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當初與我老婆一起讀圍城,約定都不看書評,看完後交流讀後感,令人喫驚的是我們對方鴻漸和孫嘉柔的理解有很大出入,記得好像爭論了一個小時。。。

從此以後,我才真正理解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然而當下一些讀書軟體我們應該怎麼去對待呢?


可以讀書為什麼要聽書呢?


不是沒有好處的,我會聽到好的書,把它記下來加入書單,避免找書的麻煩


知識類的書,或者打發時間的書可以聽音頻,有思想的書還是看原著吧,不然容易被別人讀書的情感帶著走


本人不喜歡聽書,個人認為,讀書是一件靜下來,沉浸去的事情。而聽書,感覺永遠在外面,難以進入其中。我現在用一些FM類的APP主要是用來聽一些課或者是偶爾睡前聽一下。


沒怎麼聽書,堅持不下去。不如看書感覺對自己更合適吧。

不造哎,我都是先自己看,再纔有可能去聽的。

因為聽書一般都是在稍微有點忙比如整理東西、打掃衛生這種時候,如果聽一本沒看過的書……嗯……中間走個神就不知道在說些什麼了,強迫症比較難受,會倒回去重聽 (?`~′?)

另外,讀書的時候眼睛和耳朵帶來的感覺真的很不一樣,總覺得聽書軟體裏的語音讀不出文字的魅力,所以還是自己看的時候比較多。


我個人聽書四年,雖收穫了很多的新觀點,但慢慢發現一個致命問題。

以至於現在只要一有時間我就必須聽書,否則感覺非常浪費時間。

但是,慢慢的我發現一個致命的問題,我丟失了深度思考的能力,這直接導致了我失業。

慣性的一有問題就從聽書app搜索答案。只用耳朵就可以收穫答案實在方便。然而想想這麼多年來這麼努力的學習新事物,可整體思維還是很慢。

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總結,我發現書光聽沒用,吸收率很低,看原著也不一定有用。

最有用的是及時輸出,經常輸出。例如,我來知乎回答問題就是為了鞏固我所學的,幫助不知道的


聽書app的話,我其實很少用的,一般用來做一些英語聽力練習。讀書軟體的話……其實我想說,不管是聽書軟體還是讀書軟體,用它的時候都要明確自己的目的。書那麼多,不去分辨,就容易在讀書軟體中迷失(什麼書都想讀,最後什麼書都沒有讀)。像我自己用讀書軟體,我會選擇一本書,然後在我讀完它之前,我不會去找另一本書讀。


記得當初與我老婆一起讀圍城,約定都不看書評,看完後交流讀後感,令人喫驚的是我們對方鴻漸和孫嘉柔的理解有很大出入,記得好像爭論了一個小時。。。

從此以後,我才真正理解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然而當下一些讀書軟體我們應該怎麼去對待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