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解賭石:賣家的石頭明碼標價賣給買家。賣家將自己的風險轉移給買家,讓買家開石。如果開出玉石就將其高價回收,繼續盈利;若開不出玉石,賣家也獲得買家的買資。賣家穩賺不賠,但是買家只能零和博弈,為什麼還有買家對賭石趨之若鶩?


這就是人性的弱點啊。當你沒有參與其中的時候,你知道買家肯定要賠。當你參與進去之後,你總覺得自己將是幸運的那個。

賭石賭石,重點是賭,而不是石。就算沒有石頭可以賭,癡迷於賭石的買家們也很可能會買彩票、炸金花、乃至去澳門賭場看美女荷官在線發牌:賭法多樣,總有一款適合你。

以和田玉為例,我所認識的正經做玉石生意的人,真沒一個是靠賭石發財的。淘明明白白的料子,賺合合適適的利潤,它不香嗎?

你可能會問,玉石的切料、加工這一系列過程中,總有各種風險,這不就是賭嗎?

還真不是。

打個比方,開車上路也有風險。為了避免出事故,我們要苦練駕駛技術,遵守交通規則,小心謹慎操作。

而不是總想著,今天就要賭一把,看咱運氣好不好,到底能不能平安回家?


翡翠原石的特殊性決定了在其交易買賣環節存在一定的「賭性」。一方面,這個交易可以看作是翡翠產業鏈條的上游環節,即:原石開採—原石交易—原石加工—成品售賣,這個交易鏈條最終流通的商品是玉石成品,而不是石頭;另一方面,也可以將其看作一個獨立的完整民間商業鏈條模式,即:玩石、賭石。在這個鏈條模式下,流通的商品始終是石頭。當其作為翡翠產業上游環節時,只能說在買賣的時候存在「賭」的因素,但不能稱其為真正的賭石;當其作為獨立的商業模式時,它才徹底成為了交易主體,才能稱為「賭石」。

其實,翡翠原石交易不論在哪種模式,行業內交易雙方是平等的、公平的,不論是公盤、市場和民間其他交易渠道。交易過程中,買賣雙方作為自願獨立的個體,他們之間應該是棋逢對手,同量級的較量,在交易行為中比拼的是經驗、財力和冒險能力,不存在賣方高價賣給買家和買賣風險不平等承擔的問題。如果在交易過程中,當買賣雙方不論是經驗、財力還是冒險挑戰在任何一方面弱勢於對方時,自然會出現輸贏和賠賺,既然技不如人,那麼輸多贏少或者賠少賺多就成了正常客觀的事實存在。當賣家弱於買家時,就會出現賺少的現象,風險自然就由賣家承擔了一大部分;當賣家強於買家時,就會出現賺多的現象,風險自然就由買家承擔了一大部分。事實上,交易中買賣雙方賠賺是相對的,風險也是相對共擔的,就像買股票一樣,你不看好拋掉了,他看好買入了,你說誰賺誰賠呢?當然,如果買賣雙方有一方採取了非正當或者無誠信不靠譜的手段來綁架交易的話,也就扭曲了賭石公平平等交易的行規,可以歸結為騙術範疇了,那就另當別論了。行騙在哪個行當都會存在,其不應作為翡翠原石交易的主流,也是應該遭唾棄的行為。

為什麼賭石能在行業內存在和盛行,那麼多人趨之若鶩呢?原因很簡單,除了翡翠原石自身的特殊賭性之外,還有就是它能給買賣雙方帶來更大的溢價收益空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是人性所在,沒有理由不去暢往和追逐。

「賭石」非「賭博」,要想真正享受到「賭石」帶給我們的樂趣和收益,豐富的行業經驗、平和的心態、挑戰冒險精神和強勁的財力一樣也不能少。另外更要找到靠譜的正規渠道。

上述觀點皆為個人理解和看法。


大家各憑本事,和賭博不同的是輸了只能怪自己學藝不精。


你這理解問題很多,細看句句都是槽點

個人理解賭石:賣家的石頭明碼標價(石頭自古都是議價,何來明碼標價)賣給買家。賣家將自己的風險轉移給買家,讓買家開石。如果開出玉石就將其高價回收你真的想多了,還高價回收、呵呵,繼續盈利;若開不出玉石(開不出玉石賣的就是假貨了,你咋不告他)賣家也獲得買家的買資。賣家穩賺不賠(說的就像所有石頭都能賣出去,而且商家不要成本運營費用似的但是買家只能零和博弈你確定賭石是零和博弈?你懂啥叫零和博弈麼,為什麼還有買家對賭石趨之若鶩?(眾人皆醉你獨醒唄。)

從問題描述來看提問者不但對賭石行業一知半解,甚至對最基本的商業規則都不甚瞭解,建議多瞭解少評價。


基本不是轉移風險給買家,而是把挑剩下的垃圾賣出去,還是賣高價

當然你說的把切石頭的風險轉移給買家的,也有吧,這種買家也是比較專業的了,至少本身從事玉石行業的,纔有可能賺錢

為什麼有人對賭石趨之若鶩,其中有個賭字,這就是人性,就像買2塊錢彩票,誰都知道概率小,誰又不是抱著中500萬的希望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