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蘊結合在一起,可以保持數十年而不分散;一個人的記憶力、意志力可以保持終生,在人道也是苦樂參半,為什麼佛陀說五蘊為苦、無常?


佛陀講的第一部經叫&,講完之後只有憍陳如證入初果,而後,五位弟子中一人去託缽,乞討六人份的食物,其餘四人繼續聽佛陀講解&,相繼證入初果。

而後為了五位弟子的利益,佛陀講解第二部經:&,他們才先後證入阿羅漢果,而你的問題在&中都有答案。

五蘊由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色蘊組成,五蘊為苦更深層的解讀是:受想行識色是苦。

受蘊苦在哪?

舉個例子:你要參加讀書會或者看電影,但是因為堵車遲到了,當你進入會場,你成了焦點,很多人都看著你,你感覺很尷尬,身體發熱、很難受,各種不舒服的感受開始在身體、心裡升起

這些不舒服的感受升起了,你可以控制它嗎?可以隨心所欲讓它升起,或者不升起嗎?

再例如:你下班回到家中,剛剛放鬆下來,葛優癱的躺在牀上,結果公司同事打來電話要跟你溝通工作交接問題,甚至要你再回去加班。已經疲憊到極致,卻又要提起精神溝通問題,你會舒服嗎?

當不愉悅的感受升起後,你可以控制嗎?

如果無法控制,那它是常態還是無常?

如果是無常,那它是苦還是樂?

再說想蘊:簡單來說,就是無法自控的胡思亂想。一念接一念,瘋狂纏繞,停不下來,越晚越興奮,直到失眠。

這種瘋狂的念頭轉動,你可以控制住嗎?

你可以控制它,讓它隨時停下,或隨時靈感不斷升起嗎?

如果不可控,是無常還是常?

如果是無常,是苦還是樂

行蘊,一種不可控制接近本能的衝動。記得很多年前,玩&懷舊,為了偷懶開了外掛,結果不出意外被封號,而且是好幾個號一起被封,那些號砸了不少錢,花了不少精力,一下封號,完全無法接受。

心思浮動就想,能不能找黑客入侵遊戲後臺,解封賬號?某度一搜,真找到了。跟那個人聊天,感覺完全不像正常人,十句話九句話都在說:可以,打錢

明明有很大懷疑那是騙子,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慾望要找回賬號,最後打錢了,被騙了。

明明知道不該做,又控制不住自己,做完又後悔,沮喪、懊惱、糾結。

明明不該買,偏偏要買……

這種衝動或多或少都體會過吧?這是苦還是樂?

識蘊: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堆嘔吐物,心裡一陣反感,但你可以時光倒流讓自己看不見這些嘔吐物嗎?

北京霧霾嚴重的時候,你能否控制自己,這幾天先不呼吸,霧霾過去了再呼吸?

只要身心存在,你就無法控制外在的世界要呈現給你的事物,你的六根就無法避免和外在接觸。

無法控制的六根碰撞,是苦還是樂?

色蘊,都生過病吧?發高燒的時候大家舒服嗎?高燒到糊塗,四肢無力的時候好受嗎?

被絕症折磨,被無時無刻都存在的疼痛折磨,是苦還是樂?

年紀大了,責任越來越多,體力跟不上,記憶力變差,無力感越來越強,身體明明想休息,但又不能停下來,是苦還是樂?


諸比丘。世間凡有三種天使。何等為三。所謂衰老及病死也。

諸比丘。有一種人。以自放逸。身行惡行 及其口意 行於惡行。而其彼人。身口及意。行惡行已。彼因緣故。身壞命終。向於惡趣。生地獄中

其守獄者。驅彼眾生。即時將向閻摩王邊白言。

天王。此之丈夫。昔在人中。縱逸自在。不善和合。恣身口意。行於惡行。然此以其身及口意行惡行已。今來生此。是故天王。善好教示。善好訶責。

時閻摩王。問彼丈夫。

汝善丈夫。昔在人間。第一天使。善好教示。善好訶責。汝豈不見彼之天使出現生耶

彼答言。

天我實不見。

時閻摩王。復更告言。

丈夫 汝豈不見往昔世間有人身時。或作婦女。或作丈夫。衰老相現。摩訶羅時。齒缺發白。皮膚緩皺靨子遍滿。狀如烏麻。傴僂背曲。跛跂而行。步不依身。恆常偏側。頸皮寬緩。如牛咽垂。脣口乾枯。喉舌燥澀。身體屈折。氣力綿微。喘息作聲。猶如挽鋸。向前欲倒。倚杖而行。既離盛年。肉血消盡。羸瘦趣向未來世路。舉動尪弱失壯時形。乃至身心。恆常戰慄。其諸支節一切悉皆疲懈已不

彼人答言。

天我實見之。

時閻摩王。復更告言。

汝愚丈夫。無有智慧。汝昔既見如是相貌。云何不作如是思念。我今身上。亦有是法亦有是事。我今亦未離如是法。我今具有如是老法。既未得離。我今應當為身口意。亦可造作微妙善業。使我當有長夜利益安樂報也

時彼丈夫。即答言。

天我實不作如是思念。何以故。以心縱盪行放逸故。

時閻摩王。又更告言。

愚癡丈夫。若如是者。汝自懈怠。行放逸故 不修身口 及意善業。以是因緣。汝當長夜。得大苦惱。無有安樂。是故汝當 具足受此 放逸行罪。當得如是 惡業果報。如彼放逸丈夫受者

又汝丈夫。此之苦報 惡行業者。非汝母作。非汝父作。非兄弟作。非姊妹作。非國王作。非諸天作。亦非往昔先人所作。是汝丈夫。自於身中。作此惡業。今自聚集。汝還自當受此報也。

爾時彼世閻摩羅王。具以如是第一天使。善好教示。訶責彼已。復更次以第二天使。善好教示。訶責告言。

丈夫 汝豈不見第二天使世間出也

彼答言。

天我實不見。

王復告言。

丈夫汝豈不見。往昔世間作人身時。四大和合。一旦乖違。若婦女身。若丈夫體。患苦困篤。或在小牀 或大牀上。以自屎尿。污穢於身。宛轉糞中 不得自在。臥起行坐。皆人扶持。或人洗拭。或人抱出。或有與飲。或復與食

彼人答言。

天我實見之。

王復告言。

丈夫 汝見如是。若巧智者。云何不作如是思念。我今亦有如是之法。我今亦有如是之事。我亦未離如是患法。我亦自有如是患事。既未免脫。應自覺知。我今亦可作諸善業。若身若口若意善業。為我當來長夜。作於大利益所大安樂處

彼人答言。

天我實不作如是思念。以懈怠心行放逸故。

王復告言。

丈夫 汝今既是行放逸者。懶惰懈怠。不作善業。若身若口 若意善業。汝何能得長夜利益及安樂報。是故汝當修行善事。若行放逸。隨放逸故。汝此惡業 非父母作。非兄弟作。非姊妹作。非王非天。亦非往昔先人所作。非諸沙門及婆羅門等之所造。作此之惡業。汝既自作。汝還自受 此果報也。

時閻摩王。依次以此第二天使。善好教示。訶責彼已。依次更以第三天使教示。訶責彼丈夫言。

汝愚丈夫。汝在人間作人身時。豈可不見第三天使世間出生

彼答言。

天我實不見。

時閻摩王。復告彼言。

汝丈夫。豈可不見。彼世間時。若復婦女。若有丈夫。隨時命終。安置牀上。將向於外。以雜色衣。而覆其上。又作種種鬥帳軒蓋而普周匝。為諸眷屬之所圍繞。絕諸瓔珞。舉手散發。或將灰土以坌頭上。最極悲惱號啕哭泣。或言嗚呼。或言多多。或言養育。舉聲大叫。捶胸哀慟。種種語言。酸切哽楚。汝悉見不

彼丈夫言。

天我實見之。

時閻摩王。復告彼言。

丈夫 汝昔既見如此之事。何不自作如是思念。我今亦有如是之法。我身亦有如是之事。我既未脫如是之事。我亦有死。亦有死法。未得免離。我今亦可作諸善業。若身若口若意善業。為我長夜作大利益作安樂故

時彼丈夫即答天言。

我實不作。何以故。以放逸故。

時閻摩王復告彼言。

丈夫汝今 既是放逸。行者以放逸故。不作善業。亦不聚集其餘諸善。謂身口意 為汝長夜作於利益。當作安樂。是故汝今 有如是事。依放逸行。以放逸故。汝自招此 惡不善業。汝此惡業。非父母作。非兄弟作。非姊妹作。非王非天。亦非往昔先人所作。又非沙門婆羅門作。丈夫汝此惡業。是汝自作 自聚集故。得此果報。汝還自受。

時閻摩王。具足以此第三天使。教示訶責。敕彼丈夫。言語訖已。即棄捨之。

時守獄者。種種取彼丈夫手臂。以頭向下。持足向上。即擲置於諸地獄中。

世尊爾時說伽他言

眾生造作惡業已 死後墮於惡趣中

時閻摩王見彼來 以悲愍心而訶責

汝昔在於人間時 可不見於老病死

此是天使來告示 云何放逸不覺知

縱身口意染諸塵 不行施戒自調伏

如此云何名有識 而不造作利益因

爾時如法閻摩王 作是訶責罪人已

彼即喘息心恐怖 戰懼便作如是言

以我昔共惡朋友 聞善意中不憙作

貪慾嗔恚所纏覆 不作自利故損身

汝既不修眾善因 唯造種種諸惡業

愚癡今日當得果 彼業受來地獄中

如此一切諸惡業 非父非是母所作

亦非沙門婆羅門 非是國王非諸天

此直是汝自造作 諸惡業子不凈故

自既作此諸惡業 今當分受此惡果

彼王以是三天使 次第訶責罪者已

閻摩羅王於彼時 棄捨諸罪眾生去

時閻摩世所住者 即便取彼丈夫輩

牽將向於地獄中 極大可畏毛豎處

四邊相向有四門 四方四維皆整頓

諸院垣牆皆是鐵 用鐵周匝以為欄

熾然猛熱鐵為城 光焰嚴盛煙火合

遙見可畏心已驚 嚴熾焰赫難可向

猶如一百由旬內 大火熾然悉彌滿

其中所燒眾生輩 皆由往昔作惡因

被於天使之所訶 而心放逸無覺察

彼等即今長夜悔 皆由往昔下劣心

所有智慧諸人等 若見天使來開導

應當精勤莫放逸 諸聖法王善巧說

既見聞已須恐怖 諸有生死窮盡處

一切無過於涅槃 種種患盡無有餘

至彼安隱則快樂 如是見法得寂滅

所謂諸怨皆已度 自然清凈得涅槃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

正觀者 則生厭離

厭離者 喜貪盡

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

如是觀者。則為正觀

正觀者 則生厭離

厭離者 喜貪盡

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如觀無常 苦 空 非我。亦復如是


色、受、想、行、識,正是它們矇蔽了你,而你的目的是要解脫,那麼就要擺脫它們,而你只有認識到它們是苦的,是無常,才能認識它們擺脫它們。當然了,如果你不以解脫為目的,你當然可以不認為它們是苦,是無常。 這就好比什麼呢? 你天天喫著油炸食品漢堡包,有個人來告訴你,這是垃圾食品,你就懷疑啊,你說我覺得挺好喫啊,為什麼說是垃圾食品呢?然後那人告訴你,原來還有川菜,魯菜,粵菜,淮揚菜等等美味佳餚,一比較,漢堡豈不就是垃圾食品。然後呢,取決於你的決定,你說我就不信,我這輩子就喫油炸食品漢堡包了,怎麼著吧。那別人說啥對你都是無用對吧。


雜阿含有一經文剛好回復您。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愚癡無聞凡夫於四大色身生厭.離欲.背舍。但非識。所以者何。四大色身現有增減.有取.有舍。若心.若意.若識。彼愚癡無聞凡夫不能於識生厭.離欲.習舍。長夜保惜系我。若得.若取。言。是我.我所.相在。是故愚癡無聞凡夫不能於彼生厭.離欲.習舍

愚癡無聞凡夫寧於四大色身系我.我所。不可於識系我.我所。所以者何。四大色身或見十年住。二十.三十。乃至百年。若善消息。或復少過。

彼心.意.識日夜時克。須臾不停。種種轉變。異生異滅。譬如獼猴遊林樹間。須臾處處。攀捉枝條。放一取一。彼心.意.識亦復如是。種種變易。異生異滅。

多聞聖弟子於諸緣起思惟觀察。所謂樂觸緣生樂受。樂受覺時。如實知樂受覺。彼樂觸滅。樂因緣生樂受亦滅止.清涼.息沒。

如樂受。苦觸.喜觸.憂觸.舍觸因緣生舍受。舍受覺時。如實知舍受覺。彼舍觸滅。舍觸因緣生舍受亦滅止.清涼.息沒。

譬如兩木相磨。和合生火。若兩木離散。火亦隨滅。如是諸受緣觸集。觸生觸集。若彼彼觸集故。彼彼受亦集。彼彼觸集滅故。彼彼受集亦滅止.清涼.息沒。

多聞聖弟子如是觀者。於色解脫。於受.想.行.識解脫。於生.老.病.死.憂.悲.惱苦解脫。我說彼於苦得解脫。

所以?「五蘊結合在一起,可以保持數十年而不分散」五蘊瞬間生滅,新陳代謝。

?「一個人的記憶力、意志力可以保持終生」一部分有,一部分流逝。

?「在人道也是苦樂參半」,所以有苦受,有樂受。

修正為佛陀說五取蘊為苦、苦由厭惡與空組成,會讓人苦的是哪些不願意,不如意,不滿意,不期望的事情,厭惡的事情,快樂不能永恆,快樂會變空所以苦,

佛說有苦也有樂,參考鏈接。

知乎用戶:為什麼佛法說一切只有苦??

www.zhihu.com圖標

無常?諸法因緣生,由各種原因與條件組合起來的事物具備了生住滅三相,稱為一切行無常。


人壽百年在佛眼中亦同石火電光,此身不久,終歸於敗壞,如何言「常」。人道苦樂參半,也是站在人的角度而言,若對於大涅槃而言,天道之樂亦是苦,何況人之樂。五蘊又稱為五陰,常惱害一切生死眾生,如旃陀羅。故以下經文中以旃陀羅為喻,闡明為何五蘊是苦。

「五旃陀羅即是五陰。云何菩薩觀於五陰如旃陀羅?旃陀羅者,常令別人恩愛別離、怨憎集會;五陰亦爾,令人貪近不善之法,遠離一切純善之法。複次,善男子,如旃陀羅種種器仗以自莊嚴,若刀、若楯、若弓、若箭、若鎧、若矟,能害於人;五陰亦爾,以諸煩惱牢自莊嚴,害諸癡人令墮諸有。善男子,如旃陀羅,有過之人得便害之;五陰亦爾,有諸結過,常能害人。以是義故,菩薩深觀五陰如旃陀羅。複次,菩薩觀察五陰如旃陀羅。旃陀羅人無慈愍心,怨親俱害;五陰亦爾,無慈愍心,善惡俱害。如旃陀羅,惱一切人;五陰亦爾,以諸煩惱,常惱一切生死眾生。是故菩薩觀於五陰如旃陀羅。複次,菩薩觀察五陰如旃陀羅,旃陀羅人常懷害心;五陰亦爾,常懷諸結惱害之心。如人無足刀杖侍從,當知必為旃陀羅人之所殺害;眾生亦爾,無足無刀,無有侍從,則為五陰之所賊害。足名為戒,刀名為慧,侍從名為善知識也。無此三事,故為五陰之所賊害。是故菩薩觀於五陰如旃陀羅。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觀察五陰過旃陀羅。何以故?眾生若為五旃陀羅之所殺者不墮地獄,為陰殺者則墮地獄。以是義故,菩薩觀陰過旃陀羅。作是觀已,而作願言:『我寧終身近旃陀羅,不能暫時近於五陰。旃陀羅者唯能害於欲界癡人,是五陰賊遍害三界凡夫眾生。旃陀羅人唯能殺戮有罪之人,是五陰賊不問眾生有罪無罪悉能害之。旃陀羅人不害衰老婦女稚小,是五陰賊不問眾生老稚婦女,一切悉害。』是故菩薩深觀此陰過旃陀羅,是故發願:『寧當終身近旃陀羅,不能暫時親近五陰。』

「複次,善男子,旃陀羅者,唯害他人,終不自害;五陰之賊自害、害他及旃陀羅。旃陀羅人可以善言、錢財、寶貨求而得脫;五陰不爾,不可強以善言誘喻、錢財、寶貨求而得脫。旃陀羅人於四時中不必常殺;五陰不爾,常於念念害諸眾生。旃陀羅人唯在一處,可有逃避;五陰不爾,遍一切處,無可逃避。旃陀羅人雖復害人,害已不隨;五陰不爾,殺眾生已,隨逐不離。是故菩薩寧以終身近旃陀羅,不能暫時近於五陰。有智之人以善方便得脫五陰。善方便者,即八聖道、六波羅蜜、四無量心。以是方便而得解脫,身心不為五陰所害。何以故?身如金剛,心如虛空,是故身心難可沮壞。以是義故,菩薩觀陰成就種種諸不善法,生大怖畏,修八聖道;亦如彼人畏四毒蛇、五旃陀羅,涉路而去,無所顧留。--《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