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各位的分享。


個人主觀感受

莫爾特(Johann Melchior Molter(10 February 1696 – 12 January 1765))《F大調交響曲 MWV7》第二樂章(作於1740s):中規中矩的晚期巴洛克華麗風,但旋律悅耳動聽。

Sinfonia in F Major, MWV 7:14:II. Andante?

music.163.com圖標

卡納比希(Christian Cannabich)《降B大調第72交響曲》第二樂章(作於1770年):旋律極其優美,影響莫扎特的K.545第二樂章,展開部還有個戲劇性的斷層式突強,在當時不多見。

Symphony in B flat major:2. Andante?

music.163.com圖標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C大調第21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作於1785年):旋律被愛情電影所引用,運用同主音大小調交替的使用,和類似與詠嘆調的樂句,展現了莫扎特的才華。

Piano Concerto No. 21 in C Major, K. 467: II. Andante?

music.163.com圖標

博凱里尼(Luigi Boccherini)《c小調交響曲》第二樂章(作於1778年):田園詩意的樸素民謠,不同於維也納樂派的華麗。

Sinfonia Op. 41 G 519, C Minor: Pastorale Lentarello (Boccherini)?

music.163.com圖標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D大調第二交響曲》第二樂章(作於1801~1802年):維也納樂派一首純美的慢板

Ludwig van Beethoven / Symphonie No. 2 D-Dur, Op. 36?

music.163.com圖標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第二樂章(作於1803年):第二個插部的賦格段從下屬調開始,悲壯感十足。

Symphony No. 3 in E-Flat Major, Op. 55, "Eroica": II. Marcia funebre

Symphony No. 3 in E-Flat Major, Op. 55, "Eroica": III. Scherzo?

music.163.com圖標

安東·埃貝爾(Anton Eberl)《D大調交響曲》第二樂章(作於1804年):當初比貝多芬的知名度高,調性布局和旋律構思上成為了舒伯特的端倪。

Symphony in C major WoO7:II Andante con moto?

music.163.com圖標

約阿希姆·尼古拉斯·艾格爾特(Joachim Nicolas Eggert)《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作於1807年)第二樂章:估計是最早出現包括4支圓號、3支長號的樂隊編製交響曲,近乎於現在的雙管編製(貝5第四樂章是1807~1809年之間的,而且只用了2支圓號),打譜了傳統交響曲的曲式格局,奏鳴曲式結束後重新以組曲的形式呈現第二樂章(國歌式進行曲)和第三樂章(賦格),其中第二樂章莊重美麗

Symphony No. 3 in E-Flat Major:II. Marche: Grave?

music.163.com圖標

約阿希姆·尼古拉斯·艾格爾特(Joachim Nicolas Eggert)《c小調第四交響曲》第二樂章(修復版)(作於1808年):曲式結構嚴謹

Symphony No. 4 in C Minor:II. Adagio?

music.163.com圖標

其實原版也很不錯,就是倡導反戰所以很悲涼:

Symphony No. 4 in C Minor: II. Largo (alternative version)?

music.163.com圖標

梅於爾(étienne Nicolas Méhul)《D大調第二交響曲》第二樂章(作於1810年):旋律凄涼,成為舒伯特交響曲寫作的端倪。

Symphony No. 2 in D Major: II. Andante?

music.163.com圖標

舒伯特(Franz Schubert)《E大調第七交響曲》第二樂章(作於1821年,由紐博爾德配器完成):這是我從未聽過的一個夢幻般,富有詩意又略帶憂傷的慢樂章,舒伯特喜歡用同主音大小調交替反應心情。

Symphony No.7 In E Minor/Major D.729 - Realised By Brian Newbould:2. Andante?

music.163.com圖標

克萊門蒂(Muzio Clementi)《C大調第一交響曲》第二樂章(作於1816年):運用近乎兒歌的旋律,簡單凝練,之後出現過變奏和模仿對位,是對有限主題充分利用最好的學習範例,這估計是許多維也納古典樂派不能比擬的。

Symphony No. 1 in C Major, WoO 32:II. Andante con moto?

music.163.com圖標

克萊門蒂(Muzio Clementi)《G大調第三交響曲》第二樂章(作於1824年):宏偉壯觀,英國國歌《天佑女王》的重新配器。

Symphony No. 3 in G Major, WoO 34, "The Great National":II. Andante un poco mosso?

music.163.com圖標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d小調第九交響曲》第三樂章(作於1823年前):嚴謹的雙主題變奏曲,中間的號角引發樂隊全奏中段樂思發展,讓人感受到鬥爭還在持續。

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125 - "Choral":3. Adagio Molto E Cantabile?

music.163.com圖標

舒伯特(Franz Schubert)《D大調第十交響曲D.936a》第二樂章(作於1828年,紐博爾德配器版本):流浪者的輓歌,升F大調主題出現被紐博爾德評價Too Beautiful!

Symphony No.10 In D D.936A - Realised By Brian Newbould:2. Andante?

music.163.com圖標

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家就介紹到這裡,如果想要關注其他時期的慢板樂章,請移步至以下歌單:

抒情向——世界上最美的慢板樂章?

music.163.com圖標

和陳延芝一樣:馬二第四樂章

然後馬九第一樂章,馬九真的是我的最愛

柴六

勃三勃四

達芙妮與克洛伊組曲

鵝媽媽組曲!

拉威爾全部管弦樂作品(粉絲濾鏡)

貝四

斯特勞斯變形交響詩

斯特勞斯阿爾卑斯交響曲

舒伯特第二交響曲(我萬年的手機鈴,雖然一般鈴聲響了還是繼續聽)

德八

沃恩威廉斯大海(第一)交響曲

以上都只是個人喜好。

枯了枯了…


馬勒:

第二交響曲第四樂章「原光」,神聖的幾分鐘,莊嚴而深情。

第三交響曲末樂章(尤其是最後的6分鐘左右),悲天憫人,相信聽完後會回來點個贊的。

第四交響曲第三樂章,讓人感嘆生活、生命真美好。

第五交響曲第四樂章,黃昏的色彩,一首情詩。

第六交響曲第二(第三)樂章/行板,這個樂章順序存在爭議,有的版本把行板放在第二樂章,有的是第三。樂章開頭動聽的弦樂帶著一股凄美,樂團最後發展到彷徨、吶喊、哭泣,不可不聽。

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古人云:「死生亦大矣。」,一首人生輓歌。

第十交響曲第一樂章,情感上延續了第九交響曲末樂章,更有痛苦和恐怖。

=====

8.10更幾個

勃拉姆斯:

不知道Andante算不算。

第一交響曲第二樂章

第二交響曲第二樂章

第四交響曲第二樂章

悲歌(op.82)

命運之歌(op.54)

勃拉姆斯式的典雅和質樸,又夾帶著悲楚之情,實在太好聽。

布魯克納:

第七交響曲第二樂章

第八交響曲第三樂章

第九交響曲第三樂章

布魯克納晚年的這三部巨作的慢板樂章偉大至極,無與倫比,不過入門有點困難,沒聽過布魯克納的第一次聽可能會一頭霧水,相信我,反覆聽,慢慢就能撥雲見日了。

貝多芬:

第三交響曲第二樂章,英雄的葬禮,木管絕了。

第五交響曲第二樂章,深沉而時而激昂,有低落有高漲,充滿了力量,很可惜,第一樂章的經典開頭很多不喜歡聽古典音樂的都聽過或者知道是「命運交響曲」,可惜他們從未去聽過整曲或者接下去的第二樂章。

第九交響曲第三樂章,正兒八經的Adagio,或許是有史以來最為偉大的慢板樂章了(至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極高),詞窮。


德彪西《牧神午後前奏曲》


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第二樂章,他的大提琴協奏曲的第二樂章,布魯赫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蘇格蘭幻想曲第三樂章,莫扎特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第二樂章,威廉斯的雲雀高飛。


震撼心靈的話嘛:

拉赫瑪尼諾夫第二交響曲第三樂章Adagio

瓦格納 Tristan und Isolde Liebestod

馬勒第五交響曲第四樂章 Adagietto


莫扎特《第一號長笛與豎琴協奏曲》


Moritz moszkowski piano concerto in e op 59 Mov.2

Scriabin Symphony No.1 Op. 26, in E major Mov.1


Shostakovich symphony 5 movement 3


格里格 a小調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柴可夫斯基 第六交響曲「悲愴」第二樂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