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總能見到很多普通的人,比如農民工,保安,保潔員,他們掙得不多,也不奮鬥,但是依然過得家庭圓滿,很幸福快樂;反而有很多高學歷的人,有文化的人,努力向上奮鬥,卻活得很焦慮不安。這種反差是如何造成的?歡迎探討


忌妒是與競爭緊緊聯繫在一起的。我們對自己認為毫無希望達到的幸運是不會忌妒的。在那個社會等級森嚴固定的時代,最下等的階層是不會去忌妒上等階層的,因為貧富之間的界限被認為是由上帝指定的。乞丐不會忌妒百萬富翁,即使他們會忌妒那些比自己更為成功的乞丐。現代世界中社會地位的變動不居,以及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平等學說,極大地拓展了忌妒的範圍。在現在看來,這是一種邪惡,但是為了達到一種更為公正的社會制度,這種邪惡必須忍受。當對不平等進行一種理性的思考時,除非它們是基於一種應得價值的高度,否則便會被視為不公正。一旦這種不平等被視為不公正,除了把它消除,對由此引起的忌妒是沒有其他解決辦法的。我們的時代因此是一個忌妒心起著奇特作用的時代。窮人忌妒富人,窮國忌妒富國,女人忌妒男人,堅守貞操的女人忌妒那些雖然不守貞操、卻並未因此遭受懲罰的女人。一方面,忌妒的確是不同階層、民族、國家、性別之間公正關係的主要推動力;但在另一同樣確實的方面,這種作為忌妒結果的公正很可能是一種極壞的公正,因為這種公正與其說是增加了不幸者的快樂,毋寧說減少了幸運者的歡樂。

——羅素《幸福之路》

順便說一下,忌妒在天主教七宗罪裏排名第二。


幸福快樂是一種唯心的感覺,不是唯物的東西。

再努力的奮鬥也只能收穫物質上的東西,再多的物質、再高的成就也不一定兌換到心靈上的滿足。

學歷高的人知道的更多,接觸的更富有更高成就的人更多,自我滿足更難獲得吧!


謝邀

因為奮鬥這件事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這個詞讓人覺得人是靠自己的努力與奮鬥才成功與強大。事實上,克服得了困難是選人降臨的。很多人終身都遇不到一個機遇性的挑戰以奮鬥終身的。

我們更多地是接受著無法顛覆的苦,對於困境做不了太大的改變,也無法通過努力突破境遇。

這樣的我們在自己看來活得未必幸福,但在不少犧牲生活的奮鬥者眼中,確實擁有了不少生活的小確幸吧。


奮鬥與幸福無關。打怪升級並不是人生的全部意義。焦慮的人不奮鬥也會焦慮。重點是你怎麼看待生活。


因為快樂有基因,快樂可以傳染,有那樣的運氣有那樣的父母,活有那樣的朋友圍繞。快樂是他們追求的,知足常樂。


這個問題有點片面,農民工,保安,保潔員也有焦慮不安的,高學歷、有文化也有家庭圓滿,幸福快樂的


可能是有些家底,再加上知足常樂的性格吧


你知道嗎?我就是你說的焦慮的那種。

就是因為知道的太多,想要的太多,又無能為力

就彷彿有一個世界,你看到了,於是你想走進去,你覺得自己的學歷,能力,有資格進入那個世界。

而普通人,其實也看到了,努力了,認識到自己的無力,自己應該把精力好好放在家人身上。雖然普普通通,但家人平安健康就可以了。

我們,不過在路上,在這條矛盾的路上,選擇堅持,還是變得平凡。

沒有誰的路是絕對對的,只不過都應該走一走這條路,之後選擇平凡還是堅持,是成功,還是一路的失敗?

回頭去看,已經無所謂了,努力了,奮鬥了,失敗了,平凡了。最後都是過去了。

一個人努力了,然後平凡,從此生活沒有不甘,路我走了,以後的生活,就是我該過得平凡,不用那麼用力的生活。

至於那些在路上的人,我祝福他們,如果他們累了,看看我們,不那麼努力的生活,也挺好的。

總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甘,放下了不甘,去過平凡的生活,才能真正的幸福。而那些努力的人,沒什麼不好,他們還有那份不甘,就繼續堅持,繼續因為不甘而痛苦。

路我們大多數人都在走,有的人選擇遠方,有的人選擇回家。但若放不下不甘,便還是在路上。還是會痛苦,焦慮。

我自己就是個例子,創業失敗,然後賺錢想再創業,可能還是會失敗,現在的我就很焦慮,去年我老老實實在工廠上班,工資低,但沒什麼煩惱,只要一下班,什麼煩惱都沒有了。現在創業卻是天天愁沒生意。擔心再次失敗。

過了今年,一切都會好的,失敗了,我就老老實實的去上班了。成功了,當然更好了。

我們的焦慮,因為我們在這條消滅不甘的路上,不管平凡還是成功,過了這條路,還是美好的未來。

祝大家不管結果如何,都能身體健康,平安順利。


第一你所指的奮鬥是什麼,而且這個東西還有相對性。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奮鬥。

我想他們幸福的原因大概是追求不同吧,知足者常樂對哇。

還有他們對於生活的態度,你去看一下。我想這個應該就是幸福快樂的根源吧。


我覺得題主的這種問法是不太合理的。

首先,是不是幸福,是不是快樂,從來都不是取決於財富的多少、學歷的高低,或者是別的生活要素的多少。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當下生活工作壓力很大,很多人都很焦慮,這似乎已經是一種常態。但是單純的劃分所謂有文化的高階層的人羣和低收入低階層來討論這個問題是非常沒有意義的。

如果是來討論為什麼有著很高學歷和很高文化程度的人羣反而越來越不快樂,我有一些話想說。

這一部分人羣,無論是他們自身還是他們身邊的人(包括親人、朋友、老闆、同事)都對他們寄予了很高的期待。他們被激勵要一直突破自我,獲得更大的成就,而大眾意義上的成就是非常多因素構成的,一旦目標很難實現或是失敗,他們會陷入自我實現的困境,即不能實現目標的自我懷疑。這些焦慮壓力大部分來源於不能達到自我實現。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