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歷史教科書必修3】對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意義的闡述:「它否定了經典力學的絕對時空觀,深刻地揭示了時間和空間的本質屬性……」,我很好奇,時間和空間的本質是什麼?

[補充]該教科書對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意義的完整闡述:①相對論的提出是物理學領域的一次重大革命。②它否定了經典力學的絕對時空觀,深刻地揭示了時間和空間的本質屬性③它發展了牛頓力學,將其概括在相對論力學之中,推動物理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該教科書中,還列舉了「鐘慢效應」的例子,即運動速度越快的物體,時間相對於它就過得越慢,如果物體運動速度達到光速,那麼時間也就停止了。我很好奇,時間不是對於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嗎,為什麼運動得越快時間就越慢?為什麼物體運動速度達到光速時間就相對於它停止了?為什麼愛因斯坦把光速當作時間的某種臨界值(抱歉,我無法用專業的術語準確描述該臨界值的名稱,即為什麼物體運動速度越來越快時時間相對於它就越來越慢,達到光速時間就停止,超過光速就會出現「我在昨天上午出發去B點,卻早已於前天晚上回來了」的情況?)物體因運動速度達到光速而導致時間相對於它停止意味著什麼?

如何理解「[公式]」這個能量=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公式


簡而言之,我覺得廣義相對論也還不夠本質。它還沒有解釋清楚空間和時間是怎麼誕生的。

但它的一個很重要的成就是,告訴我們時間和空間在宇宙中並不是處處均勻的。想像一個繪製在橡膠模上的平直的坐標系,這就是我們原來認為的平直的宇宙,我們生活在這個平直的宇宙上。

而廣義相對論告訴我們,這個坐標系是可以拉伸的,而且我們實際上就生活在這麼一個被拉伸了的坐標系裡面。而且要注意,不是說只是單純的刻度變化,而是進入到變化區域之後,一切都會變化。比如說我們自己,身高175cm,在平直處觀測是175cm,進入了一個被拉伸的區域,我們自己看,還是175cm,但遠處一個平直區域的觀測者看你,可能是身高變成350cm了!


再重複一遍費曼的話,物理學不回答「本質」之類的問題,物理學只提供一套數學上基本自洽的模型用以描述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如果模型的預言與實際相符,我們就繼續用,反之我們就放棄舊有模型去尋找一個新的,僅此而已。


簡而言之: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找不到時間和空間的本質的。本質只能來源於實驗,不可來源於毫無根據的數學推導。回過頭來溫習一下洛倫茨關於邁-莫實驗的解釋,看看這個實驗當中的長度收縮與時間膨脹的關係與愛因斯坦杜撰的時間和空間(長度)的關係有多少吻合的地方,我想大家自然也就明白了!下面有一鏈接,專門講述了這一問題,大家不妨看看!

伏羲二號:邁-莫實驗的本質是什麼?洛倫茨關於這一實驗的解題方法正確嗎?假如有人提出新的解決方案,你會認可嗎??

www.zhihu.com圖標

  理論物理學家海森堡說:「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用到『時間』一詞或『空間』一詞時,我們是認為已經證明,這兩個用於排比事件的圖式實質上是互相獨立的。不論是應用於直接靠近我們的地方發生的事件,還是應用於遙遠星體上發生的事件,『現在』一詞具有完全確定的意義。每一個物理學家都會補充說,確定發生在遙遠星體上的事件的精確時間是困難的,但是,他或許不會懷疑『現在』一詞具有不含糊的意義。愛因斯坦理論中對『時間』和『空間』二詞的定義的重新表述,從根本上改變了這種形勢。就其本身來說,愛因斯坦對這兩個詞的定義是相當簡單的。『時間』就是我們利用自己的鐘錶來量度的東西,『空間』就是我們利用自己的量桿來量度的東西。」[1]

  愛因斯坦在《論動體的電動力學》[2]提出了「時空」的概念。他認為時間的流逝是相對的,人們看到的某個事件,是因為站在某個位置並且在某個時間看到的。「時空」用坐標表示可寫成(x,y,z,t),也就是常說的三維空間(x,y,z)和一維時間t。而「現在」是整個宇宙的中某個光錐上的一個切片,比方說電影一幀幀影像的某一幀,可以理解為一幀三維全息宇宙影像記錄在一幅二維底片上。

  雖然,德國物理學家玻恩說:「宇宙理論方面的研究是愛因斯坦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3]但是,愛因斯坦理論中的「時間」和「空間」觀念卻是工程師的技術的觀念。

  方勵之說:「英國劍橋大學的霍金和他的合作者發展了一種『沒有時間』的[物理]理論。」[4]

  在反映和描述客觀的物理世界中,沒有時間的物理理論是什麼?宇宙自身的時間是怎樣開始的?

  《辭海》:「空間——①廣義上指宇宙空間。」《辭海》:「數學——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科學」,即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又稱為「現實宇宙」)的形和數的科學。

  其實本質上,即在理論領域中,形和數描述的對象就是空間;時間是運動的刻畫;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宇宙統一於物質。宇宙的「空間」,就是宇宙利用自己的數值無窮小量桿來量度宇宙自身。宇宙的「時間」,就是宇宙利用自身的鐘擺的往來擺動(運動)以計時。

宇宙的一維全息理論及其發展?

zhuanlan.zhihu.com圖標康德的「自在之物」是什麼??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參考

  1. ^W.Heisenberg:《二十世紀物理學中概念的發展》,李惠國譯。見於《現代物理學參考資料》(第三集),科學出版社,1978年10月,第22~23頁。 https://mp.weixin.qq.com/s/X-9rdLYchIZzbZjqtyiagg
  2. ^愛因斯坦. 《論動體的電動力學》(On the electrodynamics of moving bodies)  https://doi.org/10.1002/andp.19053221004
  3. ^M.玻恩著:《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彭石安譯,河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第406頁。 https://mp.weixin.qq.com/s/X-9rdLYchIZzbZjqtyiagg
  4. ^方勵之:《宇宙的創生》,見《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雙月刊),1985年第4期(總第32期),第3頁。


這個表述很明顯有成問題的,很明顯,正確的表述應該是,「它揭示了光速不變的本質是由於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引起的…………」之類的答案。


https://zhuanlan.zhihu.com/p/120982895


純定性的不一定正確的泛泛而談:

生活在一個方方正正的房子里,行走在橫平豎直的街道上,你會產生整個世界都是方正的錯覺,意識不到你其實存在於一個巨大的球面上。

反過來說,雖然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但我們標定自己身邊物體的位置時卻犯不上用經緯度,測量不那麼長的距離用直線就可以了。

時空也有這樣的性質,它是一個整體來看十分複雜的幾何存在,但當我們專註於局部,它就總可以化為平直的。

但就像如果你嚴格按照直線向前運動,你會飛出地球一樣,在時空中,跨度很大時,我們不能簡單地使用局部的平直去描述非局部的幾何。從時空的某處到時空的另一處,物理實體要滿足什麼樣的條件、遵循什麼樣的規律,廣義相對論就可以告訴你這一點。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時空四維來觀察特質運動的理論。強調的是運動。宇宙中的物質,無時不在運動,他的理論是完合符合的。但是也是有些不能說清楚的。比如:

一、先有時空還是先有物質,還是物質產生時空,這是一個有爭論的。因為大爆炸理論不能說清楚這個大爆炸怎麼來的,怎麼發生的,之前是什麼,因何而爆發,是張三點的火,還是李四不小心踢了一腳引發的。另外為什麼要發生這個爆炸,難道是小朋友過年要個熱鬧,要個響,它就爆炸了。所以缺少合理的解釋。

二、有些證據證明時空可以被擾動,從而讓許多人研究怎麼利用時空彎曲回到古代當大俠,當皇帝,通過時空彎曲實現具有孫猴子的門事,一個跟頭十萬八。證據就是引力是因為質量引起時空彎曲產生的,而計算結果也是對的,比萬有引力還準確,但是事實上真是這樣嗎?另外一個是水星進日點的問題,這個太長,可以自己百度。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三、相對論預測了黑洞的存在,結果現在真的發現了很多黑洞,還發現了黑洞吃恆星。有視頻,應該很多人看到了。他的理論就是在黑洞內,時間與空間形成奇點。也就是整個黑洞就是一個點,沒有時間,沒有空間。但是也要問一個,事實果真如此嗎?因為沒有任何信息從裡面傳出來,沒有人知道裡面到底是什麼情況。

四,一些疑問的不同看法:

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光速,一個不變的值,象是政府給的,在公路上的車子限速120公里,不能許,也不許慢的這樣一個神一般的存在的速度。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時空總是被不同的物質擾動,而忽短忽長,那麼光的速度是不變的,進了這樣的空間,速度且不是發生變化了。這理論又來了個時間與空間自適應,反正你怎麼變,光速不能變,距離變短了,時間也要跟著變化,確保光的速度不變,是不是很詭異。到了黑洞里,空間沒了,時間沒了,所以光速也沒有了,就是成零了。聽起來真的很對。但這是事實嗎?沒什麼沒有反映在我們的宏觀里呢?但是現在科學家觀測到大質量的天體,以百分之十的光速在運動,並且還有黑洞的自轉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光速,怎麼這些地方的時空沒被擾動,從而向我們發來一道一道的波呢?我們的月球圍著地球轉,我們也沒有感到時空擾動的漣渏。但是在大型星體合併時,人們又測到了引力波事件,以光速傳播。科學家把這說成了時空擾動。時空真是物質的嗎?黑洞里的時空和我們不是一個時空嗎?宇宙爆炸前就算是一個奇點,這個奇點外沒有時空嗎?這個宇宙真的是在宇宙爆炸前才真正的開始記時嗎?所以一切讓人感到太多的說不明。

2,相對論到了量子力學裡面,很多東西就出錯了,說不明白量子力學中出現的現象,所以才有了量子力學。為什麼微觀裡面主要的物質特性,卻不反應到宏觀里來呢。從一般判斷來說,這是必須要有所反應的。宇宙的根本,就是個力學基本問題,力的平衡與不平衡,再到再平衡這麼一個過程,物質可以有不同,但是受力的情況總是會有所相同的。但事實上真的差異很大,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異?


就目前來講,凡是關於揭示什麼事物本質之類的問題,其實都是對現象的一種抽象理解或解釋,與所謂的本質沒有半點關係。否則,你所提的這類問題就不會存在。因為人們一旦真正認清時間、空間或物質、能量等這些事物的本質時,就能認識到現物理學理論中其實還存在著很多錯誤性的概念和盲目性的認同。所以僅僅站在相對論的觀點上,並不能夠認清所謂的時間與空間的本質,頂多也就是起到了對換個角度來待這些問題的方式。


對廣義相對論,惠勒有一句評述「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曲,時空告訴物質如何運動。」在牛頓的絕對時空觀中,甚至說在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中,時空都只是舞台而已,而物質才是演員,演員怎麼演都不會影響到背景。而廣義相對論告訴我們,時空既是背景,也是演員。物質怎麼運動取決於時空怎麼彎曲,但是時空怎麼彎曲也由物質質量的分布以及運動決定。

而萬有引力在這句話中也emerge出來了,地球身處太陽所彎曲的時空中,太陽同樣也身處於地球所彎曲的時空中。牛頓把這種過程高度近似為兩體的相互作用,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萬有引力定律。而對於日地月三體系統,由於愛因斯坦的場方程是高度非線性的,我們應該認識到其中任何一體受到的有效作用都不僅是其他二者單獨作用的線性疊加,所以對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高階修正必然涉及到多體相互作用的成份。


空間是容納所有存在的客體。是一切幾何維度的抽象。時間則是這一空間客體的永恆。


相對論對時空觀的最大貢獻在於,打破了絕對時空,表面上絕對的完全不相關的可測量的時空不存在了,時空及時空最直接的表現物體運動,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這個整體的邊界是光速。


時間可是物質變化的過程,物質有一定的體積,沒有物質的空間就不能算成時空。


最多是時空的不恆定性。哪裡來的本質?


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時間和空間都是相對的,光速並不是相對的,它相對於任何參考系都保持不變,是太空宇宙中是最快的速度。在相對論中,愛因斯坦並沒有解釋時間和空間的本質,只是解釋了時間和空間,它們兩者之間會隨著互相的變化而變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都是錯誤的,您可以在《星際猜想》的系列理論猜想中找到答案。


時間和空間的本質就是時空呀


  愛因斯坦的時間與空間都物質化了,因此愛因斯坦的時間和空間的本質都是物質,從《相對論》認識中的時間和空間都是可以彎曲的這種結論就充分證明了愛因斯坦的時間和空間就是物質。因為非物質性的事物是不可能被彎曲的。


愛因斯坦什麼時候知道時間、空間的?他死後有靈嗎!2021年1月《人類基本認知原理之大統一理論》出版,解決哲科的終極問題:時間確然存在,空間並不存在,超光速無所不在,宇宙演繹時間的聚散。


本質是人類對未知的無限探索精神和對認知世界的無限渴望


  1. 時間和空間在相對論的框架下是統一的整體,隨參考系的變換而相互轉化。因而我們將它們統一為時空(Spacetime)。
  2. 根據等效原理,在廣義相對論中,我們可以在局部把引力的效應看作是勻加速的慣性力。換而言之,在時空的任意一點,我們可以在一個局部慣性坐標系中消除引力的作用。事實上這等價於用一個局部歐式坐標來描寫流形上的一個小鄰域。也就是說,在廣義相對論中,時空是一個四維流形,而引力可以用流形上的測地線方程描寫。概括地說,就是:引力是幾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