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雙CPU主板——時機已到

1999-11-15 00:00:00原創

雙CPU這個概念以前我們一直在高檔伺服器或者工作站領域裡看到,由於高檔的CPU價格昂貴,所以雙CPU或多CPU的系統很少出現在家用電腦的領域裡。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以前遙不可及的雙CPU系統終於進入了一般的家庭用戶,能夠實現家用的雙CPU解決方案,這和以下的一些因素的推動是分不開的。

微星MS6120雙CPU主板

開頭已經提到,目前市場上大多數雙CPU主板,都是以伺服器使用的型號為主,因此功能設置往往跟一般主板有所不同。比如U2W-SCSI在這類主板上是屬於標準規範,而一般家用則很少會用帶,同時很多雙CPU主板的線路設計,並沒有考慮到單CPU,使用的時候必須一次裝上兩顆CPU,MS-6120主板打破了傳統限制。考慮到成本的控制,同時一般家用,7200轉、2M CACHE的硬碟已經足夠,所以省去了U2W-SCSI,使價格更具競爭力;同時採用CPU Terminator的設計,只要在其中一個CPU插槽上插上終端器(MS6902),MS-6120主板也可以當作單CPU主板使用。

此外,主板內建W83781D系統監控晶元和TopTech(兩根CPU插槽都有),擁有4條DIMM,5條PCI,2條ISA和1條AGP,將擴充性提升到了極致。

MS-6120主板採用Slot1插槽,使用BX晶元組,既可以使用PII或PIII,也可以通過轉接卡來安裝2枚塞揚。

IWILL的DBD100

IWILL在高端的主板市場上有著非常好的口碑,以其一流的做工和質量,博得了很高的聲譽。IWILL的DBD100就是其原來工作站級主板DBL100的簡化版本。(和MSI的6120一樣,減去了對SCSI支持的部分)。

秉承IWILL一貫的優良做工,這塊主板同樣也不例外,無論是布線或做工、元件的選擇,都無可挑剔,整塊主板沒有太耀眼的功能和特點,但優良的品質和可靠的穩定性就是最大的特點。

為了配合雙塞揚的使用,IWILL同時有CPU轉接卡出售,和他的主板一樣,這塊轉接卡上居然用了5個濾波電容,穩定性是不言而喻的,不過成本相對其他產品就要高一些了,究竟是否值得就要看你的需要了。

美達雙賽揚主板——超越6ABD

提到美達,很多人會想到他的光碟機那優良的糾錯能力,其實,美達也是做主板的。美達也有一款支持雙賽揚系統的主板——6ABD。

6ABD採用BX晶元組,和上面幾種主板不同,他在主板上只有一個SLOT1插槽,所以能夠支持賽揚,在於他獨特的370轉接卡,別的卡上只支持一個賽揚處理器,而它可以支持兩個賽揚處理器,配合他的主板就可以組裝成一台支持雙賽揚處理器的計算機了。在不使用轉換卡時,該主板還可以使用PⅡ/PⅢ處理器。更另人動心的是,這塊主板的價格只要1200出頭,可能是最便宜的能支持雙CPU的主板了。

儘管價格低廉,但主板的做工沒有偷工減料,採用6層黃色的PCB,在CPU插槽附近用了22顆1000uf的金字電容,給CPU供電的線圈採用了雙線圈,由於雙線圈會使分頻電容減小,所以可以提高在高頻下工作的穩定性,而且供應電流也加大許多,板上還有4顆黃色的鉭電容。

再看看轉接卡:美達的卡和主板一樣也是黃色的,大多採用電解電容也很多,用了10顆1000uf的電容,2顆鉭電容,通過板上的跳線調節電壓和外頻。因為使用了6層板,為了在焊接時熱穩定更好,板上打了許多散熱孔,而且它還像PⅡ那樣在插口處加上了一個護套,這樣在插到主板上時定位會比較準確,長時間使用也不會鬆動。

需要注意的是,美達的轉接卡不能用在別的主板上,配合美達的主板才能支持雙賽揚,原因在於雙賽揚需要一個「i82093」扁平封裝的特殊晶元來控制,普通BX主板上沒有這個東西,而這塊晶元是做在美達主板上的。

介紹了這些產品,你有沒有找到你需要的呢?在820晶元組遲遲未能推出,VIA的晶元又因為台灣地震而難以有所作為的現在,我們沒有理由不來體驗一下雙CPU給我們帶來的急速快感!


這個真有過。

遠在cpu達到頻率瓶頸以前,就有PC嘗試過雙CPU。

伺服器上很早就多路並行,PC在發展到一定階段,也走過這個方向,但是很快就停下了。

因為雙CPU的PC沒人買。

早期的家用操作系統,是不支持多處理器的,而且受制於主板,當時的多核之間通訊經過主板晶元組,延遲很高,實際性能不佳。

雙處理器主板的成本也明顯過高,再加兩個CPU,對家用PC來說太貴了。

而且家用PC的高性能需求是遊戲,當年的遊戲支持多核心有困難。

所以,這個方向很快就死掉了。

下次再搞,就是超線程和單CPU多核心了。而且很快就解決了膠水雙核的問題。

這個路線一直用到今天。

理論上,只要你捨得花錢,家用PC多處理器也沒有問題。

中國一度有很多工包,山寨和洋垃圾的多處理器主板,這些主板和處理器都很便宜,也有很多人用這種機器當家用PC。


現在CPU性能提升困難主要指的是單核心性能提升困難,相對來說多核心性能提升就容易很多了。在有限的成本下,提升單核心性能的難度非常高,PPA快速下降。

小米11 5G 驍龍888 2K AMOLED四曲面柔性屏 1億像素 55京東¥ 4299.00去購買?

拿ARM來做例子,Cortex X1的面積差不多是A78的2.3倍,但是性能只有30%的提升,付出的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又比如說AMD那邊的Zen3,IPC提升不少,面積大了一圈,但是實際的能耗比提升微乎其微,提升IPC真的很難。

相對來說多核就簡單了,現在的互聯下做個64C/128C不難,但是絕大部分人和場景根本用不上那麼多核心,所以也就根本沒必要在做多路CPU。

AMD 銳龍9 5950X 處理器(r9)7nm 16核32線程 3.4GHz 10京東¥ 7499.00去購買?

伺服器那邊用得上這麼多核,也造就普及多路CPU了,官方就直接支持8路了。所以消費級不是不做,而是沒必要。


就因為單個CPU性能提升有限,所以人們早已把伺服器主板設計成雙CPU,4CPU以及其他特殊規格的。

多個CPU的機器很常見,常見的有雙路工作站,雙路和四路伺服器等。

伺服器不但有多個CPU,還有多個電源。熱插拔冗餘電源壞一個就拔下來,再插一個好的。這樣機器運行更穩定。

還有一種特殊情況,雖然沒有設計成一塊主板上多個CPU,但為了增加計算密度在一台大伺服器里塞下了多台小機器,這就是刀片機。每一塊刀片都是一台微型的伺服器,都有各自獨立的 CPU內存以及硬碟,它們共同在刀箱裡面運行,共用刀箱的電源以及散熱風扇。

如果這些還不夠,那就把一堆伺服器通過交換機等網路設備連接起來搭建伺服器集群。集群里的CPU數量就多了,算力很強大,功耗也是很可怕的。一些超算也是這樣搭建出來的。


雙路CPU的主板有啊,

比如說:

雙路C621主板,針對SKL-X架構的至強處理器

又比如說這種:

雙路C612主板,針對E5 V3/V4之類的

雙路不夠?還有四路的

四路還不夠?還有八 、、路的(沒實物圖,估計是不對外零售)

如果還不夠,那還可以搭更多節點。

這種主板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單CPU的核心數、吞吐量不能滿足需求,而多路CPU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這個問題,

當然多路CPU也並不是純利好,比如說搞緩存一致性是比較麻煩的。

伺服器級倒不是很看中單核性能,就我知道的很多都是對吞吐量比較看重,多路CPU因為有超多通道內存,所以可以提供超大的內存吞吐量,多路CPU還可以提供可觀的多線程性能,單CPU對於這兩點實在是趕不上。

聯想(Lenovo)拯救者刃9000 2020英特爾酷睿i7遊戲電腦京東¥ 10499.00去購買?

雷神911黑武士三代 10400F+16GB+1660S+512GB京東¥ 5399.00去購買?

華碩(ASUS)天選2 15.6英寸遊戲筆記本電腦(新銳龍 7nm京東¥ 9999.00去購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