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長文(完稿日02.03):https://zhuanlan.zhihu.com/p/349248215

01.21回答:

不討厭。正準備寫一篇長文,先在這裡小小地露惡一下。

十一年前,大概是高一寒假,爺爺離世,我感到巨大的空虛和無所適從,然後選擇冷漠地看著大人們忙前忙後,窩在自己房間,躺在床上看了兩天的網路小說。

當然,第三天的葬禮我還是出場了的。

但此後每每看到別人在親人離世時的痛哭流涕,我就會覺得自己是不是鐵石心腸,內里少了點什麼。

九年前,大概是高三,晚上到家,母親告訴我父親出意外,腿部骨折,已經住院,讓我在家用功看書。她前腳離家,我後腳就跑去了網吧,然後被抓。

高考前夕的晚餐時,父母對我溫聲細語,生怕我壓力巨大,我卻內心有愧,失聲淚下。不過那時的心情,如今也已經忘了大半了。

將這兩件腦海中無法忘卻的私人往事公之於眾,也遠比我想像中更痛苦。

現在的我明白,自己當時主要是不知道如何面對複雜的感情,更不知道責任和義務的真正意義,我一直都在逃避。也因此,EVA是我心目中永遠的第一神作。

兩年前,因為家庭矛盾(具體就不講了),奶奶無處可去,我回去把她帶到自己工作的城市,在自己的出租屋,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她的飲食起居,直到十天後事件平息,又把奶奶送回家。

中間的七年,無非是在迷茫中度過大學,又在進入社會後無所適從,之後選擇了每天寫日記自我剖析,不知不覺就寫了三百多篇,接近二十萬字。

在自我對話的過程中,走過過度苛責、自我貶低的岔路,也犯過想得太多、做得太少的錯誤,明白了知行合一的難度,漸漸從暗無天日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人與自我黑暗面的戰鬥永無止境,哪怕一直磕磕絆絆,也不能放棄,時間久了,總會變好的,僅此而已。

也因為經常和內心齷齪的想法對話,所以每次看到網上一個人犯了錯,其他人就巴不得他死的趨勢,我經常會想,原來不是聖人的只有我自己。

回到魯迪身上,我可以理解他的心態,又因為是男性,還是個LSP,所以對他的好色行為喜聞樂見。腦內YY無所謂,實際出手的好色橋段還是希望稍微收斂一下。

而且,知行合一太難了,想到、做到、偶爾做到、經常做到、一直能做到,每個階段都不是三兩天就能轉變的,人耗費一生也很難改變根植於人性的劣根性,過度的壓抑反而導致反彈,真正能做的是正視缺點,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動畫中的魯迪,確實在第一話結尾說出了想要認真生活的口號,並在之後繼續遊戲人生。

但這就像我們在年初時立下的年度目標,只是間斷性躊躇滿志,什麼是認真生活,如何面對生活,魯迪可能要用一生才能找到答案,這也是作者想要探尋的答案。

事實上,直到死亡都無法完全改正那些自我厭惡的缺點,才是最正常不過的現實,也應該正視這樣的現實,並在此基礎上戰鬥。

但是我寫這些經歷和感悟又有什麼用呢,能讓人們多一些相互理解嗎?人的悲歡並不相通。

當然了,討厭魯迪也是人之常情,說明我們的道德水平上去了,是好事。

最後,放一首從墮落黑暗爬出去的期間,我很喜歡的紀伯倫的詩。

《我曾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

第一次,當它本可進取時,卻故作謙卑;

第二次,當它在空虛時,用愛欲來填充;

第三次,在困難和容易之間,它選擇了容易;

第四次,它犯了錯,卻藉由別人也會犯錯來寬慰自己;

第五次,它自由軟弱,卻把它認為是生命的堅韌;

第六次,當它鄙夷一張醜惡的嘴臉時,卻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

第七次,它側身於生活的污泥中,雖不甘心,卻又畏首畏尾。

心中越缺少什麼,就越想補充什麼,這首詩在他人看來可能是雞湯,但對當時的我而言,就是光亮。


作為一個年齡和魯迪前世差不多的職場人士,只從「個人成長」的角度,談論一下我對魯迪這個角色的看法:

一反很多其他輕小說中開局就是滿級,或者本身設定就是爛好人的(包括個人也挺欣賞的《刀劍》、《俺妹》、《物語系列》),魯迪的初始人設要遠遠更貼近真實:一個其實並不會主動關心別人,好色,自卑,又有點虛榮心的真實otaku。

魯迪在5歲的改變並不只是由於他的努力,也有他本身魔法天賦得了,產生了非常及時的正向反饋機制,提升了其生存的自信心。早期對洛琪希用攻略式的言語、對愛麗絲設置綁架的局的行為,多數還是停留在表層:單純以攻略到對方,獲取對方對自己肉體上的親昵為目的,去做一些特定的事和說一些特定的話。這樣的行為,實質上與Galgame上攻略妹子這種功利的、短期的、膚淺表層的窗口式的溝通欲求別無二致。

而改變魯迪這種狹隘、閉塞的價值觀的契機,則是周圍人超出其預期的回應:希露菲因為魯迪出手幫了自己,真心地將魯迪當做了唯一的知心好友。這種場景,在虛擬遊戲中只會讓OTAKU露出ふひひ的噁心笑容,但現實經歷過後,則更會感覺到這種深重的信任,會激發自己的一種責任感,讓自己變得不願背叛這麼珍貴的情誼。

魯迪在之後能夠有如此廣大的人脈,除了強大的魔法實力,還有他的生存動力。前世的他只是為了自己活著,個性上的自私、冷漠、自卑等凸顯無疑。而在此生,他的生存動力,隨著自身強大的實力和周圍人的持續、正面的情感反饋,則慢慢變成了幫助別人、成就別人、捍衛家人。這個轉變過程歷經坎坷和反覆,小說描寫得也比較真實,還通過不同人的視角將魯迪這個人立體地刻畫出來了。

魯迪在結交朋友的心路歷程上也是比較接近真實的,如:

1.對扎諾巴:被關在監獄裡時,起初根本沒有想和扎諾巴建立什麼友誼,看到他突然這麼尊敬自己,魯迪也只是想儘可能利用他幫自己離開這裡而已。起初魯迪對扎諾巴也是避之不及的態度。但可貴的地方就在他沒有因為成見束縛自己,還是發現了扎諾巴進步的地方,並在沒有任何功利性目的的情況下,投入時間和他相處,從而造就了雙方今後的進步。

2.對莉妮亞:對於這號基本沒法勝任任何工作,誰看了都搖頭連連的人,魯迪也萌生過退意,但依舊沒有放棄嘗試,給後續機緣巧合摸索出了鏢局生意打下了基礎。

從以上兩點看,魯迪並非什麼天生的爛好人,他只是比普通人多了一點點耐心,少了點功利心態。在交朋友的時候,他也沒有特別自恃魔法力強大而傲慢炫耀,而是敏銳地發現身邊各個朋友的閃光點,並無怨無悔地用自己的能力把它們襯托出來。正因為他成就了別人,別人也就更擁戴他。

這一條,在現實中也反映了一個樸素的道理:財富的迅速積累、人脈的擴展本來就充滿著偶然性,但它們都基於一個必然性,則是與人為善,挖掘並放大他人的價值,並長遠地保持這樣的行為。

就最近一些爭議(部分已經蔓延到這個評論區來了)提出一些個人看法:

1.魯迪這個角色,從來都不完美。終其一生過度好色,性格懦弱,格局也不夠大,沒有什麼家國天下的胸懷。然而,本來也不是十惡不赦的他沒有執迷不悟地重蹈前世的覆轍,反而組建了家庭,養育了子女,孝順了長輩,這本身就是值得肯定的。

2.如果有想以書中任何一個黑點引戰的人,這的確也是當事人的自由。不過可以的話,請麻煩好好想想引戰的目的是什麼?單純的宣洩不滿嗎?那宣洩後自己有收穫什麼呢?如果沒有,那為什麼不利用這個時間想方設法學點自我提升的東西,哪怕多學一個excel的小功能也好呀。人生數十載,白白浪費太可惜了。

——————————————————————————————————————

(以上正篇,下文為雜談)

看到小說中70多歲的魯迪被子孫和妻子們環繞,意識逐漸模糊的時候,我真的為了洛琪希而感慨萬千:初次見到魯迪時,他不過是個臭屁的3歲小孩,暫別時已成為了得意門生,洛琪希對他懷有自豪和喜愛之情;在迷宮被困時被魯迪所救時,是憧憬之情;在魯迪雙親遭難,意志消沉時,是愛憐之情;與魯迪喜結連理,甚至還能回到大學工作,享受作為冒險者做夢都想不到的生活時,是釋懷而感恩之情。如此回想身邊這個白髮蒼蒼、奄奄一息的男人,這個自己愛了一輩子的男人的幼年期、青年期、直到老年期的一幕幕仍然歷歷在目。韶華已逝,他已經行將就木,而自己還要度過接下去沒有他的餘生,這其中的感慨,都在不言之中。壽命是有限的,但這份情感,卻可以帶到永恆。


不討厭,人性的可塑性和黑暗性是很深的,我並不覺得魯迪的齷齪行為有某些人值得去深度批評整部番的意義。

要麼某些人對於社會過於敏感和理想化,要麼是逃避對人性黑暗面的認知。

然而魯迪在我眼裡也絕對不是崇拜和追從的人,我對他只有可憐和理解,我是一個觀眾,我也只能去側面評價他,而不是站在上帝視角,道德的制高點的去審判他。評價一個角色,不是單純的幾個行為幾個情節就可以下定論的。而且我有過類似的經歷,這樣的經歷在現在的社會絕對不是極個別的殊事。

魯迪前世因為小事被霸凌,那些霸凌者用各種行為侮辱他,一步步摧毀了他做人的尊嚴,所以,他開始自暴自棄,「因為他本來就是一個肥宅,又胖又丑又沒有人緣」,對於社交的自卑和霸凌,他當然理所應當的選擇了大多數人的路「逃避」,這就不難解釋他的價值觀。

我也以為他是一個無可救藥的人渣,但他看見疾馳的貨車沖向三個路人的那一次猶豫和心理活動,讓我知道他內心裡也想做一個善人。

我也以為他是個無可救藥的人渣,但他敢於勸說高年級學長不要插隊,這點就比某些在現實中唯唯諾諾的人不知道強多少了。

我只想對這些人冷笑。

——生活中哪有那麼多奇蹟和天使?

——有些人啊,不要仗著道德制高點,用上帝視角去片面評價一個人的所作所為。

只希望某些人不要帶節奏,無職才出來多少集?沒看完全部作品的人有資格先一步評價裡面的角色,或者是一個作品嗎?

就這樣吧,可能沒照顧有些人的感受。


討厭。

我理解有人喜歡他,也請你們理解我討厭他。

他有勇氣去救人導致自己身死車下,但是30+歲沒勇氣面對社會,當米蟲這個可以理解為以前受過創傷,暫且不提。

但是他在異世界的猥瑣行為我很不喜歡,口口聲聲說要認真活下去,轉眼就做了可能讓自己社死的事,而且認真活下去這對於一個天才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這不是最基本的嗎?現代社會這麼多人口,百分之99都是努力工作打工的。現在一個天才的人把這個最基本的東西當做目標而且還把這個當做成長,我真的很難共情。

也不是說他沒成長,從一個米蟲成長到面對社會,確實成長了,但是這對大多數一直都在認真學習上班的人來說感覺就是一個不會走路的孩子學會了走路要你為他感到高興一樣。

雖然沒問題,但是這個孩子假如不是30+歲,轉生後又天賦異稟的話可能我會為他感到高興。

(我個人感覺作者把他年輕設定改小一點會好很多,真的。


說一下,作品裡面的人物和作品是割裂開的。金瓶梅裡面的主要角色都是人渣中的人渣對吧,但是不妨礙金瓶梅是部好作品。我從來沒說這作品不行哈,因為我確實後面看不下去了。

其次喜不喜歡是件非常主觀的問題,你喜歡看米蟲主角成長變成一個有擔當的人故事,我看動畫就是比較喜歡看亞撒西的阿尼KI,或者是有遠大志向的熱血少年漫式主角,這好比我喜歡吃甜食,你喜歡吃辣的,現在有個問題是「你討厭吃辣嗎?」

我回答我討厭吃辣,評論區有人說這個辣的很好吃,你為啥不喜歡吃呢?還有人直接上升到你平時是養尊處優了才不喜歡吃辣。你們就非要按著我的頭讓我喜歡吃辣的一樣,真的很無聊。

這種問題就不該有評論區這種東西,大家要辯論可以去「如何評價無職轉生」這種作品下去辯論,而不是在喜不喜歡這種問題下辯論。還有人自己開個回答陰陽怪氣,有啥必要的?這麼主觀的問題下面都要黨同伐異,累不累啊?



說不上討厭,只是單純的覺得不對眼而已……

有人說現實中的男性其實也巴拉巴拉的,但是問題在於:

魯迪是一個放大器,他是將可能存在的一切問題放大化的一個人。

他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個「理想人」,一個充滿了負能量的人。

所以無職轉生與其說是一個死宅的二次人生,不如說是一個「極端理想」到另一個「極端理想」的轉換。

因此不論你們怎麼看,我覺得這個人特假。

為什麼假呢?因為道德感。

人是社會性生物,也就意味著人的道德感不說與生俱來吧,也是骨子裡存在的,並不會隨著遭遇事件就消失不見了,而除此之外,共情也是一個正常人該有的東西,甚至於可以這樣說:

如果一個人沒有道德感和共情,那麼他應該大概率反社會。

而一個活了三十多年的反社會,他的思維模式已經非常成熟了,不會因為換個環境就能脫胎換骨重新做人。

至少,我是不信的。

所以,本身魯迪就是一個「理想」的「普通人渣」,然後在異世界轉變成一個「理想」的「好男人」。

另外——

人的成長本身就是一個容易引起共情的話題,而對於很多人而言,魯迪剛好是把他們身上的某些因素放大了,因此,他們才會對魯迪或愛,或恨。

但是如果你不去考慮這些的話,或者你和我一樣,從這個人身上找不到一絲共情,你就會發現,這個人存在的虛空之處了。

當然,這種虛空在創作中並不是壞事。

畢竟,這樣引起的戲劇衝突才足夠大。

更進一步說:

大多數作品中的能引起共情的角色大多都是虛空人,只是虛空多少而已。

相反的,那些引不起共情的,看上去像是虛空人的人,有的時候可能往往才是作者的真實體驗。

畢竟,文藝作品需要合理性才好看……

而現實,似乎並不需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