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多窮啊?國家為什麼不能把工資弄高一點呢?是國家做不到,還是不想做?是現在國家不需要這麼多的「人才」嗎,好像現在職業技術的人才不多,聽人說上海那邊要麼上特別好的高中,要麼上職高,和我的家鄉不太一樣。

綜上所述。。

1.搞科研的人絕大多數是真的窮嗎(不是絕對的,是相對的,即性價比比其他職業低,舉個例子,雖然能拿8000,但是那都是讀到研究生或者博士之後了,許多本科或者學歷更低的人工資也能拿到這個錢,不過比例應該小一點吧)

2.如果工資與付出的成本不對等,國家為什麼不加錢?是什麼原因?

3.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像醫生教師的基本工資到底是怎麼算的,為什麼就2.3000元呢,國家各地的基本工資一樣嗎?

謝謝各位解答喲~


謝邀,有意思的問題。

我也曾經懷疑過科研人員是靠什麼在生存,是對科學的熱愛和信仰支撐他們無怨無悔地默默付出嗎?他們是要引領全人類嗎?他們就不需要還房貸嗎?

後來發現其中存在巨大的選擇慣性。比如父親是小攤販,從小耳濡目染,長大後自己做生意的概率就很高;工地上打工的農民工會把自己孩子也帶去做工;父母是醫生,孩子學醫的比例顯著高於普通人。科研是一項需要長期學習才能從事的職業,本科畢業的時候,要放棄學術方向很容易,但博士畢業之後,重頭再來已然承受不起。

我們年輕的時候,未必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等想明白了,再選擇已經來不及,這也是很多人選擇做科研的無奈。搞學術雖然清貧,但至少安穩,工作節奏也不算特別快,可以照顧家庭,不少人還有編製,怎麼算都是個體面的工作。近幾年醫患關係緊張,傷醫事件頻發,想脫下白大褂的醫生也並不少,但是學了這麼多年醫,不做醫生又能幹嗎?普遍存在這樣的迷茫。

上面說的理由,是解釋為什麼一個博士拿著8k還能「心甘情願」,他們並不滿意,只是放棄穩定,選擇冒險的代價看起來很危險,謹慎之下,只能保守以待。

關於國家為什麼不提高待遇的問題,我想不僅僅在科研行業,公務員的待遇也不高,為人民服務嘛,不要給國家增加那麼多負擔,這是一個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基本素養。家大業大,花錢的地方多,領導們也很惆悵。換句話說,P民討論無益。

教師醫生全國各地標準不一樣,但都是一樣的低,與其身份是嚴重不符的。所以教師還有補課收入,醫生也有灰色收入,不要相信大家是靠基本工資頑強地活著。如果算全部收入,他們肯定屬於中等偏上的水平,相當於企業中層甚至高管。

表象上的不合理,本質上其實是合理的。


單單從收入來看,科研人員的收入並不低,至少也是中產水平,比月入兩三千的普通老百姓高多了。如果是公家的科研人員,還有各種福利。

之所以科研人員抱怨工資低,其根本原因是同水平人才中,科研人員收入相對較低。比如,兩個人能力相近,都是清華畢業生。搞金融的、賣房子的收入就比搞科研的收入要高的多。

至於那些超市收銀的,馬路上掃大街的,收入雖然只有科研人員的零頭,但是幾乎所有科研人員都會認為他們的收入低是理所應當的。畢竟自己的能力比那些人強了上百倍。

你如果去問這些抱怨自己工資低的科研人員,你是支持國家縮小貧富差距還是擴大貧富差距,這些人一定會說我支持國家縮小貧富差距。但是他們希望提高自己工資的訴求本身卻是在增加貧富差距。

如果真的想要縮小貧富差距的話,應該走北歐國家的經濟模式。即大學教授的工資比餐廳服務員的工資高不了多少。

我們都知道,老一輩科研人員更容易生活樸素,任勞任怨。這是因為他們生活在社會主義的熏陶下,更容易認為自己和沒文化的農民沒什麼不同,大家都付出了同樣的勞動,只不過貢獻的領域不一樣。但是都是在建設社會主義,所以自己和普通人拿相近的收入是合理的。

但是現在時代變了,事實已經證明計劃經濟的路子走不通。我們現在走的是資本主義模式,現在的科研人員認為自己的能力更強,貢獻更大,理應得到更高的收入,我本身是支持這樣的觀點的。

但是吧,如果比較科研人員和普通老百姓的收入,我覺得現在這種收入差距已經差不多了。科研人員的收入是餐廳服務員的十倍呢。放到任何一個國家,即使是貧富差距比較大的國家,這個差距也差不多了。

所以我們要做的其實不是提高科研人員的收入,而是提高整體國民的收入+降低某些人群的收入。

整體國民的收入提高了,科研人員的收入自然會提高。

科研人員之所以會覺得自己收入低,本質上是對比的問題。因為一些和自己能力相近,甚至能力遠不如自己的人,收入卻比自己高很多,所以才會有很多怨言。降低這些人的收入,並且將其補貼給一般民眾,才是解決問題之道。

那麼所謂的「這些人」是指哪些人呢?

非常典型的就是范冰冰之流和炒房團。國家真的應該好好整整這些人了。


謝邀。

其實所有行業的大多數人都是挺窮的。

包括金融、IT這些行業。

1,工資這個東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完全市場化的,你在這個市場里值多少錢,學歷和專業知識是一個還比較重要的部分,但不是決定性的,這個展開講會是個很長的故事。另一方面,就是你能提供的能力,與職位的需求通常是錯配的,換句話說,現在的求職者大多數是over qualified,原因不展開了。

2,加不加錢,不看你的付出,看結果。

3,最低工資標準,請了解一下。

這個問題其實我答不太好,參考一下吧。


科研人員也是分等級的,看見有人說「科研人員工資是服務員十倍」,表示很不能理解。

科研人員有:一級教授(院士),二級教授等,副教授也有幾個等級,助理研究員,博後,博士,碩士等。

我只能說大多數科研人員收入低,等級越高當然收入高了,院士根本不用考慮這些問題,但是低層的科研人員呢?在物價橫飛的時代,如何養家糊口?

舉例:

就研究生來說,大學的補貼普遍低,據我了解,碩士一個月1000左右,博士2000左右,當然也因專業差異而論。中科院要高一些,各個院所標準不一樣,比如物理所碩士一個月有5000(忘記了)?植物所碩士一個月2000左右。這些工資面對龐大的生活壓力顯得捉襟見肘,尤其是大學的補貼,跟壓榨沒什麼區別。一般讀到博士要27/8歲以上,這個年紀面臨的壓力就太多了,車?房?結婚?對方家庭的壓力等。

我一個師兄,博士,去女友家,坐了一整天的大巴車才到她家,她父親開口就問:不是該開車過來嗎? 我師兄經歷此事,再也不想去女方家了。

跟同齡人比,研究生的收入太低,以至於常有:隔壁老王兒子大專畢業,老李兒子博士在讀,老王常說:「我兒子月入上萬,現在車房都不用我操心,老李啊,你兒子讀博士有什麼用?」

只能說,基層科研人員待遇真得太差了,但是卻做著最辛苦的工作。

以上的助研(講師),副研(副教授),教授等,未曾經歷,不做評價,至少助研收入並不高。


那絕對是窮的呀!

你說工資那些錢,根本不算錢。

搞到的經費才叫錢。

天朝這個制度,你不光要有項目,有想法,有技術,你還得有關係。

不然誰給你批?

你以為人人都是錢學森啊?要多少給多少。

很多老闆都不會跟上面的溝通,更別提走關係了。

上面的有多少真的懂技術,知道哪些項目可行?

所以啊,窮是真的窮,但不是因為國家不給錢,是要不到。


窮富永遠都是相對的,如果大家都有一個億,那有十個億的就是富人,只有一個億的就都是窮人。搞科研也有賺大錢的,之所以搞了科研還嫌自己窮,有兩個原因,一是自己沒那水平,二是心氣太高了。怪不得別人


像默默無聞干不出來啥東西的,特別是人文社科類,真窮。理科大牛幾億個資產還真跟玩似的。科研也是兩極分化,越有錢的越有錢,也沒見得帶動多少後輩。


勞動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本來就是畸形的分配方式導致的不公平,所以不要說科研人員了,誰都沒有剝削他人勞動成果的權力。

但是現在就是這麼不公平你也只能忍著,因為要論不公平也輪不到你科研人員。

不去想著實質的社會分配問題,科研人員也只是想剝削他人,那麼最好的方法是放棄科研,而去做獲得更多分配權的工作。

………………………………

服務員和國家領導並沒有誰比誰勞動更有價值,就這麼一個淺顯易懂的道理,今天大家已經不在乎了。所謂公平和平等,說著都那麼虛偽。


智商、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


難道不是的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