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btifl=100app=uc-iflowtitle_type=1wm_id=82c4a0c2d7a54e6bae6b9b487daf97edwm_cid=347271912788853760pagetype=shareclient=uc_share_depth=1


同人圈流行吹法正來拆玄亮cp,知乎史圈也開始吹法正來踩亮亮了啊,孝直地下有知估計要倒在亮亮懷裡笑死……

其實也沒什麼好反駁的,因為亮亮是人不是神,他要是神,直接揮手弄幾發東風犁地,一切的問題都解決了。我比較好奇的是這圖裡的黑和樓裏蹦噠那個黑,他們到底把亮亮擺在一個什麼樣的定位,我想了想大概他們覺得亮粉喜歡亮亮就是把亮亮當神,而他們在各種嘲諷亮亮不是神——可是我真的沒把亮亮當神啊,一個傑出的人,不是神,有什麼好嘲諷的。

我們知道亮亮首先是政治家,他最先需要做好的就是穩定朝中局面和推動民眾治理,這點毋庸置疑他從頭到尾做得很好;

其次亮亮在多年的歷練中點了軍事技能點,後勤能力第一流,和張飛趙雲兵分三路入蜀的時候,仗也打很有成果,後期先帝兵敗以後,基本從頭開始訓練了一支很有戰鬥力的軍隊,還留下軍事理論著作和陣法武器軍械等等發明,這難道不能說明他的軍事能力和個人能力麼?黑子來黑無非也就是說他沒衝出漢中,但是打仗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而往往這些因素並不是人力可以克服的。最起碼,高後時期大地震給震沒了的大澤,就直接把運糧這件事的難度提升到了地獄級別,而這幾個黑子,張嘴閉嘴就可以建運糧高速公路似的。

最後我想說,亮亮作為一個能力很強頭腦很聰明的人,在歷史給他的小舞臺上,和先帝,和其他許許多多的小夥伴們一起,拼盡全力書寫了自己的傳奇,這本身就是值得喜歡的。至於喋喋不休的黑子,也不知道在哪兒搬磚呢,理他們幹嘛。


又是武廟、戰績和軍事能力……建議題主在知乎搜索一下關鍵詞,有很多不錯的回答,反駁這些人沒有必要,不過可以讓你自己的認知更清醒一點,也是好事情。

還是那句話,不廢江河萬古流。


不用反駁,也不需反駁。

夏蟲不可語冰。

遇到這種情況,留下一句話走就可以了: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另,如果覺得還不解氣,就再砸給他一首詩,切記除此之外不要多說一句話,切記。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再另,

看了一下那個鏈接原文,典型的為了賺錢而寫的求流量求關注的無乾貨文章,基本上,看到那個典型的為了吸引眼球而起的標題就可以略過此篇了。

發文的人今天可以說,諸葛亮刑不上大夫,明天也可以說諸葛亮執法如山不避權貴,說到底,只要有流量能賺錢一切都好說。


六年春,揚聲由斜穀道取眉,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長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邰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邰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張邰所破。

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魏將軍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

七年,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眾欲擊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還,遂平二郡。

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

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焉。相持百餘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及軍退,宣王案行其曹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

曹魏的國土和人口,幾乎4倍於蜀漢,丞相每次兵退都是糧草不足,除了馬謖不聽話那次,丞相沒輸過。能阻擋丞相的只有糧食。


《宋史》:諸葛亮造八陣圖於魚復平沙之上,壘石為八行。晉桓溫見之,日: "常山蛇勢。"此即九軍陣法也。

至隋韓擒虎深明其法,以授其甥李靖。靖以時遇久亂,將臣通曉者頗多,故造六花陣以變九軍之法,使世人不能曉之。大抵八陣即九軍,九軍者,方陣也。六花陣即七軍,七軍者,圓陣也。蓋陣以圓為體,方陣者內圓而外方,圓陣即內外俱圓矣。故以方圓物驗之,則方以八包一,圓以六包一,此九軍六花陣之大體也。六軍者,左右虞候軍各一,為二虞候軍;左右廂各二,為四廂軍;與中軍共為七軍。八陣者,加前後二軍,共為九軍。開國以來,置殿前、馬步軍三帥,即中軍、前後軍帥之別名;而馬步軍都虞候是為二虞候軍,天武、捧日、龍神衛四廂是為四廂軍也。中軍帥總制九軍,即殿前都虞候,專總中軍一軍之事務,是其名實與古九軍及六花陣相符而不少差也。今論兵者俱以唐李筌《太白陰經》中陣圖為法,失之遠矣。

《晉書》:初,諸葛亮造八陣圖於魚腹平沙之上,壘石為八行,行相去二丈。溫見之,謂「此常山蛇勢也」。文武皆莫能識之。

《武經總要》記載了六花陣和八陣圖:

諸葛又能推演,桓溫知其率然,之後馬隆依其破敵,則八陣之用無廢矣你這個問題已經招來諸葛黑了(複製本次回答另一位答主)。八陣圖基於先秦陣法,算不得了不起。那麼萊特兄弟造飛機,後世飛機都不行

更可笑的是漢朝不能代表我們國家,沒背過歷史朝代歌訣。而且前後矛盾,素質堪憂。姜維不在武廟都不知道


沒用,要麼不理。要麼線下打一架,誰輸了誰閉嘴


把三國志看透了,裴注的,翻爛了,自然正確的結論你就有了,如果你是對的,那麼你肯定能拿出有力的證據說服他,如果他是對的,那你也能知道原來你的觀點是多麼的不堪。說到底,歷史不過來源於史書,內容再大也出不了三國志而已,答案自在書中。


直接用詠武侯詩詞刷屏,自從桓溫之後孔明的粉絲給他寫的詩都可以出一本詩集了,哪個人不是驚才絕艷,一千八百年來的黑點人家都沒看出就他一個眾人皆醉我獨醒。對於這種屈原再世不用按常理出牌。


總有某些知識水平甚高,優越感極強的人出來貶低這個貶低那個,對於諸葛亮,不外乎以下幾點

諸葛亮是地方割據政權,和某某某(自行體會)沒有區別

諸葛亮寸功未立,武廟不代表軍事能力

諸葛亮對三分天下的作用微乎其微,隆中對是什麼?沒用,空想而已,魯肅也幹過這事

諸葛亮對季漢的貢獻不大,自從劉備拿了益州之後就寸功未立,對季漢貢獻最大的是法正之流

對於這種人,沒必要跟他說著說那,最好順著人家說,畢竟人家可是見識超過普通羣眾的聰明人,你要是跟他掰扯人家回你個哈哈哈哈把我逗笑了之類的,以體現人家優雅高貴的氣質,以及學識高深的優越感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價值觀相近的夠你相處的了,這種以貶低歷史先賢來提高自個兒的優越感的人為什麼要理呢


諸葛亮為肱骨,法正為謀主。

你讓他去和陳壽吵吧。


以史為鑒、歷史是不會撒謊的、為什麼會有人寫: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詩句呢?公道自在人心!


丞相的光輝,不會因為一些黑粉,而暗淡。

這一點,時間已經證明瞭一切。

需要強調的是,就算在丞相粉裏,每個人敬仰丞相的點也不一樣。

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敬仰丞相,能否從敬仰的點裡,學到什麼。

畢竟丞相不是噴子,面對數位曹魏重臣的所謂勸降書,不過付之一笑,一篇正議,足以。

其實建議題主,下次碰到這種情況,回敬一句:夏蟲不可語冰。即可


如果你知道他說的不對,你把不對的地方說出來。如果你不知道他說的對不對,就想著要反駁。那自然是不知道如何反駁。


噗,哈哈哈,人說的沒錯啊,諸葛亮為啥被吹捧這麼多年啊?一個割據政權,你會吹捧中華民國的巖裏政男嗎?他和諸葛亮也沒啥太大區別吧?都是過去的政權負責人,都是第二三代還想著反攻大陸的貨色啊?你會吹捧巖裏政男是忠心為中華民國嗎?

再提到武廟,我笑的更大聲了,在諸葛亮這裡武廟就代表一切,不一直在說姜維比周瑜厲害嗎?怎麼一個武廟外的又比武廟六十四的時候就紮根的還厲害呢?

再看其他回答裏說的,諸葛亮什麼功蓋三分國,功蓋三分國的重大戰役有幾個是諸葛亮作主力打下來的?一個隆中對就功蓋三分國了?那人魯肅也是功蓋三分國啊?榻上策也把孫權推上了三分國的地位啊?我尋思著蜀國三分國最大的功臣不應該是劉備或者法正那幾個帶路黨嗎?再後面還有什麼?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是誇諸葛亮呢嗎?這說的不是諸葛亮出師還沒有建功立業就死了嗎?這不直接把諸葛亮貶到底下了嗎?諸葛亮好歹還拿下個武都陰平,要不姜維都打不了洮西「大捷」啊。

綜上,你確實沒東西可以來反駁人說的啊?諸葛亮的八陣圖?後世的著名軍事家裡有幾個是專用諸葛亮的八陣圖同時又推崇諸葛亮的?不都是以孫子兵法、司馬法這些武廟其他的大佬打底?而且,八陣圖是諸葛亮創的,根基在於先秦兵法啊,說白了,還是人先秦大家的陣法做基礎的啊。還有琴經,且不說陳壽這種亮吹都沒有寫到過諸葛亮的琴經,就宋朝一本書涉及了,就代表諸葛亮肯定有了。按你們這麼理解,那張飛善畫畫還是小白臉這種記載也必然是真的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