申請條件時,考慮的往往是均分、語言等一些硬體條件,而忽視了一些軟體條件。以下6個問題幫你評估你是否適合去德國留學:

1. 家庭經濟能力:儘管德國留學的費用相對低廉,但每年也依然需要10w人民幣左右的支出。雖然繳納完第一年的保證金之後可以靠打工來賺取大部分的生活費用,但打工相對也會剝奪你的學習時間,如果你的專業剛好又比較難,反而有可能會因為打工而延誤畢業的進度,得不償失。因此建議家庭年收入至少能負擔你每年5w的支出,能讓你有充分的時間自如地應對學業。

2. 專業方向:德國的教育學制和就業環境都十分重視專業的匹配度。德國高校在碩士階段的申請對本科的專業做了嚴格的限制,必須要是相同或相關專業背景。而就業市場不僅對應屆生,對已經具備一定工作年限的候選人也還是會要求相關專業的教育背景。因此對於某些不太滿意自己專業的同學,務必要先想清楚究竟是去唸本專業的研究生,還是願意轉專業從本科念起。

3. 語言能力:很多人問去德國留學能不能不學德語,答案是理論上能,但實際上不學德語會造成許多日常生活場景的麻煩,也不利於拓展人際圈,造成一定心理上的壓力。對於還不會德語的同學,如果你的英語水平還不錯,那麼只要系統地學習德語,應該不會太難。如果本身英語水平就不好,再多學一門語言只會多一門負擔。

4. 規劃和執行能力:準備德國留學的過程戰線很長,尤其是學習德語的過程需要你比選擇去英美留學的同學付出更多的時間。學到B2-C1意味著你至少有一年到一年半時間是沒有周末和寒暑假的。而這個過程中又會有一些客觀的原因,比如說德語班沒有如期開課或者換老師,也有一些主觀的原因比如跟不上課程的進度等,會打亂你的規劃,拖慢你的進度。因此一定要儘早對各個環節做規劃,保證規劃的可行性並堅定地執行。

5. 生活自理能力:有相對一部分同學從小學到本科都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家鄉,哪怕是平日住校,週末也經常回家。而國內的學校食堂又非常方便,照顧到了大家的一日三餐,所以很多同學連最簡單的飯菜也不會做。而德國不像國內餐飲業這麼發達,如果不會自己做飯就有可能要餓肚子了。除了喫飯,找房租房,遇到問題學會找信息求助,遇到危險先報警等都是作為留學生必備的生存能力。

6. 耐得住寂寞的能力:如果你想在專業上有所進步,想要順利通過考試按時畢業,那麼你必須要花比當地同學多幾倍的時間去查閱資料和閱讀文獻,這意味著你的大部分時間是需要獨處的。哪怕是學習以外的時間,你要能隨時找到陪你逛街喫飯的朋友也不是那麼容易,所以要想留學的這幾年過得充實而不是煎熬,你的內心首先要是能耐得住寂寞的。尤其反對那種只是為了派遣寂寞而找個對象的做法,這類感情通常會在出現異地等情況時輕易地潰散,什麼也沒有留下。


不好評價別人,只能結合自身作為留學生的經歷說說一下幾點:

一:絕對的自由

來到德國現在感觸最深的還是自由。

這種自由比起上大學之後的自由來的更加鮮明: 我突然意識到我可以做很多我之前不敢做的事情,

比如: 染髮,紋身,逛夜店,逛酒吧,逛紅燈區,去冰島看極光,去凱旋門跨年,等等(上述我一個都沒做過,但是我意識到只要我想做,完全都可以實現,而且大家的身邊肯定都有人做過上述的事情。)

在國內似乎不被認可的事情,在國外似乎沒人管你。

二:自由的結果

當我們有所有的自由掌握自己的 時間金錢興趣愛好 的時候,這就體現出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這十分考驗我們的 時間管理,金錢管理。

喜歡玩遊戲的同學會一直宅在家玩遊戲。

認真學習的一直去圖書館。

喜歡泡吧的去泡吧。

堅持健身的去健身。

本來有創業經歷的同學想著開發德國市場。

人們各自的發展發向會越來越不同

三:自由帶來的孤獨

首先,孤獨帶來的就是我們本來沒發現的暗藏在心底的東西會被一下子放大:

心底的慾望:

  1. 購物慾:買買買
  2. 食慾:好像喫外賣/自己今天又要做什麼好喫的
  3. 找對象: 孤獨的大家總想著抱團,男女朋友輪著轉,你的女朋友明年來我家

心底的恐懼:

  1. 對未來的恐懼和迷茫
  2. 讀博還是工作,最後是要從事哪一方面的工作
  3. 學業的壓力,生活的壓力,部分同學還有金錢的壓力

四:交友圈的變化

國內的朋友除非回國,平時很難有共同話題。

善於交友的,朋友永遠不缺。

長得好看的,朋友永遠不缺。

搬家了以後,原來城市的朋友就沒什麼交集了,輪換很快。

內向的,不太善於交際的,基本靠APP求活,一週微信都沒人找,或者(來寫知乎答案,笑:)

關於交德國人朋友的問題:

  1. 女生如果口語不好,找你的德國人基本都是抱著下體的目的
  2. 一般來說女生交友比男生容易很多,
  3. 主動一點,德國人還是對中國這個異國他鄉很感興趣的

更新(17.12.2020)

由於最近感覺人生沒有意義的情況逐漸變多,挺影響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很多情況下都是發獃和亂想,其中主要原因的是社交的嚴重缺失(上一次和人發微信是2周前)。

如果之後自己這種情況再次產生,或者在德國有同類型的同學,也可以再來看一下這篇文章。

參考:TED的演講,意義的四大支柱[1]

當我懷疑自己人生的意義的時候,覺得做任何事情都無聊,無所謂的時候,我應該注意一下我是不是哪個支柱倒塌了?

支柱1:健康

鍛煉身體

你還堅持鍛煉身體嗎?

如果你是女生,你每週還在做帕梅拉或者HIIT嗎?

如果你是男生,你每週還堅持去健身房擼鐵嗎?

你每週末還堅持騎車或者跑步嗎?

你每週有足夠的步數嗎?

飲食

每日的葷素搭配?

每日的蛋白質攝入?

每日的熱量攝入2k?

睡眠

7-8小時睡眠能保障嗎?

每天睡前半小時能不玩手機嗎?

支柱2:歸屬感(來源於愛)或者稱為「人與人之間的聯結」

如果你身邊有小團體,你很有歸屬小團體一員的感覺,那就很棒啦!

如果你有一個很完美很可愛的家庭,很尊重傳統習俗,那就很棒啦!

如果你有一羣很可愛的同事,並且你也熱愛你的工作,對於公司很有歸屬感,那就很棒啦!(日本的集団意識)

如果你有一個很愛的伴侶,並且ta也很愛你,你能感受到之間的聯結,那就很棒啦!

如果你有一個摯友,你和ta知根知底,相處了很長時間,你懂Ta,ta也懂你,那就很棒啦!(JACK 2077)

即使是一個陌生人:每天早晨,我在紐約的朋友強納森都會向同一個街頭小販買一份報紙,不過他們並不是隻有交易的關係。他們會停下來,花點時間說說話,把彼此當朋友對待。這都是一個微小的聯結。

支柱3:目的

目的是我們做事情的驅動力。

每個人的目的不一樣:金錢,名譽,聲望,服從,被需要,等等。

有些人想要過上紙醉金迷的生活。有些人想要自己一呼百應。有些人想要他人聽從她的想法。有些人只有通過給予,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很多情況下:我的目的都是被需要,和成為更好的自己。金錢,名譽,聲望,服從 都不能使我切身的體會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支柱4:超然

超然的姿態是平時很難達到的,除非是馬爸爸那種,或者是有極具天賦的人,又或者是那天上天給你了指示一般,你知道你該怎麼做了。但平時的時候,這個支柱都被隱藏著。

支柱5:講故事(反思到今天我的人生故事)

完整地反思我的人生、關鍵經驗如何造就了我。我失去了什麼、又獲得了什麼

反思我做錯了什麼,反思我怎麼改正的,反思我之後怎麼做的更好。認真的回想到今天為止的人生經歷,有幸福的瞬間,有尷尬的瞬間,有努力獲得的,也有因此失去的,有同齡人沒有的,也失去了大家習以為常的東西,也許自己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糟?

參考

  1. ^b站鏈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44119110/


德國留學生也是分等級的。就跟國內的一本二本三本一樣,都是有等級劃分的。不過,相比之下德國留學生更自信更優秀。它們往往善於表達自己的看法,即便是錯誤的答案,也可以從中學到東西。這在學校或者工作中,自信是非常重要的。

專業德國留學機構,專業藝術作品集。

點擊下方鏈接瞭解更多留德諮詢

德國留學資訊-德國留學攻略-德國留學 - 高凡德國留學【官網】?

godfery.cn圖標

詳情瞭解更多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

高凡德國留學【官網】?

godfery.cn圖標

或者關注我們的知乎專欄

德國留學攻略,專業申請經驗?

www.zhihu.com圖標

http://weixin.qq.com/r/hC0cBPvEEKZvrb9n93iW (二維碼自動識別)

https://u.wechat.com/EG-9I77nwYjVX90PD0J50eM (二維碼自動識別)


當過學生,在學校外辦打過工,讀博帶過學生課和論文,從這些角度總結一下我看到的和經歷的在德國留學的中國學生。

1. 家裡衛生比較差

在學校外辦打工時主要負責迎新,幫助他們辦理入學手續啊,延簽啊,銀行啊,租房之類的。我們接到過很多房東投訴說中國學生租的房子都很髒亂差,不打掃樓道啊,做飯油煙大啊,廚房衛生間很臟啊等等。

這一點是事實,很多學生留德是都是剛成年,在家父母寵著也不會做家務,所以導致了這種情況。

2. 語言差

德語不好學,英語學不好。尤其本科生更差。語言差不說,跟教授助教討論時經常不管懂還是沒懂就說是就說好,搞得我們很多時候很鬱悶。如果沒聽懂我們願意再講一遍,但是不懂說懂我們就沒辦法了。

3. 不善於表達

這跟語言有直接關係,和國內受到的教育也有關係。在德國從小就被各種鼓勵要表達自己的想法,老師講課可以插言提問,老師只是傳播知識的人。國內則是尊重老師,講課時候不能打岔,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總之就是語言,教育和文化差異一起影響導致學生不善於表達,這就會影響在小組作業討論口試時候的表現,教授也不會刻意因為你語言不好來給你額外關注。

4. 條理性較差

德國學生的筆記講義所有材料都是整理得特別整齊明瞭,中國學生就是比較凌亂。答疑時德國學生把有什麼問題,哪個問題在哪都標記得非常簡潔明瞭,一翻就到。中國學生則是翻半天都找不到要問的問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