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是什麼設備了。

例如普通自行車,幾乎不需要電氣配套。電動自行車,就需要若干電氣設備。

汽車是典型的機械設備,但現代的汽車缺少了電氣配套,例如電噴點火系統(包括點火開關、點火線圈、分電器總成、火花塞等,其作用是產生高壓電火花,點燃汽油機發動機汽缸內的混合氣)、照明系統、信號系統、監測儀錶系統(機油壓力表、溫度表、燃油表、車速及里程錶、發動機轉速表等),汽車都無法運行。

在當下生產企業中,單純的機械設備幾乎看不到了,機械裝置或多或少地採用電子和電氣設備作為測控配套。如此一來,機械和電氣的關係當然就非常密切了。

當我們設計一套流水線時,工藝工程師是老大,他們決定了系統的基本配套原則。機械工程師是老二;機械工程師決定了機械原理和設備的主要結構;電氣工程師是老三,當機械設備製作完成後,電氣來設計數據採集方式和控制方式。

然而,當電氣工程師來設計時,卻發現必須讓工藝人員和機械設計人員說清楚這些設備的工作原理,以及控制方式。於是乎,這些老大和老二開始傻眼了,最後,由老三牽頭整改,最後完成總體設計,以及測控系統的配套。

如此看來,還是電氣工作者厲害。

雖然機械與電氣的關係密切,但要求機械人員熟練掌握電氣技術、微電子技術和微機測控技術是不可能的。同樣,電氣人員要熟練掌握機械設計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對於企業的工程人員來說,尤其是設計和研發人員,不同專業之間的協調配合特別重要。

下圖這台設備,我們看到了機械結構,也看到了電氣裝置,靠單個人設計行嗎?

可見,題主這個問題看似討論機械與電氣的一體化,其實問題的核心是團隊合作。要知道,在現代工業中,靠單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設計、研發和維護的,一定要靠團隊。


以我的工作經歷而言,至少在機械設計崗位和電氣控制設計崗位來講,這兩個崗位是密不可分的,絕對是相互相成的關係。

其實機械是一個很大的範疇,就算是初略的劃分,以常見的機械行業企業來講,基本上可以分為以下幾個職位:

機械設計工程師;

機械工藝工程師;

機械設備運維工程師;

機械質量工程師;

機械施工工程師;

等等。。。。。。

而電氣也是一個相對較大的範疇,就普通企業而言,它基本上可以分為:

電氣控制設計工程師;

電氣運維工程師;

電氣調試工程師;

電氣裝配工程師(更多的是一線工人)

等等。。。。

而其中機械與電氣交集最大的是機械設計工程師和電氣控制設計工程師,這兩個崗位基本就像一雙筷子,缺了彼此也就沒有了太大的存在意義,而其它的崗位基本上是可以獨立完成各自的工作的,雖然也有一定的交集,但是還沒有達到非彼此不可的程度,也就是相互生命中的過客吧。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機械設計工程師,那你要注意了,一定要給自己選擇一個好的搭檔——一個好的電氣控制工程師,這就像選老婆一樣,人選不對,前途盡廢啊。

如果將機械設計工程師和電氣控制設計工程師比喻成一對夫妻的話,機械設計工程師就像是老公,管的都是「大事」,屬於主外的身份,而電氣控制設計工程師則更像是老婆,管的都是「小事」,屬於主內的身份,當然通常一個企業裡面,發生的都是「小事」,所以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顯得電氣控制設計工程師比較厲害的原因,也顯得他們比較能幹一些,比較有市場一些。

這又要回到一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那就是對於一個產品而言,到底是機械設計工程師重要一些,還是電氣控制設計工程師重要一些,這個問題今天來揭曉一下答案。

其實在設計一個產品的時候,機械設計工程師不僅是一個產品設計者,更是一個工藝決策者,因為產品的研發一定是基於某個工藝需求而來的,所以機械設計工程師在產品的研發的前期會成為絕對的主角,例如制定產品方案,確認產品主要功能,匹配產品的參數等等,這些事情都會以機械設計工程師為主,電氣控制工程師通常只有「聽「的份了,他們是很少在這個時候表達自己的觀點的。

這個時候,如果你是機械設計工程師,你會有一種「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千萬電氣工程師「的霸主感覺,哈哈。

但是不要高興得太早,一旦進入產品的調試測試階段,機械設計工程師往往就會論文一個「弱智」的低年兒童,會跟在電氣控制工程師的後面等結果,問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怎麼樣「,「行不行「?滿臉都是那種想出一把力,而又無能為力的無奈感。

這個時候的電氣控制工程師就會迅速提升自己的「逼格「,通常是把臉色一沉,無力的搖搖頭,都懶得看你一眼,因為這個時候機械設計工程師在他的眼裡就是個廢物,完全忽視你的存在,趕緊滾開,必要耽誤了主角的發揮。

好一對相愛相殺的冤家啊。但是這也充滿了無盡的歡樂,彼此需要又彼此嫌棄。

這也進一步印證了那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

其實,任何產品的研製都是機械設計工程師和電氣控制工程師相互合作、相互努力的結果,每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密不可分的,我們不僅是一個團隊,我們更是一個榮辱與共,利益相依的結合體。

所以,一直以來,我都非常的主張,一定要找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合作夥伴,不僅是技術上的匹配,更有性格上的合拍,這樣才能真正相互合作做出好項目來。

在這一點上,我個人覺得非常的慶幸,我的搭檔就是一個很不錯的人,技術很牛逼,學習能力好,專註力好,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很強,雖然在性格上有點激進,但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他的工作效率,非常好。

最後,如果你是一個機械設計工程師,一定要像找老婆一樣用心的去找一個合作的電氣控制工程師做搭檔。

當然,如果你是一個電氣控制工程師,那一定要像找老公一樣用心的去找一個合作的機械設計工程師做搭檔。

然後才能在職場中「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哈哈哈哈哈哈。


機械--電氣--信息

這是我理解的進化路程。這也是為什麼現在CS這麼火的原因,信息化時代了啊。

機械,電氣,信息都有其主導的行業。

比如自行車,常規自行車跟電氣,信息關係都不大,跟材料,機械關係很大。

比如變電站,跟電氣關係最大,機械,信息是輔助。

比如軟體,跟信息關係大,機械,電氣是輔助。

但是一般來說前一個東西是後一個的基石。比如機械對電氣,比如電氣對信息。你軟體再好沒電也沒用,你電氣設計再說機構有問題也沒用。所以說機械和電氣密不可分也沒錯。甚至以後機械,電氣,信息密不可分也是大趨勢,舉例: 電動汽車 機械+電氣 , 無人駕駛汽車 機械+電氣+信息。


不需要電氣動力和控制的機械設備可以和電氣沒有關係。(僅限於簡單的機械設備)

但電氣和機械就有這密不可分的關係,

電氣最常用的電磁原理和電熱原理就和機械關係密不可分。

最常用的元件 斷路器 接觸器 繼電器

斷路器的脫扣過程就有大量的機械部分參與里的傳遞和觸發。

繼電器的動作過程

過載繼電器

保護迴路中各種限位和保護更和機械相關的電氣元件,家用中面板開關就是機械和電氣的結合。

所以學電氣的一定要有學機械製圖,電氣和機械是不能絕對分開的。


沒有機械 電從哪裡來 ?

沒有機械 電用來幹什麼?

但沒有電 一大部分機械還能正常運作

故 我認為密不可分並不準確

機械離得開電但電離不開機械;

但機械和電一起構成了現代文明的基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