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歷史文明的進程中,到底需不需要這類人?

有時候就想到評價方鴻漸的那句話,你是個好人,但全無用處。

但存在即是合理。

到底怎麼評價他呢?


要知道,這一任應天巡撫,對一條鞭政策的推行很下力氣。只要他肯表態,這事就成了一半,不,一大半!帥嘉謨之所以有這個底氣,是因為這位巡撫太有名氣,遠非尋常官員可比——他叫海瑞,號剛峯。

在《顯微鏡下的大明》裏有一個非常經典的事件「徽州絲絹案」,可以一讀。

錢糧稅賦,歷來都是民政事務的重中之重。隆慶四年二月初十,巡撫海瑞給出批示:「仰府查議報奪。」意思是我很重視,你們好好查清楚。隨後,巡按劉世會做出了更詳細的指示:請徽州府召集六縣負責官吏、鄉紳、耆老等民眾代表,就這件事進行查證合議。

徽州知府段朝宗接到文書,一看海剛峯的大名,沒敢耽擱,立刻發牌催促六縣派員過來商議。

誰知道,就在這節骨眼上,竟然出事了。隆慶四年二月二十五日,也就是兩院批示發出後的第十五天,突然傳來消息,海瑞調職,改任南京糧儲。海瑞為何突然從應天巡撫離職,這是另外一篇好大文章,這裡按下不表。總之,徽州這攤事,海剛峯是顧不上管了。海瑞是帥嘉謨最大的倚仗。他突然調任,讓「人丁絲絹」案子陡然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儘管巡按劉世會還在,儘管徽州知府段朝宗還在,可是沒了海剛峯當主心骨,他們可不願意去觸這個黴頭。

「在人類歷史文明的進程中,到底需不需要這類人?」有沒有人辦事遇到過互相推諉,踢皮球等一系列「小事」,想不想要一個能積極推動「小事」完成的人出現。

蓋華亭鄉官田宅之多,奴僕之眾,小民詈怨而恨,兩京十二省無有也。臣於十二月內巡歷松江,告鄉官奪產者幾萬人。向府縣官問故,羣舉而告曰:"夫民今而後得反之也。"向諸生員問故,則又羣聲而曰:"民今而後得反之也。"鄉官之賢者亦對臣曰:"二十年以來府縣官偏聽鄉官舉監囑事,民產漸消,鄉官漸富,再後狀不受理,民亦畏不告訴,日積月累,致有今日事,可恨嘆!先年士風不如是也。「為富不仁,人心同憤。

江以南貧富相傾,弱者率投獻田地,豪家以為奸利,而仳離瘠苦之狀接於目,侵佔爭奪之訟聚於庭。公氣勃勃,下令受獻者悉退還,或許贖。即恩厚如華亭相公家,亦義勸其退田不已。蓋公嘗論:」欲天下太平,惟有井田一法。井田之卒壞而不復,惟有亟奪富民田一言。至不得已而限田,又不得已均稅,下下策矣,然猶井田遺意。」故其兩制疲邑,皆用清丈。茲又令獻鬻還贖,意亦仁哉。」

雖然想法稍顯老舊,海瑞做的也多是丈量田地,打擊兼併,均平徭役的老一套。[1][2]這也恰恰是那個時代需要的。

在下面一個回答,萬曆收稅成果和歷代最窮如何暫且不論,不過卻明顯犯了一個小錯。「明朝每年400萬兩的收入是歷朝歷代最窮的」,太倉庫的收銀數量不等於國家稅收。嘉靖爺可是創下一年收不到三百萬兩的記錄。

嘉靖二十八年(1549),太倉庫實收銀二百九十五萬七千一百餘兩,全年支出銀四百一十二萬二千七百餘兩,逆差一百餘萬兩

參考

  1. ^丁亮 明代均徭役財政負擔解析——以海瑞《興革條例》為中心
  2. ^李旭 《興革條例》視域下的海瑞縣衙整治


難得的清官,現在的官員如果多是海瑞那該有多好?


記得胡宗憲有一句話:聖人的書是拿來看的,用來辦事就行不通了。

事實證明,大多數人也都是這麼想的。

可偏偏海瑞他老人家不這麼想。

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做事辦案只看大明律法。

管你是按擦使、巡撫還是內閣、製造局。

皇帝也不行,錯了我照樣給他上《天下第一疏》。

肅清倭寇、抵禦韃靼、整頓吏治、安居百姓、重振大明,這些都時刻記在腦子裡

什麼知行合一、和光同塵,誰做的對我幫誰,錯了照樣還是要查你。

完美的理想主義者。

只應活在史書上,偏來照亮過大明。

國之幸也!


你活在當下就好了,不必拿他做擋箭牌,真的,你自己也會遇到不少的麻煩的,無論你提問的出發點是什麼,你自己也會有類似的問題的,評價?你早晚會懂的。


能讓百姓餓不死,但絕不可能讓百姓喫飽飯。

買二兩肉給母親過壽都能上新聞,雖然餓死女兒是野史故事,但是孩子百分百的夭折率太高,基本就是個因窮致死。富人看著能不害怕嗎?生日宴上請個女歌手唱歌就要被打屁股,全都望風而逃。窮人看著喜歡,現在可以零元購,可過幾年還一樣餓肚子。凡事言利,則長久合作共贏。都要求用愛發電,一時可以,人沒走茶就涼,可嘆百無一用是書生。

儒家教條主義,存天理滅人慾。可孔子老人家的本意也不是這樣,不然也不會批評子貢而讚揚子路。老是把道德和利益對立起來,就是宋明以來的悲劇,害人害己。表儒裏法的都活得滋潤,真相信教條的,就只有亡國了。近代運黑奴/囚犯的編造故事也是為了說明好的規則勸人向善,而惡法則逼良為娼。你有理想有抱負,為什麼不去改變規則!如果改變不了規則也請管好自己,善待家人。

我佩服的好人是披荊斬棘,克服無窮困難,作出利國利民的大事,哪怕是一時罵名滾滾來。改革需要勇氣和犧牲,無論是日本新幹線和中國高鐵,主要推動者都是同樣下場。上百個部門和地方的協調,不是一句照章辦事能做到的。簡單來說就是手腕不如貪官怎麼當好官。

小城市的市長,清廉之極,絕不任人唯親。積極打擊犯罪,禁止投機倒把。看病不要錢,學費免費。可惜市場疲軟,工人下崗擺攤。老區市政破舊,無錢改造。農民賣雞蛋都非法,城裡人用糧票換鋁盆。小病不用看,大病看不了。肺結核就基本要死人了,ICU是啥,骨科那是要去德國做手術的。好市長一輩子只穿粗布衣服,騎自行車上班,年年春節去低保戶家裡說句我來晚了。你願意去那裡生活嗎?

我不想回到一年到頭只有春節能喫上肉的日子,畢竟我現在一頓就能喫六兩肉。


道德模範,適合給他所有的讚譽然後高高供起來讓全國官僚學習,千萬別讓他當大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