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對於具備一定醫療素養的患者,因為可以更容易的溝通交流和確診,可以享受較高優惠,甚至更容易掛到專家號等優待。

對於多數普通人享受較少的優惠看病。

對於少數無理取鬧,或者存在逃費醫鬧等行為的患者只能平價看病。

這樣一來患者在就醫的時候應該會表現得更和諧一點,企圖給醫生造成一個好印象。

當然醫生也應該有個評價系統,這個可以像淘寶評論一樣,可以讓患者看到某個醫院哪個科室的差評等等。甚至可以看到之前患者的切身感受等。


可以。只要信息科支持


未來應該會和信用體系掛鉤,比如欠費,或者不良醫療就診記錄。現階段還做不到。醫生的評價,現在針對個人就是某網站,還是比較公平的。


不需要。

「錢」、「外貌」、「家世背景」已經對患者劃分了三六九等。

即便我們拋開這些物質因素不談,只說原題幹中所謂的「醫療素養」——它很大程度上是由「受教育程度」決定的,而「受教育程度」又極大地取決於「錢」和「家世背景」,還有一小部分來自於「外貌」帶來的先天便利。這就是為什麼會有「窮山惡水多刁民」這樣的傳統歧視。

醫療行為神聖性的來源之一就是基於生命這最高的權威,來消弭這些不平等,要麼基於神權體現「眾生平等」,要麼基於人文體現「人人平等」。如果再讓醫生去評價患者,根據醫生對患者的評價來進行不同的回應,那希波克拉底誓言不就純粹是放屁了嗎?

怎麼保證一個醫生不會因為患者塞了紅包就給他高評分?怎麼保證一個醫生不會因為患者是高官家屬就給他高評分?怎麼保證一個醫生不會因為女患者的性吸引力就給她高評分?


以前我也這樣期望過,但現在的想法是,不可以。患者素質有高低,醫生的羣體素質也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高。很多時候遭到大家吐槽的患者,其實並不是真的難纏,甚至提出的要求是很合理的,只是因為他的較真和高要求,我們要付出很多的時間,耐心,溝通技巧,以及更豐富的專業知識,吐槽他難纏,比承認自己能力不足更容易讓自己接受一點。

真正難纏的人有嗎?肯定有的,但不是主流。


不可以

鄙人認為

無論是醫生評價患者,還是患者評價醫生,這樣一來,都是把兩者放到了對立面上,但其實,真正需要對立的不是患者和醫生,而是患者醫生和醫療環境。

評價系統只會掩蓋表面的衝突,但會在內部蘊藏更大的矛盾。

我們可以設立,醫生患者共同評價醫院的工作機制,就診環境,建議,共同改進,而不是去評價醫生,患者,去互相挑選。要知道,醫患關係最大的原因是醫療資源的原因,而非是醫生和患者品質的矛盾。

希望,無論是就醫者還是從醫者,都能夠為醫療大環境所著想,共同促進醫療大環境的進步和優化吧。


現在不是已經有了對醫生的評價嗎?

例如,好大夫網站等各大「正規」醫療諮詢網,不正規的就 不提了。

這種評價有價值嗎?

如果這種對醫生的評價有價值,那麼,對醫院的評價的 意義 可以類推了吧?

但是,不得不說,這種對醫生的評價,的確存在個人偏頗。

患者往往以服務態度(嘴甜的醫生優秀)和療效(單純的疾病更容易獲好評)來評價。

例如:

對FOU的處理,某鄉村醫生使用地米,花費二角錢,效果立竿見影

而正規醫院嚴謹的內科醫生可能花了幾百甚至上千元做檢查,還是F.O.U !怎麼著,差評了吧?


似乎醫院已經有類似的資料儲存了吧。你每看一個醫生,醫生都會根據個人傾向把對病人的診斷(或者包括其他)都記錄在裡面吧。

個人覺得,這樣使得一部分醫生很容易依賴上一位醫生的診斷。規避思考。但其實人與人之間的知識結構,判斷能力分析能力,閱歷經驗都是有很大區別的。這種情況很容易造成直接性的跟風診斷。

尤其如果上一位醫生是主任醫師,這次是一個副主任醫師,誰也不敢推翻上一任的診斷,即使他真的判斷失誤。

建議這種資料庫,只能共享一些數據,禁止共享醫生的個人診斷。容易帶偏。

另外,題主說的關於病人品格的數據記錄問題。。。對一個人品格的判斷,主觀性是很強的。這種數據太玄,不可量化。不靠譜。


受教育程度和錢決定醫療素養也不絕對 甚至可能意義不大

遇到過一個病人 喉嚨不舒服 已經接近不能發聲了 喉鏡查出會厭炎 醫生要求必須住院 幾次解釋病情的「嚴重」這個病人不是沒有受過高等教育 也不是沒有經濟條件 始終不能接受 好像有什麼急事

醫生說你這個可能有生命危險的 要不聯繫家屬 也沒什麼效果

有一個病人 肺癌住院 夫妻倆是警察 單位內外的人來了幾波 談話 慰問 送水果醫生在走廊看見了 就罵罵咧咧的不太樂意 還有意味的說了一句「癌能割的完麼」表示不滿

「醫療素養」是個偽命題 只有系統學習過醫學和接受過規範培訓的才能扯到「醫療素養」上

剩下的無非就是利益的考量和對一個人外貌 談吐 社會地位的綜合判斷

一個人的品性 經濟條件和社會地位並不能直接在大腦中置換出相關知識技能

題主如果真的有較多的就醫經歷或者注意醫患互相評價的問題

應該能發現 以一線城市 三甲為例 對醫生是普遍讚揚的 雖然看起來比較千篇一律 缺乏信息量

但要注意 會在網上評論醫生的病患及其家屬是每年門診 住院人次的極少部分

這個固然跟電腦和手機的使用 相關醫療服務的普及有關係 也足以反映了

還是一句老話 這個問題真的很缺德 不管有意還是無心 挑動XX鬥XX

把問題複雜化 甚至創造矛盾


不可以,會有漏洞。

有關係的人會通過買通醫生讓自己的評分提升來享受醫療優惠,這個無法解決。


每個患者都享有平等的就醫權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