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血管瘤不治療可以自己好嗎?會很嚴重嗎?


我曾經在專科醫院吃了大虧,上了大當,現在把我的經驗毫無保留分享給你們。

2012年2月13號,我的女兒出生,肩部有一小片青色,檢查出來是血管瘤,因為孩子還小,醫生讓我們先觀察著。但是血管瘤越來越嚴重,我們到處查詢,在網上看到一家專門治療血管瘤的私人專科醫院,醫生很多,感覺很專業。

我們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醫生說孩子這個情況不嚴重,肯定可以治療好,他還給我們看了幾個案例,我印象很深的是一個患頭部血管瘤的孩子,他的情況特別嚴重,那個血管瘤戴帽子都遮不住。

醫生言辭鑿鑿,我們感覺孩子的血管瘤肯定可以治癒,很相信醫院。

但是,哎,反正大家記住一句話吧,不要把個例當成絕對。

我們是18年八月開始在這家醫院治療的,先不談治療效果,首先說一下費用。醫院安排了十幾個療程,一療程十天,一天兩千多。

我家是普通家庭,父母給不了什麼幫助,全靠我和老公自己拼搏。在小地方工資也不高,我老公一個月6k,我一個月3k,每個月省吃儉用存了一些錢。

但是在這個醫院我們花了二十幾萬,花光了多年的積蓄。

其實醫院一開始和我們說的是幾個療程就可以痊癒,我們也沒有想到會做了十幾個療程。每次做完一個療程後醫生就會來勸我們堅持治療,不然就會前功盡棄,我們也像被洗腦了一樣想一直在這裡治療下去。

但治療效果並不理想,2020年的現在,血管瘤依舊頑固生長在我孩子的肩膀上。

20年3月本來應該去做下一個療程的,但是因為疫情我們沒有去,其實我們也不想去了。

跟血管瘤抗爭的路真的很難,但是為了孩子的將來,我和孩子爸爸還在努力,希望找到另外一條路。


嚴重與非主要取決於生長的位置。癥狀輕的草莓狀血管瘤是可以自愈的。而癥狀重的或者是血管畸形是不能自愈的。


血管瘤是一種常發生於嬰幼兒皮膚的良性腫瘤,近年來發病率成見長趨勢,國外報道新生兒發病率約2%~3%,在1歲以內小兒發病率達10%。早產兒、低體重兒發病率更高,可達20%。血管瘤是由殘留的胚胎成血管細胞,按病理髮展可分為真性血管內皮瘤和血管畸形兩類,前者為臨床上的毛細血管型血管瘤和大局部的海綿狀血管瘤;後者多為蔓狀血管瘤和小局部海綿狀血管瘤。

血管瘤嚴重還是比較嚴重的,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腫瘤或血管畸形,多見於嬰兒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它起源於殘餘的胚胎成血管細胞,發生於口腔頜面部的血管瘤佔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數發生於顏麵皮膚、皮下組織及口腔粘膜、如舌、唇、口底等組織,少數發生於頜骨內或深部組織。

血管瘤的治療視大小、位置、年齡及種類而定。腫瘤類血管瘤因為在頭幾個月變化很快又很大,所以必須密集觀察。一些長在重要部位的血管瘤,例如臉面部、眼瞼、口腔、肛門及生殖器等,必須及早治療,才有理想的結果。而對於血管畸形類血管瘤,由於其發展規律是隨著年齡終身發展,且年齡愈大發展速度愈快,故從該類血管瘤自身發展規律出發應儘早治療。
血管瘤的治療原則是早發現早治療。要擺正態度。只要積極治療配合醫生是可以治癒的。血管瘤的消退期在2-3個月。


血管瘤本身並不影響個人的生長發育,但是在一些功能位置(如眼睛、鼻道口、太陽穴、口腔)等重要的位置時,應該及時做相關檢查。診斷血管瘤的種類。

從前傳統意義的「血管瘤」現在重新分為嬰幼兒血管瘤脈管畸形,血管瘤存在血管內皮細胞的異常增殖,而脈管畸形沒有這種現象,脈管畸形是血管或淋巴管的先天性發育畸形,出生就有,但有時並不明顯,隨著小孩生長發育,才逐漸明顯。嬰幼兒血管瘤具有生長的特性,極少數血管瘤可以自然消退,而脈管畸形不會自行消退,會隨著患者的生長發育等比例生長

嬰幼兒血管瘤目前主要分為表淺型嬰幼兒血管瘤、深部型嬰幼兒血管瘤、多發性血管瘤、複合型血管瘤等。

表淺血管瘤(有幾率自行消退)

深部型嬰幼兒血管瘤(不可自愈)

多發性血管瘤

複合型血管瘤(不可自愈)

在我的個人主頁,文章中有專門的分類介紹和視頻,可以前往查看。也會定期更新血管瘤的科普知識。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