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大一 大學語文老師問我們你們初中小學是否覺得那些所謂朱自清之類的名篇並沒有感覺到多美 甚至沒有一些現在的網路寫手文筆好詞藻華麗優美 老師解釋說是因為那時胡適提倡白話文當時並沒有好的白話文散文 朱自清魯迅的文章在當時可謂是好的白話文 所以很高榮譽 而在當今白話文已相當熟練 所以當今作家並不比當時寫手差 一代是比一代優秀的 我想問問這種觀念對嗎


首先不知道貴校中文系水平如何,如果好好讀完文學史想必老師不會這樣下結論。魯迅的功過是非雖然沒有像正統文學史那麼完美,但也差不多。當年魯迅死的時候,文青們都跟喪失了精神支柱一樣。直到現在魯迅並不過時,村上還說自己受魯迅影響呢

謝邀。

我國的教材和課堂,有時會錯把【歷史意義】當成【文學價值】來灌輸。

很多語文書上的名篇我都不喜歡。

解決方案有——

1.去讀他的書,你可能對他的認識會有改觀。

2.不喜歡就不喜歡。明白他的價值就好。作為前浪,他給後來的更高質量的中國文學奠定了基礎。感謝他,雖然我不喜歡他。


我覺得,朱自清的文章的確有一些過譽,沒有深意。

但是魯迅先生的確是一個超越時代的人。值得讀一讀。

2020年書

這個是我多年以前的回答,哪個時候好像是16歲吧,多少年後回來在看這個評論,很大一部分是後悔的,可能是因為我現在長大了吧。

本來想來把這個評論刪掉的,但是我想想,還是留這吧,在知乎的第一條評論, 雖然現在看見了有點想笑 我希望能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在放這樣的小聰明。


我可以這麼告訴你,完全沒有過譽,你們老師這麼說完全是為了能和你們溝通,或者她還沒讀懂朱自清和魯迅,這麼說吧,朱自清散文大多寫景或者寫一些家庭瑣事,但是其背後卻有不為人知的內心酸楚,而魯迅,大多褒貶時弊,其思想很有見地,二者的散文,沒有在文學上浸淫幾十年,難以理解,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說魯迅文章難理解,朱自清散文誇誇其談。都是自身文學功底的缺失。至於你們老師說,現在網路寫手辭藻華麗什麼的,那都沒有情感,堆砌辭藻的文章,乍一看,好像美得不得了,但是讀多了,內心就會有點空虛。再說了,辭藻華麗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作為後人,不懂得前任開路的艱辛,反而有種瞧不起的意思,這本身就是一種褻瀆。說了這麼多,我也是成了一個教書匠,纔能有這麼多理解,因為我要給我的學生講課文,要是我,我會怎麼寫,但是作者又是怎麼寫的。他為什麼這麼寫?又表達了什麼情感?這是不是語文老師的靈魂三問?也就是我是一個老師,必須對學生負責,一個字一個字的理解課文。我估計也是我剛從事這個行業吧,所以這麼認真,可能以後麻木了,就不會了吧?我告誡你一點,沒有親身體會前,不要隨便否定一個人,我看很多人說朱自清的散文華而不實,其實非也,其中自有奧妙乾坤,我不想一個一個的辯駁。但是內心還是憤慨,憑什麼一羣看了幾個字的人,就能這樣詆毀一個文學大師


朱自清寫景有些難副盛名吧。尤其是《荷塘月色》,原本就是一篇小品,後世卻當作大作拜讀。而且就文采本身來說,實在普通甚至平庸。一連串的明喻很是單調,而且喻象也是含糊不清(翹愣愣如鬼一般?)。整體文學價值遠不如《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朱自清本人太過嚴肅,不適合寫景,畫面構造比較生硬。個人覺得寫景寫遊記最牛逼的還是鬱達夫


魯迅暫且不談。他的小說、散雜文、詩歌都含有沉甸甸的思想。閱讀時「會對自己靈魂深處剜割」,深刻到我不願意去讀,儘管現在主流教育提倡給學生樹立批判社會、介入社會,體驗生活的意識。事實上我也沒這個文學水平與思想沉澱。

朱自清的辭藻在《荷塘月色》等篇中確實華麗,從寫景抒情的角度來看是登峯造極,但脫離我們對此文的思維定式,《荷塘月色》似乎有些故作矯情。閱讀時明顯會感覺到此文意境的高高在上,但並不貼合自然。

我個人更喜歡平淡些的文章。娓娓道來間敘真情,情到深處催人淚下,自然而不嬌柔做作,如《背影》。題外話,《背影》的開頭我是很喜歡的。以至於我現在寫作文都有一種「如果開頭的那幾句不影響閱讀就直接刪去」的癖好。
魯迅的文章值得人看一輩子,你說他是否被過譽?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想說這時我纔算把朝花夕拾看懂一點兒了,感覺在這迷茫的時期讀讀迅哥的作品挺有啟發性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