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小白,剛入職場一個多月,機緣巧合就升職了,成為了小組長。我們組有兩個和我同時間培訓入職的人,感覺之前關係不錯,家庭,感情都會分享。經常一起接水,喫飯,上廁所(女生嘛,要理解),別人經常說每次都看見我們三個在一起嬉笑打鬧。可是自從我升職了,她們兩個就經常一起去幹別的事,不叫我,感覺自己被孤立了。突然發現升職後越是不太熟的人能維持良好的關係,熟悉的人反而更難。難道職場沒有真友誼嗎?我該怎麼維持我們之間的關係呢?難過!想哭!


① 人和人之間,有各種各樣關係牽連,但都會有一條主線。而分工合作的利益關係,也可叫做共生的關係,往往是主線,因為這是生態法則。

有時候,情感關係表現的最為重要,往往是因為,利益共生的關係,是不可動搖,比如家庭關係,或是沒有利益交集,比如同學。但是一旦出現共生關係利益的變化,那麼一定會動搖情感關係,比如看到很多家庭因為遺產打官司,朋友反目成仇,等等,我們不能把這些簡單的視為人性的惡,實際是一種自然生態法則。

② 人的位置做的越高,主線就越明顯,在古代,如果到高到皇帝,那麼唯一的主線就是君與臣民,家庭關係也看不到了,作為兒子的皇子們,也不能把父親當作「父親」。最後皇帝,終於就成為了孤家寡人。

③ 對於你面對的情形,再正常不過。


首先,職場是工作的地方不是交朋友的地方,有朋友都是賺到的。

真誠對待每個人,因為和他們一起比家人時間還長,和家人基本是晚上睡覺了。

別說友誼,知已都可能遇到,祝你好運!


謝邀。

正常情況下職場不是談友誼的地方,如果能夠在紛繁複雜的職場收穫友誼,一定是需要證明的時間以及經營的智慧,外加一點點的運氣。如果你們的職位是平級的,友誼的小船可能還能行駛的久些;而如果一旦產生職位上的差異,那麼這艘小船很可能說翻就翻了。

但是如果公司給了你升職的機會,你就應該先把應該做的事情做好。而不應該為了以不平等交往為代價的友誼而忘記了自己在公司的職責,這對你長遠的發展是沒有益處的。而且你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觀察和思考,你和這兩個同事是否真得應該在同一個公司繼續保持這樣的友誼關係。

祝好。


處世在人,學點心理學,看人內在


上下級,先公後私,務必謹記!能把上下級處成朋友的,兩個人情商一定都不差。上下級關係盡量不參雜其他的東西,比如說,你分配給你的下級朋友的任務很緊急,但她偏偏想請假先走。那你是公事公辦留住她呢,還是因為私交好放她走呢?前者,三次五次她必然會埋怨你不近人情;後者,三次五次你事必躬親把事情做完,那你這上級當的有啥用呢?所以,很難,除非你們互相都體諒到難處,同理心的看待工作的關係。所以,很多時候得到一些就必然要失去一些,不必焦慮,坦然接受慢慢適應就好。


說實話,沒有真友誼。

除非是之前就認識的朋友和你入職一家公司。

在職場需要做的事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要給人留下把柄,人際關係順其自然的維持就可以,不用太費心。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呀,這是我最近實習的小感慨而已。


謝邀,我之前在類似的問題下曾經有兩個回答。

職場上有真正的友誼嗎??

www.zhihu.com圖標新晉管理者,如何同其他之前平級現在卻成為下屬的人相處??

www.zhihu.com圖標

第一個答案供瞭解一個基本觀點。第二個答案供瞭解一些具體的方法和技巧。

你的故事裡只要換位思考站在你兩個組員的角度就能理解她們在你剛升職階段的尷尬和彆扭了。隨著時間慢慢過去,可能會稍微有點變化。但整體還是請從職業化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順其自然。


每個人都擁有一支船隊。

和發小的航空母艦,狂風暴雨很難將它打翻。

和塑料姐妹花的竹筏,只能在享受波光鱗裏的平靜,一旦遇到大風大浪,瞬間翻船。

和同事的小紙船,太重,不行;太潮濕,也不行,一點點波瀾,友情的小船說翻就翻。

職場中的友情,不存在的。

友情是什麼?

是可以毫無顧忌的告訴對方任何祕密;

是沒有任何利益關係。


我們大多數人的職場關係僅僅停留在喫喫飯、一起上下班、聊聊八卦、吐槽自己對象的小缺點,這種的表面的和諧纔不是真正的友情,我把這種關係叫做假面友情,把和你維持這種關係的人叫做假面好友。

- - - - - - - - - -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吐槽:

「那個xx能力根本不行,真的不知道怎麼當上主管的?」

「xx整天啥也不幹,光會使喚別人,上次居然讓我幫他xx,氣死我了!」

「A和B職位、工作內容一樣,為什麼工資差那麼多啊?」

. . . . . .

如果你將這些吐槽告訴你的假面好友,會發生什麼呢? 主管交給你一個艱難的任務;某位同事突然毫無緣由的對你視而不見;Hr找你談話,讓你不要打聽別人工資。 你的工作氛圍立馬變得緊張起來了。 這就是你的假面好友。

- - - - - - - - - -

以下情況你敢肯定的回答嗎?

你會把自己的所有客戶資源放心的分享給你的同事嗎?

你會把自己知道的一切,毫無保留的告訴你的同事嗎?

你會回家後熬夜學習,還告訴你的同事我學了一整夜好累啊!而不是告訴他昨晚打了一整夜王者榮耀嗎?

. . . . . .

你不敢對吧!因為那些都是假面好友,你們是競爭關係,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你升職,我就還得拿老工資;你業績上去了,我就落後了;你也學習,我怎麼超越你?你們的利益關係緊緊相扣。

所以啊,職場裏的假面好友們:你們之間即不能無話不談,又為了利益相互提防,這怎麼能擁有友情呢?


在職場上,你是去掙錢和實現自我價值的,能交到真心實意的朋友自然是好事,但交不到的話也不要奇怪,畢竟你是去掙錢的不是去交朋友的。


職場當然是有真友誼的,不過1萬個人也能遇到一個。

把每個人都當成真友誼就是蠢了。


職場就是江湖,江湖有朋友嗎?

參考笑傲江湖——

如果你是令狐沖,你也許有真朋友,但是也不多。


這就看你對職場友誼是怎樣定義。倘若你認為職場友誼就是沒事在一起喫喫喝喝、逛個街、聊聊八卦甚至你提前翹班能幫你擋一下的話,那是有的。人是羣居動物,在我們的祖先還是猿人的時候,社交就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更何況現在如今的網路社會,信息時代,每個人都有社交的需求。所以,作為朝夕相處的同事,時間長了有一些關心近的也不足為奇。

但是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出來工作就是為了賺錢。如果不缺錢,我想能出來工作的人可能連現在的零頭都不到。

這些也是我在工作五六年,被人坑了好多回才知道的。

下面是我的故事:

2013年我畢業後進入本地一家公路設計院工作,做交通機電專業。在設計院的同仁們都知道,設計院工程師的成長模式是傳統的師徒制。之所以是如此制度,是因為作為畢業生的你儘管很熟悉工程中的知識、原理,但是怎樣落地,形成設計文件的方法、習慣與套路,你是不知道的。

現如今,儘管我已經不再從事公路設計行業,但想起我的這位師傅,依舊五味雜陳。

由於交通機電專業在公路設計中處於非常邊緣的專業,並且院內並沒有人會,所以只有從外面找。這就找到了我的師傅,為什麼找他?以為他是當時我們省第一批做該專業的人。

我大概介紹下我師傅的情況。他2003年本科交通工程專業畢業,畢業後來到了我們本地一家實力不錯的民營公路設計院。民營院還能實力不錯是因為老闆之前是技術型官員,因為競崗廳長失敗,仕途無望,拉了一幫人出來開了個公路設計公司,並且利用人脈請到了省內各個專業的知名專家來當技術顧問。由於老闆對技術的重視,外加專家羣的支持,公司裏年輕人成長飛速。現如今,我們省內許多行業中堅力量都來自該公司,我這個師傅就是其中之一。

設計院的同志都知道,新員工成長最快的方式就是做項目,帶著經歷一遍各個流程,就能知道個八九不離十。大項目經歷兩三個,基本上就是熟手了。

當時,院裏為了節省成本,把外包的交通機電專業全拿回來自己做。三年時間,單單一級公路這種大項目我就做了五六個,而且,不僅僅是畫圖,是從立項、投標一直到最後竣工驗收,一路跟進。所以當時儘管我師父每週來我們院指導一兩次,但由於我每一次都是做了充足的準備,進步很快。

進步快的除了我的技術,當然還有我跟師傅的關係。當然,跟人家學東西,該表達的意思還是要有的。(沒進過設計院的可能不太理解,在這個行業給師傅送送禮是很常見的。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話不是說著玩的)

如果說這個問題讓我三年前回答,我一定斬釘截鐵地說有。

可是人畢竟是要長大的。

事情的變化是在2016年5月,我的師傅自己也覺得一直在民營設計院還是不夠穩定,所以通過關係就來到了我們院,也正是成為了我的同事。通過的關係就是我的所長,因為當年我的所長就是從那家民營設計院跳出來的,等於說他跟我師傅是前同事。

剛開始還好,我跟師傅配合的比較默契,或者說是我在兜底。我師傅儘管在技術上確實牛,但是新來一個單位還是有很多情況不瞭解、很多規則不適應。

我們這個院原先是上級主管單位的一個部門,後來才成立的。所以很多人都是領導家的子弟,本身也是很排外的,要不是我性格開朗一些,人緣好一些,我這種招聘來的想融入是非常難的。倒不是說非要融入這個所謂的「環境」,主要是如果不跟他們混熟,很多工作上的事都辦不成。我師傅好幾次沒給人家說通的事都是我出面解決的。

但是我也不計較那麼多,畢竟得跟著人家學東西,而且工作中有這樣一個大哥也挺好。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慢慢發現事情不對。當時我師傅是以交通機電專業負責人的名義招進來的。可進來後,幾乎沒怎麼問過機電專業的事情,主要都在幫所長擦屁股,當然不是本院內的,而是幫著所長處理他在外面接的私活。

工程設計行業幹私活是公開的祕密,但是作為國企也只是不查,一旦被發現還是要給個態度的。

開始我還傻乎乎的問我師傅所長是不是給他的獎金很高,結果他讓我看簡訊,也確實不算高。其實後來我通過同事瞭解到,所長都是給他現金。

如果師傅他僅僅是給所長擦屁股,也無所謂。後來,我師傅他不僅不做機電上的活,出了事還往我身上推,好幾次分明是我幫他出圖,結果有錯誤根本就不改,還逼著我改。

最後是在他請長假期間,他讓我從他電腦裏考個資料給別人。我打開他的電腦後,竟然登上了他的微信。我承認偷看別人的聊天記錄的確不好,但是我還是沒忍住好奇,打開了他與所長的對話框。內容除了私活的事之外,發現了我師傅的確背著我給所長說活都是他乾的,我是輔助,並且出錯也全是因為我。

當時真的是五味雜陳,認識這麼多年的人為什麼還有這樣的一面?

現在回想也能理解,畢竟是出來賺錢的。我對於我師傅索取大於給予,而他能從所長那得到想要的利益。並且,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我比他年輕,在單位時間長,同一個專業,在發獎金這件事上我跟他確實是零和博弈。

所以,看上去再牢固的職場友誼,如果沒有共同利益,都會瞬間土崩瓦解。沒有能交換的資源、利益、信息等,職場友誼也就是一層皮罷了。


交朋友任何渠道都可以的,但朋友只是人際關係的一種。職場是工作的地方,第一位的人際關係是工作關係,首先態度得端正,公司發你工資提拔你升職,不是讓你邊幹活邊交朋友陪你樂呵的對麼?既然成為管理者了,是不是得學學怎麼處理上下級關係?有那個時間提高下管理能力,比沉浸在悲春傷秋的情緒裏更有幫助吧?加油哈!


事情不是大家說的那麼悲觀

首先,大家未必都有利益衝突,你做技術的跟行政,成為朋友沒毛病啊

再者,可能離職之後成為更好的朋友啊,也沒有衝突啊

即使是同一部門,公司很小,也沒有利益衝突啊,大家當朋友一起做事情,效率會很高啊

當然看你對友誼的定義有多高了


「如果公司是你家開的,那也許可以收穫友誼。」

然而就連這俏皮話都不是事實,即使你是少東家,也盡量不要在公司裏交那種非常親近,有許多私生活重疊的朋友,甚至是不要在公司裏跟同事談戀愛。

辦公室裏的戀情和友誼,對許多人都是一個坑。對職場新人來說,這個坑尤其兇險。

如果你已經是一個職場老鳥的話,回首自己剛畢業的那兩年歲月,你會發現自己的事兒好像比今天少很多,甚至有很多人都會責怪自己,為什麼當初不努力。

發展心理學一般把20歲到40歲歸為「成年早期」 ,在這20年當中,許多事情都要逐漸解決,以下是心理學家科拉魯索等人研究出來的一份短清單:

20~40歲必須要明確的13件事:

1.心理上獨立於父母(即使不結婚,也應該儘快擺脫媽寶的地位);

2.對自己的身體負責(包括健康和性);

3.意識到自身的個人生活史和時間限制;

4.整合性體驗(明確自己的性取向,有人在這個階段會發現自己是同性戀或者雙性戀);

5.學會戀愛和保持親密關係的能力(跟4緊密相連);

6.做生育的計劃(如果是女同性戀希望生育,還面臨著誰來懷孕的問題,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裏,海清演了一個懷孕的T,她心疼自己的女友,願意自己懷孕);

7.和孩子保持關係(親子關係,注意,我們有的時候會覺得小學時候的父母比較暴躁,因為那個時候確實也是他們壓力最大的時代);

8.和父母重建成人關係(有的人變成奴隸,有的人變成朋友,還有的變成父母的欺凌者);

9.職業技能的成長;

10.選定一份職業(不少人都在30歲的時候面臨轉行);

11.用金錢來訓練、培訓自己,經營自己的關係(健身算嗎?當然算!);

12.承擔一定的社會角色(比如丈夫、兒子、父親和職業上的師父);

13.適應倫理和精神上的價值觀。

我們如果用我們關係管理的已有框架來對這13件事分類,就會發現這13件事當中,包括了內心自洽,包括了人際間的和諧,包括了羣體內的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這13個任務並不是20歲那年開始,學習到40歲,像修學分一樣一門一門過的節奏。

而是當你從學校來到職場的時候,突然就要直接面對這13個任務,你從第一天開始就要忙著做決定,承受比過去大得多的壓力。有些人在學校裏玩過社團,混過學生會,那可能會更早覺悟。

(面試官篩簡歷的時候會看一下社團經驗,不是因為覺得學生會學習部部長智力水平高,而是因為他們的人生起步得早,可能更加機靈、現實,會比較好用。)

成年早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昨天我們的課程也提到了這一點,一個年輕人要從「形式運算階段」儘快轉為「後形式運算階段」,要拋棄自己已經落後了的青少年自我中心主義,要變得思維縝密,考慮問題越來越周全。

儘管每個人進入成年早期的時間不同,但從學校畢業進入職場,是這場戰役打響的衝鋒號。

接下來你的大多數時間都會用來應付成長和自己的轉變。

這個時候,職場對你而言是最難應付的事情,你應該做的就是集中注意力。

其它的事不是不可以,你可以交朋友,也可以談戀愛。

但是不應該在職場上試圖交朋友和談戀愛!

職場上為什麼不應該一心二用?

我看見過玩手機的人從地鐵樓梯上滾下去,就再也不想玩手機了,太慘烈了,太疼了。這個因果關係好理解,你看見一個人捧著手機滾下去,立刻就能明白是什麼分散了他的注意力。

但是當你看見一個人沉溺於辦公室戀情,或者是一個人拿職場上的同事當好朋友好兄弟被背後捅刀的時候,你很難歸咎於他的一心二用,反而會覺得,這傢伙遇到了一個壞的女友/男友,這傢伙遇到了一個差勁的兄弟。

不能夠正確歸納我們看見的失敗,這是我們走向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職場上不要一心二用,要儘可能注意幾點:

1.注意力是有限的,而職場又是非常兇險的局面。

這種情況下在工作中交男女朋友或者好友,你的時間和精力會被牽扯,勞累會讓你的判斷力下降。

2.交友行為複雜化了局勢,增加了自己的羈絆。

評書裏提到「金鐘罩橫練功夫」,往往會說「只許他打人不許人打他」,你在職場上要考慮自己的利益,維護自己手下的利益,團結友軍尋找共同的利益,利益是我們做決定的關鍵。

如果這個時候突然有一個超越利益得失的女友或者兄弟出現,你的判斷就會增加許多羈絆,做事縮手縮腳。

你做事會顯得怯懦和無法預期,也會得罪你身邊的人。你的人際和諧會遭到嚴重的破壞。

3.多重身份會導致自己和對方的內心矛盾和衝突。

遠離一些規模很小的家庭企業,尤其是那種老闆當董事長,老闆娘當經理或者會計的小企業,即使多年的夫妻,如果真的成為企業的合夥人,也會面臨角色衝突。

如果你和你的上級或者下屬成了地下男女友或者是兄弟,這種衝突會破壞你們兩個人的內心自洽。

4.對對方過高的期待和依賴,導致了錯估形勢。

人很容易高估自己的某種關係,當你有一個男朋友或者一個把兄弟在做你的主管領導的時候,很容易把他永遠放在自己一邊,事實上他有自己的利益,而且他還可能會做全局性的考慮。

我們經常會遇到關鍵時刻某方大義滅親的戲碼。職場上的兄弟,誰先背叛對方誰受益。

5.友誼和性,應該儘可能地到職場之外去找。

我們不是說友誼和親密關係不重要,事實上兩種關係都會給你的職業帶來一些新的氣息,可能是圈子,可能是人脈;也能緩解壓力,撫平你受傷的心靈。

社會心理學家提到一個重要的概念是「同質相婚」 ,人都願意挑出身家庭、價值觀和自己相似的異性結婚,同時也願意和這樣的人交朋友。

在自己公司這麼做是一種相當偷懶的辦法,而且後患無窮。

如果真的有了辦公室戀情,或者男女友關係公開,要考慮是不是一個人去謀求新的發展機會,有的公司不許夫妻情侶在同一個公司,有的則是要求不在一個部門。有的領導會擔心被夫妻檔情侶檔串通起來,搞一些陰謀。

6.撲上門來的十有八九是爛花。

曾經有一個同學問過我他該怎麼辦,他單身,自己外派到一個城市公司,這個城市的分公司有一個已婚的女同事,說自己家庭生活不幸福,總是要他陪自己去逛街,各種挑逗。

我勸他要注意安全,艷遇這種事,多一單不多,少一單不少,照單全收固然可以,日後也無非僅僅是一個念想,但是一旦踩進這攤渾水裡去,要承擔的風險很大。

一個成年男性找到一個正規合法的女友沒有那麼難,不要把自己扯進一個被聲討甚至被暴打的境地當中去。

許多不幸的婚姻裏還有扭曲的慾望,有些女性和男性的關係是彼此折磨的,男人從女人和外人的感情的某種偷窺當中獲得愉悅。

電影《白日焰火》當中就是這麼一個情節,王學兵潛伏在黑暗當中,跟蹤一切喜歡桂綸鎂的人,等到雙方有實質的接觸,就動手殺人。這是一種極端狀態,但現實中扭曲的心靈,肯定比我們想像得要多。

這些問題不是職場上的年輕人能應付得了的,最好是堅決不招惹。

以及,稍微資深一點的人,如果有了下屬,也不要去對下屬進行騷擾,把下屬作為自己性資源的局面會特別兇險。這都屬於工作太安逸,沒正事兒的一種表現。

7.不要被例外情況打動,認為自己是可以倖免的。

大多數人不是無法預期自己可能的損失,他們仍然堅持做某件事,是因為他們有一種迷信,認為已經倒黴的傢伙是運氣不好,而自己完全可以逃開一劫。

青春期的時候,我們有一種過分的自我關注、自我中心主義的傾向,我們稱之為中二病。相信自己能倖免於禍事,這就是中二病成年後沒有好,傾向於把自己當做神話的主角。

有的人可能會用某人的好運氣來為自己辯護,認為我們這樣的攻略有點太小心翼翼了。

其實你要仔細看看那些「好運氣」的人。

在職場上敢於放飛自我的人,他們的父親母親是做什麼的?

他們的家庭背景如何?

職場上他背後的老大是誰?

他/她的顏值如何?

然後你就會發現,放飛自我,敢在職場上同時戀愛、交友的人,基本上是門第不錯、聰明、富有和顏值高的人,他們是本單位、本部門的寵兒,大多數人對他們都在執行雙重標準,出錯了有人保著。

這種人你不要和他爭鋒,在許多機關裏,這種小少爺的麻煩都在35歲以後,如果有權勢的父母退休了,家裡沒有合適的人繼續掌權,自己又因為不夠努力而無法接手家庭的人脈和關係,而同批次一起成長的對頭們如果專註成長,羽翼逐漸豐滿,就有了爭奪權力的機會。

普通人的人生,就像是《銀魂》245集裏,坂田銀時說的那句名言一樣:

「和你們這些少爺不同,我們光是活著就已經拼盡全力了啊!」

所以,一定要專註於活著,專註於當下,尤其是在你職場的前5年、前10年,不要鬆懈。


有。少。難。假如碰到,請珍惜。


沒有,我也沒交。我準備這個戰場裏「孤軍奮戰」,勇往直前。

?(? ???ω??? ?)?。

閑庭信步,淡看風雲流水。


我一直相信有,但是我對同事有保留。不是事事講,也不是毫無工作之外的溝通。

很多職場真友誼體現在你離開那個環境之後,成為你獲得機遇的弱聯繫。


目前為止,沒發現有,我信奉的一條是: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沒有,只有永遠的利益。

職場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少抱怨同事,不說領導壞話,不要散佈負能量,不要當面跟他人發生衝突,不要落下任何把柄在別人手中,這就是職場必須把握住的底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