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割線(2019年11月27日更新):通過近來的一些觀察和經驗,我發現了可能更準確的結論:

杯中接上熱水後,當你去蓋蓋子,水汽在杯蓋及其螺紋處不斷發生凝結。

當杯蓋與杯身接觸,這些凝結水在張力和毛細作用下開始在兩者螺紋的配合縫隙間擴散開。

當開始擰蓋子,杯蓋螺紋與杯身螺紋間的間距開始縮小,凝結水得以在縫隙間充分擴散開來,連成一片,以至於使杯蓋與杯身提前出現了密封。

但是,這並不是通過杯口和杯蓋的橡膠圈之間的擠壓實現的密封,而是由於凝結水在杯蓋螺紋內壁和杯身螺紋外壁之間的縫隙間的不斷擴散,直至連接成一圈不間斷的「水環」而導致的「水密封」。

這種密封就會導致:當繼續擰杯蓋的時候,杯蓋與水面之間的空氣無法通過縫隙排出,而只能被不斷壓縮。注意,水汽在杯蓋上的凝結和凝結水在縫隙間的擴散始終在進行中。

當杯蓋往下擰到一定程度,杯中的氣壓高到足以突破「水圈」的密封,此時,「漏水」就發生了。

氣壓的升高另一方面源於熱水對密封空氣的加熱,這一點可以在一個常見的現象中觀察到:剛灌滿上開水(水溫高,足夠加熱空氣)的暖瓶的瓶塞,倒出一些水後(有空氣可供加熱升壓)經常被瓶中的熱氣崩出來。

所以你可以觀察到:水比較熱的時候容易漏水,這是因為熱水容易加熱空氣,同時水汽容易大量揮發凝結;水比較滿的時候容易漏水,這是因為密封氣體可以實現更高的壓縮比,進而更可能達到臨界氣壓。試想,同樣向下擰1㎝,空杯時的密封氣體的體積可能只被壓縮10%,氣壓提高約1.1倍,而滿杯情況下則可能要被壓縮50%,氣壓會提高兩倍。

以上依然是觀察所得,不同的是,觀察的是女朋友的杯子。同樣是黃色透明的特百惠,她的310ml給了我新的發現,而我的430ml卻落在了高鐵車廂里。

幸運的是,我乘坐這輛高鐵去認識了她。

以下為原答案:

首先檢查密封圈,觀察是否有明顯的錯位和老化跡象。杯子密封性的好壞取決於杯口和杯蓋里的密封膠圈的契合程度。

我有一個430ml的特百惠杯子,一年了,目前沒漏過。買下杯子時觀察過,似乎發現了特百惠密封性好的秘密:杯口上沿有一圈微微凸起的窄棱。這圈窄棱和密封膠圈接觸時,可以擰緊壓力一定的情況下產生更大的密封壓強,可以讓杯口更緊地壓住密封圈,從而更好的防漏。當然,使用三組螺紋使壓力更平衡也對增強密封性有好處,但似乎跟這裡沒什麼關係。但是同時也發現了它的問題所在:1.窄棱本身可能更容易發生破損,即使有一個地方發生微小的損傷也會影響杯口的平整度,使密封性變差。2.由於窄棱對密封圈的壓強較大,加之可能存在的熱催化,長期使用可能會使局部加速老化,彈性降低,進而影響密封性。

不知道題主用的是哪一款杯子,是不是相似的設計,以上是觀察所得,供題主參考。


是不是沒擰好啊,特百惠的要迴旋一下再擰
我的買了不到一個月,是在專賣店買的,然後就漏水了。。。。

我用了兩三個月了 裝熱水的時候 感覺有熱氣的時候 倒置 有一個點很會漏水 之前沒有這個現象 估計也是 什麼橡皮圈 老化的緣故吧 很喜歡這個杯子啊 走哪帶哪


然而我的才用了不到兩個月就漏水了,而且確實是在專賣店買的,應該信得過啊。。。然而還是漏水了。。。
兩年的杯子好換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