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別字預警 你們看懂就好)

昨天男友給我發了一張圖

這是一張前幾天他去某個批發市場隨手拍的一張圖片 當時他只是想告訴我他在這個地方 晚上閑的沒事幹就自己套了一個濾鏡加了一些顆粒 他問我這個好看嗎 我說挺好看的 他自己看了半天也說挺好看的 然後他就開始質疑自己天天背著十幾斤的器材拍出來的照片和手機拍出來再精修一下的照片效果是一樣的 他覺得自己兩年多在攝影上的堅持是沒有意義的

他說他一直追求的是這種??

但是大家好像都喜歡這種??

在他剛剛開始攝影的時候發現自己不會調色 研究各種濾鏡是怎麼調出來的 兩年過去了 他現在看一眼濾鏡就知道怎麼調 但是調半天還是那個濾鏡 他想為什麼我不直接搞個濾鏡呢

這兩張圖??

他說其實用手機拍調一下也能拍出來 只是畫質沒那麼高 虛化差一點 可是平時分享的環境也不需要畫質也不在乎虛化 那他要相機幹嘛呢 我說因為你想拍出來你喜歡的東西啊

我不知道這個東西從專業的角度應該怎麼看 畢竟我真的連業餘都算不上 我平時都是用手機拍照的 所以想問一下各位這個問題 當然我沒別的意思 我純好奇 順便看怎麼安慰一下男朋友 就這樣


手機拍照,跟你點個外賣差不多,除了選哪家,你並不能控制什麼,沒法控制材料,沒法控制烹飪方法,能控制的最多就是不要蔥不要蒜不用那麼多鹽之類的,這些就相當於手機拍照你控制的東西與預設濾鏡。相機拍照,就像是市場買的菜,會選的人能選到好材料,會做的廚師能煮出美食,而不會的...可能沒你隨手點的外賣好吃。不會買菜的人,能在積累經驗跟學習之後成長成會買菜的人,同樣不會煮菜的人也有可能煉成好廚師,但,你隨手點的外賣,它不能讓你變成好廚師跟買菜高手。


瀉藥

先說結論

因為相機擁有比手機更高的拍攝上限。

我想上面一句話可以解答所有討論手機與相機拍攝圖片的討論。

我本來想寫一大堆光學和機械學的術語,去論證在除了便攜和分享方面,相機比手機拍攝照片的優越性。

但想一想這樣不夠直觀,可能也不能很好的解答題主的疑惑。

在這裡我就簡單的舉個女孩子比較容易的例子。

我太太曾經因為趕時間找不到腮紅,用一點點口紅抹在臉頰上,然後暈染開做到了腮紅的效果。

在我這麼一個鋼鐵直男眼裡,這根本沒有區別。

既然這樣,為什麼還要花幾百幾千的買腮紅呢,用口紅不就好了么?

我相信題主這個時候一定可以舉出一大堆理由論證專門的腮紅要比口紅隨便弄弄要優勢的地方,比如最終效果,操作性等等。

這個就和手機拍攝的圖片和相機拍攝是一樣的。

也許在某些情況下,某些最終端的呈現上,他們的效果幾乎相差無幾。但是在另外的相對極限的情況,比如較大的光比,弱光的環境。比如一些非常規焦段的拍攝(手機的常規焦段在24mm左右,蘋果三攝也就包含等效13-50mm)。這些時刻相機就能完成手機完成不了的任務。

而如果一個人用相機拍攝和用手機拍攝的效果差不多。那可能是因為他的上限太低,沒有發揮到相機比手機高出的上限部分。

最後放一組對比,在一個還算極端的情況下,下手機直出圖片和相機拍攝調色的對比。

以上。


到底大概和買那麼好的食材回家自己花幾個小時做菜是為什麼

差不多的答案

大部分食材不能生食,買回來是因為烹飪需要,不管是配菜還是主食。目的為了好吃。

攝影也是一樣的道理,快門只是整個工序的一部分,而後期是另一部分。目的為了好看。

至於花半個小時,幾個小時來後期是為什麼,簡單的說因為技術還不夠熟練……僅此而已。


很簡單

關於器材:首先用攝影器材拍照的體驗感是和手機不同的,包括儀式感,操作感。其次像手機和相機的區別這種問題建議去看看專門的問題,已經被回答爛了,沒有可比性。

關於後期:自己修圖不是為了調得像哪個濾鏡,或者是單純的為了修去修,而是為了自己去發揮,根據自己審美與意境去調整與創造,等有一天你發現手機的那些濾鏡多少都和心裡想的那種味道差點感覺你就知道學會後期的好處了

說白了攝影就是在基礎理論(構圖光線色彩)支撐下去使用器材拍攝然後進行後期出片,雖然選擇手機和相機都能玩的很不錯且都可以套濾鏡做後期一步到位,但是相機比起來效率更高功能更好,而後期你學會之後可以發揮的更自由,何樂不為呢。這就好比家用車和跑車都是車,目的都是去駕駛,但是能說高價買跑車就沒有意義了嗎,跑車定價高且單獨分這樣一個門類是因為它比買菜車更有操控感和體驗感且性能更好,而且後期改裝可以自由發揮,可玩性更高,還原最純粹的駕駛感受。其實講了這麼多說白了就是受眾群體不同導致的這種結果。


每個人的立場不同,回答也會有所不同。

從專業攝影師的角度來回答:為了精確。

我遇到過最刁鑽的客戶,會把你拍的產品廣告圖片,印刷出來以後,用剪刀剪出來,貼在他的產品上對比顏色有沒有偏差。這就要求,從拍攝到平面設計到印刷,整個流程都必須非常嚴謹。

不要以為,會用各種軟體調色,就一定能矯正所有的色彩偏差。雖然三原色和三補色說起來很簡單,但是我告訴你,不同設備和光源下拍出來的照片色偏,從明到暗,從紫到紅,偏差程度可能都不一樣。不要說手機,就是相機,能處理好紅色的過飽和以及紫色的缺失,都是經過了幾代相機的進化才趨近於完善的。你要是有一台佳能5D(第一代5D),你可以拍紫色的東西試試,那玩意兒拍不出紫色。

不光是精確,專業攝影領域還要求能夠批量的精確。如果我拍一千個產品的廣告照,我必須要求這一千個產品的廣告照的色彩要準確或者色調要統一。這要求能夠手動控制曝光三要素,能夠自定義白平衡。並且能夠拍攝RAW格式利用專業軟體進行精確而高校的批處理。如果像手機那樣,相機也對圖像進行各種優化處理。攝影師一定會瘋掉的。不要以為手機關閉各種濾鏡就是原色了,沒那麼簡單。手機為了討好用戶,會建立基於AI的調色方案。即便你不採用任何濾鏡,隨便按一下拍出照片。手機的攝影APP也會根據畫面內容進行優化,也就是替你PS。

哪怕是藝術攝影,也一樣對顏色和曝光要求是非常精確的。優秀的攝影作品,它的色調,絕不是「差不多」就可以的。而是經過了反覆的推敲。就像很多畫家調色一樣。有時你把他的顏料換個品牌,他就會發現某些顏色調不出了。雖然在你看來明明就是一樣的顏色,但他就會知道,這次買的顏料不一樣。

最後回答你男朋友的問題,如果他覺得自己研究相機沒有意義。那就真的沒有意義。至少,相機有意義的那部分,他是用不到的。這沒有什麼值得安慰的。

比如說問題中所舉例的「他說他一直追求的是這種」/「但是大家好像都喜歡這種」。我就從來沒這種感覺。如果他的朋友圈子裡都是這樣的欣賞取向,而他用手機就能輕鬆達到這個效果。用相機和更複雜的PS方法去得出同樣的效果,真得一點意義都沒有。

前幾天有個特別喜歡吃油炸臭豆腐的人騙我吃了一塊他超愛吃的臭豆腐。我吃了一口立馬就嘔吐了,完全就是屎的味道嘛。我和他用懷疑的眼神相互確認了好久臭豆腐的味道,最後確認在吃臭豆腐這方面,我們完全不是同一類物種。

所以說,不要懷疑自己。自己的需求只有自己知道。很多之前看起來很有價值的東西,可能過段時間,你就覺得一文不值了。這未必是壞事,可能是你更清楚了自己的需求罷了。


如果需求只是隨手拍然後分享,那顯然手機就足夠了。讓你男朋友把相機賣了算了。

反正我買相機就是為了拍手機拍不出的東西。我自己拍照也不是為了給別人看。


大題兩個方面

1.為了藝術效果

2.為了商業活動

總結,為了使好看更好看


花四十塊錢買一條金鯧

去頭,掏內臟,清洗,改花刀

搗蒜泥,塗抹鹽和五香粉,腌制一個小時

到底是為了什麼?


重點不是用什麼拍,而且拍的是什麼。日常照片承載的就是真情實感,生日會上隨手拍的一張朋友照片比精修的大光圈糖水片更有趣。去解讀一張照片背後的故事,比冷冰冰的單反參數有意思多了。

我是業餘選手,以上都是大腦的局部發言,不要上升到我個人(狗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