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個可能比較冷門的。

對於歸屬感的探求是俄羅斯文化里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第一是由於地理位置的緣故,歐洲人覺得俄羅斯是亞洲,亞洲人又覺得俄羅斯是歐洲。斯拉夫人的種是歐洲來的,但他們的言談里經常出現「歐洲xxx,俄羅斯xxx」,但舉個例子,中國人就不會覺得中國是獨立於亞洲的一部分。這也就導致了俄羅斯其實一直在尋找自己文化上的歸屬感。具體的例子可以觀看一部叫做《俄羅斯方舟》的電影,當然在其他的藝術形式上這一點也有體現。並且,在藝術創作中,俄羅斯的文藝大師們分為兩派,一派傾向歐洲,一派堅定地紮根俄羅斯本土,最典型的就是美術上列賓和蘇里科夫兩位現實主義大師,列賓遠遠地眺望著歐洲,而他的學生謝羅夫已經有那麼點印象派的意思了。蘇里科夫的名聲在國際上不如列賓,大概是因為西方還是不願意承認也不太明白這種太俄羅斯的風格。

第二是俄羅斯的文化發展是斷層的,拿美術來說,他們在列賓列維坦蘇里科夫十九世紀這些人搞事情之前就只有東正教宗教題材的繪畫,這個跨度非常大,中間幾乎沒有過度。同理,馬列維奇的繪畫和維克多崔的音樂都彷彿是空降在他們那個時代的,前後都是荒原。


俄羅斯的悲哀在於:作為一個邊緣文明,沒有屬於自己的英雄。這裡所謂的英雄,是指能讓周邊核心文明臣服的強勢人物。順便黑一下日本,也是同病相憐。

國家和人一樣,混一起就喜歡吹祖上多牛逼。哪些祖宗醉容易成為裝逼利器么?自然是那些打出國門,讓其他人叫爸爸的牛逼人物,比如秦皇漢武。最典型的就是成吉思汗,不僅中國人粉他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波斯人也遵他為世界征服者。甚至在蒙古各汗國都瓦解後,成吉思汗後裔的黃金家族依然是歐亞草原上的精神圖騰,連帖木兒這樣的武功不下於成吉思汗之人,也要聯姻黃金家族。今天的蒙古早從天狼退化位二哈了,但因為有個牛逼的祖先,所以民族自卑感並不強烈。

回到俄羅斯,其歷史上雖然也有彼得大帝,蘇沃洛夫等牛人,但始終沒出現過一個征服過西歐的強人。斯大林雖然牛逼,但也止步於易北河,只能隔河興嘆。所以在西歐人面前,始終底氣不足,口氣軟三分。這就是一個邊緣文明的悲哀,滿眼對核心文明的羨慕嫉妒恨,卻又始終不離不棄。俄羅斯的文化中就充斥著對西歐的嚮往和怨恨的扭捏,至今歷久彌新。別信普京搞的啥歐亞主義的,那只是又一次被西歐好心當了驢肝肺後的撒嬌而已;哪天西歐又拋個媚眼過去的話,又會屁顛屁顛的做第三羅馬的春秋大夢去了。

最後黑一下日本,也是一心要成為「中國」但從沒得逞過,想脫亞入歐又被美帝連黑兩回。現在也是各種扭捏和冤孽,邊緣文明的悲哀!


"痛苦如此持久,就像蝸牛充滿耐心地移動。快樂如此短暫,就像兔子的尾巴掠過秋天的草原"。

忘了在哪裡看到的就留了下來,感覺俄羅斯人的思想基礎就是這個。痛苦是常態,快樂是偶爾。他的文化也不會脫離這個範疇,他的歌曲《神聖的戰爭》《布谷鳥》等,都給人雄壯悲涼的感覺。小說《復活》《靜靜的頓河》《日瓦戈醫生》《未列入名冊》也同樣。個人感覺一生等待被槍決的肖斯塔科維奇恐怕可以代表俄羅斯文化的一個小小的側面,他的一生幾乎復刻了俄羅斯人的文化心理。

無論在地獄的哪一層,都會有光照射進來!無論它何其微弱,但那就是光!

個人看法,一家之言也許偏題,就當拋磚引玉。


獨特性就是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不管是對自己的文字還是文學還是什麼。


俄羅斯文化的獨特性在於「直」


俄羅斯地處邊緣,歷史上受到其他地區文明的影響。俄羅斯的東正教源於拜占庭,蘇聯的GC主義來源於德國人,他們對領土擴張的狂熱跟亞洲游牧民族不無關係。俄羅斯文化很多是把這些外面的文化拿過來,再用強大武裝統合起來,年長日久異化成的一個獨特的東西。

俄羅斯覺得他們跟歐洲文明系出同源,但是歐洲人覺得俄羅斯不是歐洲,亞洲人也覺得俄羅斯不是亞洲。俄羅斯是一隻極寒北方的熊,他學習了人類的文明,他開始讀書寫字,但是其他人還是看不起他,於是他又學會了揮舞狼牙棒和流星錘,這時候所有人都害怕得大叫起來。

上面是一個玩笑。俄羅斯還是一個很強大的國家,對於中亞、蒙古、東歐有著比較強的影響力,不過進入21世紀之後可以說是慢慢回到原本的邊緣位置上了。


不靠東,不靠西。丟失了自己的文化,懷疑自己的信仰,向前沒有道路,向後一片黑暗。只剩下自己固執的驕傲在撐著。

來自bilibili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