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存在可能,英特爾忌憚反壟斷法案,為了避免被拆分的命運,故意隱瞞處理器設計實力,好讓AMD能夠追上自己?

如果蘋果M1蠶食了x86的市場份額,英特爾不必再顧及AMD的話,火力全開能做到什麼程度?


Intel不是隱藏實力,而是自己的環節脫節出了明顯的問題。

Intel從IceLake開始的架構就在為10nm工藝而設計,按照Tick-Tock的過去戰略來看,2018年就應該是10nm的工藝年,2019年則應該全面在桌面級推行IceLake,2021的時候都該「Tick-Tock」到7nm節點了。

Intel現在已經在調試Alder Lake,研發更先進的架構。而桌面級和已經在調試的架構間,差了三個代差的提升,這證明工藝脫節的影響對於Intel來說才是最致命的事情。(14nm節點的Tick-Tock可以做到架構追著工藝走,頻率不足就可以上市,如Broadwell和初代Skylake)

而從Intel的6000繫到10000系,無論名稱怎麼變化,微架構和工藝都還原地停留在Skylake和14nm,從2016-2020年的桌面級和筆記本表壓級以及伺服器/超算市場均絕大多數使用Skylake/Skylake-X架構的情況下,被AMD在微架構領域趕上甚至超越是很正常的事情。

雖然6核心的8700K是早有規劃,但9700K/9900K/10900K,確實是Skylake老邁架構下無可奈何的solution,14nm就算打磨得再好,5.3GHz的單核頻率也是極限了。

不過2021的CPU市場戰爭,將是一個很有趣的節點。

因為,Intel的10nm,產能與頻率終於達到了標準。

2021Q1的桌面級Rocket Lake-S,是Intel在2016之後第一次更新桌面級CPU微架構,根據目前信息來看,其單核IPC大概率能與Zen3保持相對持平,且頻率相較Zen3更高,在I/O上也支持PCIe4.0協議介面。但受限於14nm,11900K也只能達到8C16T,無法在中型伺服器/專業工作站級上對位AMD的5900X/5950X。

2021Q2,移動端標壓處理器也迎來了Skylake之後的第一次更新微架構,而且一併使用了10nm工藝,Tiger Lake-H的IPC和單核心性能可以從已經發售的Tiger Lake-U上窺見一斑。不過這個發布節點將直接撞上AMD基於Zen3架構而設計的APU核心,所以情況暫且也不好說。

2021H2,桌面級又會迎來Intel近年技術儲備的一次釋放——Alder Lake-S,大小核結構,10nm,最高16C24T(8C16T大核+8C8T小核),據稱其大核IPC相比IceLake又有一個極為明顯的提升,小核也能接近Skylake的核心效率(這一點上和Lakefield並不一樣,但是要注意,小核的指令支持和緩存可能會受到相應限制,而且也不帶超線程,不過這對基於SSE的部分多核優化程序來說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同時也加入了PCIe5.0通信協議、DDR5內存等各種跨代支持,從這些信息來看,如果Intel不跳票,明年將是Intel釋放大多數CPU方面技術儲備的節點。


學霸會故意考低分,讓學渣上985自己去三本嗎?


這是Intel和AMD這些年來市場佔有率的統計,圖源自Reddit。

可見從Core2於2006年誕生開始,AMD歷年佔有率整體都在下降,2016年也就是Zen發布前一年來到谷底。

這是歷年主流桌面CPU,定頻4.0GHz的Cinebench R15單核分數,圖為本人自製。

鑒於輿論認為這是親A的AMDbench,2017以後的可以先無視,只看2006~2016。

可見這些年Intel的性能一直在穩定提升,只有2010年(這一年在忙i7至尊版的u,以及從45nm到32nm的切換)和2015年(這一年在忙Iris核顯,以及從22nm到14nm的切換)原地踏步了,即便2016年的Kaby Lake相比前一年Skylake,也是有些許提升的。

結論:AMD一降再降的那些年,Intel從來沒放慢過前進腳步,AMDbench也阻止不了它。

而這幾年AMD有起色了,Intel反而疑似開始原地踏步,以至於要搬出所謂AMDbench的話術了。(防杠再強調下,暫時忽略移動端只看桌面)

你覺得更像是隱瞞了實力,還是自己發展真的遇到了阻礙呢?


一直以來Intel都沒隱瞞實力,在技術上也可以說都沒擠過牙膏。甚至於為什麼Intel現在翻車,都是因為過於渴望展現自身實力。

正如蘋果在自己領域裡的角色,Intel是當今CPU里的絕對異類,自己的指令集、自己的架構設計以及自己的工藝。CPU里一整套的關鍵技術都是「自主設計」。

在過去這種一條龍的模式幫助Intel成為了整個矽片市場的老大,並一直延續至今(中間偶然幾次被三星超過 但現在也還是老大)。英特爾在工藝、架構、生態、軟硬體上一直在不懈的努力著,無論競爭對手怎樣,Intel都在不斷提升著。所以說Intel擠牙膏的,可以看下Intel之前一直在工藝架構上持續迭代著更新,並沒有因為AMD當時的不給力而停滯吧?Intel在這方面沒有過明顯的「留一手」痕迹。

但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Intel如今的翻車也是因為一條龍的思維。Intel如今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10nm難產,幾乎一切對Intel的悲觀和唱衰都來自於10nm的難產。

10nm出問題來源於自己設定了不切實際的目標,過於激進的想要展現自己實力,然後翻車。Intel 10nm這東西今天看起來可能技術不怎麼滴,但是Intel所選的製造10nm的路,在今天看來依舊屬於友商難以完成的Hard路線。用DUV生產密度超過100的工藝且保證晶體管性能,僅此一家。所以不是擠牙膏,而是想擠破牙膏被反噬了。

聯想(Lenovo)YOGA 14s 2021款 14英寸全面屏超輕薄筆記京東¥ 6399.00去購買?

Intel一直以來都是自己設計自己生產的Tick Tock節奏,工藝和架構實現了強綁定。所以當Intel的10nm出問題後,Intel的架構和產品設計也會被卡死。Intel不斷打磨的14nm和Skylake,並不是因為擠牙膏或者留一手,而是在10nm不堪用的情況下,Intel沒有其他辦法。Intel因為一路順風慣了,大概就沒思索過Plan B,以應對自家工藝或者架構出現問題時作為應急。所以當AMD設計重歸正途,並且搭配穩妥的台積電後,顯得無比被動和狼狽。Intel雖然有更好的東西(架構),但是沒工藝可用,不是藏而是沒辦法。

當然AMD對Intel的持續打擊,也改變了Intel的策略。Rocket Lake的出世雖然晚了點,但這是Intel第一次把自己工藝和架構解耦合,而且解的很多,CPU和GPU都一併解耦合了。解耦合這件事情對於Intel未來產品是一種保證,至少保證了打磨14nm Skylake這種事不太可能再度發生了。

現在Intel的11代產品其實都是解耦合的產品,按照原來計劃,10nm應該是Cannon Lake和Icelake,Tiger Lake和Alder Lake都是原本7nm的產品(很Tick Tock)。而GPU部分的Xe則應該一開始就解耦合了,Xe自家工藝和台積電工藝齊飛。

最後說一個解耦合的事情,就目前來說,雖然之後的RKL TGL ADL都是解耦合的產品,但是這些產品的原始設計之處應該沒有太多考慮過這個問題,相當於是先完成綁定設計再解耦合,中間效率還是很不OK,反應到產品上也是推出進度一般。吃了這次虧以後,Intel之後的整個設計流程應該都會考慮解耦合這個問題了,只要必要時拉得下臉面用TSMC,Intel未來產品的更新速度和提升應該會迎來一波小爆發,拭目以待了。

AMD 銳龍7 5800X 處理器(r7)7nm 8核16線程 3.8GHz 105京東¥ 3199.00去購買?

英特爾(Intel)i5-10600KF 6核12線程 盒裝CPU處理器京東¥ 1399.00去購買?


發帖前下意識看了一些發帖時間,是2020年不是2016年。

首先,如果這個問題是2016年提出的,可以這麼說,當時intel已經有在msdt平台上取消超頻選擇的預案(kaby-lake-x那兩個坑貨就是如此),結果被AMD打了個措手不及。

結果,2017年intel不得不把原定放在hedt(類似kaby-lake-x)的6核下放到msdt,hedt那裡不得不將hcc(對應之前的mcc)下放,結果導致7920x~7980x晚了一個多季度才上市。與此同時把之前預定叫7740hq,7840hq的CPU緊急降壓,做成8250u和8550u。

2018年,intel放出9900k和9000系hedt,後者全面升級hcc核心,lcc徹底淘汰,當年AMD只是出了zen+,修正了之前一些小bug。並在2018年發布了2970wx(24核)和2990wx(32核),但由於受限於內存帶寬訪問,實際應用起來還有一些問題。intel這邊拿出了壓箱底的w-3175x(28核xeon直接下放)。

2019年,amd這邊發布了zen2,12核,16核在msdt首次登場,intel只在年底放出了笑話一般的10980xe,結果不到24h即被3960x,3970x暴打。

2020年,ces上a家發布了3990x,64c128t的怪獸。3月份intel放出了skylake系最後的倔強10900k,結果q4即被zen3反殺,自家的rkl卻跳票到2021年3月以後,讓一眾i粉紛紛歸隱。

intel的14nm已經從2015年持續至今(如果算上brw的core m,那就是從2014年年底開始),結果還要持續到2021年,10nm憋出了icl和tgl,前者ipc提高不少但主頻死活超不過4g,後者把能耗比扔掉一邊終於超頻到4.7G,但ipc提升不大。這樣icl的殘血版(緩存削減)的rkl凶多吉少,而且由於14nm晶體管密度不給力,rkl已經縮回8核,明顯是為了單線程性能一條路走到黑。

順便說一句,2020年intel兩次股票大跌,之前被炒成理財的iu也紛紛暴跌,估計i粉們沒錢去給intel護盤了(之前囤iu的小貸都快還不上了)。

因而,intel不是給對手留機會,而是躺著太久已經站不起來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