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能培養孩子的學習內驅力,但萬一輕鬆導致無壓力,對分數無感怎麼辦?

嚴厲能鞭策孩子學習,但萬一逼使到厭學怎麼辦?


這種問題怎麼可能有標準答案呢。一百個孩子需要一百種教育方式。看你家庭條件,看孩子的基因,性格,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只能說因材施教,根據孩子的情況不斷調整,這世界沒有一种放之四海皆準的教育模式。


謝邀。

舉個例子,依戀類型分為安全型、痴迷型、恐懼型、疏離型四類,很多人受其誤導,常常對號入座。

然而在真正的心理學中,是給出人們在憂慮和迴避兩個維度的相對位置,並不是將人們刻板地劃入其中某種依戀類型。

佛系教育和嚴厲教育,很難是涇渭分明的,往往會交織在一起。

教育需要考慮和評價的信息過多,無法用好壞來評判教育方式,更難以得出明確的答案。

思考教育問題,要克服個案這種鮮活性效應造成的巨大幹擾,提供幾個經過反覆檢驗的心理學結論。

大多數人都是結果論者。

教育的嚴格程度與家庭收入呈顯著正相關,越是收入高的家庭 ,對子女越嚴格。

經過多元分析和路徑回歸後,學生的學業成就,與智力和家庭收入呈顯著正相關。剔除智力這個大部分由遺傳決定的變數,學業成就所對應的決定性變數是家庭收入。

收入和學歷呈顯著正相關。

推演:

高學歷和收入家庭,培養出取得高學業成就的子女更容易,取得高學業成就的子女,未來更可能獲得高收入,大多數人是結果論者,子女會感謝父母曾經的教育方式,而大部分高收入家庭採用的,便是嚴格教育,在多元分析中,已經將教育方式這個變數排除了,教育方式並不是顯著相關變數。

低學歷低收入家庭,培養出取得高學業成就的子女更困難,未取得高學業成就的子女,未來更可能處於低收入水平,子女會抱怨父母曾經的教育方式,無論採用的是佛系教育還是嚴厲教育。

如同在心理學研究結論中,男女都是很在乎異性長相的,而男性的高收入,是可以彌補其長相上不足的,同理,高家庭收入可以彌補很多其他問題。

現代社會經濟基礎的重要性已經遠超任何時代,對於不少家庭而言,面臨的問題並不是選擇何種教育,而是貧窮已經成為一種原罪,不少人為了營造一種虛假和諧,否認起跑線的存在,可真實的世界,每個人的起點不同,是真實存在且毋庸置疑的。

心理學研究結論所支持的,什麼教育方式好?有錢才是真得好!

事實的真相往往都不是美好的 ,而是格外殘酷的,人要學會的是看清真相也能勇敢面對。


積極主動採取行動,心態平和面對結果。

佛系,我的理解就是不強求(貪)不生氣(嗔)不刻意(痴),很適合用到面對結果上。

但是教育的起點不能啥都不做,還是要積極採取行動,否則那就不是佛,不是靜待花開,而是懶和不負責任。

種盆花都還要澆水施肥鬆土除草捉蟲呢,何況教育孩子。


個人偏向嚴厲教育

自控力差是大部分孩子的情況,對於自控力差的孩子,不逼逼是出不了成績的。

我小時候有小聰明,圍棋很棒,拿過不少市級冠軍,但在進省隊那刻,我反抗了,因為圍棋訓練幾乎佔用了我所有打球的時間,因此我反抗了,父母也沒有堅持,由此就和省隊擦身而過……

多年過去了,才感覺那時自己有多傻,而多想若那時父母能堅持送我進隊該多好啊! 在省隊里,打球時間更多,未來的人生或許也有更多的可能性~

這位看著他們長大的,就是佛系教育家長們嗎?


嚴厲教育一定逆反,只是早晚的事。

嚴厲教育是抽打,只要抽打停止,人就想停下來。

總不能抽打一輩子吧,小時候家長抽打,長大以後自己打自己。

聽起來奇葩,你看看有多少人在焦慮,在自我否定,這就是心理上的自我抽打。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