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27年以來首次再現致命乙型流感病毒,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最新數據:全美範圍已有1300萬人感染,造成死亡人數高達6600人,加州、紐約均在高危城市之列,堪稱過去40年最致命流感之一。

目前全美50個州里,有48個州出現流感疫情,其中32個州流感活動水平維持高位,人口稠密的紐約、華盛頓和加州無一倖免,紛紛中招。

其中路易斯安那州疫情尤為嚴重,新奧爾良一家兒科護理機構數據顯示,去年7月31日—11月21日期間,兒童確診1268例乙型流感,其中23例住院。據當地媒體報道,有的孩子甚至因為感冒引起腦水腫,壓迫視神經造成失明。

目前,美國醫院已經限制訪客,以控制流感的傳播。

一些醫院正在採取額外的措施來防止病毒的傳播。如果沒有注射過流感疫苗,來醫院的訪客戴口罩才能進入。因為疫情嚴重,威斯康星州的兒童醫院從上周三開始禁止12歲以下的兒童來醫院問診,需要醫療幫助的兒童只能在線諮詢。

原文地址:https://m.baidu.com/sf_baijiahao/s?id=1656402685866575405wfr=spiderfor=pc


今天一覺起來收到了國內親戚朋友的輪番問候,紛紛發來美國今年爆發最嚴重流感,死亡逾六千的新聞,有的問我是不是真的,有的要我小心一點。

我的回答是:當然不是真的,去年更加嚴重呢

這可不是我在瞎掰,在某不知名瀏覽器輸入「flu death 2018 usa」就能得到以下頁面。

某百科說,2017-2018的流感季節,經估算已經引發了959,000例住院,造成79,400例死亡

(註:把2018年說成去年是口誤,我們將錯就錯以2018年來展開說明!)

在聽到我這麼一說之後,所有對話框都凝固了,雖然大家什麼都沒有說,但我知道他們心裡在想什麼

什麼流感這麼可怕?為啥我在國內沒聽說過?

作為一個平平無奇的研究生,我只能通過CDC(疾控中心)和世衛組織給出的數據報告和測量標準,試圖解釋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的數字,以及我們能從中得到什麼。

如果出現任何錯誤,敬請斧正

1、CDC的統計數字是如何得來的?

79400,並不代表著有接近八萬人到醫院去看病,發現是流感,而後不治去世。

這個數字代表的是本季度的Estimated Burden——通過一個模型,CDC推演出來跟流感有關的死亡有可能會是多少人。

我來用極其粗糙的語言解釋一下這個模型是在幹什麼

假設A市有1000個人,有10個小區,每個小區住了100個人

有一天,其中一個小區里,卜眾耀先生髮燒了,來到醫院看病。醫生進行了診斷,發現是流感病毒引起的發燒,報上了這個系統模型,卜眾耀先生拿了葯就回家了。

聰明的系統想,卜眾耀先生家裡上有老下有小,他感冒發燒,大概率會傳染給家人吧,於是進行了一次檢測不足校正(underdetection correction)推演出了該小區將來可能要患病的人數。

果然,雖然卜眾耀先生年富力強,吃了葯就好了,但是卜眾耀的爸爸卻要來醫院裡打點滴。

系統發現,每個一家五口裡,就有一個卜眾耀的爸爸需要被醫院收治。這個城市裡年輕人共用辦公區,老年人共用菜市場,如果這個小區開始有了,那下個小區應該也不遠了吧。

於是結合本市人口,系統推演出了可能患病,以及住院的人數,以便醫務工作者做好應對準備。

令人悲傷的是,雖然卜眾耀的爸爸打了幾天點滴就康復出院了,但有一些人因為延遲治療,或者本身的複雜病情,引起了併發症去世了。

根據收治病人里的死亡率,系統再次推演到A市有可能能得病的人群,無法自愈而住院的人群,以及死亡人群。

理論上來講,如果A市非常小,大家都很容易有密切接觸(共乘交通工具,共同生活等),又沒有疫苗,那麼系統會預計有1000個人可能得病。如果每五個人就可能有一個住院,那系統將預計有200個人會來住院。如果每十個住院的人中出現了一例併發症死亡,那麼預計的死亡人數就是20人。

同樣的情況,如果A市有100萬人,那麼預估死亡人數,就會是兩萬人。而這假想的兩萬人里,可能有一萬五千人從來沒有到過醫院看病,最終死亡的直接原因更不是流感。

這就是我們在微博上看到的,CDC發布的預測數據的來源,它是一個preliminary(初步)的 estimate(預估)

那這個數字靠譜嗎?不會高估或者低估死亡人群嗎?

2、這個數字還會上升或下調

每個月,這個模型通過新數據進行調整——根據全美13個流感監測點,覆蓋的9%的人口中的感染人群,住院人群,疫苗普及率,疾病亞種,易感人群,高危人群,死亡人群等等,進行動態推演

而本文中一開始出現某百科頁面里記錄的79400這個數字其實已經過時了,現在顯示在CDC官網的數字是61,099

簡單講,就是2020年了,我們還在整理2018-2019的數據,而完全穩定的數據,大概需要整個季度結束的兩年後才能算出來。

可是六萬人還很高啊!你說這些都是預估的,為什麼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數字呢?就是那種死亡證明上就寫著死因是流感的病例有嗎?

關於這個問題,CDC官網也給自己提出了同樣的靈魂拷問

3、為什麼數字預估,不使用收治流感病人中的實際死亡人數作為參考呢?

接下來是一段平平無奇的翻譯:

問:為什麼疾控中心不採用死亡證明上寫明為流感致死的數據作為依據呢?

答:因為季節性流感有可能會帶來其他併發症引起死亡,例如肺炎,心臟衰竭,哮喘,等等。因此我們發現流感並沒有被作為死因在死亡證明上進行充分的登記。這是因為不是每個得了併發症的患者都接受過流感病毒檢測,尤其是老年人這樣的高危人群。而即便病人接受了流感病毒檢測,也不一定能檢測到,因為被感染後可檢測到的窗口時間非常有限,而多數人在感冒初期並不會去醫院看病。除此之外,有一些死因——尤其是在65歲以上人群當中,是與繼發性併發症有關的(包括病毒性肺炎)。來應對流感所引發的併發症,和繼發性併發症有可能引起的死亡,必須要採用演算模型。如果僅僅用死亡證明上的數據進行參考,那我們將會大大低估流感的真正影響力。

看完這個問答,我想起來其實我的爺爺在這個模型中也會被算作流感相關去世的。

當時爺爺感冒了,鼻子不通氣,在房間里咳痰時一口痰堵在了喉嚨里,引起了窒息,最終導致死亡。但是我也很確信,爺爺的死亡證明上,不會有流感這一項。更沒有人會多想,這流感引發的死亡。

可能大家已經發現,CDC統計流感死亡人數採用的邏輯,不是「得了這個流感會死」,而是「如果他沒有得這個流感,搞不好不會死」來最大程度地囊括可能會受到影響的人群,給出數據的。

4、那我硬要一個流感死亡人數可不可以?

可以,通過來自NCHS(國家健康中心)的統計數據,我們可以看到Number of Influenza Death (流感死亡人數)從本流感季節2019年10月的每周16個人開始,逐漸走高到2020年1月的224人。

(2019年十月)

(2019年十月)

由於這個頁面每次只能顯示三周數據的反人類的設計,我不得不瘋狂截圖並且算出來總共死亡人數為860人。

這860人中,自然沒有包括由於流感引發的各種併發症導致的死亡。雖然數字小了很多,但每一個數字,依然代表著一條人命。這篇科普也絕不是想說美國流感其實不可怕,不用擔心。恰恰相反,我希望大家都能夠「怕」,有常識地去「怕」

流感並不新鮮,也常常沒有被當回事,從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開始,來自同一科的病毒就沒有離開過我們。從疫苗出現開始,六十多年來,世衛組織每年根據全球最早出現的流感病例,來判斷哪一款流感會大規模流行,從而準備相應的疫苗。但儘管如此,2009年墨西哥H1N1爆發的時候,我們還是顯得那麼的被動。

可是盡人事,聽天命,不是本來就該做的嗎?及早接種新疫苗,注意個人衛生,感冒時帶口罩,遮擋噴嚏咳嗽,勤洗手,仍然是最有效的對抗流行疾病的方式。在保護自己的同時,也保護身邊的高危人群——孕婦,65歲以上的老人,5歲以下的兒童,還有很多患有複雜疾病的人群(糖尿病,心臟病,心肺疾病等等)。

CDC這個數字,有你我的努力,就會降下來。


Humans are not invincible, we never defeat the nature, we only learn to live with it. In grave epidemic, an honest report can be underestimating the circumstances, let alone a dishonest one. Knowing is as important as doing for knowledge leads to deeds and deeds are what protect us from death.

reference

Reed, C., Chaves, S. S., Kirley, P. D., Emerson, R., Aragon, D., Hancock, E. B., ... Laidler, M. R. (2015). Estimating influenza disease burden from population-based surveillance data in the United States. PloS&>, 10(3).

https://www.cdc.gov/flu/about/burden/how-cdc-estimates.htm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influenza-(seasonal)

https://gis.cdc.gov/grasp/fluview/mortality.html

https://www.cdc.gov/flu/weekly/overview.htm#anchor_1571168571051


怕打臉, 還是把這個問題也列進來, 大家自由討論吧:

台灣專家推斷新冠病毒發源於美國,因為美國有全部五個病毒族群,這靠譜嗎??

www.zhihu.com圖標

個人看法不重要, 事實真相不知道!

原答案:

2019-2020年度 第一周

看你怎麼理解了, 這個新聞跟很多其他新聞一樣,也就是新聞裡面部分主體是正確的,但是部分是錯誤的. 博人眼球而已.

引用:

Key Points

  • Outpatient ILI and laboratory data remain elevated but declined slightly this week. While the overall percent of specimens positive for influenza declined nationally, the percent positive for influenza A viruses increased and some regions are seeing increases in the proportion of influenza A(H1N1)pdm09 viruses compared to other influenza viruses. It is too early to know whether the season has peaked or if flu activity will increase again.
  • Levels of outpatient ILI remain elevated; however, hospitalization rates remain similar to what has been seen at this time during recent seasons and mortality, while increasing, has not yet exceeded the epidemic threshold.
  • CDC estimates that so far this season there have been at least 13 million flu illnesses, 120,000 hospitalizations and 6,600 deaths from flu.
  • Flu vaccine effectiveness estimates are not available yet this season, but vaccination is always the best way to prevent flu and its potentially serious complications.
  • Antiviral medications are an important adjunct to flu vaccine in the control of influenza. Almost all (&>99%) of the influenza viruses tested this season are susceptible to the four FDA-approved influenza antiviral medications recommended for use in the U.S. this season.

ILI: (Influenza-Like Illness)

關鍵點

  • 門診的(ILI-流感樣疾病)和實驗室數據持續保持較高水平,但本周略有下降。儘管在全國範圍內對流感呈陽性的標本的總體百分比有所下降,但與其他流感病毒相比,甲型流感(H1N1)pdm09病毒的比例有所增加,並且一些地區的甲型流感(H1N1)pdm09病毒的比例有所增加。現在說該季節已達到頂峰或者流感未來會繼續增加都還為時過早。
  • 門診(ILI-流感樣疾病)水平持續升高;但是,住院率仍然與最近幾個季節的這段時間相似,死亡率雖然不斷增加,但仍未超過傳染性的閾值。
  •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估計,本季度到目前為止,至少有1300萬流感疾病,12萬住院治療和6600例流感死亡。
  • 目前流感疫苗的有效性尚無法判斷,但接種疫苗始終是預防流感及其潛在嚴重併發症的最佳方法。
  • 抗病毒藥物是控制流感的流感疫苗的重要輔助劑。本季節推薦在美國使用的四種FDA批准的流感抗病毒藥物對幾乎所有的在本季度測試的流感病毒(&> 99%)都有效果。

簡單說:

美國的流感,準確的來說是流感+肺炎的致死比率一直呈現這樣相似的規律. 並不是說40/27年來最致命流感,數據也沒有特別高。 請注意,流感是有季節性的. 看圖記得選對第幾周.

國內目前沒有找到類似的數據,所以無法做出同樣的數據表格. 但是根據一些新聞報道, 每年的死亡率也應該處於相似的水平.

數據(2016/2017/2018/2019):

2016-2017年度 第6周左右

2017-2018年度 第5周左右

2018-2019年度 第10周左右

肺炎和流感死亡人數 數據 和歷史走勢圖

有信息再補充, 建議大家直接看原文, 哪怕右鍵-&>翻譯到中文.

數據參照來源:

Weekly U.S. Influenza Surveillance Report (FluView)?

www.cdc.gov圖標資源目錄-公共衛生科學數據中心?

www.phsciencedata.cn


昨天看到一篇標題很嚇人的文章,說美國爆發了40年來最致命流感,6600人死亡。而且27年來首次再現乙型流感病毒。

一開始我想沒多想,但後來覺得不對勁,於是跑到外網查了一下,發現這個信息裡面其實有好幾個容易誤導人的地方,在此一一披露。順便也聊聊,我們會被信息誤導的常見盲區。要查一下美國到底發生了什麼,最簡單的就是跑去谷歌上搜索。簡單搜索一下幾個關鍵詞,bad flu America (美國流感)就會看到與其相關的所有新聞。

最先出現一篇是紐約時報的,說的大致意思是,這次的流感季可能會很糟糕。在下方的文章概要里可以看到一些比較驚人的數字:比如說,46個州都有流感的跡象,6.1萬美國人死於流感。

再往後翻會發現有一些標題和我看到的中文標題有類似的內容。

比如說,一個叫The Hill的媒體說2020年可能是最糟糕的美國流感季。也許這就是中文媒體標題的一部分來源。但是你仔細去讀,這篇文章其實說的是2020年可能會像2017~2028那個流感季一樣糟糕。

也就是說今年並不是最糟糕的,而是最糟糕的之一。那麼我們已經破除了一個信息上的誤區。再往後翻,搜索的結果中就沒有什麼流感相關新聞了,甚至已經跳到了跟中國相關的新聞了。也就是說這個流感季的新聞,在美國媒體界看來,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事,不然的話可能會有好幾頁的搜索結果都跟它相關。其實,如果你在美國呆過幾年,你就會知道,每年秋冬季節都是美國的流感季。所以的確有可能,流感的流行在美國並不是什麼大事。

今年美國的流感到底有多糟糕呢?我們先點進紐約時報的報道去看一下。因為要具體了解一件事情,不能只看標題。在文章里,你會發現最早我們在文章概要里看到的6.1萬美國人因流感致死的數字,其實指的是2017~2018那個流感季節中的人數。所以並不是今年有6.1萬人死亡,但是如果只看文章概要,就可能容易得出這種結論。 另外,只看一家數據是不夠的。如果要驗證一個消息的真偽,就需要看不同的來源做數據的對比。我看了好幾個新聞,發現它們引用的都是美國一個叫做CDC的機構的數據。而且數據都差不多,都是說有差不多2900人死於這一個流感季。另外預測可能有1300多萬人得了流感。

CDC全稱叫做美國疾病防治和控制中心,它每年都會發布關於流感季的數據。

如果要接著尋求數據的真實性,就要找到它最早的來源。於是我就跑去了CDC的網站。把相關的東西全看了幾遍。裡面有一些比較關鍵的數據,可能也是各媒體援引的最早來源,就是以下面這張圖表。

它上面寫了從2019年10月到2020年11月11號,可能會有1300萬到1800萬人患了流感,然後其中可能會有6000多人因為流感而死亡。聽起來好像各個媒體報道的並不假,但是裡面有一個核心詞,Estimates (預測)。預測,什麼意思?CDC也寫了,預測就是說它其實是通過對於美國3億人口裡8.5%的人口進行抽樣調查,然後再通過一個數學模型計算得到的這個數字。(原文如下)

也就是說如果CDC調查的樣本所取的地方是流感的高發地區,那麼這個預測就有可能是過高估計了。我沒有看到它的樣本具體來源,不過通常應該是會去高發地區和低發地區做更平均的取樣。因為是預測,所以CDC上所有的數據都是個範圍。比如說,死亡數從6600人到17,000人都有可能。而不是單一的6600人,像媒體報道那樣。

那麼17,000人是什麼概念呢?因為之前有美國的新聞報道上說17年到18年的流感季是最糟糕的,所以我們就來看一下這一年的數據。CDC有一個非常完整的表格,列出了每年預測的數據。

過去十年里,CDC預測美國死於流感的人的數據中,最低預測是1.2萬人,在95%置信區間。數值為95%置信區間意味著如果在同樣情況下重複樣本分析(這回生成不同的數據集),95%的區間會得出符合(總體)情況的實際結果。這並不意味著真實數值的概率也在95%置信區間之內。最高的一年是2017~2018年,預測有6.1萬人死於流感,去年則預測會有3.4萬人死於流感,因此到目前為止,假定預測6600人死於流感是比較準確的,對比歷史上來說的話,也不算多。

還有什麼是我們可能錯過的呢?在新聞里還提到:這是美國27年以來首次在線致命的乙型流感。我們照例用剛剛的步驟來驗證一下。乙型流感的英文是influenza b。在網上搜索相關新聞,發現其實在好幾年前也已經有。所以這並不是27年來首次出現了乙型流感。那麼這個標題到底是哪裡來的呢?我們需要更細緻的搜索。於是,我用了短語:influenza b back in 27 years ( 27年後乙型流感再度流行)。結果就有下面的新聞。

你會發現一篇關於艾荷華州出現27年未見的乙型流感的文章。(如下)

具體讀下去,你會發現27年是指乙型流感沒有成為predominant 流感病毒的時間。predominant 的意思是佔大多數的,主導型的。所以並不是說27年內美國都沒有乙型流感,而只是27年內美國的乙型流感並不是它最重要的流感的來源。

查到這裡,我們已經發現了最早看到的報道里好幾個信息的誤區。尤其它的標題,容易誤導人們把預測當做事實。因此我們在對待這條信息上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也就一目了然了。

所以,當你看到一些出乎意料的信息,你需要做的並不是盲目的去相信它,而是採用各種方式去驗證它。畢竟很多時候,決策的錯誤並不是源於這個人本身決策機制和決策能力上的問題,而是源於他在信息收集上的麻痹大意。人們對於信息收集上的認知有通常有三個來源:1. 通過自己親身經歷得來。 但是這部分的信息可能因為受到人觀察力以及記憶力的影響而失真。其實,有各類科學研究表明人的記憶是相當不靠譜的,我以後會另外起一篇文章再做討論。2. 通過第三方轉述得來。 第三方可能會犯各種錯誤, 比如關於美國流感,一些媒體轉述的新聞里就有我們剛剛分析到的幾個問題:沒有注意到最早的來源CDC裡面用的是預測而把預測當做了事實;斷章取義,比如說在最初描寫美國可能遇到40年最糟糕的流感的文章里都有說明這個流感有可能會趕上17年-18年那麼糟糕,但是媒體斷章取義的舍掉了後面的補充,那就會讓人認為這是美國40年來最糟糕的流感。3. 通過自己研究和發現獲取信息。 這裡面也會有很多盲區。比如,在對一個話題不熟悉的情況下,一個人容易漏掉一些重要的背景資料。如果我們剛剛沒有去看歷史數據發現美國過去10年每年平均都有關於數千萬人感染上流感,幾萬人死於流感的預測, 那麼我們單獨去看6600人死於流感這條信息,感知就會大不一樣。總結一下, 快速對信息進行驗證有三個步驟:1. 搜索各類相關關鍵詞2. 對比不同來源的信息內容和數據3. 追溯到最早的來源,防止信息被取章斷意或者遺漏,或者錯寫。只有對於重要的消息進行驗證,才能更好確保我們在決策上的正確性。這其實是自我認知三大塊裡面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 對自己獲取外界信息方式的認知。當我們具備這樣的認知,仔細看待類似美國流感這樣的信息時,一方面可以避免過度恐慌,但同時也提醒自己不要麻痹大意。畢竟這裡面的每一個數字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最後,想補充一下,我的回答里以比較理性的方式來看待這些數據。可是,每一個數字的背後都可能是一個很令人惋惜的故事。我沒有絲毫不尊重相關人員的意思,只是想純粹的從信息辨別真偽的角度來看待一下這個事情。 希望所有人都能平安度過目前的時期。

(如果喜歡,歡迎關注我的知乎專欄)


前天被朋友問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我第一反應是假新聞,因為今年也沒有感到身邊有流感的病例。後來仔細查了下發現數據是真的,但所傳達的信息和得出的結論有所偏差。我們接下來把這個數字跟美國往年的數字和中國的數字做一個比較。

如圖

0.13億人感染,6600人死亡,這些數字看起來很嚇人,這其實也是撰寫這個新聞的編輯的小心思。那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這些數字還算正常/不值得恐慌。

什麼是流感?

流感是由influenza(流感病毒)引發的病症,與普通感冒不同,流感一般伴有發燒,頭痛等癥狀。也就是說,流感只包括influenza的感染,並不是所有嚴重的感冒都是influenza引起的(比如這次的冠狀病毒也會引發發燒咳嗽等癥狀)。再強調一遍,不要一感冒就吃抗生素,抗生素只對細菌感染有效,而大部分感冒都是病毒性的,濫用抗生素會助長細菌的抗藥性。

influenza 分為4類:A,B,C,D。

influenza A 主要在禽類傳播,故稱禽流感,其中有一部分病毒株可以感染人類,引發流感疫情[1]

influenza A 的分類基於病毒表面的兩種蛋白質:紅血球凝聚素(hemagglutinin)和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目前共發現18種hemagglutinin和11種neuraminidase,所以理論上198種組合方式(HXNX)。其中,H1N1 H3N2 (H2N2)已證實可以人為宿主傳播(也就是人傳人)。H5N1 H5N2 H5N9 H7N2 H7N3 H7N7 H7N9 H9N2 H10N7 均能從禽類傳播到人並致病,但未發現人傳人的病例。其餘的influenza A不使人致病,其中H17和H18隻在蝙蝠中發現。

influenza B 以人為宿主,也是引起流感疫情的另一個主因,受感染人群主要為青少年(&<25歲)[2]

influenza C 以人為宿主,偶爾傳播至犬類和豬,癥狀相對輕微,不是流感疫情的主因。

influenza D 由2011年在豬和牛體內發現,目前還不能感染人類,但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也會進化出感染人類的能力[3]

然而,由於influenza是rna病毒,基因穩定性很差,即使感染過一種流感,並不代表以後會對這一種流感免疫。(也就是說即使都叫H5N1,每次爆發的病毒株都是不同的)

各種流感病毒的傳播路線(Long, J.S et. al, 2019)

今年美國的流感疫情是什麼情況?

從最新CDC的報告(1月18日)的報告來看,從去年9月起influenza A和influenza B各佔一半(43.6%和56.4%)。而往年influenza B的比例都在10%一下,所以今年的influenza B可以說是大爆發[4][5]

從走勢來看,雖然相對年初感染病例已經下降了很多,但是根據歷年數據有可能再次在12周左右升高,這應該跟3月份的季節變化有關。結合今年influenza B的比例,接下來兩個月對中小學的防疫有所考驗[6]

最新美國CDC流感病毒株感染統計

2018-2019美國CDC流感病毒株感染統計

歷年流感尋醫比例(ILI)

與去年數據比較後,今年美國流感病例並沒有上升太多,甚至同期還有所下降,然而與12年和16年相比,去年和今年的流感確實很是猖狂。

中國的流感疫情是什麼狀況?跟美國比怎麼樣?

要把美國和中國的數據比較,我們先要搞清楚美國這個數據是怎麼來的。

How does CDC estimate the cumulative burden of seasonal influenza?

Preliminary estimates of the cumulative burden of seasonal influenza during the 2019-2020 seas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based on crude rates of laboratory-confirmed influenza-associated hospitalizations, reported through the Influenza Hospitalization Surveillance Network (FluSurv-NET), which were adjusted for the frequency of influenza testing during recent prior seasons and the sensitivity of influenza diagnostic assays. Rates of hospitalization were then multiplied by previously estimated ratio of hospitalizations to symptomatic illnesses, and frequency of seeking medical care to calculate symptomatic illnesses, medical visits, and deaths associated with seasonal influenza, respectively.[4]

簡單來說,美國CDC只有醫院上報的流感病例總數,但不是所有人得流感都會去醫院並且檢查出流感病毒呀?實際上大部分美國病人並不會因為流感去醫院(醫生會讓你多喝點水多休息然後收你$2000刀)所以CDC用歷年估計的 (感染人數)/(就診人數)乘以醫院上報的病例得到大致的流感總人數,用歷年流感的死亡率,CDC再推測出今年大致的死亡人數。

然而中國流感的統計方法跟美國的不太一樣,中國只有就診流感總數和因流感死亡數量,而這個死亡數字一般不會包括因流感併發症或其他慢性病導致的死亡,所以會比美國的死亡數字少不少,無法比較。

但其實我們可以從另一些統計數據中推測中美流感疫情的比較。

我國流感監測結果提示,2018年第1周(1月1-7日),全國南方省份哨點醫院報告的流感樣病例占門急診病例總數百分比(ILI%)為6.0%,高於2015-2017年同期水平(3.0%、3.2%、3.3%);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為41.0%,高於2015-2017年同期水平(13.2%,15.8%,20.2%)。北方省份哨點醫院報告的ILI%為5.8%,高於2015-2017年同期水平(4.1%,2.9%,3.8%);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為48.5%,高於2015-2017年同期水平(32.2%,17.5%,26.5%)[7]

首先,我們比一下ILI,也就是流感占急診總數的比例。15年至18年中國大致在3-6%,而上圖美國在新年第一周ILI在2.5-7%之間,也就是說中美流感病例佔總病例的比例相似

我們再來比一下流感病毒陽性率,也就是所有有流感癥狀的病例中檢測流感陽性的比例。

下圖可以看到東亞的比例&>30%而北美則在11-20之間。這與2018年我國CDC的48.5%符合,所以中國的流感病毒陽性率還是比美國高不少的[8]

實際上,流感的致死病例比我們想像的大得多,WHO 2017年預計全球死亡數據在29萬至60萬之間[9],佔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國其實已經在經濟限制的情況下做的不錯了。據環球時報報道,中國科學家在柳葉刀上估計中國每年因流感死亡數在84200-92000之間[10](如果有同學能找到這篇文章就更好了,GT沒有reference)。流感不會因為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就放過我們的。

WHO(經崔翔同學提醒,非cdc)每年都會根據流感病毒的趨勢預測下一年的病毒株,由此設計來年的流感疫苗,這一點我們中國也可以學起來。而在美國的同學們,希望你們每年能定時接種flu shot,或許你覺得你不打疫苗得了沒關係,但如果未接種疫苗人數到了一定的比例,病毒株可以在感染者身上進化,讓那些打了疫苗的人的免疫系統也失效。

寫在最後,單獨的數據是沒有意義的。比較下,今年美國流感疫情並沒有比往年嚴重,也並不比中國的流感疫情嚴重。人都是喜歡看符合自己想法的新聞,而自然選擇下的媒體就會選擇性的報導以滿足讀者,無論中美都是如此。

參考

  1. ^Long, J.S., Mistry, B., Haslam, S.M. et al. Host and viral determinants of influenza A virus species specificity. Nat Rev Microbiol 17, 67–81 (2019). https://doi-org.ezproxy.princeton.edu/10.1038/s41579-018-0115-z https://doi-org.ezproxy.princeton.edu/10.1038/s41579-018-0115-z
  2. ^Hay AJ, Gregory V, Douglas AR, Lin YP. The evolution of human influenza viruses. Philos Trans R Soc Lond B Biol Sci. 2001;356(1416):1861–1870. doi:10.1098/rstb.2001.0999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088562/
  3. ^Su S, Fu X, Li G, Kerlin F, Veit M. Novel Influenza D virus: Epidemiology, pathology, evolution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Virulence. 2017;8(8):1580–1591. doi:10.1080/21505594.2017.1365216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810478/
  4. ^ab2019-2020 U.S. Flu Season: Preliminary Burden Estimates https://www.cdc.gov/flu/about/burden/preliminary-in-season-estimates.htm
  5. ^Weekly U.S. Influenza Surveillance Report Key Updates for Week 3, ending January 18, 2020 https://www.cdc.gov/flu/weekly/
  6. ^Weekly U.S. Influenza Surveillance Report 2018-2019 Influenza Season Week 9 ending March 2, 2019 https://stacks.cdc.gov/view/cdc/76534
  7. ^中國疾病預防中心-近期我國季節性流感流行情況與防治知識問答 http://www.chinacdc.cn/jkzt/crb/bl/lxxgm/zstd/201801/t20180108_158017.html
  8. ^WHO-Influenza update - 359 https://www.who.int/influenza/surveillance_monitoring/updates/latest_update_GIP_surveillance/en/
  9. ^WHO-Influenza Burden of Diesease https://www.who.int/influenza/surveillance_monitoring/bod/en/
  10. ^Data methods show gap between US, Chinese flu-related deaths https://www.globaltimes.cn/content/1177725.shtml


個人認為美國流感的感染率和致死率相比往年或其他國家沒有明顯升高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