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大學四年,我根本想像不出來我會喜歡一個人和那個人也很喜歡我樣子,我都快要大學畢業了。

我的好朋友們都從戀愛再到失戀,我還是單著。難受嗎?並不而且毫無波瀾。

一想到愛情啦,戀愛啦,有些人嚮往的選擇當體驗者。

有些人可能跟我一樣,只想當個能吃瓜的飛行移動攝像頭,飛行的路上還能買包瓜子。

對於傳說中「真摯的愛情」我相信有!在別人身上。看著別人在愛情中幸福的樣子、揮灑的糖我也很感動,然後祝好,甜甜的愛情在別人身上才香。

放我這?腦子蹦出沃特?瘋了嗎?不敢相信!?為什麼是我的想法,驚訝!

一直以來都是當傾聽者和旁觀者,見過太多好與不好分分合合,有的朋友要麼很平淡或笑嘻嘻說句我和他分手了,要麼夜夜哭泣偷偷打電話挽留不成很喪的說我和他分手了。

感覺吧...好麻煩,這感情玩意真的好麻煩,也承認對著東西感到有點恐懼,對於未來有我愛上的人和愛上我的人這一點就是不敢相信。我知道我應該不能在感情中理性,從小到大隻要不理性就會發生很不大好的事,當時不會覺得丟人但過後一定會在腦子裡重複播放自我折磨。

聽別人說愛情就是在衝動中進行的,可我腦補自己衝動的樣子,惹~好傻噢,還是愛自己舒坦些。

朋友說過「我有生之年想看你談一次戀愛。」

我(●—●)自卑且自戀互相糾結的我迅速想了下我談戀愛的樣子...想不出,回復呵,我也很喜歡我自己。

個人覺得自戀最巴適了吧~


7—30凌晨更新

之前寫到,我希望碰到一個志同道合的人,一個靈魂伴侶。希望與她一起再湘江邊上散步,希望與她一起吃好吃的,一起拍照,看晚霞。

現在,我遇到了,但是是以閨蜜的形式,我希望陪伴她,陪伴她很久,我希望和她最後能成為親人般的關係。我會照顧好她。我想,可能我更不會脫單了吧哈哈哈,如果我找女朋友,一定要女朋友能接受她。

我答應了她,在她沒沒遇到真正喜歡的並在一起之前,照顧她,陪伴她。陪她逛街,騎車,看風景,看天空。和她一起共同進步,去更高處。或許她不是最好看的,也不是最成熟的,但我就是與她有一種親近感,把她當親人,很喜歡她。

已經更加不對脫單抱希望啦。我會陪著她,如果可以,我希望下半生一直照顧她。

(話說她有我知乎的號,傻瓜,不是專門寫給你看的)


不是有沒有想過,是一直都是這麼打算的。

不是不想要甜甜的戀愛,是自己真的不配,配不上大多數女生。

加之,我是不願將就的。如果要談戀愛,我會與她相處久些以上才會確立關係,我要深入了解她,與她談人生。我希望遇到一個與我經歷相似的女生。希望她也在經歷過一些苦難後善解人意,而不是裝出來的溫柔。

我想,有這些要求,我恐怕研究生畢業都很難找女朋友了吧。哈哈哈,我更喜歡作普通朋友,做個溫柔的男生。

平時接梗段子手


原回答說相處一年,評論指出這麼說不太科學卡的太死,我覺得還是說相處久些較好。

或許這是一種日久生情,但日久生情較為穩妥。我不太相信突如其來狂風驟雨的愛,這樣的愛未來的不確定性太高。

感情是克制,是明明對她相思入骨卻要做到如初,是願意和她慢慢過渡,從普通朋友到姐妹到伴侶,是願意在漫長的歲月里填補她心中被鑿出的疤痕

我希望遇見時,我恰好成熟,你恰好溫柔


更:鼓勵那些寧缺毋濫的人,塵世中行走,本就很累。

千萬不要找一個人,下半輩子和你在吵架,在一地雞毛中度過。千萬不要找一個人,晚上回來和你相對無言,各自玩手機,不記得你的生日,不記得你的愛好,從沒有陪伴過你走過人生的坎。

如果這樣,真的不如一個人,前提是如果一個人能夠讓自己快樂,能讓生活有樂趣的話。

我喜歡在晴天一個人騎小單車去到湘江邊上,看陽光照在水面上泛起波光,看潮水沖著淺灘沖刷著河沙。在湘江邊散步。一走,可以走一個多小時。舉個例子,我希望能有一個陪我看湘江的人,當我指著某一片湖面很恬靜,她能笑著點點頭並拍一張照,而不是和我走著邊走邊抱怨。

一個人去湘江邊散步真的很美好,去爬嶽麓山,去茶顏悅色打卡。去做很多事。去想去的遠方。

樂觀生活,努力工作,面向未來,塑造自我。我只願在對的時間遇見你時,能從容不迫。


哪止大學四年啊。

我是完全想不到會有一個很喜歡的人,一個很喜歡我的人 ,然後一起過一生。看著那些情侶覺得還蠻神奇的。

最近經常就冒出這樣的想法,而且是單身一輩子的那種,想著變成女強人賺了很多錢,老了之後,找個適合養老的城市,開個書店啥的,就過完一生吧!


不用想,註定單身。

還剩幾個月就大學畢業了,四年來基本沒和女同學有過交流,宛如一個自閉兒童。身邊很多男同學和我的境遇相差無幾,而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屬於家境一般的老實人。

現在大學的社交模式註定了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要四年單身,上了班後職場不允許內部員工談戀愛,最後只能靠相親來解決。而當戀愛一開始就與婚姻掛鉤,其實很多東西就變味兒了。

那麼大學,一個本身戀愛開放的環境,為什麼四年下來還會有那麼多人會選擇單身呢?

原因肯定是各式各樣,我就根據自身經歷和主觀判斷,簡單從幾個方面來探討分析一下:

  • 缺少交流機會

按理說,大學課業相比以前更輕鬆,而且有各種豐富的社團活動,學生應該有更多的交流機會。為什麼反而說缺少交流機會呢?

你看了當代大學生一天的日程就清楚了:

每天早上起來從宿舍抱兩本書走到教室,放下書便開始低頭玩手機,不知不覺兩節課就結束了。於是又抱起書本,低著頭看著手機又慢慢走回了寢室......

異性同學間的線下交流少之又少,每個人都忙碌於自己手中那塊屏幕上的業務。每個人都缺少讓別人深入了解自己的機會,也沒有了解別人的機會,那又談什麼喜歡呢?你根本連喜歡的對象都找不到......

社團活動啥的更別提了,大一還有人參加,到後面人越來越少......(況且我參加的是足球社,全是扣腳大老爺們)

大學確實是自由的,但也是鬆散的;它是一個群體,但不是一個集體。個體之間沒有群體榮譽感,沒有相互認同感,當然也沒什麼深厚的情誼。

說來慚愧,大學四年的同學,很多我認得到名字,但對不上人;認得到人但想不起名字,當然還有名字和人一塊兒認不出的......

而大學以前的校園生活則大不相同,因為大家是一個集體,班級是一個大家庭。

大家的主線是學習,沒有手機和電腦,大家課餘時間的放鬆是相互間的交流和玩鬧。運動會、文藝晚會、春遊秋遊這些大家都會認真去參加,作為班級一員每個人心裡或多或少存在著集體榮譽感。大家在學習和娛樂中互相競爭、互相幫助也互相了解彼此。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樂意參加小學、中學的同學聚會,而大學卻連畢業聚會都懶得去參加。

  • 脫單成本高

當代社會,想要脫單,真金白銀的投入是前提。女生需要花錢包裝自己:美容美髮、衣鞋箱包、健身旅遊等等自不必再提;男生不僅需要包裝自己,還得負責買單......

社會貧富差距本就形勢嚴峻,對「小康家庭」及以上的子女來說,這一點開銷無足掛齒。而對於佔據多數的「普通家庭」及以下的子女來說,實在是難以承受。你談一次戀愛,讓你本就不富裕的家境雪上加霜,實際上是有心理負擔的。

一般人在這種前提下,會傾向於把這些金錢和時間成本用於提升自己或是回饋家庭,放棄滿足自己的戀愛需求。當然也不乏兼職或是貸款而去滿足戀愛需求的,取決於戀愛需求在你心中的重要程度。

其實多數人是想脫單的,畢竟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把「社交需求」放在第三層,說明人在滿足吃喝拉撒睡以及保障自身安全的情況下,腦子裡就開始考慮談戀愛這檔子事兒了......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但是由於對多數人來說,「主動脫單」的成本實在太高,於是他們就選擇等待「被脫單」。還給自己打上標籤:不想為了談戀愛而談戀愛,「不將就」,寧缺毋濫啥的。(這種辦法最節約成本,也沒什麼要求,當然也沒什麼卵用......)

其實就和「微博抽獎」是一個道理,中籤概率是很低的。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等待「被脫單」,意味著「主動脫單」的人群比例在下降,這樣一來「被脫單」的概率也會不斷下降......

  • 缺乏實踐經驗

經驗這個東西非常重要,你看那些早在初高中就談戀愛談的飛起的,在大學談戀愛那肯定也是如魚得水。但是很多人在經驗這一塊兒是空缺的,一切只能靠自己從零開始摸索積累,前進的道路非常曲折。而且一般人通常臉皮較薄,可能沒受幾次挫折後就要放棄了。從而更加對這方面沒有信心,形成了一個惡循環。

而那些有經驗的,通常不擔心失敗,他們會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加以改進。而他們成功的經驗也能給他們足夠的信心,相信能把這事兒做成,形成一個正的循環。

  • 外部競爭激烈

大學不是封閉的,和你競爭的還有校外的對手,他們比你更有錢、更成熟、更有魅力、更會和人交流,也更有經驗。

這就像是去企業面試同一個崗位,不考慮年齡差距的話。一個是啥都不會、啥工作經驗沒有的面試者;另一個是有豐富工作經驗,掌握了各種工作必備技能的應聘者。

那麼,招聘者用屁股想,都知道該招誰......

當然,大學四年單身的原因肯定還有很多,但總結起來就是:投入&>產出,實際結果&

人都是嫌麻煩的,一件事情搞得這麼麻煩,亂七八糟的,然後結果卻可能強差人意。

那麼誰還有動力去堅持做這種事情呢?

就像半佛老師經常說的那句話:不談戀愛,屁事沒有。


睡不著,再過來補充幾句。

其實很多人是有脫單的能力的,例如向下選擇一個感覺普通的,對方對自己較滿意,但是自己並不是太喜歡的人談戀愛,這種脫單的可能性確實要大一點…

但那確實是違背了初衷的,這樣一段戀情很難滿足你自己的心理需求,可能一開始還有新鮮感,但時間久了就會索然無味,最後的結果往往是一拍兩散…

同時,他們又缺乏向上追求的資本和能力,追求一個自己喜歡的,也恰好雙方條件差不多的,這看起來很公平,但對於追求方的付出來說顯然不夠公平。

況且也很難達到這種比較理想的情況,所以相親會先篩選匹配雙方條件差不多的,再讓雙方看看照片是否有眼緣,再見麵線下接觸。為的就是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最終成功的幾率。

黑鏡第五季第一集《蛇斗》

脫單問題確實已經成為了現在年輕人面臨的一個比較嚴峻的問題,光靠社交軟體或是相親其實也無法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很多人對於自己能否脫單也比較絕望。

其實NetFlix出品的科幻劇《黑鏡》中經常有對未來人類如何處理這一問題的思考,我總結後發現大概有三種方式:智能匹配、AI(人工智慧)結合高模擬機器人、VR(虛擬現實)

  • 智能匹配

一家公司推出了一款晶元,這款晶元可以幫助那些需要找對象的人迅速匹配到合適的伴侶人選,而且還會根據核實性給出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當兩個人匹配成功之後,晶元會為他們制定一個合理的試婚日,好讓兩個人可以在一定的時間裡適應彼此。

黑鏡第四季第四集《絞死DJ》

  • AI(人工智慧)+高模擬機器人

影片中未來世界的人工智慧和現在的人工智慧完全是兩個概念,它能完美地提取一個人的思維邏輯、說話語氣、情感表達等等,幾乎是對一個正常人類的完全復刻,有點類似於克隆的意思。

而人工智慧的載體可以是高度擬人的模擬機器人,模擬到什麼地步?連身上的每一處紋路、毛孔都十分逼真,你可以感受到它的指紋,感受到類似於人類的體溫......

黑鏡第二季第一集《馬上回來》
  • VR(虛擬現實)

VR題材在《黑鏡》系列裡被反覆創作 ,相比於前兩種技術,VR無疑更具有吸引力。當然實現難度肯定也更大,畢竟腦科學不是那麼好研究的。(順便提及,不要和目前的VR聯繫起來,那玩意就是一個破3D眼鏡罷了)

在虛擬世界裡,每個人都可以扮演上帝的角色,滿足自己的一切需求(可以滿足生理和心理快感),這就不僅僅局限於談戀愛、找對象啥的性需求了......

當然VR帶來的負面效果也是可以猜測的,例如VR會極大的提高人類的快感閾值,現實中粗笨的人體無法提供給人類足夠的感官刺激和心理刺激;現實中結婚生孩子的人會越來越少,人口數量不斷下降......

黑鏡第四季第一集《卡利斯特號》

黑鏡第四季第一集《卡利斯特號》

黑鏡第五季第一集《蛇斗》

這不是我想不想的問題,是有沒有的問題

但是我倔強,我想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