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活著》真正想表達的無關悲劇與幸福,而是活著的意義就是活著本身。


題主的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很複雜,這是人生的哲學。如果已經通透了這道理,那就是聖人。

沒有什麼所謂的真正。

富貴的人生經歷是痛苦的,悲劇的。可是他像講述別人的故事一樣,滔滔不絕,津津有味,說明傷疤已經結痂了,過去了。富貴與叫富貴的牛過得不富也不貴,可是踏實,簡單。

無論你的一生經歷過多少絕望與傷心,只要活著就還有希望;只要活著挺過去,日子還是要過下去。這是本能,對生的渴望的本能。


最後,陪伴福貴的是一頭名叫「福貴」的老牛,我覺得作者是在表達生命的孤獨感。

除自身以外的人和事也許曾經在你的生命中處於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實際上他們都不是賦予你生命以意義的根本所在。也許「活著」本身就是活著最大的意義。

所以命運不論好壞,人生不談悲喜。

活著,就對了。


表達著一種大哲理:大悲到絕望是總會看到希望,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反反覆復,迂迴前進!


一個家庭不同時代的生活寫照,悲喜交加,幸福與不幸共存。


表達了人生


一點點個人感悟。

唯有死亡,才能映照出活著的存在。

書的名字《活著》,但故事裡充斥的確實各式的死亡。福貴的活,給讀者了一個機會,一個得以從旁觀者又代入一種親歷者的角度,去體味死亡的機會。

在形形色色好似攥著你的心一樣的死相之中,有人感受到了活著的幸福,有人感受到了活著的艱辛,有人活得更有勇氣,有人活得更加小心。但不管你感受到了什麼,死,讓我們真真切切地對活有更深的體悟。

老年福貴身上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或許不是因為他在活著當中體味活著,而正是因為他在死亡當中與活著真正照面。

海德格爾認為,「此外」的結構中就包含著死亡,死亡與活著從來就不是分割開的,我們活著,就是向著死亡而活。

對生者而言,死是可怕的。對死去的人來說,或許就達到了存在的完整性。

所以,《活著》一書,才會在悲劇的色彩中,給人以別樣的正面力量。它不是在寫悲劇,而是在描繪存在的本質,只是裡面有死亡。

那麼,你如何判斷,就要看你如何感受死亡了。


就是活著本身,活著的意義


我覺得他是提供一種我們看待活著這個命題的一種視角,每個人看待活著都不一樣


我覺得

更想表達的是一種人生態度

這一輩子

不到最後

你永遠不知道還會發生什麼

無論是甜還是苦

都是你在這時間走一遭的證明

正是這些酸甜苦辣

才成就了你的這一輩子

看淡時間的一切

不論悲苦


第一次去方特坐那個火流星的瞬間,我覺得活著真好,當時好怕掉下來。活著就是給人一種希冀,只要還活著,生活就是繼續的。我覺得不悲不喜。。。


對於老頭來說悲劇中的幸福,對於老頭一生的家庭來說悲劇的悲劇,他的一生與舊中國相呼應,國家歷程就是他的一生


一種態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