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0日,汪峯發布了全新錄音室專輯《2020》


一貫的汪峯式的詞曲,不過編曲風格不太像我印象中的汪峯了——

既不是鮑家街時期的Blues Rock、Psychedelic Rock,也不能說是單飛後常有的Pop Rock、Folk Rock,這張專輯能明顯聽出大量電子樂元素——合成器、鼓機等,整體風格偏向於Synth Pop,比較明顯的就是《二手靈魂》《沒有什麼事那麼糟糕》《壞掉》《從感冒片到鈔票》《就這樣》《寂寞時你再一次來到我心靈》這幾首。一時弄得我以為汪峯換了新的編曲/製作人,不過一看,整張專輯還基本是汪峯和賈軼男兩位包辦的。

說到賈軼男這人,是擅長Fusion的一個吉他手。04年和汪峯開始合作,從05年汪峯的《怒放的生命》開始到13年的《生來彷徨》都能見到賈軼男的身影,除此之外他參與的譚維維《譚某某》也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張。如果沒有賈軼男的話,汪峯應該不會像今天這樣,在保證作品產量的同時,能擁有十首以上的傳唱曲目;但另一面,汪峯作品的高度同質化,除了跟他自身愛寫理想寫信念寫生命,也愛用1645和絃(《怒放的生命》《當我想你的時候》《春天裡》《存在》等)之外,賈軼男也是有很大責任的。

說回這張專輯,估計兩人都想做一些新的嘗試,總體來說汪峯的詞曲能力還是在線的,沒有爛歌,(居然也沒有使用1645)。有用到一些很常見的和絃走向,比如:

  • 《沒有什麼事那麼糟糕》456、4536251;
  • 《燦爛的你》4-4m-3-6m-4-5-1-;
  • 《往昔的野草》1345;
  • 《寂寞時你再一次來到我心靈》4516;

《往昔的野草》和《寂寞時你再一次來到我心靈》是專輯裡風格相對流行的作品,旋律都是相對舒緩柔和的,可以對應汪峯以前專輯中的慢板、抒情的曲目(比如《信仰在空中飄揚》裏的《當我想你的時候》、《生無所求》裏的《改變》),即使是這些相對抒情、流行的曲目,也在這張電氣化的專輯裡,沒有採取傳統的編配方式。對比《當我想你的時候》的原聲吉他和電聲樂隊的簡練的編曲製造的冷清、寂寞感,《往昔的野草》《寂寞時你再一次來到我心靈》是氛圍化的——拉伸了聽覺空間的合成器PAD、大量人聲延遲,都讓人置身於明亮的氛圍中,尤其後者,更是選擇了一個不常見的軍鼓的音色,搭配很大的混響,顯得更加空曠。

《沒有什麼事那麼糟糕》電氣化的程度更高,作為專輯第二首歌,和第一首《二手靈魂》、第八首《從感冒片到鈔票》一樣同屬於Synth Pop,具有彈性的鼓機底鼓音色讓這三首歌都有很強的舞蹈感。注意編曲中高頻部分的音量都相對低,這是有意做舊的痕跡,也是這張專輯的復古感的由來。汪峯的詞曲創作倒是基本延續了以往擅長的風格,《沒有什麼事那麼糟糕》似乎還是延續了汪峯寫Pop Rock時的思路,粗糲地帶著憤怒的《二手靈魂》和《從感冒片到鈔票》甚至讓我想起了鮑家街43號時期硬朗的曲風,這首詞曲在我看來適合做成《我希望》式的Hard Rock或者運用《李建國》那樣的Reggae元素。但坦率地說,我對這幾首歌的合成器音色選擇並不滿意,電子合成器沒有調好很容易變成「土嗨」,當然這兩首歌倒還不至於要用「土嗨」來形容,《從感冒片到鈔票》這首歌裏的大動態也是「土嗨」中不會有的,但音色和製作卻是較為粗糙,可能在製作的環節各個人員沒有溝通好。

《燦爛的你》這首歌比較多地暴露了這張專輯在後期上的短板,吉他部分和合成器似乎打在一起,不知主次。儘管我初聽這首歌時有為這首歌的詞曲而打動,但在我再次去聽這張專輯的時候,剝離了初聽帶來的新鮮感,它的瑕疵暴露得明顯多了。不過這首歌的吉他我覺得還是編得挺好的,值得學習一下。

相比之下我認為專輯裡往Synth Pop方向嘗試得最成功的兩首歌是《壞掉》《就這樣》。《壞掉》這首歌2分13秒開始的合成器Solo為這首歌注入了讓人發酥的迷幻感,使得整首歌剛柔並濟,鼓帶著狠勁兒的力度和音色、節奏型中驟停都非常帶感,非常Funk,不過缺少Funk最為吸引人的Bassline,有些可惜,我認為這首歌其實可以往Funk/Disco的方向更進一步。這是我這張專輯第三喜歡的歌曲。而《就這樣》相比前幾首歌,不具備什麼舞蹈性,而抒情性強一些,PAD、大聲場、大混響都讓這首歌的編曲很氛圍化,大量的HiHat滾奏也刺激著聽覺神經。

《沒那麼容易》同樣也運用到了鼓機與合成器,相對來說電氣化不那麼明顯,個人認為其實可以做一首Pop Rock就足以,電子部分在電吉他出現的時候基本上是被蓋過的,出現在這首歌裏顯得意圖不明。

整張專輯裡我最喜歡的是《臟歌》和《兩隻鳥一列火車和雨的交響曲》,也是專輯主打,比較令人意外的是儘管這張專輯有往Synth Pop方向做了嘗試,但這兩首主打卻沒有什麼電子味道。

《臟歌》是一首名為「臟」卻給人純凈剔透的感覺的歌,給我的感受純凈得像爛泥裏發的新芽、淤泥中開的睡蓮一樣。讓我很欣賞的是這首歌橋段部分的和絃、旋律寫作。很多抒情歌會在橋段處以更高昂的旋律發展把曲調推向更高潮(擅長這種寫法的音樂人比如林俊傑),而汪峯並未這樣寫,他這裡和聲運用了6-#5-5-#4-4-1-3-這樣一組半音階下行、有很強和聲小調色彩的低音,旋律在有限的音域裏寫得更加密集,搭配聽感暗淡的和聲,也同主歌副歌形成了很強的對比,具有很緊張揪心卻又剋制的感覺,也更能體現這首歌的「純」。

《兩隻鳥一列火車和雨的交響曲》這張放在專輯末尾的壓臺曲目,對這張專輯有著很重要的意義,是「文眼所在」。這樣的曲目汪峯很多張專輯都有,它相當於《鮑家街43號》中《晚安北京》、《愛是一顆幸福的子彈》中的《再見二十世紀》、《信仰在空中飄揚》中同名歌曲,是汪峯每個階段裏最強烈的情感和思想抒發,把對現實和社會的觀察和思考寫成歌也應了汪峯說的「我想成為Dylan那樣的歌手」,而由此也看出汪峯的表達越來越委婉和隱晦了,我不只是在說歌詞,音樂形式上來說也並未以前那樣強硬粗糲。

這首歌的人聲部分其實只有主歌和副歌兩個段落,但是編曲的豐富變化,尤是主歌過渡到副歌后切換節奏型,讓這首5分鐘的歌曲的聽感並不單調且很有層次。主歌由d和聲小調的屬和絃和主和絃循環驅動了歌曲發展,它少見的先從屬和絃開始的這一點,也加強了進入主歌時緊張感;副歌和絃以關係大調的主和絃開始,級數1-4-5-6-,讓進入副歌時的歌曲色調變亮,賦予了強轉折感。編曲中最吸引我注意的是這首歌的鼓,主歌部分如此密集而急促的碎拍鼓點,是汪峯的歌曲中少見的打法;其次是2:56開始的Solo段落,除了速度短暫的變慢,在Solo的後半段歌曲節拍短暫地由4/4變為6/8(這種手法似乎在一些搖滾尤其是Progressive Rock裏容易見到,我首先想到的例子是X-Japan的《Art of Life》)。整體聽來戲劇性很強。

而歌詞也採用象徵的手法,相比《晚安,北京》中相對淺顯的「國產壓路機」的意象,「兩隻鳥和一列火車」的含義非常模糊,儘管可以看到「兩隻」「一列」的數量對比、「鳥」和「火車」體型和有無生命的對比,歌詞的畫面也非常具體,但我也無法準確地解讀,還是留待大家討論吧。

說到作詞,本張專輯的作詞方面延續了汪峯一貫擅長的題材——

  • 《二手靈魂》《壞掉》《從感冒片到鈔票》以象徵的手法諷刺現實、思考現代社會中物質與精神的關係;
  • 《沒有什麼事那麼糟糕》《燦爛的你》《我心依狂》這樣唱給年輕人的信念和希望之歌;
  • 《寂寞時你再一次來到我心靈》包含了對時光的感嘆的情歌;
  • 《易忘之繭》孤獨;
  • 《就這樣》對生活的態度。

從我個人角度而言《就這樣》的歌詞是全專最佳(儘管這個歌名看著像李榮浩起名的風格)。

還有《易忘之繭》《我心依狂》這兩首歌,算是比較傳統、比較接近大家對汪峯的既有印象的Pop Rock。是兩首旋律很不錯的歌,質量都是過關的,大可一聽,不過相對於這張專輯的嘗試來說不那麼新,故不多談。

推薦曲目:

《臟歌》《壞掉》《寂寞時你再一次來到了我心靈》《兩隻鳥和一列火車的交響曲》

結語:

汪峯在保證產量的同時,作詞作曲幾乎都是及格線以上,偶有佳作乃至傑作,沒寫過很雷的歌。這點是比較難得的,至少我作為一個後輩,除了能從他的作品裡學到作曲編曲技法之外,他的堅持和熱忱也是很好值得學習。

當然拋開這些來看,這張專輯我覺得算是一張在同年(2020年)的專輯裡中等偏上的作品,在汪峯的專輯中並不拔尖,有一些新的嘗試但不算出彩。可能對電子樂迷來說這張專輯的合成器部分有些平庸乏味,但聽慣了華語芭樂歌的朋友,我覺得聽聽這張專輯也還是挺好的。

另外這張專輯的最大槽點我認為其實是專輯封面,簡直像是用Word的藝術字和Windows自帶的畫圖做的,連陶喆都不會用PPT做封面,而《2020》的封面真的像是十幾年前的大字宣傳報。

擴展閱讀:

我寫過其他和汪峯有關的內容:

  • 雪嶺洞簫聲:晚安,所有未眠的人們——【《鮑家街43號》點評】
  • 鄭爽張恆正式分手,兩個人在戀情中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別問我為什麼這和汪峯有關)

其他推薦:

  • 雪嶺洞簫聲:【個人精選】我推薦的2019年40張華語專輯(上)
  • 雪嶺洞簫聲:【個人精選】我推薦的2019年40張華語專輯(中)
  • 雪嶺洞簫聲:【個人精選】我推薦的2019年40張華語專輯(下)


不談作曲,只談風格、作詞和歌曲主題,一個即將50歲的搖滾歌手,我們更應該靜下來仔細品品他在思考些什麼。

先說結論:汪峯正在逐步成為理想中的自己-他正在成為中國的鮑勃迪倫

作為一個創作生涯逼近25年的歌手,汪峯到了這個年紀,他寫歌主要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思考,從某種意義上早已超出了音樂的商業性,他固然沒法脫離自己深刻的創作印記,但也在努力擺脫當下流行歌曲的工業氣味。

聽汪峯十幾年了,私以為能帶表汪峯思想和作詞高度的是一下幾首:

晚安北京-再見二十世紀-花火-信仰在空中飄揚-城市之光-滄浪之歌-河流-在與不在-兩隻鳥一列火車和雨的交響曲

順著這個時間線,我們可以發現汪峯的關注點正在變化,表達方式也趨於隱晦和高深。從專輯《河流》開始,汪峯似乎沒有那麼「憤怒」了,編曲也更加緩和,也很難有飛得更高,怒放的生命,春天裡,存在這樣的「口水」大火歌曲出現在人們的眼前。但令人欣慰的是,他沒有停止思考,而且我們看到了更多的主題和更高的深度。

1) 主題:上一張專輯《果裏嶺29號》代表了汪峯歌曲主題的進一步多樣化,我們可以看到《你覺得這一切會發生嗎》對於人工智慧、甚至賽博朋克的思考,致敬了詩人蘭波關於該方面的詩集;《寂靜的午後》對於傑克倫敦,狄更斯以及亨利羅特作品的深思;《好姑娘》對於世俗眼光裏污濁小人物的讚美等等。同樣地,《2020》延續了這一點。《兩隻鳥一列火車和雨的交響曲》全片歌詞充滿了馬爾克斯、博爾赫斯作品的意象,配合編曲,我認為是全專輯最佳。只可惜主題未見拓寬,稍顯遺憾。

2) 1. 《二手靈魂》:聽了這首歌,忽然覺得汪峯還年輕,這首歌讓我聽出了《有意思嗎》、《一百萬噸的信念》。

「即使你蹩腳的冥想和祈禱,都散發著股假巴比倫味道」

2. 《沒有什麼事那麼糟糕》:非常對應2020年歌曲,似乎在唱疫情後的生活。歌曲佈局很像《寂靜的午後》。

「冬雪飄落的那個午後,冰糖街道炊煙飄渺。我豎起衣領打著哈欠,北風吹來了桂花香。「

3. 《燦爛的你》:汪峯果裏嶺那張專輯有一首很短的歌曲叫《塵埃》,到高潮處戛然而止,似乎在表達自己不是寫不出以前的《怒放的生命》了,只是不想寫不想唱這個意思。這首《燦爛的你》很有以前汪氏流行歌的意思。吉他很好聽,可以扒一扒。可惜沒有像《再見青春》這樣如此經典的獨奏。

4. 《臟歌》:從《河流》的《無處安放》開始,老汪在每一張專輯裡都會放一首很安靜的情歌,《果裏嶺》的《簡單的歌》,這首《臟歌》也是如此。這類歌曲更像是以前《當我想你的時候》的延續,沒那麼激昂,不過深情依舊。

5. 《壞掉》:新式電音以及類說唱的嘗試,類比於上一張專輯《時代的標記》復古風的嘗試。綜合曲風很像《蹩腳的愛情》,《一起搖擺》。

6. 《往昔的野草》:這張專輯中本人最喜歡的歌曲,精彩絕倫的歌曲。歌裏所有的意向,都可以理解為往昔的野草。可以覺得不值一提,也可以覺得燦爛如花。畢竟大如生死,大如疾病瘟疫,大如宗教,大如文化,小至感情,小至慾望,都只是一捧美麗往昔的野草。

「迷迭草和威士忌混合香味繚繞

在夜晚冒著汗的七彩工體大街

新青年們在幻影的錯覺中激蕩著

那超驗崩裂的永恆的荷爾蒙

一切都是嶄新的

一切都將成為過往

如同飛往太空的那本聖經與晶元

都只是一捧美麗往昔的野草

一切都是未知的

一切都將成為記憶

如同曠野中壯麗的那些機器之愛

都只是一捧美麗往昔的野草

在充斥著歌聲與細沙的聖詠中

在綻放著花香的深吻與謊言裏

孩子在聖潔的原罪中相互背叛

我們在爆裂的孤獨下苦澀起舞

一切都是嶄新的

一切都將成為過往

如同飛往太空的那本聖經與晶元

都只是一捧美麗往昔的野草

一切都是未知的

一切都將成為記憶

如同曠野中壯麗的那些機器之愛

都只是一捧美麗往昔的野草

無產者成為虛擬世界的信徒

就像是一次虔誠祈禱後的頓悟

天使在吹著遠古海洋的號角

人們奮不顧身地奔向那甜蜜的死亡

一切都是嶄新的

一切都將成為過往

如同飛往太空的那本聖經與晶元

都只是一捧美麗往昔的野草

一切都是未知的

一切都將成為記憶

如同曠野中壯麗的那些機器之愛

都只是一捧美麗往昔的野草「

頗有《城市之光》:

「子夜時分我們都奔向極地

為了那些威士忌般的愛人

破碎的電音如同神的呢喃

燃燒的牛仔好似夢的子彈「的意味

非常喜歡「飛往太空的那本聖經與晶元「這個意象,汪峯在這方面獨步於搖滾歌壇。

7. 《易忘之繭》:個人另一首非常喜歡的作品,汪峯用自己的理解,唱出了類似崔健《光凍》的意象表達。

「易忘之繭

它結在了我心口

在這滄浪人生芬芳的踉蹌中

孤獨而放蕩

易忘之繭

它刻在了那牆上

在那迷濛歲月輝煌的蹣跚中

寂寞而綻放「

8. 《從感冒片到鈔票》:老汪一張專輯唱兩首諷刺社會女性的歌曲,會不會被錘爆?狗頭

「可你總是感覺不安

除了枯燥的運動什麼也沒換來「

「別忘了東邊那公寓的名字是他的

別忘了他給的錢夏天就會花完「

9. 《我心依狂》:太喜歡這首歌了,唱的是汪峯自己,很不錯的作詞。或許多年前還有人說汪峯作詞用詞重複率高,沒有實際意義。但從2010年以後,汪峯的文字水平真的越來越好,這首更是大師級的作品。工整朗朗上口,不失意義。

「當清晨的雷聲在窗外天空炸響

那些致命的愛之往事如雨婆娑

這野草般生長的生活緩緩駛過

滿載著疲倦的狂野疾奔的落寞

多少年輕的心已遍佈蛛網

多少虔誠的祈禱匆匆散場

當未來的孩子們停止歌唱

我只願我心依狂

當黃昏的帝國在遠方原野隕落

那扇爆裂的懺悔之門怦然破碎

這野菊般爛漫的慾望滾滾而來

飄散著漠然的歡喜醉人的哀傷

多少明亮的眼已遍佈苔蘚

多少炙熱的靈魂暗自淚流

當田野上的鐘聲不再鳴響

我只願我心依狂

多少年輕的心已遍佈蜘網

多少虔誠的祈禱匆匆散場

當未來的孩子們停止歌唱

我只願我心依狂

多少年輕的心已遍佈蜘網

多少虔誠的祈禱匆匆散場

當未來的孩子們停止歌唱

我只願我心依狂「

這首歌的歌詞象徵著汪峯作詞水平的逐年提升,工整度上口度詩意俱佳,堪稱詩歌般的作品。

馬頭琴的編配非常好聽。

10. 《寂寞時你再一次來到我的心靈》:對標上張專輯《紫羅蘭髮帶》,讓人不禁想起經典的《當我想你的時候》。

PS:老汪真的很喜歡車菊花,強烈推薦這首歌

11. 《沒那麼容易》:曲風讓想起了《謝謝》,疊詞的作曲運用很到位,氣氛比較輕鬆。

12. 《就這樣》:非常典型的汪氏流行歌,非常高水準的作詞,是本專輯最有可能火的歌。

「就這樣,無所謂靡痛或是空惘。又一場夢盡忘就好。就這樣,不在乎背棄或是失迷,掬一捧愛燃燒就好「

13. 《兩隻鳥一列火車和雨的交響曲》:本張專輯最好的歌。

想邀請大家看一下這個分析:https://tieba.baidu.com/p/6407256892

總結:這張專輯讓我更加期待汪峯在50-60歲這個年齡段的創作,他曾說他想成為迪倫那樣的歌手,我想在這個十年,他必然能做到。網易雲有熱評甚至認為他能成為列儂那樣的歌手,讓我們拭目以待。可嘆的是,當下樂壇歌手、創作者對於歌曲內涵的思考已幾乎絕跡,年輕人中還屬許嵩在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上一首《大千世界》正是如此。這樣的流行音樂,終將逐漸褪去它的藝術性,這是我們想看到的嗎?

Ps:有誰能解讀下,「如同曠野中壯麗的那些機器之愛」中的機器之愛指的是什麼

Ps:進一步補充代表老汪思想高度的歌曲,雨天的回憶,時代的標記,貧瘠之歌,恩賜之地。


作者:8字帶路人

文章來源:8字路口原文鏈接:這次沒人調侃汪峯,因為他用新專輯釋放了所有值得銘記的情緒

今天聽歌,手機忽然蹦出個窗口,提醒我:出了一張新專輯,叫《2020》。

在這個疫情蔓延全球的2020年春天,大家都人心惶惶的時候,居然還有音樂人在出專輯。?

一看,是汪峯老師

我的第一反應是刷朋友圈,看看又出了什麼大新聞。

因為我內心裡有個潛意識:

汪峯老師又被人搶了頭條。

就跟算好了似的,這些年每逢他想搞點大新聞,就有更大的新聞踩著點來。

日常如某明星公開戀情、月球探測器發射、飛機失事。百年一遇如中國足球隊奪冠。

這回,在廣大羣眾忙著圍觀某明星時間管理的奇蹟時,汪峯老師又一次在喧囂中發了他的第13張專輯,《2020》。

我正準備在辦公室嘲笑他一頓,我們280斤的主編端著保溫杯,忽然蹦出一句:

知道嗎,汪峯的第一張專輯跟你同歲。

???

我查了一下,果然是。

1997年6月,《鮑家街43號》誕生。汪峯是主唱、節奏吉他,還包攬了全部詞曲。

比我還大三個月。

23年了,他還在出新專輯,中途一直沒停過?

我確實沒忍住,點開了這張專輯。

01

這張《2020》,全部的詞曲作者都是汪峯自己,跟23年前一樣。

二手靈魂汪峯 - 2020

第一首歌叫《二手靈魂》,歌詞是這麼唱的:

冰島最好的金槍魚西班牙最好的草帽美國最好的洗手液義大利最好的沙發只有最好的是你的選擇你進了與眾不同的階級即使你蹩腳的冥想和祈禱都散發著股假巴比倫的味道可你的快樂是二手的你的信仰是二手的你的高潮是二手的就連你那漂亮的靈魂也是二手的......

一個功成名就的人,居然還能這麼犀利地唱出對物慾社會和精神匱乏的批判,跟23年前一個樣。

1995年,汪峯拋棄了體制內那份穩定優裕的工作,一頭扎進以窮著稱的搖滾樂。

他那時候充滿理想:

我希望過去永遠的成為過去我希望現在少一些恐懼我希望未來的街頭灑滿陽光我希望真理永存在這片土地我希望一輩子不停的唱著搖滾因為像我這樣的窮孩子還能做什麼我希望為那些善良的人們歌唱用歌聲抹去他們臉上的憂鬱

他之前的人生,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中央芭蕾樂團交響樂團小提琴手兼副首席,一個月薪水能買北京一平米半的房子,還經常出國演出。

然而,為了音樂,他果斷辭去了這份別人眼裡前途無量的工作。

正好掉進中國搖滾樂最艱難的一段時間。

他和所有北漂搞搖滾的青年一樣,輾轉地下室和漏風的民房,六七年時間搬了十幾次家。

一場演出,每人掙180塊。因為必須抱著樂器往返,來回打車就140塊,喫個飯30塊,最後就剩10塊錢。

他天天騎著自行車,在零下十幾度的寒風裡奔波於各個唱片公司,把自己的小樣送過去聽候發落。

專輯出了。每賣出去一盤磁帶,樂隊能拿到0.2元。

他唯一比別人幸運的地方就在於是個北京人,實在餓得不行能回家喫頓飯。母親心疼他,一邊給他做飯一邊掉眼淚。

就這樣,許多年過去了,汪峯還在死磕。

儘管他的才華已得到普遍公認。

僅僅在2000年到2004年之間,他就得過14個獎。臺灣唱片協會評出的最佳華語專輯、第十屆中國歌曲排行榜十五大金曲獎,首屆中國唱片「金蝶獎」……

他簽了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華納,但為此付出極大代價。

為了顯得更加國際化,公司命令他穿上一條皮褲,還在腰間掛上一條粗大的鐵鏈。這讓他在臺上演出時十分不自在,經常下意識地用手去擋住這條鏈子。

一個外號「皮褲汪」,從此跟隨了他許多年。

直到2004年,出道第十年的時候,他唱了那首《飛得更高》。

為了省錢,他沒有租錄音棚。因為擔心擾民,是在朋友家的廁所裏錄完的。

第二年,這首歌被中國移動作為廣告配樂在新聞聯播後播放,還被央視選中在神舟六號升空的直播中當背景音樂。觀眾們看到,一隻雄鷹沖向高空。

2008年,汪峯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辦了一場近三千人的演唱會。

在搖滾圈有個說法,能在工體開演唱會,就表明一個人或者一支樂隊「成了」。

接下來的路,果然越來越寬,越走越順。

他成了北京奧運會火炬手中唯一一個搖滾歌手,第一個拿到國際知名品牌代言的中國搖滾歌手,第一個……

然而,人們很快發現:

得到了現實成功的汪峯,骨子裡有一面從未變過。

他依然看不慣這個物慾的世界,在《滿》中唱道:

阿里的店鋪滿了波音的頭等滿了蘋果的訂單滿了萬達影院也滿了可其它地方都沒滿該滿的地方都沒滿

直到今天,在《2020》這張專輯裡,他依然沒有放下那個憤怒青年的初心。

別以為拎著愛馬仕就是精英階層別覺得開著保時捷就是上流社會……可你總是覺得焦慮除了廉價的出賣什麼也沒換來親愛的你要明白現在從感冒片到鈔票都是假的

02

在《2020》專輯的封面,汪峯寫下了一段話:

沒有什麼事那麼糟糕汪峯 - 2020

除了死亡的威脅災難對於每個人心底的折磨與傷害纔是我們應該永遠銘記的這張專輯獻給每一個經歷這場災難的人們獻給難以忘懷的2020願明天的陽光能夠浸潤每一顆疼痛的心……

為什麼要把這張專輯取名《2020》,他解釋說:這張專輯進行到最後階段的時候,剛好趕上了2020年的這場疫情。

2020年伊始,我們每一個人都經歷了災難降臨的特殊的時期,又同時感受到大家團結一心去度過這段艱難的時光並且最終戰勝它的過程。這些都讓我有了很多感觸。

能看出來,他希望用音樂給時代留下一些公共記憶,也希望人們在災難與逆境中還能保持對生活的希望。

這是汪峯出道25年,一以貫之的主題。

2005年,汪峯在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辦的中國歌曲排行榜中,獲得最受歡迎男歌手和最佳創作男歌手兩個提名獎。

在接受採訪時,汪峯坦然說,他更希望得到後一個獎。

並且,他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甚至公開喊出自己競爭對手的名字——許巍。

後來許巍被媒體問到這個尖銳的問題,他的回答是:

我沒有對手,我也不喜歡評價別人,但汪峯例外。

他是我的好朋友,是我特別喜歡的人。

樂評人郝舫曾評價這兩個惺惺相惜的人:他們代表著兩種不同的取向,拯救與逍遙。

言外之意,一個入世,一個出世。

汪峯就是一直活在世俗中的那個。

他從不掩飾自己的奮鬥和野心,也不掩飾對這個時代的失望,犀利地批判和反抗。但,同時又永遠樂觀,相信明天會更好。

這也許是百餘年來,一代代中國人的共同心聲。

尤其在過去的幾十年裏,這個國家雖然磕磕絆絆但一路向上,無數人都被時代給予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汪峯就是其中的一個。

2014年,他在鳥巢舉辦了一場萬人演唱會,6萬張票,全部售罄。

觀眾中有許多名人比如陳魯豫。她跟現場的保安一起張口大唱「飛得更高」的鏡頭,被現場的攝影機拍到,在大屏幕上顯示出來。

在汪峯之前,只有王力宏和五月天在鳥巢開過個人演唱會。

這場演唱會的主辦公司老闆之所以敢賭,是因為他做過精確的統計,從而有了底氣:

汪峯擁有20首左右大眾傳唱度極高的金曲。在中國所有音樂人中,只有鳳凰傳奇堪與之相比。

這場演唱會的藝術設計師,是擔任過Lady GaGa演唱會總設計師的勒羅伊·本內特。

本內特把汪峯比作美國的「藍領搖滾教父」布魯斯·斯普林斯汀:

他的歌一聽就是唱給工人階級的,很多歌說的是生活艱難,但要抱有希望。

這一年,汪峯巡迴演唱會,賣出了34萬張票,票房達1.39億。

這樣巨大的商業成功,是中國搖滾圈從未經歷,甚至不敢想像的。

一個這種級別的歌手還能叫搖滾嗎?

不知道,所有的人都不知道,如何定義這種成功。

這成了他被黑得最慘的一年。「搖滾叛徒」、「越來越商業」、「越來越流行」......

早在汪峯第一次上《同一首歌》時,就有歌迷給他畫了一幅漫畫,寄到他家裡。畫的是一隻猴子扛著大旗,旗上寫著兩個大字:搖滾。

汪峯在一次接受採訪時,非常坦然地談到了這件事。

如果有一天,我的演唱會、出場費都是全中國最貴的,我一點都不會覺得慚愧。因為對於有良心、努力在做音樂的人來說,這是最合邏輯的獎賞。

後來,他又進一步說得更明確了。

你們知道錢會給一個音樂人帶來什麼嗎?最重要的不是享樂,而是尊嚴。

這個尊嚴不是被人認可的尊嚴,而是我可以有權利在我想說不的時候,我可以很從容的說不。

好在,時間會解釋很多東西。

今天,音樂人談錢、上央視,再也不是一件被嘲笑和辱罵的事情。

就像汪峯在《2020》中唱的:

我將在黎明去往他鄉從惆悵走向遺忘一切都是嶄新的一切都將成為過往

03

這張專輯裡還有一首歌擊中了我,《我心依狂》。

我心依狂汪峯 - 2020

多少年輕的心已遍佈蛛網多少虔誠的祈禱匆匆散場當未來的孩子們停止歌唱我只願我心依狂

歌詞裏唱的就像汪峯本人的真實寫照。

用一篇樂評裏說的話,這張專輯是:

一位中年男人面對生活的態度,面對自我的反思;面對不幸的悲憫,面對歲月的悵惘;面對苦難的堅強,面對未來的希望。

為了保證創作的效率,他每天從上午10點到下午3點全部用來寫歌,中間只花15分鐘喫個午飯。

當然,他沒有忘記健身。快五十了,他的身材標準得專業。

汪峯的經紀人一天要接七八通他打來的電話。

我這又寫了一首新歌,過來聽聽?

他平均每兩年出一張專輯,每張專輯有幾十首備選曲目。他親自篩選出要收錄的歌曲,其餘全部淘汰。

像這張《2020》,就有13首歌。風格包括搖滾、電子、民謠……

四年前的2016年曾經有一個統計,汪峯的歌累計下載的數量,達到了3億次。

三聯生活週刊前任主筆王小峯曾經把汪峯定義為:

搖滾倖存者。

當年的那些搖滾大神,不管是比汪峯出道早還是晚的,如今基本都處於半退休狀態。有的成仙,有的隱退,有的成了符號,僅在追憶時使用。

而汪峯倒像一個倖存者,從廢墟中走出來。

25年來不僅未見頹態,反而愈加生猛。一直堅持著當初的態度和信仰,對人生的審視和鋒芒。

我覺得,在汪峯這樣自律和堅持的人生面前,「上頭條」早已不值一哂。

我忽然想起一個人——村上春樹。

村上每天早上4點起牀,寫作5個小時,逼自己至少寫10頁稿紙。下午讀書、聽音樂,至少跑步或游泳一小時。每年至少跑一次馬拉松,全馬。

這樣的生活,他堅持了40年。一直到現在。

跟汪峯的「上頭條」一樣,70歲的村上春樹也有一個長年被嘲笑的梗。而且是被全世界嘲笑。

他從來沒得過諾貝爾文學獎。

每年全球最大的博彩公司之一,英國立博公司都會針對諾貝爾文學獎進行競猜。近10年來,每次村上的名字都在賠率榜單上排前幾。

評獎結果出來後,村上春樹果然又沒有得獎。被全世界的媒體一股腦說,「萬年陪跑」。

甚至有人腹黑:諾貝爾文學獎為了保持關注度、製造懸念,故意年年不給村上頒獎。

但村上自己卻一點都不在乎:

獲獎不獲獎對於我實在太次要了。諾獎的政治味道也不怎麼合我的心意。

40年來,村上春樹出版的作品超過40本。作為日本唯一一位行銷全世界的作家,他的書銷量加起來,超過近十年諾獎得主的總和。

哦對了,他也酷愛音樂,收藏了足足2萬張黑膠唱片。

村上春樹和汪峯還有一個共同點:

他們都喜歡鮑勃迪倫。

村上春樹在書裏不下幾十次提到鮑勃迪倫和他的音樂。而汪峯直接說:

我希望能像他一樣,70歲還在唱歌。

汪峯說這話的時候是十年前。如今,80歲的鮑勃迪倫還在舞臺上。

如果沒有新冠疫情的話,此刻的他正在日本舉辦巡迴演唱會。

我們280斤的主編是個摳門到極點的人,連十塊錢一斤的草莓都嫌貴。這次,他忍著肉痛買了一張鮑勃迪倫日本演出的票,外加兩張最便宜的往返機票。

結果,因為疫情,巡迴演唱會取消了。

到現在,飛機票錢還沒退回來。他連保溫杯裏的枸杞都不放了,說要省著點用。

我瞟了一眼,他正戴著耳機點頭晃腦,聽汪峯的《2020》。

是免費的。

微信公眾號閱讀原文請點擊【這次沒人調侃汪峯,因為他用新專輯釋放了所有值得銘記的情緒】


很喜歡,找回了曾經對汪峯的癡迷感。

第一次認識他還是某年春晚翻唱的《春天裡》,那時我還是小學,甚至也不知道《飛得更高》是他的作品。

後來上了初中,在我爸的推薦下,綜藝節目的引領下,慢慢聆聽了《存在》、《地心》、《怒放的生命》、《像個孩子》這些經典作品。當初只是非常單純地喜歡它們的旋律、聲音,傳遞出來的這種穿透性的力量感。後來自己慢慢長大,又去聆聽了《花火》、《青春》、《如果風不再吹》、《光明》、《向陽花》這些傳唱度高的作品,也去聽了像《門開了》、《雨天的回憶》這樣的冷門作品。打動我的是,始終貫穿其中的人文關懷,對世事的拷問和對世界的反叛,歌詞裏特有的時代烙印,傳遞出的強烈的畫面感、像油畫,也像蒙太奇...對我而言更大的意義是,他陪我走過了那段不太如意的艱難歲月,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的壓力,他的音樂都讓我得以平靜,讓我暫時脫離其中,有時甚至會充滿力量。還記得清晨上學,在公交車上聽一路汪峯,下了車,最後一首歌是《如果風不再吹》,我摘下耳機,慢慢走進校園的場景。

我自己是一個歐美音樂迷,幾乎不聽華語樂壇,但對汪峯的愛是一種例外。可能是他學院派的出身和自己深受Bob Dylan的啟發,讓他的作品有一種奇妙的感覺,感覺並不那麼「華語」。而這一次新專輯也許是他這種奇妙性的最好詮釋。你能從《臟歌》、《燦爛的你》進入他的舒適區,聽到屬於汪峯的最乾淨最熾烈的情感。你也可以從《二手靈魂》中感受到《一百萬噸的信念》的遺風和《壞掉》中的濃烈的現代音樂的實驗元素。而《兩隻鳥一列火車和雨的交響曲》則讓我想到了《青春》:「我打算在黃昏時候出發,搭一輛車去遠方。」 「我輕輕一躍,跳進人的河裡。」他像是在用動作講故事,簡單的文字卻傳遞出清晰的畫面感。在新歌裏,他繼續製造這種意象式的表達,進行分鏡頭式的敘述,讓我彷彿感覺在看一部電影。更不說其真正革新式的、未來感的強大製作。這首歌營造出的一種「rush」感,讓我恍惚間把它和盆栽《After Hours》裏的氛圍聯繫起來。同時也讓我徹底相信這是一張屬於2020年的專輯,這就是2020年的音樂。

因此,我很喜歡。希望汪峯越來越好,繼續推動華語樂壇前進。


向陽花依然燦爛

車菊花還在怒放

一切都是嶄新的

一切都將成為過往

一,驚鴻一瞥

早在將近一年前發表的《燦爛的你》中看到編曲:賈軼男,我就知道,熟悉的汪峯味道又要回來了。但非常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賈老師在這張新專裏用了非常前衛的編曲。除了《易忘之繭》裡面用到了傳統的賈軼男式solo以及真鼓以外,其他新歌幾乎全部加了淺緩的program,用人話說就是燥的元素減少了,抒情的元素增加了。但更有意思的是,這張專輯裡除了《臟歌》,幾乎沒有一首像《河流》,《硬幣》那樣比較「平」的歌,所有歌的副歌部分都有極強的高音。老峯迷應該都知道,汪峯的歌大多都是依靠高亢的嘶吼高音撐起的,自2018年參加《歌手》後改變唱法的汪峯,高音中的厚度進一步增強了,聲音穿透力也更加爐火純青;但也少了一些早年聲音中的毛邊與顆粒感。更科學的唱法對延長他的演藝生涯是有作用的。這張專輯給到的人聲部分依然重要,當其他搖滾樂隊需要靠吉他solo和鼓點巨響來支撐一首歌的時候,老汪的人聲就是這歌的主旋律。專輯主打《燦爛的你》在內容上算是汪峯唯一延續過往主題的歌:當你身處谷底時,你應該如何絕地反擊。但說實話,這個年齡段的老汪,物質世界精神世界都極為豐富的老汪,愛情事業雙豐收的老汪,你要他再寫出那種生不逢時、幾近絕望的歌,那一定是瘋了。在他的年輕歲月,他可以在深夜拿著瓶啤酒走在建國門橋上,倒在城市夢幻的空間,喝著世事煮沸的肉湯,和北京城說晚安;如果他現在這麼做,大家一定會以為他在拍MV,整個心境和環境也就變了。比起曾經對北京城具象的描述,這張專輯中的意象除了《往昔的野草》裏那句「工體大街」,大都是非常抽象的,留有極大想像空間的意象。我一直希望他能將《果嶺裏》裡面那首《塵埃》唱個完整版本,畢竟它伴隨我的高考歲月,算是我很重要的精神支柱。但是這個願望沒有實現也不遺憾,因為老汪寫《塵埃》似乎就在告訴各位,我不是寫不出《怒放的生命》那些歌兒了,只是我會很快對過往的慣性的東西感到厭煩,我渴望新的突破。這張專輯的前衛實驗,以及眾多捫心的叩問,依然給我非常多的感動。

二,澎湃初聽

根據老汪以前發專輯的習慣,每張專輯裡都會涉及這幾個元素:人生,批判,回憶,世界,愛情,親情。這張專輯也依然不例外,但在比例上,本專對愛情的描述比起13年,15年要少很多了,更多的是對過往的緬懷與對未來隱約的,淡淡的憧憬。

寫人生:《燦爛的你》《我心依狂》《沒有什麼事那麼糟糕》

寫批判:《二手靈魂》《壞掉》《從感冒片到鈔票》

寫回憶:《往昔的野草》《就這樣》《易忘之繭》

寫世界:《兩隻鳥一列火車和雨的交響曲》

寫愛情:《臟歌》《沒那麼容易》

寫親情:《寂寞時你再一次來到我的心靈》

三,流光音符

1,二手靈魂

一首最汪峯式的批判搖滾,略帶前衛的編曲中也能聽到《有什麼意義》的味道。作曲上,能看到《沒時間幹》《一百萬噸》《貧瘠之歌》以及《有意思嗎》的影子,它可能因為不朗朗上口而並不容易被傳唱,但力量和味道非常到位。作詞上,延續了老汪近幾年喜歡的意象疊加手法。

2,沒有什麼事那麼糟糕

從這首歌開始,奠定了全專輯偏pop與電子的編曲風格,以及抒情的唱法。雖然我很希望老汪在編曲上回歸本初的不插電吉他貝斯和鼓,但你不可能要求一個人永遠活在自己的三十歲。曲風方面還算歡快,一首中規中矩的歌曲。

3,燦爛的你

前文也提到了,作為本專的主打,比本專提早發行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也是唯一延續老汪早年風格的歌曲。這首歌的演唱難度很大(老汪就是喜歡給自己挖坑),但作為汪峯式勵志歌曲,那難度必須大,因為這很汪峯。

奮不顧身吧 躍入深淵吧

奄奄一息才明白光明的意義

義無反顧吧 粉身碎骨吧

傷痕纍纍才能頂天地重生

4,臟歌

臟歌,是一首打動心臟的歌曲。延續了前兩張專輯平靜愛情子怡專屬的感覺。這或許也是汪峯目前生活的寫照,步入中年,開始收起年輕時銳利的目光,以平靜的心態來看待人世間的紛紛擾擾。

5,壞掉

又是一首經典的汪峯式批判,在歌曲編排以及作詞作曲上,都和15年的《滿》有許多相似之處。

6,往昔的野草

個人非常喜歡的一首抒情歌。不僅是因為「工體大街」這個具體的意象,抑或是「機器之愛」這樣抽象的意象,更是因為汪峯真的做到了像詩人一樣呢喃,詞曲行進間起伏有致,沒有瘋狂的嘶吼,卻能讓人感受到最後一個高音後滿滿的回憶之情。個人認為老汪寫抒情歌是在不斷進步的:02年《在雨中》到04年《愛到零》,再到09年《當我想你的時候》,再到13年《寂寞列車》,15年《親愛的,今夜你在哪裡》,17年《那年我五歲》《紫羅蘭髮帶》,直到如今這首《往昔的野草》。要知道抒情與搖滾像是兩個對立面,將兩者都做到極致不是常人能夠完成的。

7,易忘之繭

編曲上最賈軼男的一首歌。如果說想從編曲上找尋曾經的汪峯,除了《燦爛的你》這首歌再適合不過了。

8,從感冒片到鈔票

第二人稱視角的硬核批判。有17年《好姑娘》的影子。但本專放棄了第三人稱,全專中只有「我」和「你」這兩個人,就像是在聽眾耳邊的呢喃。講真,老汪如果還在十年前用煙嗓唱這歌,一定會更帶勁。

9,我心依狂

一首全新的汪峯式時代輓歌。不知為何我感受到了一種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悲壯。像《存在》那樣對世事進行追問,但追問的意象更加抽象。個人認為在尾奏中加入一段悽涼的solo效果會更好,情緒將更加推進到高潮。

10,寂寞時你再一次來到我的心靈

親情中的分分離離,悵然若失。對塵封往事的回憶,對離去故人的留戀。朋友聽到這首歌潸然淚下。

11,沒那麼容易

一首快情歌。像是15年《閃亮的日子》的續集。調調上與09年《讓我們在一起》有些許近似。這首歌的編曲我很喜歡。

12,就這樣

個人認為的本專最佳作詞與最佳主歌,真的就像一首詩一樣行雲流水。

並沒有誰真正留戀

四月跌漫苦菊的山間

光的少年花水間酣睡

野風盪起發梢孤獨肆濺

並沒有誰真正在意

八月盈滿癡惘的街區

寂寞的人世坊間疏離

暴雨扯碎慾望悲傷四溢……

13,兩隻鳥一列火車和雨的交響曲

一首被汪峯定義為2020年代新音樂形式的實驗型歌曲。這是首純意象的詩,而音符賦予它思考的意義。是飛翔還是幻化?在這古老帝國的黃昏,時間不明,地點不明,旋轉,下墜……

四,輓歌呢喃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我們還需要輓歌嗎?唱輓歌的人會因為不入世而悽涼地死去嗎?聽輓歌的人會因為不入世而陷入深深的憂鬱嗎?在這個困難的時期,當大多數人都在為了生計奔波而無暇顧及這些靈魂的拷問時,你是否有勇氣停下來嘗試著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個人認為《2020》是一張後勁強的專輯,可能第一遍聽你不會有太多的感觸,但我相信總會有那麼一個夜晚,當老汪的歌聲傳來,你會因為想起某個故人,想到某個事件,想到某個直擊靈魂的拷問而淚流滿面。在這個已經不流行出唱片的年代,汪峯依然在維護著屬於唱片時代的尊嚴。既然不賺錢,為什麼去做?我想最直接的答案就是因為情懷。每兩年一張高質量的專輯,像是汪峯和歌迷們的無聲約定。當一個人可以做到做一張專輯完全順從自我的內心,不因為唱片公司的各種限制而左右自己的作品,不在意聽眾是讚揚還是謾罵的時候,這纔是真正有心的音樂人。

比起那個為了搖滾夢而飛得更高的年輕人,如今的汪峯更像是飛翔在彩虹之巔的審視者,默默記錄下這世上的好事,壞事,問題與答案。

至少有十年,我不曾流淚。

2020,至少有十首歌,給我安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