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從內容上來說吧,辯證唯物主義裏包含了①唯物論(物質與意識的關係,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關係)

②認識論(認識和實踐,真理和謬誤)

③唯物辯證法(基本特徵:聯繫觀,發展觀 實質與核心:矛盾觀)

而歷史唯物主義,也就是唯物史觀包含了

①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

②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

③人民羣眾的歷史作用(即人民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和羣眾觀點羣眾路線)

④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是什麼,價判和價選的社會歷史性和主體差異性,怎樣實現價值)

總的來說,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歸於馬哲的內容,而二者的內容也是不同的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相對於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而言的。 辯證唯物主義包括唯物論,認識論和辯證法,歷史唯物主義則是辯證唯物主義在社會歷史領域的運用;即辯證唯物主義考察的是自然、社會和思維領域的最一般本質和規律,而歷史唯物主義考察的只是人類社會的一般規律。歷史唯物主義的最基本原理是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此外還有人類社會基本矛盾和基本規律原理,羣眾是歷史創造者原理等。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共同構成馬克思主義的兩大板塊。

辯證唯物主義,是指發展的、運動的、全面的唯物主義,它是辯證法與唯物主義的結合,是對立於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舊唯物主義)而提出的。

歷史唯物主義,是指以「人民創造歷史」為核心觀點的歷史觀,是對立於「英雄創造歷史」的英雄史觀而存在的。


參考刪掉的答案~


謝邀,不過我學藝不精

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結合體。辯證唯物主義,與以歷史唯物主義為特徵的馬克思主義科學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它一直被廣泛地認為是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就其本身的約定條件,辯證唯物主義是由兩種資產階級哲學混合而成的:一是自然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的機械唯物主義;另一是黑格爾唯心主義的辯證法。前者的機械論與辯證法是不相容的,後者的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也是不相容的;這兩者作為「形而上學」和「觀念形態」是排斥的、對立的。結果就出現了「世界觀」意義上的哲學,即恩格斯稱之為「共產主義世界觀」。

唯物主義同辯證法的結合,兩者都發生了變化。嚴格地說,辯證唯物主義的唯物論不象其傳統的原型那樣是簡化論的。它不把觀念簡化為物質,而是堅持其最終的同一性。從邏輯上說,它認為物質和觀念是不同的,實際上是對立的,但在其統一中,物質卻是最基本的或者必要的。沒有精神物質可以存在,但反過來就不行,而且精神從歷史上就是由物質產生的並依賴於物質。

辯證法的內容所維護的是,具體的現實並不是無差別統一體中的靜止的實體,而是一個有差別的、充滿矛盾的統一體;對立物的衝突使現實在不斷產生進化和革命的歷史進程中前進,並在其革命的或間斷的變化中產生真正具有新質的事物。這種辯證法的唯物主義所理解的精神就是這種新出現的事物本身。從邏輯的最基本的理智角度來看,現實的矛盾性質應理解為,矛盾的陳述是符合現實的,因而需要一種特殊的能取代形式邏輯及其無矛盾的基本原理的辯證邏輯

因此,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規律有:(1)由量變到質變的轉化規律,根據這一規律,漸進的量變將導致革命的質變;(2)對立統一的規律,它認為具體現實的統一是矛盾或對立的統一;(3)否定之否定的規律,它認為在對立物的衝突中,一個對立物否定另一個對立物,但是在一個更高的歷史發展水平上的否定,它保留了兩個被否定項中的某些東西

但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不是兩個不同的「主義」,而是同一個主義。即包括歷史觀在內的辯證唯物主義。用「辯證唯物主義」稱謂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為了透顯出馬克思的唯物主義所內含的辯證法維度及其批判性和革命性,因為馬克思的唯物主義的徹底性、完備性集中體現在歷史唯物主義中。

嚴格說來,歷史唯物主義並不是一種哲學;把它解釋為一種以經驗為依據的理論(或者更精確地說,若干經驗論命題的一種綜合)倒是最合適。這就是為什麼馬克思和恩格斯經常強調他們的事業的科學性質,他們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宣稱自己的方法並不建立在由哲學理論引申出來的抽象和教條之上,而是建立在對現實的條件進行觀察和精確的描繪之上,簡單說來,是建立在「可以用純粹經驗的方法來確定」的前提之上。

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核心命題(雖然有些馬克思主義者對它避而不提)就是:標誌著人類歷史發展階段的不同社會經濟組織,它們的興起或衰落決定於它們是促進還是阻礙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因此,生產力的發展也就說明人類歷史的一般過程。然而,生產力不僅包括生產資料(工具、機器、工廠等),而且還包括勞動力——技能、知識、經驗、以及人在工作中所發揮的其他才能。生產力就是社會在從事物質生產中所掌握的各種力量。

 生產關係據說是要同社會的生產水平相適應,它們把生產力和人聯繫在生產過程中。生產關係從廣義上說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在現實生產過程中所必須具備的技術關係;另一種是支配著生產能力和產品的經濟管理關係(在法律上則表現為財產所有權)。這是物質工作關係和它們的社會經濟外殼之間的對照,而馬克思曾尖銳地批評把這兩者混為一談的人。經濟結構的類型是隨著它們的佔統治地位的生產關係的不同而各異。

歷史唯物主義主要討論的就是生產力無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階級、人民的角度、命題、關係等。

在唯物辯證法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中,實踐的觀點,是貫穿其中的。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首要和基本的觀點。在整個哲學史上看,馬克思之所以能夠發動一場震撼人類思想史的革命,關鍵就在於他確立了科學的實踐觀,並以此為基礎,正確的解答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問題,從而實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因此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主義哲學又是實踐唯物主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