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愛的感受也不同。你們所經歷的,對愛的認知有哪些?


很多人對愛的認識還停留在小說電視劇的幻想層面,以及將愛簡單地等同為愛情,存在著許多誤解,這裡我想引用兩段話,

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的傾向性,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愛的藝術》

有的人把全部情感,傾注在一條寵物小狗身上,把它當成真正的家庭成員看待,給它喫最好的食物,經常給它梳毛、洗澡,每天親近它,摟抱它,教它玩各種遊戲。小狗突然生病,我們可能放下一切事情,帶它去看寵物醫生。小狗突然走失或者死亡,全家人悲痛至極,如喪考妣。對那些寂寞而孤單的人而言,寵物就像他們的生命,是人生的一切,在他們看來,這不是愛又是什麼呢?但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並不同於人和寵物的關係。首先,我們和寵物的溝通相當有限,我們不知道它們每天在想什麼,卻一廂情願,把想法投射到寵物身上,甚至引為人生知己。實際上,這只是我們的主觀願望罷了。其次,我們喜歡寵物的原因是:它們表現乖巧,任憑擺弄。如果寵物不聽話,破壞傢具,隨意大小便,甚至咬上我們幾口,我們可能棄之不顧,甚至趕出家門。還有,要改善寵物的心智,我們只能把它們送到寵物馴養學校。若是某個人與我們相處,局面就完全不同了,我們必然容許他(她)有獨立的思維和意志,因為真正的愛的本質之一,就是希望對方擁有獨立自主的人格。最後一點是,我們豢養寵物,只是希望它們永遠都不要長大,乖乖地陪伴我們。我們看重的,是寵物對我們的依賴性。--《少有人走的路》


愛就是無論何時他牽起你的手,你都會和他走。即使知道不會有結果也要陪他走一程。


關於這個問題,我推薦你讀一讀 20 世紀著名心理學家艾裏希·弗洛姆的《愛的藝術》。說來奇怪,在學生時代,我們會花十多年的時間來學習科學文化。進入職場後,要花幾十年的時間來鍛煉工作技能。可你是否意識到,愛這門藝術同樣需要用大量時間去掌握呢?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過:「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一句話道盡了沒有掌握科學育兒方法的父母,會給子女帶來怎樣強烈的影響。放到親密關係中也是如此,如果不知道怎樣去愛與被愛,我們可能會經常在感情中「踩雷」,慢慢毀掉原本美滿的愛。


在心理諮詢的工作中,我有很多來訪者就是如此。他們渴望安全感,希望戀人不在身邊時給自己發來照片和定位,不斷追問對方是否愛自己。要是戀人無法滿足期待,就各種作和鬧,然後開始了 TA 是不是還愛我的考驗。根據弗洛姆的觀點,這是典型的「接納傾向型」。把愛直接理解為被愛,總想要依賴另一半,從他身上索取些什麼。如果不明白得到愛的前提,是有去愛一個人的能力,愛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必然會摩擦不斷。


所以,這本書最重要的意義是:提醒大家在追逐權力、地位還有金錢的同時,不要忘了把時間花在愛的藝術上,修鍊自己去愛人的能力。接下來,我想從三個問題入手,帶你領略《愛的藝術》這本書中心理學大師弗洛姆的思想精髓。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愛是積極的活動,還是被動的情感?


很多人把愛看成是被動的情感,對於親密關係的期待,就是找到那個合適的人。彷彿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或者天女,從此就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如果你帶有這種思想,可能蹉跎了很久,也等不來一個心動的對象。正如我的來訪者傾訴的那樣:「相親了十多次,碰到的人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很難想像跟他們過一輩子。」


如果把希望都寄託在對方身上,幻想在遇見的那一刻,他就是契合度百分百的靈魂伴侶,那我們必然會有期待落空的挫敗感。因為不經過磨合,另一半很難瞭解並做到你心中 ABCD 項標準。就像我經常打一個比方:如果你想找一個普通的零配件,多逛幾家五金店就可以。如果需要的是特殊型號,可能跑遍所有商店都不一定能買到。只有主動去適應,跟戀人協商自己想要的狀態,纔有機會訂製出滿意的關係模式。


如果把愛理解成被愛,我們往往會專註於提高自身魅力,吸引優秀的人來喜歡自己。我身邊一些女孩子非常熱衷於打扮:買「斬男色」口紅,下單凸顯身材和氣質的衣服,喫土也要搶購大牌護膚品。她們的心聲是:「如果我變成好看的小仙女,應該會有一個欣賞並且喜歡我的他吧。」於是幻想變美了之後,整個世界也會對自己更友善溫柔。


對於男生來說也是一樣。他們不再費盡心思地追求女孩子,而是把精力更多花在賺錢和打拚事業上。朋友 A 君認為:「只要我有房有車有地位,想找一個漂亮女朋友還不是分分鐘的事。」覺得要收穫愛的前提,是自己在同齡人中足夠優秀。


這樣的觀念,雖然能激勵我們變得更好,但也忽略了去享受親密關係的快樂是跟喜歡的人建立深刻的情感聯結,彼此陪伴,一起創造美好的相處時光。得到真愛的途徑,或許並不是努力提高顏值和物質條件,而是願意跳出自我的小世界,主動去愛一個人,發自內心地關切 TA 的喜怒哀樂。

就像馬克思說的那樣:「在人與人的關係裏,你只能用愛去交換愛,用信任去交換信任。」想要獲取真愛,我們首先要有去愛人的能力。如果自身條件很好,卻沒有跟別人建立聯結的願望,那優秀的你可能依然是單身狀態。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本內容來自講書

講書

愛的藝術

覃宇輝

愛是一門藝術嗎?如果愛是一門藝術,那就要求想要掌握這門藝術的人有這方面的知識並付出努力。《愛的藝術》這本書是德裔美籍心理學家和哲學家、法蘭克福學派重要成員艾裏希·弗洛姆的著名作品,自 1956

¥0.00 會員免費


愛是一種積極持續的情感,也同樣是一個決定。分為5個要素:積極的給,瞭解,責任,關心,尊重。


愛在百度上有定義。我還抄下來過!我理解為不計成本,不計回報的對一個人的付出和照顧!

愛是一種自發行為,心裡活動。具有主觀能動性!愛的起點,對於異性相吸來說,起點閃光點!是喜歡他或她,並為之付出努力和長情的陪伴!但是要經歷痛苦跟覺悟,明白她跟你不一樣,她不那麼喜歡你。你的佔有慾無法實現時候,你的喜歡隨著時間,付出,陪伴,打破佔有慾幻想,升華為高階的喜歡。你的依戀感、幸福感都被你所在乎人的所牽動著。

也就是她高興,你高興。她傷心,你傷心。


我給愛分相互和單方面。

首先是在你單方面愛別人的情況下。最好就是學會尊重她的意見,你可以試著在生活中感動她,但是不要做越界的事,不要以偏執的心態去幹擾到別人的生活。

那其次是在別人單方面愛你的情況下。你就該學著如何體面委婉的拒絕她,別讓她在你的身上浪費新力,否則你就要對她負責,因為感情的事情就怕糾葛,越纏越緊,到最後再扯斷傷人不淺。

最後就是兩個人相愛。最喜歡的一種模式就是,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當然,最重要的是能夠一起開玩笑。~ 兩個人生活上不僅是個成熟的大人,同時也是幼稚的孩子。


愛是我從小到大不會做飯,因為有家人肯定不用我做飯。但是後來我遇到一個人,我願意學習做飯,願意第一次做飯給她喫愛是我自己不願意扒蝦喫,閑費勁,但是我願意扒了一隻又一隻,放在父母的碗裏。放在她的碗裏

很喜歡這個理解,很現實很夢幻很殘忍也很真切


愛情的三要素:激情、親密、承諾。


努力後,隨緣


遇到一個人,想要和他到白頭


必定需要付出。


相互包容,相互理解


一輩子兩人三餐四季,如是而已


愛是什麼?人類根本區別於動物的我認為不是智慧吧,而是多出了這些豐富的情感。可是這些情感對於人類進化上卻是沒用作用的。愛對於每個人的定義也是不同的,對於我來說愛情是童話,是美好的。要是愛上一個人了那便努力把他變成美好的樣子,少一些計較少一些經營。愛對於人類生命來說必不可缺,希望世人能珍惜得到了的美好,在一起的時候少一些懷疑,失去也少一些懷念,相見別恨晚。別窮其一生滿是遺憾了。


相互扶持照顧

從此包容體貼


謝邀!愛的呈現形式很多樣,比如母子之愛,情侶之愛,朋友之愛,還有更廣博的悅納一切的愛......


平淡與激情相互交織,愛與恨共同存在,分開即想念,卻又不會是生離死別


具體愛的定義我說不上來,我只知道,愛是要懂得去付出,理解,和包容!


愛就是難過的時候讓你笑起來的東西。


善意,牽掛,陪伴的渴望,想念時內心的滿足、溫暖與寧靜,由此而生的對責任的思考和勇於擔當,以及對生活的憧憬與感動。


在愛情裡面,忠誠是第一位。


不是什麼一人兩房三餐四季,不是網路鼓吹的在一起,也不是任何人都能統一的正確觀點。

愛就是愛,是兩個人的點點滴滴,滴滴點點。

你愛我嗎?

愛。

好巧,我也愛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