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碗燙不燙手看的並不是薄厚,而是器型。

清朝雍正年間民間流行的是碗+蓋,就真的是飯碗,折沿幾乎沒有,那時候的碗主要考慮的是實用,能多裝東西,所以折沿是要被盡量省略的部分。看著電視劇裏演的好像都很講究的樣子,其實老百姓家裡用不起蓋碗,蓋都是後來經濟條件好了才配上的。

我們現在流行的蓋碗,大多是叫「折沿蓋碗」的一種器型,碗四周會有更大的弧度延伸出來,其實燙不燙手,主要看的就是這個折沿的大小,折沿大就不容易燙到。

至於薄厚的問題,我認為唯一的差異就在於「溫杯」,薄的蓋碗熱得快,可冷的也快,溫杯時,我們希望讓蓋碗在變熱後能多保持一段時間,尤其是在開闊的環境裏,或是冬季這樣比較寒冷的天氣裏,熱一點的杯溫可以激發茶的香氣,而薄壁的蓋碗往往在這方面的表現會略差一點。

從我個人看,我對蓋碗的要求有三個:

1、不燙手

2、盡量薄胎

3、器型要好看

喜歡薄胎的原因很簡單,看起來好像更精緻一點。

【蓋碗】「買非試用茶品可減30元」德化景德鎮不燙手(聯繫客服)-淘寶網?

item.taobao.com圖標

以上,個人觀點,供參考。


厚壁泡出的茶湯更醇厚

薄壁泡出的茶湯更香

(同樣的茶湯倒入不同厚薄的茶杯也是這樣的規律,因此需要搭配選擇)

茶器不分好與不好,只有合不合適。

取決於你想要的茶席效果。

多嘗試,自然會知道泡什麼茶、自己想泡出什麼效果,應該選用哪個茶器。


個人覺得薄壁的蓋碗更好一點。


看泡什麼茶來論,如果是泡鐵觀音蓋碗薄的好,巖茶就可以用厚一點的。


好不好的標準是啥?

1,燙不燙手?

2,是不是優質的瓷器?

3,有不有利於泡出口感更好的茶?

4,以上選擇全對?

================

1,燙不燙手,看器型,和薄厚無關

2,是否是優質的瓷器,優質瓷器涉及到燒造溫度,釉料成分,是否有藝術價值,心靈想像空間

3,有不有利於泡出口感更好的茶?

口感更好的茶主要看 投茶量、茶水比、水溫、坐杯時間,注水方式,水質選擇等等因素

如果是為了悶泡可以選擇紫砂壺,為了喝老茶,可以煮茶,自製奶茶。

4,我順便搭車請教路過的老師,厚壁薄壁,哪種燒造更難,燒造溫度更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