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到大學學了十幾年數學,感覺都是看別人解題然後記得解題套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可是我認為數學並不是像英語那樣只需要積累和模仿就可以很優秀,數學最重要的還是學會方法和思想繼而運用解決新的問題中去。如果每見到一個新問題都能靠著去看前人的套路來解決並不能稱為一個好的數學學習者。所以想請教各路大神:想成為好的數學學習者應該怎麼做?如果需要刻意練習具體應該怎麼去練習?


你。。你把幾百年前的天才想的太簡單了吧。

現在你的學習是走以前那些真正的數學天才開拓出來的路,你的做題方法是模仿別人的做題方法。這沒什麼好氣餒的,以往的天才很樂意你去繼承並發揚他們的學派,記住是先繼承,才能發揚。

書法界有句古話,叫什麼我忘了,大意就是沒有臨摹過別人作品的人永遠都不是真正的書法家。


  1. 做題
  2. 對答案或請教別人
  3. 糾正錯誤
  4. 總結,記筆記

當然,如果只做簡單題的話就不是刻意練習了。因此為了保證遠離舒適區,建議在正確率達到90%以上時挑戰更難的題。如果有一個老師幫你找題或者有一個題庫的話就更好了。


這是解決問題思維模式和思維習慣的問題。

我是個美術教師,不懂數學,但是喜歡數學,下邊是我的一點簡單的想法……你就當我瞎扯就行了……

數學的世界一切都是事物與數字、數字與數字之間的關係,是需要人不斷的去挖掘未知的各種關係……如果只是有樣學樣,這只是模仿,人要在模仿中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利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探索新知識,解決更多的新問題或者之前人們解決不了的老問題,這樣纔是真正的數學學習模式,其實其他學科也一樣……

不習慣於獨立思考,可能你永遠沒有創造性的思維模式,就很難有新的創舉……這個跟學歷、知識多少有關係但不是絕對關係,知識多更有利於探究更多的新知識,但思維模式不對的人,知識的積累就像圖書館裡不斷增加的書籍一樣,只有知識的積累,不會產出新的東西來……

存儲知識不是目的,利用知識……纔是目的,這就是一種思維習慣,只要真的愛動腦筋,就能養成創造性思維的習慣。

比如當你學過一個數學公式,一條數學法則……千萬不要簡單地去死記硬背(學樣不學理),一定要解析裡面的推導過程,形成的過程……比如和的平方公式(a+b)2=a2+2ab+b2,這個表面上看是用簡單的計算過程來推導,但是當你跟現實事物的計算聯繫在一起,就可以用面積計算的方法來推導,並且更用以理解

提到面積了,你試著思考一下,圓的面積公式怎麼證明呢,如果讓你只用初中數學知識來證明圓的公式,又有什麼方法呢?

你只有這種不斷思考,不斷探索的思維模式和習慣,才能找到一條真正深入到數學中去的道路


其實不只是學習數學,其他學科也是一樣的。首先就是要相信自己可以學好,然後找到正確的方法進行大量的刷題練習,積累經驗。只有掌握了大量的知識和熟練的技能,纔有可能在此基礎上自由發揮,甚至創造創新。


可以啊,你首先要抽出一週的時間來對付一道合適的題目,以此來鍛煉你的數學思維鏈

合適是什麼程度?得是那種不夾雜一點套路,不夾雜一點的常規方法,那種你一看到就知道大概怎麼寫的題目,不行,直接pass掉,要那種你拿到手你就懵逼,可能有一點思路但是需要冥想很久,你就拿出來,擱那想,騰出一個星期,喫飯想睡覺前想直到做出這題的第一種解法為止對,僅僅是第一種解法為止,可能還有第二種解法,不過這個就要看你的定力如何了

可能我的回答是最簡單的吧,但是對於你來說可能有效,為什麼要用可能這個詞,emmm要取決於你肯不肯去做了,就是刷題但是有針對性的那種類型不會就刷然後

總結,總結懂?總結纔是大哥!


有一種方法,首先找到一本比較好的書(可以是網友普遍推薦的,或者是學校課本)。只看定理不看證明,然後按書上順序把每個定理(包括例題和課後習題)證出來。做的時候拿個筆記本,把每個定理都記在本子上,學到最後你會有很大的收穫,並且很有成就感。(彷彿自己寫了本書)

當然我不建議你採用單一的學習方法,死磕一道題的能力很重要,但讀證明的能力也很重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