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怎样形成的?

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有哪些?何春水教授的视频 · 886 播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是比较复杂的,一般认为静脉血流淤滞、血管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三个主要的因素,血流淤滞指的是血流速度缓慢,常发生于长期卧床(中风、骨折、大手术后患者)或长时间坐位(上网、搓麻将、长途坐车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也是同样的道理。血管损伤常发生于外伤患者,由于血管壁结构受损,引起血管内凝血反应。血液高凝状态常见于高龄及晚期肿瘤患者,由于血液处于「粘稠」状态,较易凝固。

怎样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哪些症状表现?怎样确诊?何春水教授的视频 · 2068 播放

若怀疑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做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或深静脉造影。下肢深静造影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金标准」,所以我们对多数患者均采用下肢深静脉造影明确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有生命危险吗

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栓塞。静脉血栓一旦脱落,会随著血流上行,通过心脏,到达并堵塞肺动脉,引起肺梗塞。临床上轻症患者表现为一过性的胸闷、气急;重症患者突发胸痛、极度呼吸困难、晕厥,可在数分钟内因呼吸衰竭死。

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哪些治疗方法?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有效地防止血栓蔓延,促进血栓溶解、血管再通并减少深静脉血栓后遗症。主要方法包括: ① 抗凝:采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静脉或皮下注射,同时口服华法令; ② 溶栓:采用尿激酶、链激酶或纤溶酶等经患肢浅静脉或深静脉置管输入;③ 消肿:采用药物、弹力袜或空气压力泵治疗,减轻肢体肿胀; ④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活血化瘀」中药辩证施治。

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来取出血栓呢?

目前,大部分医学专家已形成共识,手术取栓只适用于极少部分患肢严重肿胀、有截肢风险的患者,因为静脉壁非常娇嫩,手术取栓不可避免会损伤静脉壁术后极易再次形成血栓。对于部分急性期患者可置放腔静脉滤器后行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若有胎静脉受压或狭窄可行支架置入。


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个是下肢静脉血液的缓慢与淤滞,如长期的久坐和久站.

第二个就是静脉壁、静脉内膜的破坏,静脉内膜破坏可能导致血小板、血管的趋化因子释放。这些情况进一步导致血小板的活化,以及红细胞的聚集,引起静脉的血栓形成以及管腔的堵塞,导致静脉瓣的破坏。

第三个就是血液的高凝。如三高患者,血液黏稠度较高,较易出现静脉血栓.肿瘤患者也是比较容易出现血液的高凝,最终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下肢静脉血栓的危害:

对于下肢静脉血栓,最担心的就是它的脱落,一旦脱落,游走到某一个器官,会形成相应的栓塞,比如脑梗塞、肺栓塞、心肌梗死等。

如何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适当运动,戒烟忌酒,健康饮食,控制体重;

多饮水,保持小便通畅;

避免久站久坐,卧床或不能自主活动者,需要采取机械辅助,如弹力袜、加压泵等,帮助肌肉活动,家属也可以为其进行肢体按摩,改善下肢静脉血流;

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谢邀。下肢浅静脉血栓的因素很多,这里介绍一下大部分的原因——由于静脉曲张导致浅静脉血栓发生。

典型病例分享:下肢静脉曲张突发肿痛——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某个忙碌的门诊日,一位女士一瘸一拐,皱著眉头进来:「医生您好,我患静脉曲张10多年了,上个月来看过您,本来约了您明天的手术,可是今天早上突然发现大腿又疼又肿,走路都很困难,我非常担心,麻烦您给看看?」

我们请她坐下,拉起长裤检查,果然大腿内侧原来静脉曲张病变迂曲的位置发生了明显的红肿,可摸到皮肤下面有质地较硬的团块,按压时有明显的疼痛。

▲ 左图:一月前来就诊时,静脉曲张无症状; ▲ 右图:突发局部红肿、疼痛、硬块

我们立即为她做了个静脉超声检查,超声清楚地看到浅静脉内形成了一团团血凝块,所幸没有蔓延到深静脉造成危险的情况。

仔细检查和排除其他情况后,已经可以非常明确:这是一例典型的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例。我们很快帮助这位女士安排了急诊手术,术后3小时,她已经可以按照正常的步态行走离院,痛苦和隐患也基本消除了。

这样的病例,几乎每个月都会遇上3~5例。

下肢静脉曲张的病程较长,往往数年甚至十几年没有症状,很多病人觉得不痛不痒,就先采取保守治疗。

然而,随著病程发展,发生浅静脉血栓、浅静脉炎、出血、溃疡等并发症时,往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严重影响生活。

血栓性浅静脉炎最常见的静脉曲张并发症之一。

血栓性浅静脉炎如何诊断?

  • 浅静脉分布区触痛、红斑——最明显的症状;
  • 多伴有肿胀;
  • 局部皮肢温度升高
  • 可触及的条索样硬块;
  • 血栓的范围可以沿著静脉向上或者向下蔓延;
  • 怀疑是血栓性浅静脉炎,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 需要排除腿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其他疾病(请交给专业的医生)

静脉曲张伴发浅静脉血栓有什么危害?

  • 明显的疼痛使一部分人无法正常行走,影响生活和工作
  • 局部的炎症反应一般会维持1-2周,而后逐渐消退,皮肤颜色变深。
  • 形成血栓并发炎的静脉会与周围组织甚至皮肤发生粘连,
  • 增加静脉曲张手术的难度
  • 一部分血栓性的浅静脉炎会反复发作
  • 少数情况下,浅静脉血栓会因为向上蔓延或者通过交通静脉,进入到深静脉,造成深静脉血栓,有生命危险

最重要的是,如果静脉曲张的患者发现有下肢的红、肿、痛,要及时联系您的医生或到血管外科就诊。

得了血栓性浅静脉炎该怎么办

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需根据不同病情,权衡利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

一部分观点笼统的认为,浅静脉炎发作时不适合手术,容易发生切口不愈,主张先采取保守治疗。

然而以下情况不适合保守治疗

  1. 浅静脉血栓范围较大;
  2. 预期短时间内无法消退;
  3. 有蔓延到深静脉的风险。

以上三种情况,在拥有微创手术技术手段的前提下,早期手术是利大于弊的。 针对不同病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帮助判断。

什么时候手术?

较大范围的浅静脉血栓,发生两周之内是较佳的手术时机,早期手术可以将血栓取出,同时避免浅静脉血栓蔓延至深静脉的风险,术后恢复较快。术前需要再次超声确认静脉血栓进展和累及范围。

如果血栓形成超过一个月,往往已经开始机化,部分发生血栓发生粘连,手术强行取栓可能会损伤到其他组织。因此手术医生操作是否彻底而轻柔相当重要。采取微创手术的方法治疗静脉曲张,降低反复多次发生浅静脉炎的风险。

手术中取出的血栓

保守治疗

小范围的浅静脉炎可口服阿司匹林和局部温敷。

=两个误区=

按摩可使血栓消散?——错!

禁止按摩血栓部位,以免血栓移动进入深静脉!

用抗生素可以消炎?——错!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一种无菌性的炎症,抗生素治疗往往无效。

除非是并发感染的情况,这需要由医生来判定。

预 后

下肢静脉曲张发展到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阶段,手术的效果就打折扣了,如不能消除皮肤的变黑状况、对水肿的效果也不佳。

少数病程较长者可能反复发作浅静脉炎。因此,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应在并发症出现之前接受静脉曲张微创手术。


浅静脉SVT血栓科普(一)概念

大部分浅静脉血栓SVT会在下肢发生,它会导致疼痛,发热和皮肤红斑等症状,通常在曲张的静脉部位。

SVT中的血栓形成主要是由于静脉壁的炎症导致。

一般来说,浅静脉血栓(SVT)形成并无大碍。医疗商业市场上很多吓唬人的血栓图片,作用其实很简单,就是吓唬人。

它通常发生在曲张静脉(原发性血栓形成)中,但也可发生在非曲张静脉中。与深静脉血栓相比,浅静脉血栓会更完好地粘附在浅静脉壁上,使其不那么严重,因为它不容易脱落。

浅静脉血栓的治疗无需专门的开刀手术。穿梯级压力袜即能使大部分人的浅静脉血栓消除。

有患者问,有浅静脉血栓,是否能施行静脉曲张手术?或者问,静脉曲张手术后,是否还要另外治疗浅静脉血栓?这显然是被混乱的信息所有误导。

如果接受静脉曲张手术,特别是综合类比如VM静脉曲张浅静脉曲张综合手术,在手术的过程中,手术医生会用超声检查浅静脉血栓的存在,如果存在,必定会将它们去除。

所以,静脉曲张手术和去除浅静脉血栓应该是同一个手术。


浅静脉SVT血栓科普(二) 介绍

即使浅静脉血栓一般都是良性的,但在一些情况下,这种血栓形成可能因肺栓塞而复杂化,特别是静脉曲张的同时发生。

多普勒超声的临床诊断对浅静脉血栓的治疗至关重要,而通过梯级压力袜进行腿部压迫是治疗的基石。对于局部或者广泛的浅静脉血栓形成,也可以使用不同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磺达肝素。目前没有跟可靠的新药。

而彻底的治疗,是通过病变静脉曲张去除手术彻底排除浅静脉血栓对健康的威胁。

由于很少涉及感染,血栓形成并不是血栓性静脉炎,所以,大多数患者并不需要服用抗生素,而它典型的临床背景便是下肢静脉曲张。

SVT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据估计,它比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频率高出两到三倍。在许多情况下,SVT会自然消失。因此,患者不需要治疗,也因此患病率远高于实际记录的患病率。

据美国的研究团队估计,20%-33%的SVT病例会并发无症状性肺栓塞,而2%-13%与危及生命的症状性肺栓塞有关。这些数据需要进一步确认,但同时也证实静脉曲张患者需要注意浅静脉血栓SVT这个现象,不能掉以轻心。


浅静脉SVT血栓科普(三) 检查

SVT的临床诊断基于沿著静脉的红肿和压痛,因为可见的静脉扩张,比较容易识别;周围组织经常存在局部或区域性水肿。

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不涉及深静脉系统,就不会整条腿都有水肿,尽管这个规则有例外。当SVT涉及的区域面积大时,会非常痛苦。在恢复期间,炎症和血栓通常会消退。完全消退可能会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如果没有消退,就可能出现腿部组织硬化,并伴有色素沉著。

在VM静脉曲张手术前,手术医生会使用超声彩色血流检查以确定SVT的精确位置和范围,并且评估深静脉系统的状态,并测量SVT与交汇区的距离。

产生浅静脉血栓的原因包括:

1. 静脉曲张

2. 长期卧床

3. 癌症

4. 怀孕

5. 口服避孕药

6. 腔内注射

7. 其他风险因素包括年龄(大于60岁),肥胖,静脉炎,动脉疾病导致血液循环缓慢,等。


浅静脉SVT血栓科普(四)治疗管理

1. 压力

压迫有助于缓解症状,并可能有助于血栓的治愈。

作为唯一的治疗方法,梯级压力袜已被证明可以改善81%患者的症状。

也可以使用压力绷带。如果使用压迫绷带,绷带应超过血栓形成部分至少10厘米。应至少维持2周的压力。

如果是静脉曲张患者,作为慢性病治疗,则需要持续保持压力。

2. 活动

一个长期的认识是,血栓形成急性期的患者应该休息并避免任何腿部运动。这种推理是可以理解的:休养不动会帮助血栓稳定以避免物质栓塞到血液循环中的危险。

目前的观点根本不同。现在医疗界认为卧床休息有利于血栓形成的进展,主要是它可能会往深静脉移动。因此,目前普遍的共识是患者应该多走路,避免长时间卧床,坐著,甚至站立。

目前的证据显示,浅静脉血栓患者,和静脉曲张患者一样,如果多走动,不长期地卧床、坐著或者站立,他们的生活质量会有明显的改善。

3. 药理治疗

抗凝仍然是药物治疗的首选。治疗将根据血栓长度而不同,血栓长度应通过超声波检查确定,而且必须有经验丰富的超声技术人员,或者VM静脉曲张医生检查。

如果血栓长度为5cm或更短,或长于10厘米(通过超声检查判断),会需要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4. 手术治疗

急性SVT很少需要进行手术。如果患者同时有静脉曲张,或者进入慢性期,最好的方式是VM静脉曲张手术,将病变静脉切除的同时,在深浅静脉交汇区对浅静脉进行结扎处理,同时闭合任何可能的失效穿支,

对于较小的静脉段,使用超声引导进行,VM手术的对点泡沫硬化疗法也是安全且有益的。

即使这样,在所有情况下,运动和穿梯级压力袜是很重要的。


因为家人的原因,开始阅读大量文献,整理。关于危害、症状、治疗和预防,不妨看看

https://www.zhihu.com/column/antivte


是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并发症也很厉害,有一种叫肺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患肢肿胀、疼痛和压痛、浅静脉曲张以及股青肿、股白肿等。如果没能得到有效治疗,病情持续发展,极有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肺栓塞。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其中,90%的肺栓塞都继发于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的关系

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合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同一种病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受到某些因素(比如剧烈运动)影响后,可能会从血管壁脱落,进入血液,继而跟随血液流动到较细的肺动脉,造成血管堵塞,引发肺栓塞。

肺栓塞的发病率很高,有40%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会并发肺栓塞,而且,肺栓塞普遍发病突然,如未能及时救治,有很大的猝死风险。

肺栓塞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1)呼吸困难

(2)胸痛

(3)咳嗽咯血

(4)晕厥

肺栓塞的易患人群

(1)有肺栓塞或下肢静脉血栓病史

(2)外科大手术或骨折

(3)怀孕、产后

(4)静脉曲张

(5)长期坐位或卧床

(6)高龄

(7)恶性肿瘤患者

(8)严重创伤、脊柱损伤

(9)慢性心肺疾病患者

如何预防肺栓塞

上文中提到肺栓塞与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著不可分割的关系,因而,想要预防肺栓塞,首先就要做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1)生活中应避免久坐久站,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要经常活动身体,促进血液流通,否则会导致血液流动缓慢、回流困难,继而引发血栓。

(2)患有静脉曲张、静脉炎的人,应积极治疗,可在医生建议下,穿戴医用弹力袜。

(3)手术或骨折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评估VTE风险,再适当采取预防措施。

(4)静脉血栓患者要积极进行抗凝或溶栓治疗,抑制血栓蔓延。同时,患者也要做好日常生活护理,保护患肢,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血栓脱落。此外,患者还可使用脉络舒通丸来辅助抗栓。脉络舒通丸由数味中药组成,具有一定的抑制血栓的作用,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

肺栓塞的死亡率很高,却是可以预防的,尤其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更要重视起来,从各个方面积极预防肺栓塞。


还没到可怕的时候,如果有机会,我再回来回复你。


下肢静脉血栓三方面原因:重力、静脉曲张、静脉瓣功能障碍、结构变异等原因导致静脉淤血;血管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导致血管内膜病变;肿瘤、高蛋白血症等高凝血状态,综合所致。

造成损害,一、堵塞严重程度,导致肢体肿胀,甚至压迫动脉导致末梢缺血坏死。二、血栓脱落导致脏器栓塞。


下肢静脉系统分为深浅静脉,深静脉血栓有脱落导致肺栓风险,浅静脉血栓一般和浅静脉曲张并发血栓性静脉炎,但致命风险不大,局部治疗即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