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害不敢講,不說你發出來的這把壺,我們就來認識民國綠這款泥料。

首先民國綠就是一款標準化工泥,為什麼這麼說呢?看民國綠的定義和來歷:

1933年窯業科獨立,成為江蘇省立宜興陶瓷實用職業學校,王世傑隨為首任校長,他任職期間指導制訂了諸多教學措施,發明瞭用鋼板蠟紙刻上字畫,油印到陶坯上,供學生練習刻字的方法。他親自研製成功紫砂咖啡具內用乳白釉,並在紫砂泥中加入氧化鈷,製成墨綠泥,成為當時的「民國綠」

看清楚了嗎?這款泥料是加入了化工料氧化鈷調配出來的,因為是民國期間纔出現的,所以叫民國綠。

但是你也不要談化色變,像顧景舟和蔣蓉大師都用這個泥料做過壺,有興趣自己查查,而且民國綠比一般的泥料還要貴。

至於泡茶對身體有沒有害,這個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民國綠就是化工壺的代表。


分享最接地氣的紫砂知識,去偽存真,共同進步!

一說起「民國綠」紫砂壺,很多壺友會覺得這是個霧裡看花的問題。畢竟!談化色變,這是很多新手朋友最擔憂的問題。下面,我們就樓主圖片中的壺,進行簡單的分析說明下:

1:首先,要清楚的是:根據書籍記載「墨綠泥」「也被稱之為「民國綠泥」,屬於綠泥類。

2:民國綠泥,將著色金屬氧化物氧化鈷,適量加入本山綠泥中,配製而成的一種紫砂色泥。經燒成後, 呈深綠色至墨綠色。其呈色的深淺,隨氧化鈷加入量的多少而定。這就很好的解釋了:民國綠並不屬於原礦紫砂泥的範疇。

3:現如今,民國綠紫砂壺,在某寶上可以說是隨處可見,並以「原礦」和「特價「的標籤居以榜首。很多消費者卻不知: 造假者用各種劣泥冒充好泥,各種化工色素無節制的添加的現象,在市場上層出不窮。

4:值得一提的是: 市面上普遍的民國綠,與早期大師所製作的民國綠,是有本質上的區別。如果您看到綠的刺目的壺,或者是賊光賊亮的壺,建議避而遠之。對初涉紫砂的愛好者而言,建議不要過度追求「低價原礦民國綠「。在不具備辨別能力下,罕見的撿漏很容易讓你買到有害的化工壺。

如果有更多關於紫砂壺的意見與建議,歡迎關注【莊莊紫砂】,也可以私信留言莊莊哦~



現在市面上有非常多的民國綠作品,但很多朋友對綠泥、墨綠泥,以及民國綠容易混淆,以下大概說一下它們的區別,以及重點說一下市場上的民國綠泥壺。

1、綠泥:綠泥是紫砂礦料一個大類,也稱本山綠泥,本山是指黃龍山。

2、墨綠泥:是綠泥的一種,是紫砂泥中的夾脂層,非常稀少,礦料外觀顏色比一般的綠泥顏色要深,稱為墨綠泥。

3、民國綠泥:民國綠泥是將氧化鈷加入本山綠泥,是人工配置為數不多的紫砂泥之一,燒成後呈深綠色或墨綠色,之所以叫民國綠,是因為這個練泥方法始於民國時期,宜興陶瓷職業學校王世傑先生,由於原料昂貴,只有少數制壺名家能夠使用,這在當時是個了不起的創新。

關於本山綠泥,以現在泥料市場的價格,平均要2萬一捆,屬於比較貴的泥料之一,價格高,量少,所以市面上真正的本山綠泥作品是很少的。

關於墨綠泥,因為墨綠這兩個字跟民國綠泥燒成以後的顏色非常接近,因此很多人會把墨綠泥以為是民國綠,事實上,本山綠泥和墨綠泥燒成後的顏色是淡黃色。

重點說一下民國綠泥,真正的民國綠是在優質的本山綠泥裏添加適量的氧化鈷,本山綠泥原料昂貴,是泥中精品,氧化鈷是一種低毒化學物質,長期直接接觸鈷原料的接觸者可能出現呼吸道過敏,體質下降等癥狀。但在泥料的練制中,對鈷原料的添加控制在0.3%以內,經過高溫煅燒的過程,泥料中的礦物元素形成穩定的結構,只有在濃硝酸和氫氟酸的高溫高壓下進行消解,使得這些金屬元素重新溶解出來,因此我們日常使用,是安全的。

現在市面上各種各樣的民國綠,又是怎麼回事呢?我們知道真正的民國綠是優質本山綠泥加入氧化鈷調配而成,價格不菲,量極少,作為紫砂從業者,除了博物館,平時幾乎見不到真正的民國綠。但市場上卻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民國綠作品,基本上是低劣泥料和毫無節制的添加化工料的結果。

就跟大紅袍泥料一樣,因為喜歡的人多,因此市場上有太多太多大紅袍作品,而大紅袍也是極為少量的泥料,製作難度也大,恰恰是它的少和好,成了大家追捧的理由,於是這個市場需求就被人利用起來,購買的朋友其實很難分辨真假,這種情況下,不要輕易下手這類作品是最好的辦法。


墨綠泥是將本山綠泥添加適量的白泥,再添加氧化鈷,即成為墨綠泥,民國綠也是以本山綠為底料,添加適量氧化鈷而成,墨綠泥可作裝飾用泥,亦可製成全壺。

然而市場上更多的民國綠則是在紫砂壺上噴漿,而不是經過陳腐的墨綠泥,只有外表一層是民國綠的顏色。這種化工壺對身體是沒有好處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